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肺经的中药列表/12
|
- 鲨鱼翅
- 鲨鱼皮
- 鲨鱼肉
- 山茶花
- 山大刀
- 山豆根
- 山矾花
- 山矾叶
- 山甘草
- 山柑算盘子
- 山葛薯
- 山梗菜
- 山海螺
- 山核桃仁
- 山胡椒
- 山黄豆藤
- 山黄皮
- 山藿香
- 山姜
- 山橿根
- 山橘叶
- 山蒟
- 山蜡梅
- 山李子
- 山绿茶
- 山麻黄
- 山麦冬
- 山牡丹
- 山皮条
- 山枇杷叶
- 山乌桕叶
- 山小橘
- 山药
- 山一笼鸡
- 山银柴胡
- 山油柑叶
- 山楂叶
- 山枝仁
- 杉材
- 扇子七
- 鳝鱼骨
- 上石田螺
- 上树咳
- 蛇附子
- 蛇含
- 蛇莓
- 蛇莓根
- 蛇葡萄根
- 射干
- 深山黄堇
- 升麻
- 升药底
- 生姜
- 生姜皮
- 胜红蓟
- 省沽油
- 湿鼠曲草
- 蒒实
- 十大功劳叶
- 十三年花
- 石蝉草
- 石串莲
- 石耳
- 石防风
- 石风丹
- 石膏
- 石花菜
- 石椒草
- 石莲子
- 石链子
- 石龙胆
- 石龙芮
- 石米
- 石彭子
- 石韦
- 石仙桃
- 石油菜
- 石枣子
- 鲥鱼
- 使君子根
- 屎咕咕
- 柿花
- 柿寄生
- 柿霜
- 柿叶
- 柿子
- 手掌参
- 秫米
- 黍米
- 鼠肝
- 鼠李皮
- 鼠皮
- 鼠曲草
- 鼠尾粟
- 鼠脂
- 蜀葵根
- 蜀葵花
- 蜀葵苗
- 蜀漆
- 树葱
- 下一页
别名:大丹叶、暗山公、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刀斧伤、血丝罗伞、大退七、刀伤木、金鸡爪、大罗伞、散血丹、假太竹、脂红叶、火简树、大口唇、驳节兰、假木竹、九节、九节木、弄楼子、九节仔头、锁脚贼
味性:苦;凉。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去湿。治扁桃体炎,白喉,疮疡肿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山大刀
别名:广豆根、山大豆根、黄结、苦豆根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山豆根(图)
- 《中国药典》山豆根
- 《中药大辞典》山豆根
-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豆根
- 《本草纲目》山豆根
- 《本草备要》山豆根
- 《本草便读》山豆根
- 《本草乘雅半偈》山豆根
- 《本草从新》山豆根
- 《本草撮要》山豆根
- 《本草分经》山豆根
- 《本草分经》山豆根
- 《本草分经》山豆根
- 《本草害利》山豆根
- 《本草蒙筌》山豆根
- 《本草求真》山豆根
- 《本草图经》山豆根
- 《本草新编》山豆根
- 《本草易读》山豆根
- 《本草择要纲目》山豆根
- 《本经逢原》山豆根
- 《得配本草》山豆根
- 《雷公炮制药性解》山豆根
- 《中药炮制》山豆根
- 《药鉴》山豆根
- 《药笼小品》山豆根
- 《药性切用》山豆根
- 《玉楸药解》山豆根
- 《证类本草》山豆根
- 《中药学》山豆根
- 《冯氏锦囊秘录》山豆根
- 《顾松园医镜》山豆根
- 《医学入门》山豆根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野白纸扇、白蝴蝶、白茶、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土甘草、水藤根、假忍冬藤、蝴蝶藤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膀胱;肺;大肠经。
主治: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山甘草
别名:半边莲[东北]、大种半边莲、半边莲、水苋菜、苦菜、节节花、水白菜、水折菜、天竹七、对节白、水杨、柳
味性:辛,平。
归经:归肺;肾经。
主治: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治支气管炎,痈肿疔毒,蛇虫咬伤。山梗菜
别名:地黄、牛奶子、四叶参、白蟒肉、山胡萝卜、乳薯、奶参、土党参、通乳草、奶奶头、白河车、牛附子、乳夫人、奶树、奶奶产头、老奶头、野菜产砂、奶葫芦、奶茵、陈、奶党、羊乳参、白马肉、牛奶参、角参、洋参、哈蜡党、狗头党、狗参、狗头参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脾;肺经。
主治:消肿,解毒,排脓,祛痰,催乳。治肺痈,乳痈,肠痈,肿毒,瘰疬,喉蛾,乳少,白带。山海螺
别名:假黄皮、野黄皮、五薯叶、小叶臭黄皮、鸡母黄、臭黄皮叶、过山香、蕃仔香草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肾;肺;膀胱经。
主治: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痢疾;风湿水肿;尿路感染;湿疹;疥癣;疮疖;蛇伤。山黄皮
别名:血见愁、血芙蓉、野石蚕、野薄荷、仁沙草、苦药菜、假紫苏、皱面草、方枝苦草、肺形草、肺形草、假午菜、粘毛石蚕、冲天泡、土红苏、皱面风、杰草、消炎草、四方草、四方枝苦草
味性:辛,凉。
归经:归肺;大肠经。
主治: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吐血,肠风下血,跌打损伤,痈肿,痔疮,流火。山藿香
别名:箭杆风、九姜连、九龙盘、鸡爪莲[江西婺源]、美草、姜叶淫羊藿、和山姜、姜七、高良姜、鸡爪莲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通络,理气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牙痛,胃痛。山姜(图)
别名:酒饼藤、石蒟、穿壁风、爬岩香、石南藤、廿四症、上树风、二十四症、满天香、小风藤、山萎绿藤、香藤、钻骨风、辣椒姜、见风追、过节风、于节风、上树蛇、抱蛇、水蒌、血姜、山老叶、也侧苗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寒咳喘;疝气痛。山蒟
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藷藇、署预、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藷、山藷、延草、王芋、薯药、淮山药、蛇芋、野山豆、山板术、白苕、九黄姜、野白薯、扇子薯、佛掌薯、白药子、薯藇、薯、山薯、王薯、山板薯、土蓣
味性:甘;平。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山药
- 《中国药典》山药
- 《中药大辞典》山药
- 《中华本草》山药
-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药
- 《本草备要》山药
- 《本草便读》山药
- 《本草从新》山药
- 《本草撮要》山药
- 《本草分经》山药
- 《本草分经》山药
- 《本草害利》山药
- 《本草经解》山药
- 《本草经解》山药
- 《本草求真》山药
- 《本草新编》山药
- 《本草衍义》山药
- 《本草易读》山药
- 《本草择要纲目》山药
- 《滇南本草》山药
- 《雷公炮制药性解》山药
- 《食疗本草》山药
- 《食物疗法》山药
- 《中药炮制》山药
- 《汤液本草》山药
- 《药鉴》山药
- 《药笼小品》山药
- 《饮食须知》山药
- 《中药学》山药
- 《外科全生集》山药
- 《冯氏锦囊秘录》山药
- 《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药
- 《老年食养食疗》山药
- 《饮膳正要》山药
- 《中医饮食营养学》山药
- 《减肥新法与技巧》山药
- 《顾松园医镜》山药
- 《食疗方》山药
- 《饮膳正要》山药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扇子还阳、阴阳扇、双扇兰、大对月草、菊花双叶草、一把伞、连子七、老虎七、半边莲、肾叶兰、老虎兰、半边扇、对叶扇、铁骨伞、荷叶七、扇子草、半边伞、二郎伞
味性:辛,平。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活血调经,祛风镇痛,截疟。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疼痛,间日疟;外用治皮肤搔痒。扇子七
别名:金耳环、打不死、石钱、上树田螺
味性:辛;微苦;凉。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主肺痈;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风湿疼痛;牙痛;痢疾;风疹;皮肤湿痒;恶疮肿疖;梅毒。上石田螺
别名:石猴子、石抱子、土经丸、金线吊葫芦、三叶对、小扁藤、三叶扁藤、拦山虎、雷胆子、石老鼠、搜夹风、丝线吊金钟、金线吊马铃薯、阴灵子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肺;心;肝;肾经。
主治:消热解毒;祛风活血。主高热惊厥;肺炎;哮喘;肝炎;肾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疔疮疖;湿疹;蛇伤。蛇附子
别名:五匹风、五爪龙、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紫背草、蛇包五披风、五皮风、地五甲、地五加、五爪虎、五叶莓、地五爪、五虎下山、五爪风、五星草、五虎草、五爪金龙、五叶蛇莓、蛇含草、狗脚迹
味性:苦,微寒。
归经: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惊痫高热,疟疾,咳嗽,喉痛,湿痹,痈疽癣疮,丹毒,痒疹,蛇、虫咬伤。蛇含(图)
别名: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三匹风、三叶莓、地杨梅、三爪风、三爪龙、三脚虎、红顶果、鸡冠果、野杨梅、蛇藨、地莓、蚕莓、三点红、狮子尾、疔疮药、蛇蛋果、地锦、三皮风、一点红、老蛇泡、蛇蓉草、蛇波藤、蛇八瓣、龙衔珠、小草莓、蛇不见、金蝉草、三叶藨、疗疮药、蛇皮藤、老蛇刺占、老蛇蔂、龙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头、蛇含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龙草、三匹草、蛇婆、蛇龟草、落地杨梅、血疔草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蛇莓(图)
别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乌蒲、黄远、夜干、乌要、乌吹、草姜、鬼扇、风翼、仙人掌、紫金牛、地萹竹、较剪草、黄花扁蓄、开喉箭、黄知母、较剪兰、剪刀梏、冷水丹、冷水花、扁竹兰、金蝴蝶、金绞剪、紫良姜、铁扁担、六甲花、扇把草、鱼翅草、乌萐、乌翣、凤翼、扁竹根、老君扇、高搜山、凤凰草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射干(图)
- 《中国药典》射干
- 《中药大辞典》射干
- 《中华本草》射干
- 《本草纲目》射干
- 《本草备要》射干
- 《本草便读》射干
- 《本草乘雅半偈》射干
- 《本草从新》射干
- 《本草撮要》射干
- 《本草分经》射干
- 《本草分经》射干
- 《本草分经》射干
- 《本草分经》射干
- 《本草经集注》射干
- 《本草蒙筌》射干
- 《本草求真》射干
- 《本草图经》射干
- 《本草新编》射干
- 《本草衍义》射干
- 《本草易读》射干
- 《本草择要纲目》射干
- 《本经逢原》射干
- 《长沙药解》射干
- 《得配本草》射干
- 《滇南本草》射干
- 《雷公炮炙论》射干
- 《雷公炮制药性解》射干
- 《名医别录》射干
- 《神农本草经》射干
- 《中药炮制》射干
- 《汤液本草》射干
- 《吴普本草》射干
- 《新修本草》射干
- 《药笼小品》射干
- 《药性切用》射干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射干
- 《证类本草》射干
- 《中药学》射干
- 《千金翼方》射干
- 《冯氏锦囊秘录》射干
- 《医学入门》射干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
味性:甘辛微苦,凉。
归经:入肺、脾、胃经。
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升麻(图)
- 《中国药典》升麻
- 《中药大辞典》升麻
- 《中华本草》升麻
- 《本草纲目》升麻
- 《本草备要》升麻
- 《本草便读》升麻
- 《本草乘雅半偈》升麻
- 《本草崇原》升麻
- 《本草从新》升麻
- 《本草撮要》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害利》升麻
- 《本草经解》升麻
- 《本草经集注》升麻
- 《本草蒙筌》升麻
- 《本草求真》升麻
- 《本草图经》升麻
- 《本草新编》升麻
- 《本草易读》升麻
- 《本草择要纲目》升麻
- 《本经逢原》升麻
- 《长沙药解》升麻
- 《得配本草》升麻
- 《滇南本草》升麻
- 《雷公炮炙论》升麻
- 《雷公炮制药性解》升麻
- 《名医别录》升麻
- 《神农本草经》升麻
- 《中药炮制》升麻
- 《汤液本草》升麻
- 《吴普本草》升麻
- 《新修本草》升麻
- 《药鉴》升麻
- 《药笼小品》升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升麻
- 《证类本草》升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升麻
- 《中药学》升麻
- 《千金翼方》升麻
- 《外科全生集》升麻
- 《冯氏锦囊秘录》升麻
- 《顾松园医镜》升麻
- 《医学入门》升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姜、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脾经。
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生姜(图)
- 《中国药典》生姜
- 《中药大辞典》生姜
- 《中华本草》生姜
- 《本草纲目》生姜
- 《本草备要》生姜
- 《本草便读》生姜
- 《本草从新》生姜
- 《本草撮要》生姜
- 《本草分经》生姜
- 《本草分经》生姜
- 《本草害利》生姜
- 《本草经解》生姜
- 《本草经解》生姜
- 《本草求真》生姜
- 《本草思辨录》生姜
- 《本草图经》生姜
- 《本草新编》生姜
- 《本草衍义》生姜
- 《本草易读》生姜
- 《本草择要纲目》生姜
- 《本经逢原》生姜
- 《长沙药解》生姜
- 《得配本草》生姜
- 《雷公炮制药性解》生姜
- 《食疗本草》生姜
- 《食物疗法》生姜
- 《中药炮制》生姜
- 《汤液本草》生姜
- 《药鉴》生姜
- 《药笼小品》生姜
- 《药性切用》生姜
- 《药征续编》生姜
- 《饮食须知》生姜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生姜
- 《证类本草》生姜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生姜
- 《中药学》生姜
- 《千金翼方》生姜
- 《外科全生集》生姜
- 《冯氏锦囊秘录》生姜
- 《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姜
- 《饮膳正要》生姜
- 《中医饮食营养学》生姜
- 《顾松园医镜》生姜
- 《医学入门》生姜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咸虾花、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胜红药、消炎草、臭垆草、咸虾草、路遇香、毛射香、绿升麻、广马草、水丁药、鱼眼草、油贴贴果、臭草、紫花毛草、鱼腥眼、紫红毛草
味性:辛苦,平。
归经:入肺、心包二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疽疮疖,外伤出血。胜红蓟
别名:火伤叶、胡椒草、散血胆、豆瓣七、散血丹、石马菜、豆瓣绿、红豆瓣、石瓜子、三叶稔
味性:辛;凉。
归经:肺;脾;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主肺热咳喘;麻疹;疮毒;癌肿;烧烫伤;跌打损伤;肾炎水肿。石蝉草
别名:石凤丹、兰花草、虎头蕉、石蕉、溪蕉、高杆竹叶兰、山合菜、观音竹、追风草、碎米兰、一根香、山石竹、细芭蕉、小芭蕉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养血舒筋。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石风丹
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细石、软石膏、寒水石
味性:辛甘,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石膏(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膏
- 《中药大辞典》石膏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石膏
- 《本草纲目》石膏
- 《本草备要》石膏
- 《本草便读》石膏
- 《本草乘雅半偈》石膏
- 《本草崇原》石膏
- 《本草从新》石膏
- 《本草撮要》石膏
- 《本草害利》石膏
- 《本草害利》石膏
- 《本草经解》石膏
- 《本草经集注》石膏
- 《本草蒙筌》石膏
- 《本草求真》石膏
- 《本草思辨录》石膏
- 《本草图经》石膏
- 《本草新编》石膏
- 《本草衍义》石膏
- 《本草易读》石膏
- 《本草择要纲目》石膏
- 《本经逢原》石膏
- 《长沙药解》石膏
- 《得配本草》石膏
- 《雷公炮炙论》石膏
- 《雷公炮制药性解》石膏
- 《名医别录》石膏
- 《神农本草经》石膏
- 《中药炮制》石膏
- 《汤液本草》石膏
- 《新修本草》石膏
- 《药笼小品》石膏
- 《药征》石膏
- 《玉楸药解》石膏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石膏
- 《证类本草》石膏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石膏
- 《中药学》石膏
- 《千金翼方》石膏
- 《冯氏锦囊秘录》石膏
- 《侣山堂类辩》石膏
-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
- 《顾松园医镜》石膏
- 《医学入门》石膏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九牛二虎草、铜脚一枝蒿、白虎草、羊膻草、石椒、石交、石胡椒、千里马、羊不吃、铁扫把、石椒草、铜脚地枝蒿、小锒毒、臭草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胃痛腹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痛,跌打损伤。石椒草(图)
别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岩龙胆、鬼点灯、六月绿花草、绿花草、米布带、龙胆地丁、小龙胆、细蛇药、兰桃花、千线花
味性:苦;辛;性寒。
归经:肺;肝;心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肠痈,疔疮,痈肿,瘰疬,目赤肿痛。石龙胆
别名:无毛野芹菜、鸭巴掌、水堇、水黄瓜香、打锣锤、清香草、苦堇、姜苔、水姜苔、堇葵、彭根、鹘孙头草、胡椒菜、鬼见愁、野堇菜、黄花菜、鸡脚爬草、小水杨梅、野芹菜、假芹菜、水芹菜、猫脚迹、水虎掌草、和尚菜、胡椒草、黄爪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消肿,拔毒散结,截疟。用于淋巴结结核,疟疾,痈肿,蛇咬伤,慢性下肢溃疡。石龙芮(图)
别名:小石韦、飞刀剑、石皮、石剑、石兰、金茶匙、石樜、石苇、金星草、生扯拢、虹霓剑草、潭剑、金汤匙、石背柳、石zhe、肺心草、会全草、石耳朵、蛇舌风、小叶下红
味性:苦甘,凉。
归经:归肺、膀胱经。
主治:利尿通淋,清热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喘咳。石韦(图)
别名:石橄榄、石上仙桃、石莲、石上莲、石穿盘、石萸肉、果上叶、千年矮、小扣子兰、大吊兰、浮石斛、川甲草、马榴根、石山莲、麦斛、上石仙桃、上石蒜、麦斛兰、箴兰、上树蛤蟆、石川盘
味性:甘,凉。
归经:肺;肾经。
主治:养阴,清肺,利湿,消瘀。治眩晕,头痛,咳嗽,吐血,梦遗,痢疾,白带,疳积。石仙桃
别名:石苋菜、肥奴奴草、石花菜、小石芥、冷冻草、疳积草、肥猪菜、打不死、石西洋菜、石苋莱、石凉草、厚脸皮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脾经。
主治:清肺止咳;利水消肿;解毒止痛。主肺热咳嗽;肺结核;肾炎水肿;烧烫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石油菜
别名:万寿木寄生、樟本寄生、梨寄生、桑寄生、椰风、荷叶寄生、广丁香寄生、蚂蚱腿寄生、桐木寄生
味性:苦;性平。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咳;消肿;降压。主风湿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动不安;疮疖;高血压。柿寄生
别名:黄花曲草、清明菜、田艾、佛耳草、土菌陈[广东]、酒曲绒、鼠耳、无心草、鼠耳草、香茅、蚍蜉酒草、黄花白艾、茸母、黄蒿、米曲、毛耳朵、水菊、绵絮头草、金沸草、地莲、黄花子草、水蚁草、清明香、追骨风、棉花菜、菠菠草、棉茧头、宽紧草、清明蒿、一面青、鼠密艾、水蒿、靶菜、白头草、水曲、绒毛草、丝棉草、羊耳朵草、猫耳朵草、孩儿草、猫脚药草、花佛草、毛毛头草、黄花果、糯米饭青、棉菜、白芒草、毛毡草
味性:甘,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化痰,止咳,祛风寒。治咳嗽痰多,气喘,感冒风寒,蚕豆病,筋骨疼痛,白带,痈疡。鼠曲草(图)
别名:侧金盏、棋盘花、蜀其花、水芙蓉、栽秧花、镲钹花、擀杖花、吴葵华、白淑气花、蜀季花、麻杆花、舌其花、大蜀季花、果木花、木槿花、熟季花、秫秸花、端午花、大秫花、饼子花、公鸡花、单片花
味性:甘,寒。
归经:肺;大肠;膀胱经。
主治: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蜀葵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