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15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鹤草芽
鹤草芽原生态鹤草芽鹤草芽

味性:苦、涩、平。

主治:驱虫。用药绦虫病。鹤草芽

黑参
黑参

别名: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玄台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益气养阴,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关节疼痛。黑参

黑草

别名:鬼羽箭、羽箭草、黑骨草、克草

味性:淡、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中暑腹痛,蛛网膜下腔出血,荨麻疹。黑草

黑大豆花

味性:苦;微甘;凉。

归经:肝经。

主治:明目去翳。主翳膜遮睛。黑大豆花

黑鹅脚板
黑鹅脚板

别名:干小黑药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益肺止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麻疹后热毒未尽;肺热咳喘;顿咳;劳嗽;耳热瘙痒;头痛;疮肿;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黑鹅脚板

黑风散

别名:广藤、小广藤、土藤、铁线藤、青藤、车线藤

味性:苦;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息风止疫,扶除风湿。。主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惊风抽搐,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黑风散

黑根药

别名:威灵仙、草威灵、黑头晕、千里光紫菀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肢气肿痛;胃脘疼痛;疮疡久溃不敛。黑根药

黑骨蕨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痢疾;跌打损伤。黑骨蕨

黑骨走马

别名:海南粗丝木、黑骨梢、山萝卜

味性:苦;平。

主治:清湿热;解热毒。主湿热吐泻;痈肿疮毒。黑骨走马

黑果小檗

别名:刺黄柏、则热克、小檗

味性:苦;性寒。

归经:入肝经。

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痢疾,肠炎,咽炎,口腔炎,湿疹,疖肿。黑果小檗

黑蒿

别名:艾蒿、蒿枝、苦蒿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祛暑;凉血止血。主夏季感冒;中暑发热;骨蒸;潮热;吐血;衄血。黑蒿

黑虎耳草

别名:黑化虎耳草、阿仲茶保

味性:微苦;寒。

归经:入肺经。

主治:清肺止咳。主肺热喘咳;肺炎。黑虎耳草

黑及草

别名:青鱼胆、四棱草、小见肿消、花脸猫、黑耳草、阿小根、龙胆、肝炎药、黑节苦草、鸡脚莲、花锚、甲地然果、小儿肿消、花脸锚

味性: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利湿,平肝利胆。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胃炎,头晕头痛,牙痛。黑及草

黑节草
黑节草

别名:大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草、四棱草、节节草、小节节花、中肋耳草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除湿,消炎接骨。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黑节草

黑壳楠

别名:岩柴、楠木、八角香、花兰、猪屎楠、鸡屎楠、大楠木、枇杷楠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温中行气;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疼痛;脘腹冷痛;疝气疼痛;咽喉肿痛;癣疮瘙痒。黑壳楠

黑老虎
黑老虎原生态黑老虎黑老虎黑老虎

别名:冷饭团、臭饭团、酒饭团、过山龙藤、大钻、万丈红、透地连珠、紫根藤、外红消、红过山、钻骨风、大叶南五味、过山风、风沙藤、钻地风、三百两银、红钻、十八症、入地麝香、密多罗、猩猩南五味子、红外消、过山香、厚叶五味子、大叶钻骨风、鸡肠风、红火风藤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行气止痛;散瘀通络。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疝气痛。黑老虎

黑老头

别名:大种黑骨头

味性:性温,味苦。

主治:祛风活络,健脾利湿。黑老头

黑面防己

别名:耳叶马兜铃、木防己、麻疯龙、暗消、假通城虎、假大薯、鬼灯笼、藤子防己、小提萝、大暗消、白解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肺;心;肝;膀胱;大肠经。

主治:利水,除湿,止痛,消炎。用于泌尿道感染,水肿,风湿关节疼痛,胃溃疡。黑面防己

黑面叶

别名:黑面神、鬼划符、暗鬼木、青凡木、铁甲将军、夜兰茶、锅盖仔、四眼草、乌漆臼、青漆、山树兰、狗脚利、蚊惊树、夜兰、山夜兰、田中逵、四眼叶、老鸦写字、庙公仔、鸡肾叶、山村兰、山桂花、漆生草、猴写字、野甜菜

味性:苦,寒。

归经:大肠;肝经。

主治:清湿热,化瘀滞。治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黑面叶

黑面叶根

味性:苦,寒。

主治:祛风,清热,散瘀,消肿。治头面热毒,扁桃体炎,热泻,漆疮。黑面叶根

黑皮青木香

别名:百蛇基、钻骨龙、乌龙、青藤根、牛木香、土木香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治痧症腹痛,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疔疮,湿疹,无名肿毒。黑皮青木香

黑葡萄液汁

别名:野葡萄

味性:微苦涩,平。

归经:胃;肝经。

主治:消食,清热;凉血。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黑葡萄液汁

黑牵牛

别名:老鹳筋

味性: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解毒。主风湿痹痛;闭经;疮疡。黑牵牛

黑三棱

别名: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三棱、泡三棱

味性:苦、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瘀通经;破血消症;行气消积。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瘀肿;腹中包块;食积腹痛。黑三棱

黑沙蒿

别名:油蒿、鄂尔多斯蒿、哈拉-沙巴嘎、沙蒿、籽蒿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湿,提脓拔毒。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咽痛,疮疖痈肿。黑沙蒿

黑山蔗

别名:香蕉兰、蕉兰

味性:辛;微苦;平。

归经:入肝、肾二经。

主治: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主跌打闪挫;骨折筋伤。黑山蔗

黑石耳

别名:白石耳、石耳子、岩菇

味性:淡;微苦;性平。

归经:胃经。

主治:消食;利水;降压。主消化不良;腹胀;痢疾;疳积;高血压病。黑石耳

黑石珠

别名:三颗针、刺黄连、鸡脚刺、刺黄芩、刺黄檗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目赤肿痛;外伤感染。黑石珠

黑蒴

别名:化血胆

味性:微苦,凉。

主治:祛湿,平肝,散瘀活血。主治黄疸型肝炎,肝脾大,跌打伤瘀肿,通经。黑蒴

黑穗石蕊

别名:大白树

味性:苦;性凉。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止痛。主偏;正头痛;头晕。黑穗石蕊

黑塔子

别名:金弹子[果]、野油柿子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除湿。主治痔疮,肠风下血,风火牙痛,肺热咳嗽。外用治疖肿,烫火伤。黑塔子

黑塔子根

别名:油柿根

味性:苦;涩;性微寒。

主治:清热,凉血,通经,利水。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下血,经停,臌胀。黑塔子根

黑头草

别名:小毛叶子草

味性:味苦;辛;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口疮;丹毒;风疹;湿疹;脚气。黑头草

黑细辛

别名:四块瓦、四大天王、土细辛、平头细辛、四大金刚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和瘀消肿,止痛。治感冒,风湿痛,淋巴腺炎,疮痈,跌打损伤,骨折。黑细辛

黑腺珍珠菜

别名:满天星

味性:苦;辛;性平。

主治:活血;解蛇毒。主闭经;毒蛇咬伤。黑腺珍珠菜

黑香柴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止咳化痰;暖胃祛寒。主咳喘痰多;胃寒疼痛。黑香柴

黑心姜

别名:蓝姜、绿姜、黑姜、乌姜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胸腹胀痛;产后腰痛;头风痛;跌打损伤。黑心姜

黑心解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湿;止痛。主风湿痹痛;腰腿痛。黑心解

黑心蕨

味性:微苦;涩;凉。

归经:入膀胱、肝二经。

主治:清热利尿;止血。主淋证;外伤出血。黑心蕨

黑阳参

别名:黑元参、白紫草、牛舌头菜、土玄参、玄参、漏绿根、跌打药、狗屎根

味性:苦;微甘;微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养阴补虚,除热解毒。治虚痨发热,头昏,热淋,痈肿,口疮,牙疳。黑阳参

黑珠芽薯蓣

别名:野胭脂、毛狗卵

味性:甘;微苦;凉。

主治:健脾益肺;清热解毒。主食少倦怠;虚咳;尿频;咽喉肿痛;痈肿热毒。黑珠芽薯蓣

横经席
横经席原生态横经席

别名:篦子王、梳篦王、薄叶红厚壳、独角风、铁将军、跌打将军、碎骨莲、皮子黄、梳篦木

味性:微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止痛。主风湿痹证;肾虚腰痛;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横经席

横经席叶

味性:苦;涩;平。

归经:脾经。

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横经席叶

红白二丸

别名:红白二元、红黑二丸、岩丸子、鸳鸯七、水八角、一口血、一点血、小桃红、山海棠、野秋海棠、老背少

味性:苦、酸,平。

主治:活血调经,止血止痢。用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吐血,衄血,跌打损伤出血。红白二丸

红白二丸果

味性:味苦;性微寒。

主治:解毒。主蛇咬伤。红白二丸果

红背桂
红背桂

别名:叶背红、金琐玉、金锁玉、箭毒木、天青地红

味性:辛、微苦,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红背桂

红背马蓝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湿热痢疾;疔疮痈肿;跌打损伤;骨折。红背马蓝

红萆薢

别名:小萆薢、小红萆薢、打不死、花花藤、花萆薢、滇江萆薢、川萆薢、滇红萆薢、土茯苓

味性:苦;甘;平。

归经:入肝、胃、肾三经。

主治:祛风除湿;利水通淋;解疮毒。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浊;疮疖肿毒。红萆薢

红参
红参红参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归脾、肺、心经。

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红参

红陈艾

别名:狭叶艾、水蒿、刘寄奴[四川]

味性:苦、辛,温。

主治:破血行瘀,下气通络。用于产后淤血停积小腹胀痛,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因伤而大小便下血。红陈艾

红椿
红椿

味性:苦;涩;微寒。

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杀虫。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癣。红椿

红刺藤

别名:小和尚头、细叶红根

味性:苦,平。

主治:行气,活血,调经。主治闭经,痔疮,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等症。红刺藤

红葱

别名:红葱头、小红葱、怕波亮[傣语]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风湿性关节痛:鲜全草水煎外洗。;跌打肿痛,疮毒:鲜鳞茎捣烂外敷。;吐血,咯血,痢疾,闭经腹痛:鲜全草0.5~1两,水煎服。红葱

红楤木

别名:棘茎楤木、红老虎刺、鸟不踏、红刺筒、红鸟不宿、红毛刺桐、红鸟不踏刺、红射桐、虎椒刺、千枚针、红叶大猫刺、红叶雨伞刺、红刺党、红刺桐、刺茎楤木

味性:微苦,温。

主治:祛风除温,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治风湿痹痛,溃疡病,跌打损伤,痈疽。红楤木

红大戟
红大戟红大戟

别名:红牙大戟、红牙戟、紫大戟、广大戟、南大戟、将军草、野黄萝卜、红芽大戟、云南大戟、红其根、红萝卜、走沙黄、红心薯、土人参

味性:苦,寒。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泻水逐饮;解毒散结。主水肿胀满;痰饮喘急;痈疮肿毒。红大戟

红丹参

别名:紫丹参、大木帮、红秦艽、松林丹参、马蹄叶红仙茅

味性:味淡;微苦;性凉。

主治:补肾壮骨;活血调经;凉血止血。主肾虚腰痛;风湿痛;头晕;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吐血;衄血;跌打瘀痛;刀伤出血。红丹参

红钉耙藤

别名:山木通、山木通藤、小木通、石通、连架拐

味性:味苦;性凉。

归经:归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水,祛风湿,通经下乳。。主主治湿热淋证,风湿痹痛,产妇乳汁不通。红钉耙藤

红豆
红豆

别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

味性:苦;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理气活血;清热解毒。主心胃气痛;疝气疼痛;血滞经闭;无名肿毒;疔疮。红豆

红豆树

别名:红豆

味性:苦,平。

主治:理气,通经。主治疝气,腹痛,血滞,闭经。红豆树

红根草
红根草

别名:红根子、红地胆、根下红、关公须、落地红、关羽须、土活血、小活血

味性:微苦;性凉。

主治:散风热,利咽喉。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肠炎腹泻,腹痛,痢疾。红根草

红梗草

别名:泽兰、红秆草、红升麻、黄力花、接骨草、大泽兰

味性:味甘;苦;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活血调经;祛瘀止痛;除湿行水。主月经不调;经闭;症瘕;腹痛;产后恶露不行;小便淋漓;水肿;跌打损伤;骨折。红梗草

红梗草根

别名:红升麻根

味性:味苦;微辛;性凉。

主治:解表退热。主感冒发热;头痛。红梗草根

红管药

别名:马兰、田边菊、山白菊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止血。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肝炎,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红管药

红果参

别名:蜘蛛果、山荸荠荠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被虚益气;被痰止痛。主劳倦气虚乏力;跌打损伤;肠绞痛。红果参

红寒药

味性:苦,温。

主治:发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胃腹冷痛。红寒药

红旱莲
红旱莲

别名:湖南连翘、黄海棠、牛心菜、大叶牛心菜、鸡心菜、大金雀、金丝蝴蝶、对经草、四方草、黄花刘寄奴、伞旦花、大汗淋草、大黄心草、房心草、假连翘、箭花茶、一枝箭、金丝槐、鸡心茶、牛心茶、大茶叶、大精血、元宝草、长柱金丝槐、金丝桃、长柱金丝桃、大箭草、鹧鸪草、土黄芩、小黄心草、大头草、刘寄奴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平肝,止血,败毒,消肿。治头痛,吐血,跌打损伤,疮疖。红旱莲

红蒿枝

别名:小红蒿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利湿热;解毒利咽;凉血止血。主湿热泻痢;小便淋痛;咽喉肿痛;吐血;衄血。红蒿枝

红黑二丸

别名:一点血、岩丸子、鸳鸯七、红白二丸

味性:甘苦,微寒。

主治:活血止血。治跌打损伤,红崩白带,痢疾。红黑二丸

红厚壳
红厚壳

别名:琼崖海棠

味性:微苦涩;平。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瘀止痛。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痛经;外伤出血。红厚壳

红花杜鹃

别名:打玛兴美多玛尔布

味性:苦,凉。

主治:平喘,清热,拔毒,止血,调经。治慢性支气管炎,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经不调。红花杜鹃

红花寄生

别名:红花寄、柏寄生、桃树寄生、红花桑寄生、寄脏匡、寄居花童

味性:辛;苦;性平。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胃痛;乳少;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红花寄生

红花栝楼
红花栝楼

别名:栝楼

味性:味甘;微苦;性寒。

主治:清肺化痰;解毒散结。主肺热咳嗽;胸闷胸痛;便秘;疟疾;疮疖肿毒。红花栝楼

红花龙胆

别名:龙胆草、土白连、九月花、星秀花、冷风吹、雪里梅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痢疾,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小便不利,眼结膜炎;外用治痈疖疮疡,烧烫伤。红花龙胆

红花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

别名:阿柏几麻鲁

味性:苦;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镇痛,止咳,固涩,抗菌。治遗精,白带,肝硬化。红花绿绒蒿

红花木莲
红花木莲

别名:木莲花、细花木莲、厚朴、土厚朴、小叶子厚朴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燥湿健脾。主脘腹痞满胀痛;宿食不化;呕吐;泄泻;痢疾。红花木莲

红花山牵牛

味性:味苦;性微寒。

主治:平肝阳;清湿热。主胆阳头晕头痛;湿热泄泻;痢疾;外伤感染。红花山牵牛

红花月见草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解毒;化瘀;隆压。主热毒疮肿;冠心病;高血压症。红花月见草

红鸡踢香根

味性:苦;酸;平。

主治:清热利湿;止咳;止血。主风湿腰痛;咳喘;痢疾;吐血;血崩;痔血;恶疮。红鸡踢香根

红接骨草

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

味性:微苦、涩,凉。

主治: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痈疮疖肿。红接骨草

红茎黄芩

别名:多子草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肝明目;凉血解毒。主眩晕;目亦肿痛;翳障遮睛;肺热咯血;暑热烦渴;痈疮肿毒。红茎黄芩

红荆芥

别名:野藿香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发表清热;解毒利湿;散瘀消肿。主感冒发热;头痛;肺痈;肝炎;水肿;淋痛。红荆芥

红筷子
红筷子

别名:糯芋、遍山红、山麻条、柳叶菜

味性:味苦;性平。

主治:通经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关节扭伤。红筷子

红葵

别名:野枸杞、野茄子、野辣子、药人豆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目昏目赤,皮肤瘙痒。红葵

红蓝地花

别名:长茎飞蓬、紫苞飞蓬、灯盏花、白带丹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治结核型、瘤型麻风。红蓝地花

红榔木

别名:棉榔树、大树皮

味性:苦涩,平。

主治: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主骨折;跌打伤痛;外伤出血;胃肠出血;尿血。红榔木

红龙

别名:风车藤、狗角藤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敛汗涩精,固肾助阳。主治遗精,小儿盗汗,早泄阳痿,尿频,风寒痹痛。红龙

红轮千里光

别名:甲客儿[藏名]

味性:苦,寒。

主治:全草:清热解毒。主治疔毒痈肿。;花:活血调经。红轮千里光

红马蹄草

别名:马蹄肺筋草、接骨草、接骨丹[四川]、闹鱼草[云南]、金钱薄荷[浙江]、大驳骨草[广东]、铜钱草、一串钱、人马蹄草、塌菜、八角金钱、大叶止血草、水钱草、大雷公根、大地星宿、金钱薄荷、大叶止血莲、红石胡荽、大雷公藤、大马蹄草

味性:味苦;怀寒。

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主感冒;咳嗽;痰中带血;痢疾;泄泻;痛经;月经不调;跌打伤肿;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红马蹄草

红毛七

别名:红毛三七、葳严仙、海椒七、鸡骨升麻、红毛漆、搜山猫、红毛细辛、火焰叉、金丝七、黑汗腿、通天窍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调经。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妇女月经不调。红毛七

红毛野海棠

别名:山红活麻

味性:味苦;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腰痛;吐血;崩漏;跌打损伤。红毛野海棠

红毛叶马蹄香

别名:兔耳风、毛叶马蹄香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清热化痰;祛风止痛。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风湿盖痛;跌打损伤。红毛叶马蹄香

红毛毡

别名:毛青杠、虎舌红、毛凉伞、红胆、红八爪、红毛针、山猪耳、毛虫药、红毛走马胎、红毛山豆根、铺地毡、红地毡、乳毛紫金牛

味性:苦、微辛,凉。

主治:散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肺结核咯血,月经过多,通经,肝炎,痢疾,小儿疳积。红毛毡

红毛走马胎

别名:毛膏杠、红胆、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红毡草、虎舌红、山猪怕、红毡毯、红毛过江、毛凉伞、红毛毡、红八枣、矮朵朵、肉八枣、红八爪、毛青杠、毛虎舌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和瘀。治痢疾,肝炎,胆囊炎,风湿,跌打劳伤,咳血,吐血,妇女痛经,血崩,小儿疳积,疮疖痈肿疼痛。红毛走马胎

红帽顶

别名:毛叶子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凉血止血。主褥疮;下肢溃疡;湿疹;背癣;漆疮;外伤出血。红帽顶

红母猪藤

别名:毛叶乌蔹莓、五爪龙、母猪菜、五龙草、五叶藤、妙母妹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毒,消痈肿。主治小便出血,跌打,眼热红肿,肺痈等。红母猪藤

红木耳
红木耳

别名:红靛、一口红、汉宫秋、红叶苋

味性:苦微甘,凉。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凉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咳血,创伤出血,痢疾,痛经。红木耳

红木子

别名:山羊角树、山丁木

味性:苦;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熄风;定眩。主头晕;目眩。红木子

红楠皮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肝;胃经。

主治:温中顺气;舒经活血;消肿止痛。主呕吐腹泻;小儿吐乳;胃呆食少;扭挫伤;转筋;足肿。红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