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蕊唐松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瓣蕊唐松草
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瓣蕊唐松草
别名花唐松草、马尾黄连、肾叶唐松草、唐松草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治赤白痢疾,痈肿浸淫疮
英文名Root of Petalformed Meadowrue
始载于河北中药手册
毒性 
归经胃经肝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瓣蕊唐松草.植物
    1. 简介
    2. 形态特征
    3. 分布及用途
    4. 繁殖培育
  2. 瓣蕊唐松草.中药材.《中华本草》
    1. 简介
    2. 原形态及分布
    3. 药用价值

瓣蕊唐松草.植物

简介

别 名马尾黄连 、多花蔷薇

拉 丁 名:Thalictrum petaloideum L.

科 名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属 名唐松草属 Thalictrum Linn.

生存环境: 生于海拔300——2500米山地草坡向阳处。在公路边、沟中及高海拔均有分布,它们几乎在各种环境均可生长,但总的来说喜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20-50厘米,分枝。叶为3-4回出复叶,互生;小叶倒卵形、近圆形或菱形,长3-12毫米,宽2-25毫米,3 浅裂至深裂,裂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脉平或微隆起。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长0.5-2.8厘米;花直径1-2厘米;萼片4,白色,卵形,长3-5毫米,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长5-12毫米;花丝中上部棍棒状倒披针形,白色,比花药宽,或成花瓣状。花期6-7月。瘦果卵球形,长4-6毫米,宿存花柱直。果期8-9月。  

分布及用途

分布:分布于海拔300~2500米山地草坡向阳处。 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山西、河北、内蒙古和东北等省(区)。

用途: 部分地区用其根做“马尾连”入药,清热燥湿,泄火祛毒。

性味苦、寒,无毒。能清热祛风,去皮里膜外及筋络之郁热。治小儿热症伤风及豆疹难透。用量:1~3钱。

园林用途

用于药用植物园或植物群落的布置。瓣蕊唐松草枝叶舒展,体表 似覆白霜,细腻雅致。花小繁密,花丝下 垂披散,潇洒飘逸,适宜野生花卉园或自 然风景园丛植点缀,亦可盆栽观赏。 同属植物约100种,分布在北温带, 常见栽培观赏的还有:唐松草(T. aquilegifolium); 云南唐松草(T. dipterocarpum);黄花唐松草(T. flavum);华东唐松草(T.fortunei) 等。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根法繁殖,春、秋季均可, 以秋季为好。播种后约半月出苗,当年生 长缓慢,翌年或第3年开花。早春切取有 芽的根分栽, 当年可开花。定植株行距 20~30cm。  

瓣蕊唐松草.中药材.《中华本草》

简介

【出处】出自《河北中药手册》

【拼音名】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英文名】Root of Petalformed Meadowrue

【别名】唐松草、马尾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petaloideum L.[T.Petaloideum L.var.latifoliolatum Kita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切段,晒干备用。  

原形态及分布

瓣蕊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无毛。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达10cm,基都有鞘;叶为三至四回出复叶或羽状复叶;小叶草质,倒卵形、菱形或肾壮圆形,长3-12mm,宽2-15mm,先端钝,基部圆楔形或楔形,3浅裂或3深裂,裂片全缘,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5-7mm。复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花两性,花梗长0.5-3cm;萼片4,花瓣状,卵形,长3-5mm,白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5-12mm,花丝上部比花药宽,基部狭窄,花药狭长圆形,长0.7-1.5mm,先端钝;心皮4-13,无柄,花柱短,柱头生于腹面。瘦果卵形,长4-6mm,有8条纵助,无柄,宿存花柱长约1mm。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安徽、河南、四川。  

药用价值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极短。须根较稀疏,长3-5cm,直径1-1.2mm;表面褐色,具数条细纵棱;质脆,易折断。

气微,味稍甜,嚼之粘牙。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多角形。表皮破碎,具根毛皮层狭窄,细胞壁非木化增厚;内皮层明显,母细胞切向分隔成5-10个子细胞中柱鞘细胞壁常破碎。初生木质部三原型;木质部束间及中央无纤维束

化学成份】根茎含小檗碱(berberine),隐品碱(crytoPine),药根碱(jatrorri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主治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渗出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注意】虚寒证慎服。

【附方】①治红自痢疾:马尾黄连三钱,马齿苑五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②治痈肿疮疖:马尾黄连三钱,蒲公英一两。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②治渗出性皮炎(浸淫疮):瓣蕊唐松草焙干研末,取适量,撒布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檄后患处干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河北中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河北中药手册》:治渗出性皮炎。

2.《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