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5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橙皮

别名:黄果皮、理陈皮、理皮、广柑皮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理气,化痰,健脾,导滞。治感冒咳嗽,食欲不振,胸腹胀痛,肠鸣便泻,乳痈。橙皮

橙叶

味性:辛;苦;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散瘀止痛。主疮疡肿痛。橙叶

橙子核

别名:香橙仁

味性:苦;微温。

归经:膀胱;肾经。

主治:理气止痛。主疝气;闪挫腰痛。橙子核

秤杆草

别名: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白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水松萝、野蓝、翠子菜、山金花菜、石上凤仙、铁杆水草、软黄花金魁

味性:苦辛,平。

主治:清热鲜毒。主痈肿疔毒;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秤杆草

秤杆升麻

别名: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点菜、土升麻、猫儿翻甑、搬倒甑

味性:性温,味苦。

主治:治感冒,疟疾,肠寄生虫病。秤杆升麻

秤钩风

别名:穿墙风、九层皮、土防己、蛇总管[海南]、追骨风、华防己、湘防己、穿山藤、杜藤、过山龙、花防己

味性:苦;凉。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用于风湿骨痛,胆囊炎,尿路感染,毒蛇咬伤。秤钩风

秤砣梨根

味性:性温,味苦。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行气活血。主肿瘤。秤砣梨根

匙羹藤

别名:武靴藤、金刚藤、蛇天角、饭杓藤

味性:苦,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毒蛇咬伤。匙羹藤

匙叶草

别名:海赤芍、海萝卜、海金花、土地榆、红客妈叶、红虾蟆叶

味性:苦,微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活血化瘀;清热止咳。主腹内血瘀痞块;劳伤咳嗽。匙叶草

匙叶伽蓝菜

别名:生川莲、白背子草、篦叶灯笼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凉解毒。治痈疮肿毒,眼热赤痛,中耳炎。匙叶伽蓝菜

匙叶黄杨

别名:石黄杨、万年青

味性:苦;甘;凉。

主治:止咳;止血;清热解毒。主咳嗽;咳血;疮疡肿毒。匙叶黄杨

匙叶龙胆

别名:奥拉毛

味性:微苦;性寒。

主治:解毒;利咽。主咽喉肿痛。匙叶龙胆

匙叶五加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跌打肿痛。匙叶五加

齿瓣延胡索
齿瓣延胡索

别名:蓝雀花、蓝花菜、元胡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肿痛。齿瓣延胡索

齿叶草

别名:疗齿草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痛。治热性传染病,肝胆瘀热,瘀血作痛。齿叶草

齿缘草

别名:蓝梅

味性:苦甘,寒。

主治:清温解热。治感冒温热病,脉管炎。齿缘草

齿缘钻地风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湿,解热毒。治瘀血凝滞,筋骨痛风及疮毒红肿等症。齿缘钻地风

赤雹

别名:赤包、气包、王瓜[辽宁.宁夏]、山屎瓜、屎包子、山土豆

味性:果:酸、苦,平;块根:苦,寒。

主治:果:理气,活血,祛痰,利湿。用于跌打损伤,嗳气吐酸,黄疸,肠炎,痢疾,肺结核咯血。;块根: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赤雹

赤瓟

别名:气包、赤包、山屎瓜、赤雹、屎包子、山土豆、赤包子

味性:味酸;苦;性平。

主治:降逆,理湿,和瘀。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赤瓟

赤瓟根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通乳;解毒;活血。主乳汁不下;乳痈;痈肿;黄疸;跌打损伤;痛经。赤瓟根

赤车

别名:岩下青、冷坑青、阴蒙藤、拔血红、小铁木、吊血丹、凤阳草、坑兰、风阳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瘀消肿,解毒止痛。赤车

赤车使者

别名:鹿角七、细水麻叶、石边采、小白沙、小锦枝、半边山、半边伞、到老嫩、毛骨草、天门草、猴接骨、岩下青、拔血红、坑兰、风湿草、见血青

味性:微苦,平。

主治:治痢疾,风湿痛,黄疸,水肿,无名肿毒,骨折。赤车使者

赤地榆
赤地榆原生态赤地榆赤地榆

别名:隔山消、紫地榆、红地榆、万两金、雀食地榆、万榄筋、红寒药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肝;脾;胃;膀胱经。

主治:消炎,止血,涩肠。治肠炎,痢疾,脘腹疼痛,内出血,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流血,跌打损伤。赤地榆

赤火绳

别名:火绳树、接骨丹、火素树、火索树

味性:苦;涩;凉。

主治:收敛止血;续筋接骨。主外伤出血;骨折;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赤火绳

赤胫散
赤胫散

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土竭力、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小晕药、花脸晕药、苦茶头草、荞黄连、广川草、甜荞莲、脚肿草、田枯七、蛇头草、南蛇头、蝴蝶草、草见血、黄泽兰、花脸荞麦、亚腰山蓼、斗花痒、化血丹、飞蛾七、花月天、盘脚莲、金不换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痢疾,白带,血热头痛,崩漏,经闭,乳痈疮疖,跌打损伤。赤胫散

赤麻

味性:涩;微苦;性平。

主治: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疮疡。赤麻

赤楠
赤楠

别名:牛金子、鱼鳞木、赤兰、石柃、山石榴、瓜子柴、山乌珠、细叶紫陵树、细子莲、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黄杨

味性:味甘;微苦;辛;性平。

归经:归肾;脾;肝经。

主治: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赤楠

赤楠根

别名:叫耳蒙根

味性:味甘;微苦;辛;性平。

归经:归肾;脾;肝经。

主治:益肾定喘;健脾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赤楠根

赤楠蒲桃叶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疽疔疮;漆疮;烧烫伤。赤楠蒲桃叶

赤芍
赤芍赤芍

别名:山芍药、草芍药、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

味性: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图)

赤芍药

别名: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臭牡丹根

味性:酸苦,凉。

归经:入肝、脾经。

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赤芍药

赤铜屑

别名:热铜末、铜末、铜落、铜花、铜粉、铜砂、红铜未、铜屑、熟铜末、红铜末

味性:苦;平。

归经:心;肝;肾;胃经。

主治:治筋骨折伤,外伤出血,烂弦风眼,狐臭。赤铜屑

赤扬

别名:水拨树、水瓜树、水冬果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降火。;鼻血不止:1两,浓煎加白糖服。;预防水痘:泡开水当茶饮。;外伤出血:干品研末或鲜品捣烂敷患处。赤扬

赤杨
赤杨

别名:木拨树、木瓜树、水冬果、水柯子、赏树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降火;止血。主鼻衄;外伤出血;水泻。赤杨

翅柄铁线蕨

别名:猪鬃草、猪鬃七、牛毛针、小猪棕草、猪毛草、牛毛毡、乌脚芒、岩浮萍

味性:凉;微苦。

归经:心;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活血通淋。治痢疾,血淋,尿闭,咳嗽,伤痛,乳痈,瘰疬。翅柄铁线蕨

翅果唐松草

别名:猫爪子、红莲

味性:苦,寒。

归经:入心、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肺热咳嗽,咽峡炎。翅果唐松草

翅果藤

别名:多翅果、野甘草、逗屁股果、奶浆果、大对节生

味性:甘、苦,辛。

主治:补中益气,止咳,调经。主治感冒,咳嗽,月经过多,子宫脱垂,脱肛。翅果藤

翅卫矛
翅卫矛

别名:约哦、栓翅卫矛、鬼箭羽、八肋木

味性:苦;寒。

归经:肝;肺经。

主治:破血落胎,调经续断。治产后腹痛,崩中下血,风湿疼痛。翅卫矛

翅子木

味性:微苦;平。

主治:散瘀止血。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翅子木

冲天果

别名:闹鱼藤、冲天子、毒鱼藤、乔木鸡血藤

味性:苦、辛,凉。

归经:心经。

主治:消肿解毒;活血祛风。主痈疮疖肿;湿疹瘙痒;癣疥;癞痢头;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冲天果

虫豆

味性:苦甘;寒。

归经:肺经。

主治:解毒。主疮疡,疥癣。虫豆

虫实

别名:绵蓬、红蓬草

味性:淡、微苦,凉。

主治:清湿热,利小便。主治小便不利,热淋,黄疸。虫实

虫牙药

别名:三叉金、三托艾、伤寒头、大箭根、三姐妹、牛尾草、三叶扫把、马鹿尾、大夫根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化痰理湿。治感冒,咳嗽,黄疸,风湿肿痛,齿痛,刀伤出血。虫牙药

虫蚁菜

别名:张麻、止血草

味性:微酸;苦;性平。

主治:止血生肌;除湿止痢。主外伤出血;痢疾;胃腹疼痛。虫蚁菜

崇澍蕨

味性:苦;凉。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崇澍蕨

椆树桑寄生

别名:桑树寄生、桑寄生

味性:苦;甘;性微温。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续骨。主风湿痹证;腰膝疼痛;骨折。椆树桑寄生

臭柏

别名:新疆圆柏、双子柏、阿尔叉、霍宁-阿尔茨

味性: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痹痛;皮肤瘙痒;头痛;咳嗽。臭柏

臭草
臭草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香草、猴子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肾;肝;心经。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小儿湿疹;蛇虫咬伤。臭草

臭常山

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利湿,截疟,止痛,安神。用于风热感冒,风湿关节肿痛,胃痛,疟疾,跌打损伤,神经衰弱;外用治痈肿疮毒。臭常山

臭蒿

别名:牛尾蒿、海定蒿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湿热;消肿毒。主湿热黄疸;胆囊炎;痈肿毒疮;湿疹疥瘌;毒蛇咬伤。臭蒿

臭黄荆

别名: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

味性:苦,凉。

主治:祛风止痛、止痒。主风热头痛;风疹篷痒。臭黄荆

臭黄荆根

味性:味苦;性凉。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治久痢,虚肿,痔疮,脱肛,牙痛。臭黄荆根

臭黄荆叶

味性:味苦;性凉。

归经:心;肝二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痈肿疔毒。臭黄荆叶

臭黄皮

别名:臭麻木、假黄皮、五暑叶

味性:苦、辛,温。

主治:疏风解表,行气利湿,截疟。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急性胃肠炎,痢疾;外用治湿疹。臭黄皮

臭节草

别名:白虎草、松风草、臭草、岩椒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解表截疟,活血散瘀,解毒。用于疟疾,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疮疡。臭节草

臭节草根

味性:苦;性微寒。

归经:心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疮疖肿毒。臭节草根

臭辣树
臭辣树

别名:野米辣、野吴芋、臭桐子树、刁近树、臭辣吴萸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目咳;散寒;止痛。主咳嗽;腹痛。臭辣树

臭李皮

别名:鼠李皮

味性:苦;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主风湿热痹;热毒疮痈;大便秘结。臭李皮

臭李子

别名:老鸹眼、老乌眼

味性:苦;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泻下杀虫;止咳祛痰。主疮痈;瘰疬;疥癣;龋齿;口疮;牙痛;腹胀便秘;咳嗽痰喘;水肿胀满;支气管炎;肺气肿。臭李子

臭灵丹

别名:鹿耳林、大黑药、狮子草、臭叶子、六棱菊、臭树、归经草、山林丹、野腊烟、鱼富有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疟疾,痈肿疮疖。臭灵丹(图)

臭茉莉

别名:臭屎茉莉、山茉莉、大髻婆、过墙风、臭朱桐、臭牡丹[广西]、臭矢茉莉、蜻蜓叶、老虎草、小将军、冬地梅

味性:苦,平。

归经:心;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骨痛,脚气水肿,痔疮脱肛,痒疹疥疮,慢性骨髓炎。臭茉莉

臭茉莉叶

味性:苦;平。

主治:解毒;降压。主痈肿疮毒;疥癞;湿疹瘙痒;高血压病。臭茉莉叶

臭牡丹
臭牡丹

别名:矮桐子、大红花、臭枫根、臭八宝、臭芙蓉、矮脚桐、大红袍、矮童子、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矮桐、逢仙草、臭灯桐、假真珠梧桐、臭树、臭草、鸡虱草、臭黄根、臭茉莉、臭梧桐

味性:辛苦;平。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治痈疽,疔疮,乳腺炎,关节炎,湿疹,牙痛,痔疮,脱肛。臭牡丹

臭牡丹根
臭牡丹根原生态臭牡丹根

别名:臭枫根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脾;肾;肺经。

主治:行气健脾,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头晕,虚咳,高血压,风湿痛,脚气,荨麻疹,痈疽,痔疮。臭牡丹根

臭山牛蒡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感冒;咳嗽;瘰疬;妇女炎症腹痛;带下。臭山牛蒡

臭山羊

别名:臭常山、臭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和常山、大骚羊、白胡椒、大素药、胡椒树根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肺;胃;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表,行气止痛,祛风利湿。治风热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痢疾,无名肿毒。臭山羊

臭矢菜

别名:羊角草、黄花菜、野油菜

味性:苦、辛,温。

主治:散瘀消肿,去腐生肌。;跌打肿痛,劳伤腰痛:鲜全草捣烂,酒炒外敷。;疮疡溃烂:全草水煎外洗,并用全草研粉撒布患处。臭矢菜

臭菘
臭菘

别名:黑瞎子白菜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解表止咳;化痰平喘。主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喘。臭菘

臭菘叶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臭菘叶

臭菘种子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主治:镇咳;祛痰;平喘。主气管炎咳喘。臭菘种子

臭藤子

味性:苦;寒。

主治:利水消肿;祛风;解毒。主水肿;小便淋痛;风湿骨痛;痈疮肿毒。臭藤子

臭梧桐

别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海州常山、海桐、臭桐、臭芙蓉、地梧桐、秋叶、凤眼子、泡花桐、楸叶常山、矮桐子、岩桐子、百日红、臭牡丹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胆;脾经。

主治:祛风湿,降血压。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臭梧桐

臭梧桐根

别名:芙蓉根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治疟疾,风湿痹痛,高血压,食积饱胀,小儿疳疾,跌打损伤。臭梧桐根

臭梧桐花

别名:龙船花、后庭花

味性: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祛风;降压;止痢。主风气头痛;高血压病;痢疾;疝气。臭梧桐花

臭梧桐子

别名:凤眼子、矮桐子、岩桐子

味性: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止痛;平喘。主风湿痹痛;牙痛;气喘。臭梧桐子

出山虎
出山虎

别名:边耳草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消肿排脓;散瘀止痛。主痈疽肿毒;跌打伤痛;毒蛇咬伤。出山虎

樗白皮
樗白皮

别名:樗皮、臭椿皮、苦椿皮

味性:苦涩,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主治: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樗白皮

樗叶

别名:樗木叶

味性:苦;凉。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燥湿;杀虫。主湿热滞下;泄泻;痢疾;湿疹;疮疥;疖肿。樗叶

樗叶花椒

别名:食茱萸、木满天星、海桐皮[浙江误称]

味性:根:苦,平;树皮:苦,平;果实:辛,温。

主治:根:祛风通络,活血散瘀,解蛇毒。外用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树皮: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腰膝疼痛,顽痹,疥癣等症。;果实:温中,除湿,止痛,杀虫。可代花椒用。为芳香健胃,驱风药。治中暑腹脘冷痛吐泻,并能驱蛔虫。;叶: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痛及外伤出血。樗叶花椒

除虫菊

别名:白花除虫菊

味性:苦,凉。

主治:杀虫。外用治疥癣。可杀蚊、蝇、虱;杀蛆;驱蚊。除虫菊

川白苞芹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止咳平喘;舒筋止痛。主咳嗽;哮喘;筋骨痛;头痛。川白苞芹

川贝母
川贝母川贝母

别名:贝母、川贝、虻、黄虻、苘、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母、莔

味性:苦甘,凉。

归经:入肺经。

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川贝母(图)

川层草

别名:献鸡尾、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善鸡尾、斑鸠尾、血草、闭尺、小本马脚蕨、细叶金鸡尾

味性:微苦;寒。

归经:肾;膀胱;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小便涩痛;咽喉肿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川层草

川滇桤木

别名:滇赤杨

味性:苦;涩;性凉。

主治:凉血解毒。主吐血;衄血;腹泻;痢疾;疮疡。川滇桤木

川麻黄

味性:苦,温。

主治:祛寒发汗,平喘利尿,散瞳升压。主治感冒无汗,头痛身痛,麻疹水肿。川麻黄

川明参
川明参原生态川明参川明参

别名:明参、明沙参、土明参、沙参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养阴清肺;健脾肋运。主热病伤阴;肺燥咳嗽;脾虚食少;病后体弱。川明参

川木通
川木通

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油木通、白木通

味性:淡、苦,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水,活血通乳。治湿热癃闭,水肿,琳病,妇女乳难,月经闭止。川木通

川木香
川木香

别名:木香、铁杆木香、槽子木香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胃;磊肠经。

主治:行气止痛。用于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川木香(图)

川牛膝
川牛膝

别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川牛膝(图)

川黔鸭脚木
川黔鸭脚木

味性:味微苦;剥取茎和根皮;晒干。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胃痛,跌打肿痛。川黔鸭脚木

川山橙根

别名:蔷薇根

味性:微苦;性凉。

主治:健脾;补血;清热。主脾胃虚弱;血虚乳少;口舌生疮。川山橙根

川山橙果

别名:石柑子、牛奶子

味性:甘;微苦;性平。

主治:通经下乳;止血;解毒。主月经不调;乳汁不通;肠痔下血;痈肿疮毒;蛇咬伤。川山橙果

川桐皮
川桐皮

别名:茨楸、棘揪

味性:性平,味微苦。

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疼痛;外用跌打损伤。川桐皮

川乌
川乌川乌

别名:乌头、五毒根

味性:辛、苦,热。

归经:归心、肝、肾、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川乌(图)

川西小黄菊

别名:鞑新菊

味性:苦,寒。

主治:活血,祛湿,消炎,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湿热。川西小黄菊

穿地龙

别名:穿山龙[云南]、龙骨七

味性:苦,平。

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麻木,跌打损伤,积食饱胀,消化不良。穿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