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27
|
- 麻腊干
- 麻栎
- 麻楝
- 麻柳果
- 麻柳树根
- 麻柳叶
- 麻牛膝
- 麻皮
- 麻糖风
- 麻羊藤
- 麻叶荨麻
- 麻鱼肉
- 马鞍藤
- 马鞍叶
- 马雹儿
- 马鞭草
- 马肠薯蓣
- 马兜铃
- 马尔康水黄连
- 马耳草
- 马肝
- 马蝗果
- 马棘
- 马甲子根
- 马交儿
- 马来蒲桃
- 马肋巴
- 马蓼
- 马蔺
- 马蔺花
- 马柳根
- 马尿花
- 马尿泡
- 马尿烧
- 马钱子
- 马钱子粉
- 马鹊树
- 马桑
- 马桑根
- 马桑寄生
- 马桑叶
- 马扫帚
- 马蹄根
- 马蹄荷根
- 马尾连
- 马尾伸筋
- 马先蒿
- 马牙半支
- 马牙贯众
- 马牙七
- 马银花
- 马缨杜鹃
- 马缨花
- 马鬃参
- 马醉木
- 蚂蝗七
- 蚂蚁花根
- 埋博树
- 买麻藤
- 麦冬
- 麦麸草
- 麦麸草根
- 麦门冬
- 麦撇花藤
- 麦瓶草
- 脉耳草
- 蛮刀背
- 满江红根
- 满山红
- 满树星
- 满天飞
- 满天星
- 曼陀罗根
- 曼陀罗叶
- 曼陀罗子
- 曼陀茄根
- 蔓斑鸠菊
- 蔓荆子
- 蔓荆子叶
- 蔓生百部
- 芒刺复叶耳蕨
- 芒萁
- 芒萁骨
- 芒萁骨根
- 芒消
- 芒硝
- 芒小米草
- 芒叶小米草
- 芒种花
- 杧果钉
- 杧果叶
- 盲肠草
- 莽草根
- 蟒蛇草
- 猫耳朵草
- 猫肝
- 猫胡子花
- 猫花
- 猫脚印
- 猫人参
- 下一页
别名: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海薯、走马风、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灯心
味性:辛;苦;微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消痈散结。主风湿痹痛;痈肿;疔毒;乳痈;痔漏。马鞍藤
别名:夜关门、蝴蝶风、羊蹄藤、夜合叶
味性:根:酸、涩,平;叶、幼枝:苦、涩,凉。
主治:根:止泻,安神,止痛,散结。用于腹泻,神经功能症,筋骨疼痛;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叶、幼枝:解湿毒,祛腐生肌。用于天疱疮,顽癣,皮肤湿疹,疮痈溃烂,烧烫伤。马鞍叶
别名:老鼠担冬瓜、野苦瓜、扣子草、玉钮子
味性:味甘;苦;性凉。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利尿。主痈疮疖肿;痰核瘰疬;咽喉肿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目赤黄疸;痔瘘;脱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马雹儿
别名: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狗牙草、鹤膝风、苦练草、顺捋草、靖蜒草、退血草、铁马莲、田鸟草、铁扫手.疟马鞭、土荆芥、野荆芥、红藤草、马鞭、龙芽草、马鞭稍、小铁马鞭、蜻蜓草、疟马鞭、燕尾草、白马鞭、蜻蜓饭、狗咬草、铁扫帚、马鞭梢
味性:苦,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马鞭草(图)
别名:马兜零、马兜苓、兜铃、水马香果、葫芦罐、臭铃铛、蛇参果、马兜铃、臭铃档、臭罐罐、万丈龙
味性: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降气,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喘,百日咳。马兜铃(图)
- 《中国药典》马兜铃
- 《中药大辞典》马兜铃
- 《中华本草》马兜铃
-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兜铃
- 《本草纲目》马兜铃
- 《本草备要》马兜铃
- 《本草便读》马兜铃
- 《本草乘雅半偈》马兜铃
- 《本草从新》马兜铃
- 《本草撮要》马兜铃
- 《本草分经》马兜铃
- 《本草分经》马兜铃
- 《本草害利》马兜铃
- 《本草蒙筌》马兜铃
- 《本草求真》马兜铃
- 《本草图经》马兜铃
- 《本草易读》马兜铃
- 《本草择要纲目》马兜铃
- 《本经逢原》马兜铃
- 《得配本草》马兜铃
- 《雷公炮炙论》马兜铃
- 《雷公炮制药性解》马兜铃
- 《汤液本草》马兜铃
- 《药笼小品》马兜铃
- 《药性切用》马兜铃
- 《玉楸药解》马兜铃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马兜铃
- 《证类本草》马兜铃
- 《中药学》马兜铃
- 《冯氏锦囊秘录》马兜铃
- 《医学入门》马兜铃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竹叶菜、火柴头、千日晒、大号日头舅、大叶兰花竹仔草、粉节草、大叶兰花草、竹节花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热病发热;烦渴;咽喉肿痛;热痢;热淋;痔疮;疔疮痈肿;蛇虫咬伤。马耳草
别名:马莲、蠡实、马蔺花、旱蒲、马帚、剧草、三竖、豕首、荔、马薤、蠡草、高诱注、铁扫帚、箭杆风
味性:苦;微甘;微寒。
归经:肾;膀胱;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肿。主喉痹;淋浊;关节痛;痛疽恶疮;金疮。马蔺
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银、大方八、马前子
味性:苦,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马钱子(图)
别名:马鞍子、水马桑、千年红、紫桑、野马桑、红马桑、醉鱼儿、闹鱼儿、四联树、黑果果、黑虎大王、黑龙须、乌龙须[根名]
味性:苦、辛,寒。
主治:祛风除湿,镇痛,杀虫。根:用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狂犬咬伤,风湿关节痛;叶:外用治烧烫伤,头癣,湿疹,疮疡肿毒。马桑
别名:牛尾菜、大顺筋藤、大伸筋、百部伸筋、水摇竹、伸筋草、龙须草、牛尾伸筋、牛尾节、牛尾卷、水球花、大叶伸筋、牛尾蕨、分筋草、蓝绣球
味性:苦;平。
主治: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治腰腿筋骨疼痛。马尾伸筋
别名:马牙苋、酱瓣半支、旱半支、酱瓣草、酱板豆草、铁梗半支、山半支、佛甲草、半支莲、豆瓣草、六月雪、狗牙瓣、仙人指甲、酱板草、石上马牙苋、酱瓣豆草、马牙板草、石马齿苋、豆瓣菜、打不死
味性:苦;酸;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治痈肿,疔疮,吐血,衄血,血崩,带下,瘰疬,黄疸,跌扑损伤。马牙半支
别名:买子藤、驳骨藤、大节藤、乌骨风、麻骨风、黑藤、鸡节藤、鹤膝风、小木米藤、脱节藤、竹节藤、接骨藤、大瓠藤、含水藤、果米藤、苦楝藤
味性: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茎叶: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根:治鹤膝风。买麻藤
别名:麦冬、虋冬、不死药、禹余粮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肺;胃;心经。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麦门冬(图)
- 《中药大辞典》麦门冬
- 《中华本草》麦门冬
- 《本草纲目》麦门冬
- 《本草备要》麦门冬
- 《本草便读》麦门冬
- 《本草乘雅半偈》麦门冬
- 《本草崇原》麦门冬
- 《本草从新》麦门冬
- 《本草撮要》麦门冬
- 《本草害利》麦门冬
- 《本草经解》麦门冬
- 《本草经集注》麦门冬
- 《本草蒙筌》麦门冬
- 《本草思辨录》麦门冬
- 《本草图经》麦门冬
- 《本草新编》麦门冬
- 《本草衍义》麦门冬
- 《本草择要纲目》麦门冬
- 《本经逢原》麦门冬
- 《得配本草》麦门冬
- 《雷公炮制药性解》麦门冬
- 《名医别录》麦门冬
- 《神农本草经》麦门冬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麦门冬
- 《中药炮制》麦门冬
- 《汤液本草》麦门冬
- 《吴普本草》麦门冬
- 《新修本草》麦门冬
- 《药性切用》麦门冬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麦门冬
- 《证类本草》麦门冬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麦门冬
- 《中药学》麦门冬
- 《千金翼方》麦门冬
- 《冯氏锦囊秘录》麦门冬
- 《侣山堂类辩》麦门冬
- 《医学衷中参西录》麦门冬
- 《顾松园医镜》麦门冬
- 《医学入门》麦门冬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面条菜、米瓦罐、净瓶、香炉草、梅花瓶、广皮菜、瓢咀、甜甜菜、麦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红不英菜、胡炳菜、麦黄菜、灯笼草;灯笼泡;瓶罐花
味性:苦,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养阴,和血。治虚劳咳嗽,咯血。衄血,月经不调。麦瓶草
别名:大黑节草、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丹、四棱草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清热除湿,消炎接骨。主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外用鲜品捣汁点眼。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入肉。脉耳草
别名:醉葡萄、天茄子、胡茄子、狗核桃、风茄果、金茄子、竻仙挑、洋大麻子、山大麻子、六轴子、闹羊花子、伏茄子、醉仙桃、竻仙桃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平喘;祛风;止痛。主喘咳;惊痫;风寒湿痹;脱肛;跌打损伤;疮疖。曼陀罗子
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胃;膀胱经。
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蔓荆子(图)
- 《中国药典》蔓荆子
- 《中药大辞典》蔓荆子
- 《中华本草》蔓荆子
- 《本草备要》蔓荆子
- 《本草便读》蔓荆子
- 《本草崇原》蔓荆子
- 《本草从新》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撮要》蔓荆子
- 《本草分经》蔓荆子
- 《本草害利》蔓荆子
- 《本草经解》蔓荆子
- 《本草求真》蔓荆子
- 《本草新编》蔓荆子
- 《本草易读》蔓荆子
- 《本草易读》蔓荆子
- 《本草择要纲目》蔓荆子
- 《本经逢原》蔓荆子
- 《得配本草》蔓荆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蔓荆子
- 《中药炮制》蔓荆子
- 《汤液本草》蔓荆子
- 《药笼小品》蔓荆子
- 《玉楸药解》蔓荆子
- 《中药学》蔓荆子
- 《冯氏锦囊秘录》蔓荆子
- 《顾松园医镜》蔓荆子
- 《医学入门》蔓荆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蕨箕、芒萁骨、路萁、狼萁、小黑白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热利尿,化瘀,止血。用于鼻衄,肺热咳血,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肿,月经过多,血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损伤,烧烫伤,骨折,蜈蚣咬伤。芒萁
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芒仔、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筲萁子紫、芒萁、蕨萁、蓈萁、铁蓈萁、铁芒萁、铁蕨鸡、硬脚萁、狼萁蕨
味性:苦,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活血,止血,解热,利尿。治妇女崩带,尿道炎,外伤出血,烫伤。芒萁骨
别名:剪耳花、山黄花、过路黄、栽秧花、金丝桃、洱海连翘、猪牳柳、云南连翘、蜂子王、细连翘、大过路黄、小黄花、黄花香、黄香果、土连乔、山栀子、土连翘
味性:微苦,寒。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行瘀。治肝炎,感冒,痢疾,淋病,疝气,筋骨疼痛,喉蛾,牙痛,鼻衄,黄水疮,跌打损伤。芒种花
别名:鬼针草、黄花雾、玉盏载银杯、婆婆针、感冒草、豆渣草、鬼见愁、豆渣菜、狗札、细毛鬼针草、一包针、刘寄奴、跟人走、带人走、豆叉菜、杈杈草、牙金草、虾钳草、三叶婆婆针、路边针、三叉枪、一把针、引线包、金丝苦令、草鞋坪、粘身草、鬼菊菊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健脾。主时行感冒;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暑湿吐泻;肠炎;痢疾;肠痈;小儿疳积;血虚黄肿;痔疮;蛇虫咬伤。盲肠草
别名:水药、狗脚血竭、野麻、白花地丁、石岩酸饺草、满山红、汉荭鱼腥草、凤尾小贯众
味性: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扭挫损伤;疮疖痈肿;麻疹;子宫脱垂。猫脚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