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肺经的中药列表/4
|
- 峨参
- 峨眉耳蕨
- 峨三七
- 峨山草乌
- 鹅不食草
- 鹅肠菜
- 鹅蛋壳
- 鹅管石
- 鹅喉管
- 鹅脚板
- 鹅毛
- 鹅肉
- 鹅涎
- 饿蚂蝗
- 儿茶
- 法半夏
- 法罗海
- 番杏
- 翻白柴
- 梵天花根
- 方解石
- 防己
- 防已
- 飞来蓝
- 飞龙掌血叶
- 飞燕草
- 肥皂核
- 肥皂荚
- 榧子
- 肺形草
- 粉背蕨
- 粉霜
- 粉叶地锦
- 风花菜
- 风藤草
- 风箱树根
- 风箱树叶
- 枫香寄生
- 枫香脂
- 蜂毒
- 蜂蜜
- 蜂药
- 凤凰衣
- 佛甲草
- 佛手
- 佛手露
- 佛指甲
- 凫羽
- 扶桑根
- 扶桑花
- 芙蓉根
- 芙蓉花
- 芙蓉叶
- 茯苓
- 浮海石
- 浮萍
- 浮石
- 伽蓝菜
- 干冬菜
- 干旱毛蕨
- 干姜
- 干苔
- 甘草
- 甘肃棘豆
- 甘遂
- 甘土
- 甘蔗
- 橄榄
- 橄榄露
- 橄榄仁
- 岗柃叶
- 岗梅根
- 岗梅叶
- 岗松根
- 皋芦
- 高梁泡叶
- 高粱
- 高山黄华根
- 高原蚤缀
- 鸽卵
- 茖葱
- 葛谷
- 葛藟果实
- 葛蔓
- 葛蕈
- 蛤蚧
- 蛤壳
- 蛤蜊粉
- 功劳木
- 狗齿
- 狗肝菜
- 狗脑
- 狗屎花
- 狗头芙蓉
- 狗心
- 狗血
- 枸橘叶
- 古山龙
- 谷精草
- 骨节草
- 下一页
别名:土田七[四川]、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味性:甘、辛、微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肺三经。
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峨参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鹅不食草
别名: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犁头草、香草、金锁匙、白花仔、蛇咬革、羊膻草、骚羊古、瘙疡股、蛇倒退、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蛇咬草、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土人参、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鹅脚板
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山豆根、烂玉树、大红袍、山蚂蝗、细风带、山角豆、烂豆树、山蚂蟥、吊马花、紫藤小槐花、野黄豆
味性:甘,凉。
归经:肺;胃;肝;胆经。
主治:补虚,活血,止痛。治胃痛,小儿疳积,妇女干血痨。饿蚂蝗
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肝;肺经。
主治:理气止痛;止咳平喘。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法罗海
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解离、载君行、石解
味性:苦,寒。
归经:归膀胱、肺经。
主治: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防己(图)
- 《中国药典》防己
- 《中药大辞典》防己
- 《本草纲目》防己
- 《本草备要》防己
- 《本草便读》防己
- 《本草乘雅半偈》防己
- 《本草崇原》防己
- 《本草从新》防己
- 《本草撮要》防己
- 《本草分经》防己
- 《本草分经》防己
- 《本草分经》防己
- 《本草经解》防己
- 《本草经集注》防己
- 《本草蒙筌》防己
- 《本草求真》防己
- 《本草思辨录》防己
- 《本草图经》防己
- 《本草新编》防己
- 《本草易读》防己
- 《本草择要纲目》防己
- 《本经逢原》防己
- 《长沙药解》防己
- 《雷公炮炙论》防己
- 《雷公炮制药性解》防己
- 《名医别录》防己
- 《神农本草经》防己
- 《汤液本草》防己
- 《新修本草》防己
- 《药笼小品》防己
- 《药性切用》防己
- 《药征》防己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防己
- 《证类本草》防己
- 《中药学》防己
- 《千金翼方》防己
- 《外科全生集》防己
- 《冯氏锦囊秘录》防己
- 《侣山堂类辩》防己
- 《顾松园医镜》防己
- 《医学入门》防己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双蝴蝶、黄金线、穿藤金兰花、铁交杯、蝴蝶草、山蝴蝶、金丝蝴蝶、石板肯、铜交杯、金交杯、大叶竹叶青、四脚喜、花蝴蝶、铁板青、胡地莲、玉蝴蝶、乌乌盖月、甜甘草、喇叭藤、天青地红、甜痧药、缠竹青、白鹿含、鸡肠风
味性:甘、辛,寒。
归经:寒肺、肾经。
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肺痈,肾炎,疮痈疖肿。肺形草
别名:铁脚凤尾草、鸡脚草、水郎鸡、卷叶凤尾、岩飞蛾、白烤、白蓝地草、天青地白、姬里白、猪棕草、大叶猪棕
味性:温;淡;平微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痰止咳,利湿和瘀。治百日咳,喉风,痢疾,泄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粉背蕨
别名:风箱树、水杨梅、珠花树、鸡仔木、马烟木、水抱木、大叶水杨梅、假番桃
味性:苦;凉。
归经: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痢疾;肠炎;风火牙痛;疔疮肿毒;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烫伤。风箱树叶
别名:虾蚶草、百子痰梗、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柿寄生、扁枝寄生、吊杀猢狲、上树猢狲、铁角狲儿、枫上寄生、大叶枫寄生、枫香懈寄生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法风除湿;舒筋活血;止咳化痰;止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疼痛;劳伤咳嗽;崩漏带下;产后血气虚。枫香寄生
别名:蜂糖、蜜糖、石蜜、石始、食蜜、蜜、白蜜、白沙蜜、沙蜜、石饴
味性:甘,平。
归经:归肺、脾、大肠经。
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蜂蜜(图)
别名:火烧草、火焰草、佛指甲、半支连、狗牙半支、铁指甲、禾雀舌、禾雀蜊、万年草、午时花、小叶刀掀草、金枪药、狗牙瓣、小佛指甲、尖叶佛甲草、枉开口、鼠牙半枝莲、猪牙齿、土三七、养鸡草、龙水草、回生草、尖叶佛甲单、关叶小石指甲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佛甲草(图)
别名:瓦松、瓦花、滇瓦花、石花、石根、九头狮子草、岩如意
味性:味甘;微辛;性微寒。
归经:肺;肾;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风湿。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佛指甲
别名:花上花、大红花、土红花、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吊丝红花、木花、朋红、公鸡花、佛桑花、贼头花、紫花兰、状元红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扶桑花
别名:拒霜花、片掌花、四面花、转观花、醉酒芙蓉、文官花、九头花、七星花、富常花、霜降花、山芙蓉、胡索花、旱芙蓉、三变花
味性:辛;微苦;凉。
归经:肺;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主肺热咳嗽;吐血;目赤肿痛;崩漏;白带;腹泻;腹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芙蓉花
别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变花、木棉、拒霜叶、芙蓉花叶、铁箍散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肺凉血,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芙蓉叶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不死面
味性: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肺经。
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图)
- 《中国药典》茯苓
- 《中药大辞典》茯苓
- 《中华本草》茯苓
- 《本草纲目》茯苓
- 《本草备要》茯苓
- 《本草便读》茯苓
- 《本草乘雅半偈》茯苓
- 《本草崇原》茯苓
- 《本草从新》茯苓
- 《本草撮要》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害利》茯苓
- 《本草经解》茯苓
- 《本草经集注》茯苓
- 《本草蒙筌》茯苓
- 《本草求真》茯苓
- 《本草思辨录》茯苓
- 《本草图经》茯苓
- 《本草新编》茯苓
- 《本草衍义》茯苓
- 《本草易读》茯苓
- 《本草择要纲目》茯苓
- 《本经逢原》茯苓
- 《长沙药解》茯苓
- 《雷公炮炙论》茯苓
- 《名医别录》茯苓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茯苓
- 《汤液本草》茯苓
- 《吴普本草》茯苓
- 《新修本草》茯苓
- 《药鉴》茯苓
- 《药笼小品》茯苓
- 《药征》茯苓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茯苓
- 《证类本草》茯苓
- 《中药学》茯苓
- 《千金翼方》茯苓
-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
- 《顾松园医镜》茯苓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水萍、水萍草、浮萍草、苹、水花、浮蓱、薸、萍子草、水白、水苏、小萍子、水藓、水帘、九子萍、田萍、浮萍、藻
味性:辛,寒。
归经:归肺经。
主治: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浮萍(图)
别名:鸡爪三七、五爪三七、鸡脚三七、土三七、假川连、青背天葵、五爪田七、小灯笼草、大还魂、高凉菜
味性: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治疮疡脓肿,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湿疹。伽蓝菜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
味性:辛、热。
归经:入脾、胃、肺经。
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干姜(图)
- 《中国药典》干姜
- 《中药大辞典》干姜
- 《中华本草》干姜
- 《本草纲目》干姜
- 《本草备要》干姜
- 《本草便读》干姜
- 《本草乘雅半偈》干姜
- 《本草崇原》干姜
- 《本草从新》干姜
- 《本草撮要》干姜
- 《本草分经》干姜
- 《本草分经》干姜
- 《本草害利》干姜
- 《本草害利》干姜
- 《本草经解》干姜
- 《本草经解》干姜
- 《本草经集注》干姜
- 《本草求真》干姜
- 《本草思辨录》干姜
- 《本草新编》干姜
- 《本草易读》干姜
- 《本草择要纲目》干姜
- 《本经逢原》干姜
- 《长沙药解》干姜
- 《得配本草》干姜
-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姜
- 《名医别录》干姜
- 《神农本草经》干姜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姜
- 《中药炮制》干姜
- 《汤液本草》干姜
- 《吴普本草》干姜
- 《新修本草》干姜
- 《药鉴》干姜
- 《药笼小品》干姜
- 《药性切用》干姜
- 《药征》干姜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姜
- 《证类本草》干姜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姜
- 《中药学》干姜
- 《千金翼方》干姜
- 《医学衷中参西录》干姜
- 《饮膳正要》干姜
- 《顾松园医镜》干姜
- 《医学入门》干姜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甜草、甜根子、棒草
味性: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甘草(图)
- 《中国药典》甘草
-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草
- 《中药大辞典》甘草
- 《中华本草》甘草
- 《本草纲目》甘草
- 《本草备要》甘草
- 《本草便读》甘草
- 《本草乘雅半偈》甘草
- 《本草崇原》甘草
- 《本草从新》甘草
- 《本草撮要》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害利》甘草
- 《本草经解》甘草
- 《本草经集注》甘草
- 《本草蒙筌》甘草
- 《本草求真》甘草
- 《本草思辨录》甘草
- 《本草图经》甘草
- 《本草新编》甘草
- 《本草衍义》甘草
- 《本草易读》甘草
- 《本草择要纲目》甘草
- 《本经逢原》甘草
- 《长沙药解》甘草
- 《得配本草》甘草
- 《雷公炮炙论》甘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甘草
- 《名医别录》甘草
- 《神农本草经》甘草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甘草
- 《中药炮制》甘草
- 《汤液本草》甘草
- 《新修本草》甘草
- 《药鉴》甘草
- 《药笼小品》甘草
- 《药性切用》甘草
- 《药征》甘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甘草
- 《证类本草》甘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甘草
- 《中药学》甘草
- 《千金翼方》甘草
- 《外科全生集》甘草
- 《冯氏锦囊秘录》甘草
- 《医学衷中参西录》甘草
- 《饮膳正要》甘草
- 《顾松园医镜》甘草
- 《医学入门》甘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主田、重泽、苦泽、陵藁、甘藁、鬼丑、陵津、肿手花根、白泽、陵泽、九头狮子草、头痛花、猫儿眼
味性:苦,寒。
归经:入脾、肺、肾经。
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甘遂(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遂
- 《中药大辞典》甘遂
- 《中华本草》甘遂
- 《本草纲目》甘遂
- 《本草备要》甘遂
- 《本草便读》甘遂
- 《本草乘雅半偈》甘遂
- 《本草崇原》甘遂
- 《本草从新》甘遂
- 《本草撮要》甘遂
- 《本草分经》甘遂
- 《本草分经》甘遂
- 《本草害利》甘遂
- 《本草经集注》甘遂
- 《本草蒙筌》甘遂
- 《本草求真》甘遂
- 《本草图经》甘遂
- 《本草新编》甘遂
- 《本草衍义》甘遂
- 《本草易读》甘遂
- 《本草择要纲目》甘遂
- 《本经逢原》甘遂
- 《长沙药解》甘遂
- 《得配本草》甘遂
- 《雷公炮炙论》甘遂
- 《名医别录》甘遂
- 《神农本草经》甘遂
- 《中药炮制》甘遂
- 《汤液本草》甘遂
- 《吴普本草》甘遂
- 《新修本草》甘遂
- 《药笼小品》甘遂
- 《药性切用》甘遂
- 《药征》甘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甘遂
- 《证类本草》甘遂
- 《中药学》甘遂
- 《千金翼方》甘遂
- 《外科全生集》甘遂
- 《冯氏锦囊秘录》甘遂
- 《顾松园医镜》甘遂
- 《医学入门》甘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橄榄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谏果、青橄榄、白榄、黄榄、甘榄、余甘子
味性:甘涩酸,平。
归经:入肺、胃经。
主治: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主咳嗽痰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醉酒;鱼蟹中毒。橄榄(图)
别名:百解、土甘草、秤杆根、盆包银、点秤根、天星根、七星蔃、山梅根、糟楼星、金包银、上甘草、乌皮柴、西解柴
味性:苦甘.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治感冒,头痛眩晕,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跌打损伤。岗梅根
别名:葛乳、葛花菜、葛菌、红血莲、螺丝起、蛇菰、葛蕈药、菌藤菌、地重楼、红冬菰、铺地开花、深山不出头、石莲花、土心肝、角菌、角花、菖菌、地红果、列当、球穗蛇菰
味性:苦甘,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醒酒。治风热癍疹,肺热咳嗽吐血,血崩,痔疮。葛蕈
别名:土黄柏、黄柏、黄天竹、鼠不爬、山黄柏、大叶黄连、十大功劳、伞把黄连、大老鼠黄、老鼠黄、老鼠刺、刺黄连、黄杨木、羊角莲、土黄芩、羊角黄连、八角羊、土黄连
味性:苦;性寒。
归经:大肠;肾;肺经。
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肺热咳嗽;黄疸;泄泻;痢疾;目赤肿痛;疮疡;湿疹;烫伤。功劳木
别名:猪肝菜、羊肝菜、青蛇仔、野青仔、小青、六角英、路边青、土羚羊、金龙棒、青蛇、麦穗红、野辣椒、假米针、紫燕草、假红蓝、九头狮子草、天青菜、大青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热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不利,肿毒疔疮。狗肝菜
别名:一把抓、蓝狗屎花、蓝布裙、附地菜、牛舌头花、狗舌花、龙须草、七星箭、大肥根、莲子叶、绿花心、绿花叶、蓝花参、毛毛菜、狗屎蓝花、狗屎罗卜、接骨草、小绿连草
味性:苦;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肺化痰,止血。治咳嗽,吐血,瘰疬,刀伤。狗屎花
别名:黄藤、黄连藤、黄肚木通、黄胆榄、大黄藤、钩影、黄丁课、问更梅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主肠炎;菌痢;黄疸;疟疾;疖肿;湿疹;阴道炎;支气管炎;百日咳;扁桃体炎;眼结膜炎。古山龙
别名:耳朵刷子、挖耳朵草、珍珠草、鼓槌草、衣钮草、谷精珠[头状花序]、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移星草、鱼眼草、天星草、佛顶珠、灌耳草
味性:辛甘,凉。
归经:归肝、肺经。
主治: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谷精草(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