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胃经的中药列表/3
  | 
- 杜父鱼
 - 短柱梅花草
 - 煅石膏
 - 钝叶草
 - 多齿蹄盖蕨
 - 多穗蓼
 - 峨参
 - 峨眉耳蕨
 - 峨三七
 - 鹅肠草
 - 鹅臎
 - 鹅管石
 - 鹅脚板
 - 鹅血
 - 饿蚂蝗
 - 鄂报春
 - 二色内风消
 - 法半夏
 - 翻白叶
 - 梵天花根
 - 方解石
 - 防风花
 - 鲂鱼
 - 飞燕草
 - 榧花
 - 榧子
 - 粉萆薢
 - 蜂房
 - 蜂蜡
 - 凤凰毛
 - 凤尾蕉叶
 - 凤眼果
 - 佛手柑
 - 佛手柑根
 - 佛手花
 - 佛手露
 - 伏龙肝
 - 凫肉
 - 腐巴
 - 覆盆子根
 - 覆盆子叶
 - 干姜
 - 甘草
 - 甘蕉根
 - 甘蓝
 - 甘青铁线莲
 - 甘松
 - 甘蔗
 - 柑
 - 柑皮
 - 柑叶
 - 橄榄
 - 橄榄核
 - 橄榄露
 - 橄榄仁
 - 鳡鱼
 - 高良姜
 - 高粱
 - 高山唐松草
 - 鸽卵
 - 葛粉
 - 葛根
 - 葛谷
 - 葛花
 - 葛藟果实
 - 葛藟汁
 - 蛤壳
 - 蛤蜊
 - 隔山消
 - 梗花雀梅藤
 - 弓果藤
 - 狗宝
 - 狗肝
 - 狗狗秧
 - 狗脊贯众
 - 狗肉
 - 狗爪樟皮
 - 枸橘
 - 枸橘叶
 - 菰米
 - 谷芽
 - 鹄油
 - 瓜蒂
 - 瓜蒌
 - 瓜蒌皮
 - 瓜蒌子
 - 瓜螺
 - 瓜子金
 - 刮筋板
 - 关白附
 - 关白附子
 - 管南香
 - 贯众
 - 光叶巴豆
 - 广藿香
 - 广西九里香根
 - 广香藤
 - 广玉兰
 - 桂丁
 - 桂花跌打
 - 下一页
 

别名:土田七[四川]、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味性:甘、辛、微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肺三经。
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峨参

别名: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犁头草、香草、金锁匙、白花仔、蛇咬革、羊膻草、骚羊古、瘙疡股、蛇倒退、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蛇咬草、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土人参、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鹅脚板

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山豆根、烂玉树、大红袍、山蚂蝗、细风带、山角豆、烂豆树、山蚂蟥、吊马花、紫藤小槐花、野黄豆
味性:甘,凉。
归经:肺;胃;肝;胆经。
主治:补虚,活血,止痛。治胃痛,小儿疳积,妇女干血痨。饿蚂蝗

别名:灶心土、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内黄土
味性: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温中燥湿,止呕止血。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伏龙肝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
味性:辛、热。
归经:入脾、胃、肺经。
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干姜(图)
- 《中国药典》干姜
 - 《中药大辞典》干姜
 - 《中华本草》干姜
 - 《本草纲目》干姜
 - 《本草备要》干姜
 - 《本草便读》干姜
 - 《本草乘雅半偈》干姜
 - 《本草崇原》干姜
 - 《本草从新》干姜
 - 《本草撮要》干姜
 - 《本草分经》干姜
 - 《本草分经》干姜
 - 《本草害利》干姜
 - 《本草害利》干姜
 - 《本草经解》干姜
 - 《本草经解》干姜
 - 《本草经集注》干姜
 - 《本草求真》干姜
 - 《本草思辨录》干姜
 - 《本草新编》干姜
 - 《本草易读》干姜
 - 《本草择要纲目》干姜
 - 《本经逢原》干姜
 - 《长沙药解》干姜
 - 《得配本草》干姜
 -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姜
 - 《名医别录》干姜
 - 《神农本草经》干姜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姜
 - 《中药炮制》干姜
 - 《汤液本草》干姜
 - 《吴普本草》干姜
 - 《新修本草》干姜
 - 《药鉴》干姜
 - 《药笼小品》干姜
 - 《药性切用》干姜
 - 《药征》干姜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姜
 - 《证类本草》干姜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姜
 - 《中药学》干姜
 - 《千金翼方》干姜
 - 《医学衷中参西录》干姜
 - 《饮膳正要》干姜
 - 《顾松园医镜》干姜
 - 《医学入门》干姜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甜草、甜根子、棒草
味性: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甘草(图)
- 《中国药典》甘草
 -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草
 - 《中药大辞典》甘草
 - 《中华本草》甘草
 - 《本草纲目》甘草
 - 《本草备要》甘草
 - 《本草便读》甘草
 - 《本草乘雅半偈》甘草
 - 《本草崇原》甘草
 - 《本草从新》甘草
 - 《本草撮要》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分经》甘草
 - 《本草害利》甘草
 - 《本草经解》甘草
 - 《本草经集注》甘草
 - 《本草蒙筌》甘草
 - 《本草求真》甘草
 - 《本草思辨录》甘草
 - 《本草图经》甘草
 - 《本草新编》甘草
 - 《本草衍义》甘草
 - 《本草易读》甘草
 - 《本草择要纲目》甘草
 - 《本经逢原》甘草
 - 《长沙药解》甘草
 - 《得配本草》甘草
 - 《雷公炮炙论》甘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甘草
 - 《名医别录》甘草
 - 《神农本草经》甘草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甘草
 - 《中药炮制》甘草
 - 《汤液本草》甘草
 - 《新修本草》甘草
 - 《药鉴》甘草
 - 《药笼小品》甘草
 - 《药性切用》甘草
 - 《药征》甘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甘草
 - 《证类本草》甘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甘草
 - 《中药学》甘草
 - 《千金翼方》甘草
 - 《外科全生集》甘草
 - 《冯氏锦囊秘录》甘草
 - 《医学衷中参西录》甘草
 - 《饮膳正要》甘草
 - 《顾松园医镜》甘草
 - 《医学入门》甘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橄榄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谏果、青橄榄、白榄、黄榄、甘榄、余甘子
味性:甘涩酸,平。
归经:入肺、胃经。
主治: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主咳嗽痰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醉酒;鱼蟹中毒。橄榄(图)


别名: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甘葛、葛麻茹、葛于根、黄葛根、葛条根、葛葛根、葛子根、鸡齐根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葛根(图)
- 《中国药典》葛根
 - 《中药大辞典》葛根
 - 《中华本草》葛根
 - 《外治方》葛根
 - 《本草备要》葛根
 - 《本草便读》葛根
 - 《本草乘雅半偈》葛根
 - 《本草崇原》葛根
 - 《本草从新》葛根
 - 《本草撮要》葛根
 - 《本草分经》葛根
 - 《本草分经》葛根
 - 《本草害利》葛根
 - 《本草经解》葛根
 - 《本草经集注》葛根
 - 《本草蒙筌》葛根
 - 《本草求真》葛根
 - 《本草思辨录》葛根
 - 《本草图经》葛根
 - 《本草新编》葛根
 - 《本草衍义》葛根
 - 《本草易读》葛根
 - 《本草择要纲目》葛根
 - 《本经逢原》葛根
 - 《长沙药解》葛根
 - 《得配本草》葛根
 - 《雷公炮制药性解》葛根
 - 《名医别录》葛根
 - 《神农本草经》葛根
 - 《食疗本草》葛根
 - 《中药炮制》葛根
 - 《汤液本草》葛根
 - 《吴普本草》葛根
 - 《新修本草》葛根
 - 《药鉴》葛根
 - 《药笼小品》葛根
 - 《药征》葛根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葛根
 - 《证类本草》葛根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葛根
 - 《中药学》葛根
 - 《千金翼方》葛根
 - 《顾松园医镜》葛根
 - 《医学入门》葛根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枸棘子、野橙子、唐橘、钢橘子、枸甏李、野梨子、苦桶子、枳实、铁篱笆、臭枳子、臭刺、青旦旦、土枳实、枸橘梨、杨橘、枸橘子、苦橘子、绿衣枳实、绿衣枳壳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治胸腹胀满,胃痛,疝气,睾丸肿胀,乳房结核,子宫下垂,跌打损伤;解酒毒。枸橘(图)

别名:辰砂草、金锁匙、瓜子草、挂米草、竹叶地丁、金牛草、神砂草、地藤草、远志草、小远志、惊风草、瓜米细辛、鱼胆草、蓝花草、产后草、山黄连、银不换、拦路枝、小金盆、鸡拍翅、铁线风、瓜子莲、女儿红、歼疟草、小英雄、散血丹、通性草、黄瓜仁草、接骨红、二月花、丁蒿、苦远志、叶地丁、小叶地丁草、小叶瓜子草、高脚瓜子草、铁铣草、黄瓜位草、地风消、铁箭风、小丁香、小万年青、蓝花地丁、火草杆、慢惊药、地丁、直立地丁、紫花地丁、苦草、七寸金、蚋仔草、铁钓竿、铁甲草、紫金花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肺;胃;心经。
主治:镇咳,化痰,活血,止血,安神,解毒。治咳嗽痰多,吐血,便血,怔忡,失眠,咽喉肿痛,痈疽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瓜子金
别名:刮金板、刮金械、走马胎、云南土沉香、刮金槭、小霸王、岩石榴、水银茶、土沉香、红人太岁、红刮筋板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胃;肝;胆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抗疟。主症瘕;食积;臌胀;黄疸;疟疾。刮筋板
别名:萝卜防己、大叶马兜铃、圆叶马兜铃、金银袋、大叶山总管、大百解薯、圆叶山总管、大总管、青木香、大青木香、土木香
味性:苦;寒。
归经: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舒筋活络。主痈疽肿痛;胃痛;肠痈腹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管南香
别名:萹苻、泺、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伯萍、乐藻、草鸱头、伯药、药藻、凤尾草、蕨薇菜根、黑狗脊、贯仲、管仲、止泺、扁苻、绵马贯仲
味性:苦,凉。
归经:肝;胃经。
主治: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贯众


别名:藿香、排香草、刺蕊草、海藿香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广藿香(图)


别名:降香藤、钻山风、铁牛钻石、香藤、黑风藤、小香藤、香藤风、铁钻、笼藤、山龙眼藤、飞扬藤、古风子、藤龙眼
味性:微辛;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痛;胃痛;跌打损伤。广香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