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樟
| 豹皮樟 Bào Pí Zhānɡ | |
|---|---|
| 别名 | 扬子木姜子、剥皮枫、花壳柴 | 
| 功效作用 | 温中止痛;理气行水。主胃脘胀痛;水肿 | 
| 英文名 | Chinese Litse | 
| 始载于 | 《中国植物志》 | 
| 毒性 | |
| 归经 | 胃经、脾经 | 
| 药性 | 温 | 
| 药味 | 辛、苦 | 
【药 名】:豹皮樟
【属中文名】:木姜子属
【拼 音】:baopizhang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樟科木姜子属植物豹皮樟的根皮、茎皮。
【性味归经】:苦,温,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2克。
【别 名】:扬子黄肉楠(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
【拉丁名】: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vl. Var.Sinensis( Allen )Yang etP.H. Huang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