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茄子
澄茄子 Chénɡ Qié Zi | |
---|---|
别名 | 山胡椒、味辣子、山苍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 |
功效作用 | 温中止痛;行气活血;平喘;利尿。主脘腹冷痛;食积气胀;反胃呕吐;中暑吐泻;泄泻痢疾;寒疝腹痛;哮喘;寒湿水臌;小便不利;小便浑浊;疮疡肿毒;牙痛;寒湿痹痛;跌打损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滇南本草》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脾经、肾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苦 |
【出处】 本品以山胡椒之名首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广西通志》云:"山胡椒,夏月全州人以代茗饮,大能清暑益气,或以为即革澄茄。"因山鸡椒果实的形状和气味与胡椒科植物革澄茄 Piper cubeba L.的果实相似,我国南部以本品作革澄茄使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澄茄子与荜澄茄实为两种不同科属植物的果实,应加以鉴别。
【拼音名】 Chénɡ Qié Zi
【别名】 山胡椒、味辣子、山苍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cubeba(Lour.)Pers.[Laurus cubeba Lour.]
采收和储藏:采收季节性很强。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当果实青色布有白色斑点,用手捻碎有强烈生姜味,为采收适时。如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时采摘,水分多,含柠檬醛少,为过早;若至果实成熟后期,果皮转变为褐色,柠檬醛自然挥发而消失,为过迟。连果枝摘取,除去枝叶,晒干。
【原形态】 山鸡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叶和果实有芳香气。根圆锥形,灰白色;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叶芽无鳞片;幼枝细长,被绢毛。叶膜质,互生;叶柄细弱,长1-2cm;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4-11cm,宽1.2-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绿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突起。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花梗纤细,长5-10mm,总苞片4,上有4-6朵小花,淡黄色;花被裂片6,倒卵圆形;能育雄蕊9,排成3轮,第3轮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雌花中退化雄蕊多数,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4-5mm,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mm。花期2-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丘陵、林缘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栽培】 1.生物学特性 喜湿润气候。喜光,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适生于上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黄壤以及山地棕壤,在低洼积水处则不宜栽种。
2.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插条繁殖。种子繁殖:在8月底至9月初,果皮变成紫黑色,种仁色白坚硬,种子充分成熟时采种。将果实浸泡,洗净种壳附有的蜡质层,在室内湿沙层积贮藏。种子经过一个冬季的贮藏催芽,于2月份条播,每1hm2 60-75kg,播种后30d左右即可发芽,发芽率35%左右,每lhm2可育苗本7000~8000株。插条繁殖:选健壮的母树,取一年生的枝条,按株距5cm,行距15cm在春季扦插,一年生苗高50-60cm时,便可出圃移栽。早春2-3月栽植,栽培密度开始可用1.5m×1.5m,每1hm2栽4800株,或1.5m×2m,每lhm2栽3330株。栽后填土踏实,浇水。
3.田间管理 从移栽至第2年幼株期间,每年应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3年后,每年至少松土1次。栽后1-2年晚秋或冬季,在0.8-1.2m高处,剪截主干顶部,促使侧枝生长,形成矮化林,以便采果。当进入开花期,应分辨雌雄株逐步疏伐。在疏伐时,要注意隔一定距离保留1株雄株作授粉树,每1hm2保留120-150株即可。
4.病虫害防治 红蜘蛛,发芽展叶期喷20%三氯杀螨可湿性粉剂600倍2次,花期喷1次乐果40%乳油1000倍液,7-8月增喷1次乐果40%乳油1000倍液。卷叶虫,人工摘除卷叶,用80%敌敌畏3000倍液喷杀。
【性状】 1.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网状皱纹,基部常有果柄痕。中果皮易剥去;内果皮暗棕红色,果皮坚脆,种子1粒,内有肥厚子叶2枚,富含油质。具特异强烈窜透性香气,味辛、凉。
2.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略切向延长的细胞,外被厚角质层。中果皮细胞含微小草酸钙针晶,长5-6μm;油细胞散列,以外侧为多;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以靠近胚根的部位较集中。内果皮为4-6列梭形石细胞,栅状排列,贴近中果皮的1列切向壁外侧细胞间隙埋有草酸钙方晶,形成一结晶环,细胞腔偶含草酸钙方晶;内果皮内外均有1列薄壁的色素层。种皮为数列薄壁细胞,细胞壁具网状纹理。胚乳呈颓废层。子叶2枚,占横切面的大部分,细胞含糊粉粒和细小草酸钙方晶。胚的少数细胞含大形方晶,直径32-35μm。
3.粉末特征:香气浓烈。①油细胞椭圆形或圆形,长110-180μm,宽26-96μm,内含黄棕色油滴。②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直径26-86μm,壁厚,胞腔小,纹孔及孔沟明显;也有的壁较薄。③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20-32μm,具角质纹理;断面观类圆形或矩圆形,角质层厚10-18μm。④内果皮石细胞梭形,黄色,栅状镶嵌排列,直径约15μm,胞腔狭细,有的含草酸钙方晶;顶面观细胞多角形,外壁附着多数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份】 鲜果含挥发油1.6%~3%,其中主成分为柠檬醛(citral),系牻牛儿醛(geranial)和橙花醛(neral)的混合物,占62.5%;其次为柠檬烯(limonene)11.6%,α-蒎烯(α-pinene)1.6%,樟烯(camphene)3.5%,对聚伞花素(p-cymene)0.3%,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3.1%,香茅醛(citrdnellal)7.6%,芳樟醇(linalool)2.5%,樟脑(campbhor)0.8%,乙酸牻牛儿醇酯(geranyl acetate)0.9%,α-松油醇(α-terpineol)1.5%,牻牛儿醇(geraniol)1.1%,黄樟醚(safrole)0.9%及α-葎草烯(α-humulene) 1.2%。种子含油36.4%-52.2%,其中月桂酸(lauric acid)56.4%-61.5%,顺式十二碳-4-烯酸(cis-4-dodecenoic acid)7.2%-13.6%,癸酸(capric acid)14.2%-19.8%,油酸(oleic acid)4.1%~6.5%,顺式癸-4-烯酸(cis-4-decenoic acid)1.5%-2.8%,亚油酸(linoleic acid)0.8%-2.4%,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1.0%-2.0%,棕榈酸(palmitic acid)0.4%-1.8%,顺式十四碳-4-烯酸(cis-4-tetradecenoic acid)0.8%-1.2%,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0-0.4%,硬脂酸(stearic acid)0.2%-0.4%,辛酸(caprylic 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微量。脂肪油的不皂化物中,含谷甾醇(sitosterol)3.5%。
【药理作用】 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柠檬醛在0.5mg/ml浓度能明显抑制胶原或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凝聚,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大鼠灌胃给柠檬醛1g/kg,也能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阻止血小板内TXA2样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2.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作用 山苍子油0.3ml/kg灌胃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降低其急性心肌缺血性S-T段抬高,减少病理性Q波出现数目。对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山苍子油能减少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显示的心肌梗死百分率。山苍子油能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对正常猪离体冠脉有舒张作用,并能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冠脉收缩。小鼠腹腔注射山苍子油0.5ml/kg和10%滴丸液10ml/kg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山苍子油亦能延长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并对氰化钾和亚硝酸钠中毒有缓解作用。
3.平喘和抗过敏作用 山苍子油(浴槽浓度为90μl/ml)能松弛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能缓解乙酰胆碱或组胺所致的气管平滑肌痉挛,该作用不能被普萘洛尔所拮抗。给豚鼠灌胃山苍子油0.3ml/kg,腹腔注射0.1ml/kg,对0.25%组胺和2%乙酰胆碱(1:2)混合液喷雾引起的气管痉挛有明显保护作用。柠檬醛为其平喘的主要成分。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豚鼠过敏性休克和豚鼠离体回肠过敏试验等证明山苍子油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对慢反应物质所致豚鼠肠段亦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表明山苍子油的平喘作用除扩张支气管,还与抗过敏介质的形成和释放有关。
4.抗菌作用 柠檬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60%山苍子油乳化液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副克柔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皮炎着色真菌、疣状着色真菌、孢子丝菌、石膏样小孢子丝菌和石膏样毛癣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山苍子油和柠檬醛在体外还有抗阴道滴虫作用。柠檬醛气熏能阻止真菌(黄曲霉、黑曲霉、焦曲霉及产黄青霉)对大米及中药材等的霉变,并呈杀菌作用。
5.溶石作用 体外溶石试验表明,山苍子油对人胆固醇性胆石有明显的溶石作用,按每小时胆石减重量计算约为150mmol胆酸溶液的200倍。将人体胆固醇性胆石和胆色素性胆石浸泡于复方山苍子油乳剂(含10%山苍子油)中2-3日 ,其减重率为88.4%和75.8%。应用的山苍子油系提取柠檬醛后的含萜部分。体内溶石试验表明,复方山苍子油乳剂经胆囊造瘘管注入,每日1次,每次ml/kg,共14次,对植入家兔胆囊内5枚人色素性结石的相对减重量为73.2%,表明山苍子油乳剂对植入家兔胆囊的人胆石有肯定的溶解作用。
6.毒性 复方出苍子油乳剂经胆囊造瘘管注入家兔2ml/kg,每日1次,共14次,在观察溶石作用的同时,发现对家兔有一定的毒性,副反应主要有腹泻和ALT升高,推测其腹泻作用与山苍子油对肠道粘膜的刺激及胆酸钠、EDTA-2Na和调节Ph所用氢氧化钠中Na+造成和高渗透压有关。
【毒性】 复方山苍子油乳剂经胆囊造瘘管注入家兔2ml/kg,每日1次,共14次,在观察溶石作用的同时,发现对家兔有一定的毒性,副反应主要有腹泻和ALT升高,推测其腹泻作用与山苍子油对肠道粘膜的刺激及胆酸钠、EDTA-2Na和调节pH所用氢氧化钠中Na+造成和高渗透压有关。
【鉴别】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00g,提取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用乙酸乙酯稀释成10%溶液为样品液。另取柠檬醛用乙酸乙酯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二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1%CMC薄层板上,以苯一乙酸乙酯一醋酸(90:5:5)展开,展距10cm,用0.3%邻联二茴香胺冰醋酸溶液显色,样品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果柄,洗净,晒干。用时打碎。
【性味】 辛;微苦;温
【功效与作用】 温中止痛;行气活血;平喘;利尿。主脘腹冷痛;食积气胀;反胃呕吐;中暑吐泻;泄泻痢疾;寒疝腹痛;哮喘;寒湿水臌;小便不利;小便浑浊;疮疡肿毒;牙痛;寒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1-2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