鲂鱼
鲂鱼 Fánɡ Yú | |
---|---|
别名 | 鳊鱼、平胸鳊、法罗鱼、乌鳊、花边、三角鳊 |
功效作用 | 健脾益胃;消食和。主和消化不良;胸腹胀满 |
英文名 | Richardson, Black bream |
始载于 | 《食疗本草》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胃经、脾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甘 |
目录 |
《基本资料》
【药名】鲂鱼
【别名】鳊鱼、武昌鱼、平胸鳊、法罗鱼、乌鳊、花边、三角鳊
【拼音】fang yu
【英文名】Richardson, Black bream
【科属分类】鲤科
【拉丁文名】Carnis Megalobram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
《功效与主治》
【归经】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和
【主治】和消化不良;胸腹胀满
【功效分类】补益药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生态环境与分布》
【生态环境】属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的敞水区,杂食性,而以植物为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其次是淡水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以及少量水生植物。成鱼主要食物是工苔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其次是湖底植物的碎屑、淡水海绵、丝状绿藻、马来眼子菜、菹草和聚草。个别的也摄食水生昆虫、螺蚬类、虾和小鱼。3冬龄性成熟,5-6月份产卵。冬季不大活动,一般群集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得后,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资源分布】除西北等高原地区处,我国各大河流、湖泊中均有分布。
《动植物形态》
三角鲂,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腹棱自腹鳍基部至门,头短小,口小端位,口裂斜至鼻孔下方。上下颌等长,其上盖有坚硬的角质,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经级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6-22。侧一鳃54-60。背鳍3,7,起点位于腹鳍基部稍后方,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著大于头长。胸鳍可达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臀鳍3,24-32,基部长,无硬大同小异,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正下方,尾鳍深分叉,下叶较上叶稍长。鳔3室,前室最大。腹膜灰色或灰黑色。体呈青灰色,头背面及体背部较深,侧面为类色,常有浅绿色泽。腹面银灰各鳍呈现灰色。
《资料来源》
《中华本草》
食疗价值
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鲂鱼又称鳊鱼、平胸鳊,法罗鱼。分布于我国黑龙江、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梁子湖等湖泊中。获得后,去鳃、鳞、内脏,洗净鲜用。
性味甘微温。李时珍说:“鲂鱼……腹内有肪,味最腴美。”《食疗本草》说:“作羹食,宜人。功与鲫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