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菱
野菱 Yě Línɡ | |
---|---|
别名 | 刺菱、菱角 |
功效作用 | 补脾健胃;生津止渴;解毒消肿。主脾胃虚弱;泄泻;痢疾;暑热烦渴;饮酒过度;疮肿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本草纲目》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脾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甘 |
目录 |
名称
拉丁文名∶Furctus Trapae Quadricaudatae
别名∶刺菱、菱角
分类
菱科,菱属
特征
一年生水生草本。叶二型,浮生于水面的叶,叶柄长5-10cm,有海绵质的气囊为长纺锤形或披针形;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宽各约2-4cm,上部边缘有锐齿,基部边缘宽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沉水叶羽状细裂。花白色,腋生。坚果三角形,很小,其四角或两角有尖锐的刺,绿色,上方两刺向上伸长,下方两刺朝下,果柄细而短。花期7-8月,果熟期10月。
一年生水生草本。漂浮叶聚生于茎顶,叶柄长3-10cm,中上部膨胀成为海绵质气囊,气囊狭纺锤形,有时不明显;叶片宽三角形或菱状三角形,长1.5-2.5cm,宽2-3cm,中上部边缘具粗齿,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通常被疏柔毛;沉水叶羽状细裂,裂片丝状,灰绿色。花单生叶腋;萼4深裂,长约4mm,基部有毛;花瓣白色,4枚,长约7mm;雄蕊4;子房半下位,具花盘,花柱细,柱头近球形。果三角形,高10-12mm,具4角;肩角向上,纤细,刺状,角间宽2-2.5cm,先端具倒刺;腰角刺状,较短,向下,平滑;果颈圆锥状,高约3mm,无果冠。花期4月,果期5-6月。
野菱果实扁三角状,有四角,两侧两角斜向上开展,宽2-3cm,前后两角向下伸长,角较尖锐。表面黄绿色或微带紫色,果壳木化而坚硬。果肉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甜微涩。细果野菱果实较小,宽1-2cm。
习性
野生于水墉或田沟内,喜阳光,抗寒力强。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很强,耐水湿干旱,喜深厚、肥沃、疏松。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北至长江流域,除西北地区外。
濒危等级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