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胃经的中药列表/11
|
- 羊肚
- 羊肚菌
- 羊胲子
- 羊须
- 阳桃
- 杨梅
- 杨梅树皮
- 洋虫
- 野槟榔
- 野丁香
- 野胡萝卜根
- 野花椒
- 野黄瓜
- 野决明
- 野菱
- 野牡丹
- 野苜蓿
- 野梧桐
- 野鸦椿子
- 野罂粟
- 野猪脂
- 一年蓬
- 一味药
- 一文钱
- 饴糖
- 阴香根
- 阴香叶
- 茵陈
- 茵陈蒿
- 银柴胡
- 银耳
- 银南星
- 银鱼
- 银朱
- 莺
- 樱额
- 樱桃
- 樱桃根
- 樱桃枝
- 蘡薁
- 鳙鱼
- 油茶子
- 油桐根
- 油渣果
- 柚
- 柚根
- 柚花
- 余甘子
- 鱼鳖金星
- 鱼虱子
- 羽叶丁香
- 禹白附
- 禹余粮
- 禹州漏芦
- 玉
- 玉米
- 玉米黑霉
- 玉米须
- 玉蜀黍
- 玉簪根
- 玉竹
- 芋头
- 芋头花
- 郁李根
- 鹬肉
- 鸢胆
- 鸢根
- 圆叶乌头
- 越瓜
- 云朴
- 芸薹子油
- 哉果
- 泽藓
- 樝子
- 粘毛鼠尾草
- 獐牙菜
- 樟梨子
- 樟树皮
- 蜇砂
- 鹧鸪
- 鹧鸪脂
- 蒸饼
- 知母
- 栀子根
- 蜘蛛蜕壳
- 蜘蛛香
- 枳根皮
- 枳椇叶
- 枳壳
- 枳实
- 炙甘草
- 雉
- 珠儿参
- 珠儿参叶
- 珠子参
- 猪肚
- 猪肝
- 猪蓼子草
- 猪笼草
- 猪脾
- 下一页

别名:五敛子、杨桃、三敛、三廉子、三帘、羊桃、五梭子、三菍、山敛、三敛子、酸五棱、三棱子、木踏子、风鼓、鬼桃、三廉、五棱子、泽挑、五敛、杨梅桃、酸桃、蜜桃
味性:甘酸,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生津,利水,解毒。治风热咳嗽,烦渴,口糜,牙痛,石淋。阳桃

别名:树梅、珠红、朹子、圣生梅、白蒂梅、朱红、机子、椴梅、山杨梅
味性:甘酸,温。
归经:入肺、胃经。
主治:根、树皮:散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果:生津止渴。用于口干,食欲不振。杨梅(图)

别名:罐罐草、倒罐草、毛足杆、红暴牙狼、炸腰果、山石榴[福建]、猪母稔、夻口巴、痢疾罐、赤牙郎、高脚稔、猪姆草、山石榴、咂口巴、地茄、豹牙郎木、杏口巴、毡子杆、老虎杆、小毛香、毛张口、活血丹、高脚山落苏、野石榴、金石榴、金鸡腿、猪母草、吞口巴、猪乸稔、牛乸稔、红爆牙狼、埔笔仔、九螺仔花、不留行、大杜桥、水外年、高脚埔梨、大号天番炉
味性:酸涩,凉。
归经:归脾;胃;肺;肝经。
主治:活血消肿,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痈肿疔毒,乳汁不行。野牡丹
别名:鸡眼睛、鸡眼椒、淡椿子、狗椿子、鸡肫子、乌眼睛、开口椒、鸡肾果、小山辣子、山海椒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肾经。
主治:温中理气,消肿止痛。治胃痛,寒疝,泻痢。脱肛,子宫下垂,睾丸肿痛。野鸦椿子

别名:山大烟、山罂粟、毛罂粟、野大烟、山米壳、丽春花
味性:酸;微苦;涩;凉。
归经:肺;肾;胃;大肠经。
主治:剑肺止咳;涩肠止泻;镇痛。主久咳喘息;泻痢;便血;脱肛;遗精;带下;头痛;胃痛;痛经。野罂粟

别名:野蒿、治疟草、女菀、牙肿消、牙根消、千张草、墙头草、长毛草、地白菜、油麻草、白马兰、千层塔、瞌睡草、白旋覆花
味性:苦,凉。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抗疟。急性胃肠炎,疟疾;外用治齿龈炎,蛇咬伤。一年蓬
别名:野槐树、野蓝枝子、狼牙草、小豆柴、岩豆柴、铁扫把、野绿豆、山皂角、铁皂角、山绿豆、紫花地料梢、马料梢、野槐树山皂角、一味药、紫花料梢、夜闭草、绿豆柴、苦处喜、豆瓣木
味性:味苦;涩;性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治瘰疬,痔疮,食积,感寒咳嗽。一味药

别名:铜钱根、抱母鸡、荷叶暗消、乌龟抱蛋、表藤、藤子内消、金不换、金钱暗消、小寒药
味性:苦,寒。
归经:脾;胃经。
主治:理气止痛,祛风湿。治胃痛,急慢性胃肠炎,食滞气胀,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痛。一文钱


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
味性:苦辛,凉。
归经:归脾;胃;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黄疸;小便一利;湿疮瘙痒。茵陈蒿
别名:黄鸟、仓庚、皇、商庚、鵹黄、楚雀、青鸟、鸧鹦、黄鹂鹠、黄莺、黄袍、黄伯劳、搏黍、离黄、鹂黄、黄栗留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补中益气;舒肝解郁。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饱胀;两胁不适;肢体倦怠。莺

别名:含桃、荆桃、朱樱、朱果、樱珠、家樱桃、山朱樱、楔、楔桃、朱桃、麦英、朱茱、麦甘酣、牛桃、英桃、朱樱桃、樱、李桃、奈桃、紫樱、蜡樱、紫桃、莺桃
味性:甘,温。
归经:脾;胃;肾经。
主治:益气,祛风湿。洽瘫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冻疮。樱桃(图)
别名:野葡萄、山葡萄、薁、燕薁、蘡舌、山蒲桃、野葡萄藤、木龙、烟黑、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猫眼睛、禾花子藤、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蘡薁子
味性:甘;酸;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主暑月伤津口干。蘡薁
别名:鱃鱼、鰫鱼、皂包头、皂鲢、黑包头鱼、鳙头鲢、鯼鱼、包头鱼、胖头鱼、黑鲢、花鲢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温中健脾;壮筋骨。主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肢体肿胀;腰膝酸痛;步履无力。鳙鱼

别名:滇橄榄、橄榄[云南.四川]、庵摩勒、油柑子、余甘、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揽子、喉甘子、鱼木果、橄榄
味性:甘、酸、涩、凉。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渴;高血压。余甘子

别名:抱石莲、鱼鳖草、金丝鱼鳖草、山豆丬草、石瓜子、金龟藤、螺厣草、瓜子金、瓜子菜、瓜米菜、金丝鱼鳖、石瓜米、金星草、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风不动、镜面草、瓜米还阳、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钱草、龙肝子、石豆
味性:苦;平。
归经:肝;胃;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化痰,凉血祛瘀。用于小儿高热,肺结核,内、外伤出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疔疮肿毒。鱼鳖金星

别名: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禹粮石、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中黄、白禹粮、余粮石、禹粮土
味性:甘涩,平。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禹余粮(图)
- 《中国药典》禹余粮
- 《中药大辞典》禹余粮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禹余粮
- 《本草纲目》禹余粮
- 《本草备要》禹余粮
- 《本草便读》禹余粮
- 《本草乘雅半偈》禹余粮
- 《本草崇原》禹余粮
- 《本草从新》禹余粮
- 《本草撮要》禹余粮
- 《本草分经》禹余粮
- 《本草分经》禹余粮
- 《本草经集注》禹余粮
- 《本草蒙筌》禹余粮
- 《本草求真》禹余粮
- 《本草图经》禹余粮
- 《本草新编》禹余粮
- 《本草易读》禹余粮
- 《本草择要纲目》禹余粮
- 《本经逢原》禹余粮
- 《长沙药解》禹余粮
- 《得配本草》禹余粮
- 《雷公炮制药性解》禹余粮
- 《名医别录》禹余粮
- 《神农本草经》禹余粮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禹余粮
- 《汤液本草》禹余粮
- 《新修本草》禹余粮
- 《药笼小品》禹余粮
- 《药性切用》禹余粮
- 《药征续编》禹余粮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禹余粮
- 《证类本草》禹余粮
- 《千金翼方》禹余粮
- 《冯氏锦囊秘录》禹余粮
- 《医学入门》禹余粮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玉高梁、番麦、御麦、西番麦、玉麦、玉蜀秫、玉蜀黍、戎菽、红须麦、薏米包、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包谷、陆谷、玉黍、西天麦、玉露秫秫、纤粟、珍珠米、粟米、包粟、包麦米、苞米
味性:甘,平。
归经:入手、足阳明经。
主治:调中开胃。玉米
别名:玉高梁、番麦、御麦、西番麦、玉米、玉麦、王蜀秫、戎菽、红须麦、薏米包、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包谷、陆谷、玉黍、西天麦、玉露秫秫、纤粟、珍珠米、粟米、包粟、苞麦米、苞米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调中开胃;利尿消肿。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玉蜀黍



别名:萎蕤、玉参、尾参、铃当菜、小笔管菜、甜草根、靠山竹、荧、委萎、女萎、萎莎、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马熏、女草、娃草、丽草、葳参、玉术、萎香、山玉竹、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铃子草、铃铛菜、灯笼菜、山包米、山姜、黄蔓菁、芦莉花、连竹、西竹、萎yi、笔管子
味性:甘;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玉竹(图)
别名:鸢头、扁竹根、赤利麻、土知母、冷水丹、蛤蟆跳缺、蓝花矮陀、九把刀、搜山虎、下搜山、蓝七、天蜈蚣、下山虎、摇痕七、勒马回阳、中搜山、土田七、乌七、蛤蟆七、青蛙七、蜞马七、搜山狗、蛇头知母
味性:苦;辛;寒。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消积杀虫;破瘀行水;解毒。主食积胀满;蛔虫腹痛;症瘕臌胀;咽喉肿痛;痔瘘;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鸢根

别名:瘤毛獐牙菜、当药、方茎牙痛草、凉荞、绿茎牙痛草、双斑獐牙菜、大车前、水红菜、翳子草、黑节苦草、黑药黄、走胆草、紫花青叶胆
味性:苦,寒。
归经:肝;心;胃经。
主治:清湿热,健胃。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獐牙菜

别名:越雉、越鸟、隋阳、逐隐、怀南、山鸪、格磔、中国鹧鸪、花鸡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心经。
主治:滋养补虚;开胃化痰。主体虚乏中国科学院;失眠;胃病;下痢;小儿疳积;咳嗽痰多;百日咳。鹧鸪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蚔母、连母、野蓼、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昌支、穿地龙、蚳母、母、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虾草、马马草、淮知母
味性:苦,寒。
归经:肺;胃;肾经。
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知母(图)
- 《中国药典》知母
- 《中药大辞典》知母
- 《中华本草》知母
- 《本草纲目》知母
- 《本草备要》知母
- 《本草便读》知母
- 《本草乘雅半偈》知母
- 《本草崇原》知母
- 《本草从新》知母
- 《本草撮要》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经解》知母
- 《本草经集注》知母
- 《本草蒙筌》知母
- 《本草求真》知母
- 《本草思辨录》知母
- 《本草图经》知母
- 《本草新编》知母
- 《本草易读》知母
- 《本草择要纲目》知母
- 《本经逢原》知母
- 《长沙药解》知母
- 《得配本草》知母
- 《雷公炮炙论》知母
- 《雷公炮制药性解》知母
- 《名医别录》知母
- 《神农本草经》知母
- 《中药炮制》知母
- 《汤液本草》知母
- 《吴普本草》知母
- 《新修本草》知母
- 《药鉴》知母
- 《药笼小品》知母
- 《药征续编》知母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知母
- 《证类本草》知母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知母
- 《中药学》知母
- 《千金翼方》知母
- 《外科全生集》知母
- 《冯氏锦囊秘录》知母
- 《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
- 《顾松园医镜》知母
- 《医学入门》知母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马蹄香、土细辛、心叶缬草、养心莲、养血莲、臭药、乌参、猫儿屎、老虎七、香草、豆鼓菜根、九转香、雷公七、鬼见愁、臭狗药、磨脚花、连香草、香草子、小马蹄香、大救驾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入肺、胃二经。
主治:行气,散寒,活血,调经。治发痧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肺气水肿,风寒感冒,月经不调,痨伤咳嗽。蜘蛛香

别名:鹅眼枳实
味性:苦,寒。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枳实(图)
- 《中国药典》枳实
- 《中药大辞典》枳实
- 《中华本草》枳实
- 《本草备要》枳实
- 《本草便读》枳实
- 《本草乘雅半偈》枳实
- 《本草崇原》枳实
- 《本草撮要》枳实
- 《本草分经》枳实
- 《本草害利》枳实
- 《本草害利》枳实
- 《本草经解》枳实
- 《本草经集注》枳实
- 《本草蒙筌》枳实
- 《本草求真》枳实
- 《本草思辨录》枳实
- 《本草图经》枳实
- 《本草新编》枳实
- 《本草衍义》枳实
- 《本草易读》枳实
- 《本草择要纲目》枳实
- 《本经逢原》枳实
- 《长沙药解》枳实
- 《得配本草》枳实
- 《雷公炮制药性解》枳实
- 《名医别录》枳实
- 《神农本草经》枳实
- 《中药炮制》枳实
- 《汤液本草》枳实
- 《吴普本草》枳实
- 《新修本草》枳实
- 《药鉴》枳实
- 《药笼小品》枳实
- 《药征》枳实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枳实
- 《证类本草》枳实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枳实
- 《中药学》枳实
- 《千金翼方》枳实
- 《冯氏锦囊秘录》枳实
- 《侣山堂类辩》枳实
- 《顾松园医镜》枳实
- 《医学入门》枳实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珠参、珠子参、疙瘩七、雪三七、钮子七、扣子七、竹鞭三七、土三七、盘七、野三七、带节参三七
味性:苦甘,寒。
归经:入肝、胃二经。
主治:养阴,清肺,散瘀,止血,定痛。治热病烦渴,阴虚咳嗽,痨伤吐血,鼻衄,咽痛,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珠儿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