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中药列表/11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昆明堇菜

别名:紫花地丁、紫罗兰

味性:味辛;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疳化积。主疮疡肿毒;小儿疳积。昆明堇菜

昆明水金凤

别名:水金凤、黄凤仙、凤仙花、湿凤仙

味性:味辛;微苦;性寒。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除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热痹;跌打损伤;闭经;痛经;噎膈;阴囊湿疹;疥癞疮癣。昆明水金凤

括金板

别名:水杨柳

味性:苦辛,寒。

主治:逐水,利尿。治水肿,臌胀,疥疮瘙痒。括金板

栝楼
栝楼

别名:果裸、王菩、地楼、泽巨、泽冶、王白、天瓜、萯、瓜葵、泽姑、黄瓜、天圆子、柿瓜、野苦瓜、杜瓜、大肚瓜、药瓜、鸭屎瓜、瓜蒌、狗苦瓜、山金匏、大圆瓜、吊瓜

味性:甘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化痰;宽胞散结;润燥滑肠。主肺热咳嗽;胸痹;消渴;便秘;痈肿疮毒。栝楼(图)

栝楼皮
栝楼皮

别名:栝楼壳、瓜壳、瓜蒌皮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散结。主肺热咳嗽;胸胁痞痛,咽喉肿痛;乳癖乳乳痈。栝楼皮

栝楼子
栝楼子

别名:瓜蒌仁、栝楼仁、瓜米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润肺,化痰,滑肠。治痰热咳嗽,燥结便秘,痈肿,乳少。栝楼子

蛞蝓
蛞蝓

别名:鼻涕虫、大蛞蝓、黄蛞蝓、野蛞蝓、双线粘液蛞蝓、陵蠡、土蜗、附蜗、蜒蚰、托胎虫、蛞蜗、蜒蚰螺

味性: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主治:疏风,镇静,固脱,解毒。主治热疮肿毒,支气管喘息,痔疮肿毒,脱肛等。蛞蝓(图)

阔叶垂头菊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痈疽肿毒,外伤感染,烧伤疼痛。阔叶垂头菊

阔叶箬竹

别名:寮竹、箬竹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喉痹,失音。取叶适量,水煎服。;妇女血崩。果实0.5~2两,炒炭存性,研粉,每服2两,黄酒、红糖冲服,饭前各服一次,夜间再服一次。阔叶箬竹

赖草

别名:冰草、厚穗赖草、滨草、老披碱

味性:苦,微寒。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主治淋病,赤白带下,哮喘,痰中带血。赖草

兰花根

别名:土续断、兰根、幽兰根、山兰、香花草、兰花草

味性:味辛;微寒。

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杀虫。主肺结核咯血;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热淋;带下;白浊;月经不调;崩漏;便血;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痔疮;蛔虫腹痛;狂犬咬伤。兰花根

兰花叶

别名:兰叶

味性:味辛;性微寒。

归经:心;脾;肺经。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利湿解毒。主肺痈;支气管炎;咳嗽;咯血;吐血;尿血;白浊;白带;尿路感染;疮毒疔肿。兰花叶

兰石草

别名:巴雅杂瓦

味性:甘、苦,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等经。

主治:清肺,祛痰,解毒。治肺炎,肺脓疡,流感,痢疾,咽喉肿痛。兰石草

兰石草果

味性:味甘;苦;性寒。

归经:脾;肾经。

主治: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兰石草果

蓝靛
蓝靛

别名:蓝淀、青靛、靛青

味性:寒。

归经:入手少阴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时行热毒,疔疮痈肿,丹毒,疳蚀,天疱疮。蓝靛

蓝花侧金盏

别名:蓝侧金盏花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燥湿;杀虫。主疥疮;顽癣。蓝花侧金盏

蓝花龙胆
蓝花龙胆

别名:榜间莪那

味性:苦,寒。

归经:胆;肝经。

主治:清肝利胆。主湿热黄疸;目赤肿痛;咽炎。蓝花龙胆

澜江百合

别名:察区大丝美多

味性:性寒,味苦甘。

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安神。治肺结核,久咳吐血,慢性支气管炎,恍惚不寐等症。澜江百合

狼麻

别名:鬼箭锦鸡儿、浪麻

味性:辛、苦,寒。

主治: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主治痈疽,疮疖,肿痛。狼麻

莨菪
莨菪

别名:天仙子、横唐、行唐

味性:(子)苦、寒。

主治: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2、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汤送下。;3、久咳不止(痰有脓血)。用莨菪子五钱,先煮后炒,研细,加酥油如鸡收蛎的量,大枣七枚,同煎至油尽。取枣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极验。;4、长期水泻。用干枣十个,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烧存性。每服一钱,粟米汤送下。;5、赤白痢。用大黄(煨)半两、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6、肠风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晒干、捣烂、筛细;生姜半斤,取汁;同入银锅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浓糖稀状,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进一步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视病情可增至五、七丸。安服有微热。勿惊异,病重的人服过三日,当有下泻病愈后,泻亦止。;7、脱肛不收。用莨菪子炒过,研为末,敷患处。;8、风牙虫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内烧类。以小管引烟入病齿处。又方:把莨菪子装入瓶内,热汤淋药得气,吸入口中,药冷即换。有涎出,可吐去。;9、风毒咽肿或瘰疬咽肿,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为末,每服两小匙,水送下。极效。;10、乳痈坚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药嚼破。;11、恶疮似癞,长期不愈。用莨菪子烧存性,研为末,敷患处。;12、跌打损伤。用莨菪子三工业区末,加羊油调涂伤处。莨菪(图)

莨菪根

味性:味苦;辛;性寒。

主治:截疟;攻癣;杀虫。主疟疾;疥癣。莨菪根

莨菪叶

别名:铃铛草、麻性草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镇痛,解痉。治胃痛,齿痛,气管炎咳喘。莨菪叶

榔榆茎

别名:鸡筹仔茎

味性:甘;微苦;性寒。

主治:通络止痛。主腰背酸痛。榔榆茎

榔榆皮
榔榆皮

别名:朗榆皮

味性:甘;微苦;性寒。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主热淋;小便不利;疮疡肿毒;乳痈;水火烫伤;痢疾;胃肠出血;尿血;痔血;腰背酸痛;外伤出血。榔榆皮

榔榆叶
榔榆叶

别名:鸡筹仔叶

味性:甘;微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热毒疮疡;牙痛。榔榆叶

老鼠吹箫

别名:羊饥藤、鸡舌头叶、风藤草、羊肌藤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湿,止痛,除疮毒。治风湿瘫痪,风湿腰痛。老鼠吹箫

老鼠刺
老鼠刺

别名:猫儿刺、刺揪子、三尖角刺、相枕刺、雀不站

味性: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肺止咳;利咽;明目。主肺热咳嗽;咯血;咽喉肿痛;翳膜遮睛。老鼠刺

老鼠竻

别名:老鼠怕、软骨牡丹

味性:味淡,性寒。

主治:治痄腮,瘰疬,急、慢性肝炎。老鼠竻

老头草
老头草

别名:小矛香艾、老头艾、火绒草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凉血。主感冒发热;咽喉炎;肾炎。老头草

老鸦胆根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燥湿;杀虫。主疟疾。痢疾;泄泻。老鸦胆根

老鸦胆叶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主痈肿疔疮;毒蛇咬伤;湿疹。老鸦胆叶

竻苋菜

味性:甘,寒。

归经:入心、肾二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痢疾,便血,浮肿,白带,胆结石,瘰疬,痔疮,疔疮,喉痛,蛇咬伤。竻苋菜

勒管草

别名:绿山麻柳、水苋菜

味性:甘;性寒。

主治:润肺止咳。主肺热咳嗽;阴虚久咳;咯血。勒管草

勒马回

别名:斩龙剑、蜈蚣草、追风草、一支香

味性:苦,寒。

主治:清肺,化痰,止咳,解毒。用于慢性气管炎,肺化脓症,咳吐脓血;外用治痔疮,皮肤湿疹,风疹搔痒,疖痈疮疡。勒马回

簕苋菜

别名:刺苋、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野刺苋莱、酸酸苋、刺苋菜

味性:甘;性微寒。

主治: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主胃出血;便血;痔血;胆囊炎;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簕苋菜

肋柱花
肋柱花

味性:苦;性寒。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黄肝型肝炎;外感头痛发热。肋柱花

棱子芹
棱子芹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外感发热;梅毒;花物和食物中毒。棱子芹

冷地卫矛

别名:丝绵木卫矛、丝棉木卫矛

味性:苦;寒。

主治:破血,止痛,杀虫。主治月经不调,症结腹痛,血晕,关节炎等症。冷地卫矛

冷毒草
冷毒草

别名:地黄瓜、匍匐堇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疮疡肿毒;毒索咬伤;刀伤。冷毒草

冷蕨子草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杀虫。主感冒;流脑;崩漏;蛔虫病。冷蕨子草

梨果仙人掌
梨果仙人掌

别名:仙人掌、霸王树、火焰、神仙掌、印度无花果

味性:苦;性寒。

归经:脾;肺经。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解毒。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痢疾;痔血;乳痈;痄腮;痈疮肿毒;烫火伤;秃疮疥癣;蛇虫咬伤。梨果仙人掌

犁头草
犁头草

别名:铧头草、犁铧尖、犁嘴草、箭头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钩草、紫金锁、紫花地丁、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地丁草、紫地丁、紫花地下、羊蹄甲、犁烨尖

味性:苦、微辛,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疔疮,瘰疬,乳痈,外伤出血。犁头草(图)

篱天剑

别名:打碗花、面根藤

味性:甘,寒。

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白带,疝气。篱天剑

藜实

别名:灰藜子、灰菜子

味性:苦;微甘;性寒。

主治:清热祛湿;杀虫止痒。主小便不利;水肿;皮肤湿疮;头疮;耳聋。藜实

味性:根:苦,寒;种仁:苦,平。

主治:根: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牙痛,消渴,痢疾,白带。;种仁:活血祛瘀,滑肠,利水。用于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大便燥结,浮肿。李(图)

李根

别名:山李子根、李子树根

味性:苦;寒。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消渴,淋病,痢疾,丹毒,牙痛。李根

李根皮

别名:甘李根白皮、李根白皮

味性:苦咸,寒。

归经:肝;脾;心经。

主治:清热,下气。治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李根皮

李树胶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透疹,退翳。主麻诊透发不畅,目生翳障。李树胶

鲤鱼齿

味性:咸,寒。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通淋。主淋证;小便不通。鲤鱼齿

鲤鱼鳞

味性:甘;咸;寒。

归经:肝;脾;肺经。

主治:散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鲤鱼鳞

鳢鱼

别名:蠡鱼、鲖鱼、蜾、鲡、鯣、黑鳢鱼、玄鳢、文鱼、黑鲤鱼、黑鱼、乌鱼、黑火柴头鱼、蛇皮鱼、乌棒、活头、鲷鱼、鳏、乌鳢、活头才鱼

味性:甘,寒。

归经:脾;胃;肺;肾经。

主治:补脾,利水。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鳢鱼(图)

鳢鱼胆

别名:蠡鱼胆、乌鳢胆

味性:苦甘,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泻火;解毒。主喉痹;目翳;砂眼;白秃疮。鳢鱼胆

丽春花

别名:虞美人、赛牡丹、锦被花、百般娇、蝴蝶满园春

味性:苦;涩;微寒。

归经:大肠经。

主治:镇咳,镇痛,止泻。主治咳嗽,腹痛,痢疾。丽春花

丽江黄芩

别名:黄芩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凉血,安胎。;更年期红崩:丽江黄芩(醋炒),为末,开水送服,每服2钱,每日2次,连服7天。;内热胎动不安:丽江黄芩、白术各3钱,续断4钱,水煎服。;尚可治热病发烧,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热淋等症。配方用,水煎服,用量1~3钱。丽江黄芩

蛎菜
蛎菜

别名:海青菜、岩头青、蛎皮菜

味性:咸;寒。

归经:肾;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中暑;甲状腺肿;水肿。蛎菜

痢止草

别名:痢止蒿、痢疾草、止痢蒿、白龙须、无名草、散血草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消炎,利尿通淋,散瘀镇痛。用于痢疾,肾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跌打损伤,脉管炎。痢止草

痢止蒿
痢止蒿

别名:止痢蒿、白龙须、止痢草、无名草、散瘀草、散血草、痢止草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痢,驱虫。治痢疾,乳腺炎,蛔虫症。痢止蒿

连钱草
连钱草原生态连钱草连钱草

别名:活血丹、金钱草[上海、江苏]、金钱薄荷、落地金钱、肺风草、十八缺、透骨消[四川]、金钱草、大叶金钱草、透骨消

味性:辛、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肿。用于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湿热黄疸、跌扑损伤。连钱草(图)

连翘根

别名:连轺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退黄。主黄疽;发热。连翘根

连翘茎叶

味性:苦;性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心肺积热。连翘茎叶

连蕊茶

味性:微苦;微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痈肿疮疡;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连蕊茶

莲生桂子花

别名:竹林标、刀口药[四川会理]、芳草花、金风花、莲生桂子草、七姊妹、野鹤嘴、状元红、山桃花、水羊角、细牛角仔树、羊角丽、唐棉、野辣子、金银花台、金凤花、草木棉、金盏银台、连生桂枝、野辣椒、透云花、女金丹、半天花、刀口药

味性:苦,寒。

主治:消炎止痛,止血。用于乳腺炎,痈疖,痛经;外用治骨折,刀伤,湿疹,顽癣。莲生桂子花

莲雾
莲雾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泻火解毒;燥湿止痒。主口舌生疮;鹅口疮;疮疡湿烂;阴痒。莲雾

莲子心
莲子心莲子心

别名:莲心、薏、苦薏、莲薏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肾经。

主治:清心,去热,止血,涩精。治心烦,口渴,吐血,遗精,目赤肿痛。莲子心

镰羽贯众

别名:巴兰贯众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流行性感冒;肠寄生虫病。镰羽贯众

楝叶

味性:苦,寒。

主治:止痛,杀虫。治疝气,蛔虫,跌打肿痛,疔疮,皮肤湿疹。楝叶

良藤

别名:滚天龙、山豆根、隔山消、金线风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理气,止痛。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中暑腹痛,胃痛。良藤

凉粉藤

别名:百解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线风、金锁匙、廿四风藤、山苦参、铲箕藤

味性:苦,寒。

主治:根:泻肝火,解热毒,消炎。治一般喉痛,白喉,小儿胎毒,风火牙痛。凉粉藤

两色鳞毛蕨
两色鳞毛蕨

别名:两色耳蕨

味性: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预防流行性感冒。两色鳞毛蕨

两指剑

别名:千打捶、山香圆、七寸钉

味性:苦,寒。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跌打扭伤:叶捣烂外敷。;脾脏肿大:干根1~2两,炖猪肉吃。两指剑

亮菌

别名:假蜜环菌、假蜜环蕈、易逝杯伞、青杠钻、光菌、发光小蜜环菌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肝;胆经。

主治:治胆囊炎、肝炎、阑尾炎、中耳炎等。亮菌

量天尺花

别名:霸王花、剑花、韦陀花、天尺花、龙骨花、七星剑花

味性:甘;性微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肺痨;瘰疬;痄腮。量天尺花

蓼大青叶
蓼大青叶

别名:染青草、蓝叶、大青叶、靛青叶、蓝靛叶、青板水辣蓼、红茎蓼

味性:苦,寒。

归经:心;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发疹,肺热喘咳,喉痹,痄腮,丹毒,痈肿。蓼大青叶

了哥王
了哥王了哥王

别名:地棉根、山雁皮、埔银、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雀仔麻、山埔仑、狗信药、消山药、桐皮子、大黄头树、九信菜、鸡子麻、山黄皮、鸡杧头、南岭荛花、蒲仑、地棉麻树、了哥麻、铺银草、雀几麻、鸡儿苦晚、铁乌散、山石榴、千年矮、乌子麻、地巴麻、山棉皮、火索木、毒鱼藤、曝牙郎、熟薯、假黄皮、山六麻、山豆了、九信药、鸡仔麻、鸟子麻、山麻皮、雀儿麻、地棉、铁骨伞、山络麻、石谷皮、红灯笼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瘰疬,痈肿,风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了哥王

了哥王根

别名:毒除根、地棉根、定元根、鱼胆根、地谷根、红赤七、七麻根、别南根、独薯根、狗信蔃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杀虫,破积。治肺炎,腮腺炎,水肿臌胀,瘰疬,疮疡肿毒,跌打损防。了哥王根

了哥王子

别名:桐皮子、狗信药子、狗信草子、消山药子、雀仔麻子、九信草子

味性:辛;性微寒。

归经:心经。

主治:解毒散结。主痈疽;瘰疬;疣瘊。了哥王子

裂叶崖角藤

别名:大过山龙、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篐、麒麟尾、大青蛇、大憨青、爬树龙

味性:苦,寒。

主治: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跌打伤,骨折,蛇咬伤,痈疮疖肿。捣烂外敷患处。;小儿百日咳,咽喉肿痛。3~5钱,水煎服。裂叶崖角藤

林背子

别名:野漆树根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治尿血,血崩,带下,疮癣。林背子

林荫千里光

别名:黄菀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热痢,眼肿,痈疽疔毒。林荫千里光

鳞花草

别名:牛膝琢、鳞衣草

味性:甘、微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蛇疮,口唇糜烂。鳞花草

鳞衣草

别名:蛇毛衣、大蛇疮药、牛膝琢、飞扬草、红四季草、野凉粉草藤、蛇疮草

味性:味甘;微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疮疡肿毒;口唇糜烂;目赤肿痛;皮肤湿疹;跌打伤痛;蛇咬伤。鳞衣草

凌霄花
凌霄花凌霄花

别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上树蜈蚣、白狗肠、吊墙花、堕胎花、芰华、藤罗花、紫葳华、苃华、陵霄花、藤萝花、杜灵霄花

味性:酸,寒。

归经:归肝经。

主治:凉血去瘀。治血滞经闭,症瘕,血热风痒,酒齄鼻。凌霄花(图)

铃当子

别名:小牵牛花

味性:甘;寒。

归经:脾经。

主治:泻下,逐水。治大便秘结,食积。铃当子

留师蜜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心;胃经。

主治:清心泻火。主龋齿;口疮。留师蜜

琉璃草根

别名:倒提壶、大赖毛子、展枝倒提壶、琉璃草

味性:淡;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疮疖痈肿。琉璃草根

瘤毛獐牙菜
瘤毛獐牙菜

别名:獐牙菜、当药、紫花当药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泻火解毒;利湿;健脾。主湿热黄疸;痢疾;胃炎;消化不良;火眼;牙痛;口疮;疮毒肿痛。瘤毛獐牙菜

柳白皮

别名:柳皮

味性:苦;性寒。

主治:祛风利湿,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牙痛,汤火烫伤。柳白皮

柳根

别名:杨柳须、水柳须、红龙须、分水翁、青龙须

味性:苦,寒。

主治: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柳根

柳花

别名:杨花、柳椹、柳蕊

味性:苦,寒。

主治:祛风利湿;止血散瘀。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经闭;疮疥;齿痛。柳花

柳杉
柳杉

别名:长叶柳杉、宝树、沙罗树、孔雀杉

味性:苦,寒。

主治:解毒;杀虫;止痒。主癣疮;鹅掌风;烫伤。柳杉

柳屑

别名:柳蚛屑、柳蛀粪

味性:苦;性寒。

主治:祛风;除湿;止痒。主风疹;筋骨疼痛;湿气腿肿。柳屑

柳叶
柳叶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肺;肾;心经。

主治: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治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柳叶

柳叶蒿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肺炎;扁桃体炎;丹毒;痈肿疔疖。柳叶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