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虫果
打虫果 Dǎ Chónɡ Guǒ | |
---|---|
别名 | 米汤果 |
功效作用 | 驱虫。主蛔虫病;绦虫病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酸 |
【拼音名】 Dǎ Chónɡ Guǒ
【别名】 米汤果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密齿酸藤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elia vestita Roxb.[Samaravestita Kurz;Embelia prunifolia Mez」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攀援灌木或小乔木,高5m以上。嫩枝被极细的微柔毛,具皮孔。叶互生;叶柄长4-8mm,两侧微折皱;叶片坚纸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稀椭圆状披针形,长5-11cm,宽2-3.5cm,先端急尖,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稀成重锯齿;侧脉多数,明显,具两面隆起的腺点,尤以近边缘为多。总状花序,腋生,长2-4cm,被细绒毛;花梗长2-5mm,被疏乳头状突起;小苞片钻形,长约1.5mm,具缘毛,两面被微柔毛;花5数,长约2mm;萼片卵形。长约1.5mm,具缘毛;无或具极少的点;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分离,狭长圆形或椭圆形,舌状或近匙形,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明显的腺点;雄蕊在雌花中退化,长不超过花瓣的1/2,在雄花中伸出花瓣,着生于花瓣2/5处,花药卵形或长圆形,背部无腺点;雌蕊在雌花中与花瓣近等长,花柱常下弯。果球形或略扁,直径约5mm,红色,具腺点。花期10-11月,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700m的石灰岩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实球形或略扁球形,直径约5mm,红色,具腺点。干后显棕褐色。气微,味酸、甜。
【性味】 酸;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摘录】 《中华本草》
|
1个分类: 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