逆阿落
| 逆阿落 Nì ā Luò | |
|---|---|
| 别名 | |
| 功效作用 | 涩肠止痢。主痢疾;腹泻 |
| 英文名 | |
| 始载于 | 《西藏常用中草药》 |
| 毒性 | |
| 归经 | 大肠经 |
| 药性 | 温 |
| 药味 | 辛 |
逆阿落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逆阿落的根。
【植物形态】逆阿落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根粗壮,肉质,外表皮黑褐色。
茎直立,多分枝,圆柱形,紫褐色或黄褐色,被柔毛。
叶互生或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渐狭或钝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被柔毛,叶脉突出;叶柄极短;托叶鞘膜质。
复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红褐色。
生于阴暗潮湿林下及沟边,分布西藏等地。
【采集】8~10月采挖。
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
【功用主治】涩肠止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