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50
|
- 郁李根
- 郁李仁
- 鸢胆
- 鸢根
- 鸢尾
- 元宝草
- 园金柑
- 原羚角
- 圆柏
- 圆柏果
- 圆柏叶
- 圆萼刺参
- 圆果罗伞
- 圆节山蚂蝗
- 圆叶白杨树
- 圆叶母草
- 圆叶千金藤
- 圆叶乌桕
- 圆叶乌头
- 圆锥花南蛇藤根
- 缘毛筋骨草
- 鼋胆
- 鼋膏
- 远志
- 月光花
- 月光花种子
- 月季花叶
- 月见草油
- 粤瓦韦
- 粤万年青
- 越橘
- 越橘叶
- 越南悬钩子
- 越西川木香
- 越西木香
- 云木香
- 云南丹参
- 云南地黄连
- 云南冻青叶
- 云南风车子
- 云南鸡矢藤
- 云南荚蒾根
- 云南莲座蕨
- 云南美登木
- 云南双盾木
- 云南铁扁担
- 云南铁角蕨
- 云南五叶参
- 云南仙人掌
- 云南重楼
- 云南紫珠
- 云牛膝
- 云朴
- 云杉球果
- 云实
- 云实根
- 云苔草
- 云香草
- 芸香
- 芸香草
- 枣槟榔
- 枣核
- 枣树皮
- 蚤休
- 皂角菌
- 皂柳根
- 泽兰
- 泽漆
- 泽珍珠菜
- 炸腰果
- 窄叶大戟
- 窄叶南蛇藤
- 窄叶飘带草
- 粘毛鼠尾草
- 粘人花
- 粘人花根
- 斩龙草
- 斩龙剑
- 斩妖剑
- 展花乌头
- 展枝唐松草
- 獐耳细辛
- 獐牙菜
- 樟木钻
- 樟树皮
- 掌裂蟹甲草
- 掌叶蓼
- 掌叶榕
- 掌羽凤尾蕨
- 瘴气藤
- 沼生水马齿
- 赭石
- 柘木白皮
- 柘树果实
- 柘树茎叶
- 浙贝母
- 浙地黄
- 浙皖粗筒苣苔
- 浙雁皮
- 针刺铁仔
- 下一页
别名:小李仁、大李仁、郁子、郁里仁、李仁肉、郁李、英梅、爵李、白棣、雀李、车下李、山李、爵梅、样藜、千金藤、秧李、穿心梅、侧李、欧李、酸丁、乌拉柰、欧梨
味性:辛苦甘,平。
归经:入脾、大小肠经。
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郁李仁(图)
- 《中国药典》郁李仁
- 《中药大辞典》郁李仁
- 《中华本草》郁李仁
- 《本草备要》郁李仁
- 《本草便读》郁李仁
- 《本草乘雅半偈》郁李仁
- 《本草崇原》郁李仁
- 《本草从新》郁李仁
- 《本草撮要》郁李仁
- 《本草分经》郁李仁
- 《本草害利》郁李仁
- 《本草蒙筌》郁李仁
- 《本草图经》郁李仁
- 《本草新编》郁李仁
- 《本草衍义》郁李仁
- 《本草易读》郁李仁
- 《本草择要纲目》郁李仁
- 《本经逢原》郁李仁
- 《得配本草》郁李仁
- 《滇南本草》郁李仁
- 《雷公炮炙论》郁李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郁李仁
- 《神农本草经》郁李仁
- 《食疗本草》郁李仁
- 《汤液本草》郁李仁
- 《药笼小品》郁李仁
- 《药性切用》郁李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郁李仁
- 《证类本草》郁李仁
- 《中药学》郁李仁
- 《千金翼方》郁李仁
- 《冯氏锦囊秘录》郁李仁
- 《医学入门》郁李仁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鸢头、扁竹根、赤利麻、土知母、冷水丹、蛤蟆跳缺、蓝花矮陀、九把刀、搜山虎、下搜山、蓝七、天蜈蚣、下山虎、摇痕七、勒马回阳、中搜山、土田七、乌七、蛤蟆七、青蛙七、蜞马七、搜山狗、蛇头知母
味性:苦;辛;寒。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消积杀虫;破瘀行水;解毒。主食积胀满;蛔虫腹痛;症瘕臌胀;咽喉肿痛;痔瘘;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鸢根
别名:蓝蝴蝶、蛤蟆七、青蛙七、蜞马七、搜山狗、冷水丹、豆豉叶、扁竹叶、燕子花、中搜山虎、鸭屁股、土知母[四川]、乌园、乌鸢、扁竹、亦利麻、扇把草、土知母、蛤蟆跳缺、铁扁担、紫蝴蝶、老鸦扇、九把刀、扁竹兰、蒲扇风、老君扇、扁柄草、交剪七、鲤鱼尾
味性:辛苦,寒。
主治:消积,破瘀,行水,解毒。治食滞胀满,症瘕积聚,臌胀,肿毒,痔瘘,跌打损伤。鸢尾(图)
别名:合掌草、上天梯、叫子草、帆船草、对经草、叶抱枝、对月草、对月莲、大叶对口莲、穿心草、茅草香子、灯台、双合合、对叶草、小黄心草、宝心草、瓦心草、叫叫草、排草、红旱莲、宝塔草、佛心草、穿心箭、蜻蜓草、对莲、离根香、当归草、小连翘、蛇开口、养子草、野旱烟、叫珠草、翳子草、烂肠草、蛇喳口、相思、对口莲、刘寄奴、铃香、红无宝、尖金花、王不留行、大甲母猪香、莽子草、晴蜓草、大刘寄奴、哨子草、散血丹、黄叶连翘、蜡烛灯台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跌扑闪挫,痈肿疮毒。元宝草(图)
别名:小草、细草、小鸡腿、细叶远志、线茶、葽绕、蕀蒬、棘菀、苦远志、小鸡眼、小草根
味性:苦辛,温。
归经:入心、肾经。
主治: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远志(图)
- 《中国药典》远志
- 《中药大辞典》远志
- 《中华本草》远志
- 《本草纲目》远志
- 《本草备要》远志
- 《本草便读》远志
- 《本草乘雅半偈》远志
- 《本草崇原》远志
- 《本草从新》远志
- 《本草撮要》远志
- 《本草分经》远志
- 《本草分经》远志
- 《本草经解》远志
- 《本草蒙筌》远志
- 《本草求真》远志
- 《本草图经》远志
- 《本草新编》远志
- 《本草易读》远志
- 《本草择要纲目》远志
- 《本经逢原》远志
- 《得配本草》远志
- 《雷公炮炙论》远志
- 《雷公炮制药性解》远志
- 《名医别录》远志
- 《神农本草经》远志
- 《中药炮制》远志
- 《新修本草》远志
- 《药鉴》远志
- 《药笼小品》远志
- 《药性切用》远志
- 《玉楸药解》远志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远志
- 《证类本草》远志
- 《中药学》远志
- 《千金翼方》远志
- 《冯氏锦囊秘录》远志
- 《医学衷中参西录》远志
- 《顾松园医镜》远志
- 《医学入门》远志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小金刀、叶下子、大茅镰、骨牌伸筋、独立枝生、剑丹、一枝枪
味性:苦;凉。
归经:入肺、脾、膀胱三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血。主咽喉肿痛;痈肿疮疡;烫火伤;蛇咬伤;小儿惊风;呕吐腹泻;热淋;吐血。粤瓦韦
别名:思茅地黄连、矮陀陀、千年矮
味性:甘、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跌打骨折,风湿痹痛:全株0.5~1两,水煎冲酒服。;咽喉炎:全株5钱,水煎分2~3次服。;痈肿疔毒:全株0.5~1两,水煎服,并用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调油外敷。云南地黄连
别名:百鸟不停、老虎刺尖、到钩刺、黄牛刺、马豆、牛王刺、药王子、员实、天豆、朝天子、云实子、云实籽、铁场豆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除湿,杀虫。治痢疾,疟疾,消渴,小儿疳积。云实
别名:诸葛草、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茅草筋骨、香茅草、臭草、韭叶芸香草、射香草、细叶茅草、野芸香草、石灰草、黄柏草
味性:辛苦,凉。
主治:解表,利湿,平喘,止咳。治伤暑感冒,淋病,风湿筋骨酸痛,慢性气管炎。芸香草
别名:蚩休、重楼、重台、草甘遂、螫休、紫河车、重楼金线、白甘遂、重台草、独脚莲、三层草、草河车、九道箍、铁灯盏、七叶一盏灯、鸳鸯虫、双层楼、多叶重楼、七子莲、铁灯台、枝花头、九层楼、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七层塔、八角盘、孩儿掏伞、金盘托荔枝、重台根、金钱重楼、虫蒌、白河车、螺陀三七、土三七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痈肿疮毒;咽肿喉痹;乳痈;蛇虫咬伤;跌打伤痛;肝热抽搐。蚤休(图)
别名: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虎兰、龙枣、虎蒲、小泽兰、红梗草、风药、奶孩儿、蛇王草、蛇王菊、捕斗蛇草、接古草、地环秧、地溜秧、甘露秧、草泽兰、水香、虎薄、矮地瓜儿苗、野麻花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泽兰(图)
- 《中国药典》泽兰
- 《中药大辞典》泽兰
- 《中华本草》泽兰
- 《本草纲目》泽兰
- 《本草备要》泽兰
- 《本草便读》泽兰
- 《本草乘雅半偈》泽兰
- 《本草崇原》泽兰
- 《本草从新》泽兰
- 《本草分经》泽兰
- 《本草分经》泽兰
- 《本草分经》泽兰
- 《本草害利》泽兰
- 《本草经集注》泽兰
- 《本草蒙筌》泽兰
- 《本草求真》泽兰
- 《本草图经》泽兰
- 《本草新编》泽兰
- 《本草衍义》泽兰
- 《本草易读》泽兰
- 《本草择要纲目》泽兰
- 《本经逢原》泽兰
- 《得配本草》泽兰
- 《滇南本草》泽兰
- 《雷公炮制药性解》泽兰
- 《名医别录》泽兰
- 《神农本草经》泽兰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泽兰
- 《中药炮制》泽兰
- 《吴普本草》泽兰
- 《新修本草》泽兰
- 《药笼小品》泽兰
- 《玉楸药解》泽兰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泽兰
- 《证类本草》泽兰
- 《中药学》泽兰
- 《千金翼方》泽兰
- 《外科全生集》泽兰
- 《冯氏锦囊秘录》泽兰
- 《顾松园医镜》泽兰
- 《医学入门》泽兰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五朵云、猫眼草、五凤草、灯台草、倒毒伞、烂肠草、绿叶绿花草、五点草、桼茎、猫儿眼睛草、五凤灵枝、凉伞草、五盏灯、白种乳草、五灯头草、乳浆草、肿手棵、马虎眼、一把伞、乳草、龙虎草、铁骨伞、漆茎、五风灵枝、五风草、九头狮子草、癣草
味性:辛苦,凉。
归经:入大、小肠,脾。
主治: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菌痢;瘰疬;结核性瘘管;骨髓炎。泽漆(图)
别名:饿蚂蝗、黄粘粑草、野豆子、牛巴嘴、山蚂蝗、过路黄、瓦子草、山毛豆花、乌山黄檀草、满鼎糊草、长波状叶山蚂蝗
味性:微苦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敛疮。主风热目赤,胞衣不下,血瘀经闭,烧伤。粘人花
别名:瘤毛獐牙菜、当药、方茎牙痛草、凉荞、绿茎牙痛草、双斑獐牙菜、大车前、水红菜、翳子草、黑节苦草、黑药黄、走胆草、紫花青叶胆
味性:苦,寒。
归经:肝;心;胃经。
主治:清湿热,健胃。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獐牙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