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21
|
- 金挖耳
- 金挖耳根
- 金线包
- 金线草根
- 金线风
- 金榭榴
- 金星草
- 金星蕨
- 金腰子
- 金银花子
- 金樱叶
- 金鱼
- 金鱼草
- 金鱼藤
- 金盏草根
- 金盏菊根
- 金盏银盘
- 金钟花
- 金钟茵陈
- 金珠柳
- 金爪儿
- 筋骨草
- 筋骨散
- 筋藤
- 堇宝莲叶
- 锦灯笼
- 锦线镖
- 锦香草
- 劲直酢浆草
- 劲直蒿
- 荩草
- 京大戟
- 茎花来江藤
- 荆三棱
- 惊风草
- 井边草
- 井边茜
- 景天
- 景天花
- 镜面草
- 九管血
- 九节风
- 九里根
- 九里香
- 九里香根
- 九莲灯
- 九龙根
- 九龙盘
- 九龙藤
- 九龙藤叶
- 九牛造
- 九头草
- 九头青
- 九头妖
- 九味一枝蒿
- 九仙草
- 九眼独活
- 九子不离母
- 九子连环草
- 韭菜莲
- 韭叶芸香草
- 酒
- 酒饼婆
- 酒饼叶
- 救必应
- 救军粮叶
- 拘那花
- 桔梗
- 菊花
- 菊花暗消
- 菊花根
- 菊花苗
- 菊花脑
- 菊架豆
- 菊苣
- 菊苣根
- 菊三七
- 菊叶三七
- 菊芋
- 橘白
- 橘根
- 橘核
- 橘红
- 橘红珠
- 橘络
- 橘皮
- 橘叶
- 橘叶巴戟
- 矩镰荚苜蓿
- 矩形叶鼠刺
- 矩叶大青
- 矩圆石韦
- 榉树
- 榉树皮
- 榉树叶
- 蒟蒻薯
- 蒟蒻薯叶
- 巨紫堇
- 苣荬菜
- 锯齿王根
- 下一页
别名:黄花雾、黄花母、虾箝草、金杯银盏、黄花草、金盏银盆、玉盏载银杯、鬼针草、婆婆针、感暑草、盲肠草、一包针、一把针、引线包、豆渣菜、金丝苦令、草鞋坪、铁筅帚、千条针、金盘银盏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疏表清热,解毒,散瘀。治流感,乙脑,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肠痈,小儿惊风,疳积,疮筋疥痔。金盏银盘
别名:黄花茵陈、吊钟草、灵茵陈、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鬼麻油、刘奇奴、铃茵陈、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山茵陈、金花屏、黑茵陈、铁杆茵陈、山芝麻、罐子草、北刘寄奴、节节瓶、草茵陈、壶瓶草、野油麻、山芝麻秧、山油麻、黄头翁、锁草、蜈蚣草、八角茵陈、芝麻蒿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湿热黄疸;肠炎痢疾;小便淋浊;痈疽丹毒;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痛经;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关节炎。金钟茵陈
别名:五星黄、爬地黄、雷公须、路边黄、小苦藤菜、红苦藤菜、枪伤药、小茄、小救驾、雪公须
味性:酸、苦,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理气活血;利尿;拔毒。主小儿盘肠气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跌打创伤。金爪儿
别名: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菉竹、王刍、黄草、蓐、鸱脚莎、菉蓐草、细叶莠竹、毛竹、戾草、盭草、晋灼、蓐草、细叶秀竹
味性:苦;平。
主治:止咳定喘;杀虫解毒。主久咳气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疮疡疥癣。荩草
别名:黑枸杞、凤尾草、井口边草
味性:辛;微苦;凉。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主痢疾;腹泻;水肿;肝炎;胆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井边草
别名:活血三七、八宝、胡豆七、大打不死、戒火、慎火、火母、据火、救火、慎火草、护花草、拔火、谨火、挂臂青、护火、辟火、火丹草、火焰草、八宝草、佛指甲、火炊灯、绣球花、跤蹬草、土三七、胶稔草、美人草、挂壁青、龙头三七、蚕豆七、观音扇、橡皮七、猪脚草
味性:苦酸,寒。
归经:心;肝;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治丹毒,游风,烦热惊狂,咯血、吐血,疗疮,肿毒,风疹,漆疮,目赤涩痛,外伤出血。景天(图)
别名:八爪金龙、八爪龙、矮茎朱砂根、开喉箭、猪总管、团叶八爪金龙、矮陀陀、地柑子、散血丹、血猴爪、乌肉鸡、矮凉伞子、小罗伞、山豆根、活血胎胎
味性:苦;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主咽喉肿痛;风火牙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毒蛇咬伤。九管血
别名: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满山香、月橘、五里香、水万年青、千枝叶、千只眼跌打、臭千只眼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脘疼痛;跌扑肿痛;疮痈;蛇虫咬伤。九里香
别名:石梅、石杨梅、石仙桃、石虾、鬼子头、七仙桃、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薯、叶上果
味性:苦;甘;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解毒;利湿润肺止咳。主淋证;白浊;腹泻;血吸虫病腹水;瘰疬;疮疥;肺痨咳嗽。九莲灯
别名:花棕叶、蛇退、棕巴叶
味性:微苦,平。
主治:健胃止痛,续骨生肌。;小儿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干根状茎5钱,水煎服。;骨折,刀枪伤。鲜品适量,捣烂敷或配方用。;风湿骨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干品2钱,千只眼5钱,糯米2钱,煮服,亦可泡酒服。九龙盘
别名:过岗龙、乌郎藤、乌藤、串鼻藤、燕子尾、猪蹄叉、羊蹄又、黄开口、子燕藤、五里蘑、双木蟹、夜合草、干打捶、九牛燥、五花血藤;马脚藤、飞扬藤、羊蹄风、过江龙、邬郎藤、山道藤、九龙根、五里藤、五花血藤、马脚藤、马蹄叶根
味性:苦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偏瘫,胃脘痛,疳积,痢疾。九龙藤
别名:山柏枝、绿珊瑚、撒花一棵针、一棵松、九龙草、珍珠草、小星宿草、细须草、酒草、酒仙草、撒花一颗针、一颗松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解表清热;祛风止痉。主感冒;中暑;小儿肺炎;惊风。九仙草
别名:黄姜、叉蕊薯蓣、兴元府萆薢、黄山药、蛇头草、萆薢、白山药、次黄山药、黄姑里、饭沙子、川萆薢
味性:苦、微辛,平。
主治:祛风除湿,止痒,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九子不离母
别名:珠串珠、夜白鸡、串白鸡、硬九头狮子草、肉连环、连环草、九节虫、一串纽子、一串纽子、野节兰、连珠三七、铜锤草
味性:辛;微苦;微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散结,解毒,活血,舒筋。治瘰疬,扁桃体炎,痔疮,跌打损伤。九子连环草
别名:野香茅、括花草、芸香草、臭草
味性:性微寒,味辛微苦。
主治: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有感冒风寒暑湿,四时不正之气,乍寒乍热,体困酸软,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发瘴疟,胸膈膨胀,饮食无味,肚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韭叶芸香草
别名:酒饼叶、石龙叶、土枇杷、油椎、蕉藤、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酒饼木、牛奶果、山梗子、小十八风藤
味性:辛;苦;性微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健胃;止痛;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腰腿痛;跌打损伤;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咳嗽痰多。酒饼婆
别名:山橘叶、狗牙花、鸡爪校、宝塔子、鸡爪香、鸡爪兰、串珠酒饼叶、串珠、鸡爪藤、鸡爪风、山桔叶、假酒饼叶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疟疾,水肿,跌打损伤,风疹,疥癣,烂脚。酒饼叶
别名:白银树皮、九层皮、白兰香、熊胆木、白木香、羊不吃、土千年健、矮四陀、观音柴、消癀药、白银香、白银树、山熊胆、红子儿、冬青柴、白皮冬青、白山叶、白沉香、狗屎木、冬青仔、小风藤、白凡木、红熊胆、山冬青、白银木、过山风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胃痛;署湿泄泻;黄疸;痢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湿疹;疮疖。救必应
别名: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房图、荠苨、苦梗、苦桔梗、大药、卢茹、荠世纪、苦菜根
味性:苦辛,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桔梗(图)
- 《中国药典》桔梗
- 《中药大辞典》桔梗
- 《中华本草》桔梗
- 《本草纲目》桔梗
- 《本草备要》桔梗
- 《本草便读》桔梗
- 《本草乘雅半偈》桔梗
- 《本草崇原》桔梗
- 《本草从新》桔梗
- 《本草撮要》桔梗
- 《本草分经》桔梗
- 《本草分经》桔梗
- 《本草分经》桔梗
- 《本草害利》桔梗
- 《本草经解》桔梗
- 《本草经集注》桔梗
- 《本草蒙筌》桔梗
- 《本草求真》桔梗
- 《本草思辨录》桔梗
- 《本草图经》桔梗
- 《本草新编》桔梗
- 《本草衍义》桔梗
- 《本草易读》桔梗
- 《本草择要纲目》桔梗
- 《本经逢原》桔梗
- 《长沙药解》桔梗
- 《得配本草》桔梗
- 《雷公炮炙论》桔梗
- 《雷公炮制药性解》桔梗
- 《名医别录》桔梗
- 《神农本草经》桔梗
- 《中药炮制》桔梗
- 《汤液本草》桔梗
- 《吴普本草》桔梗
- 《新修本草》桔梗
- 《药鉴》桔梗
- 《药笼小品》桔梗
- 《药性切用》桔梗
- 《药征》桔梗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桔梗
- 《证类本草》桔梗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桔梗
- 《中药学》桔梗
- 《千金翼方》桔梗
- 《外科全生集》桔梗
- 《冯氏锦囊秘录》桔梗
- 《顾松园医镜》桔梗
- 《医学入门》桔梗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镘头菊
味性:甘苦,凉。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菊花(图)
别名:土三七、金不换、紫三七、血当归、血三七、血七、血格答、水三七、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乌七、菊叶三七、狗头三七
味性:甘苦,温。
主治:破血散瘀,止血,消肿。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血气痛。菊三七
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
味性:甘、微苦,温。
主治:散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瘀血腹痛,大骨节病;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疮疡,蛇咬伤,外伤出血。菊叶三七
别名:鸡骨柴、牛皮桐、老茶王、华鼠刺、银牙莲、糯米树、青皮柴、生死樵、狗萱、女人柴、两面青
味性:味苦;性温。
归经:心经。
主治:滋补强壮,祛风除湿,接骨续筋。。主身体虚弱,劳伤乏力,咳嗽,咽痛,白带,腰痛,跌打损伤,骨折。矩形叶鼠刺
别名:苦菜、败酱草[北方地区]、小蓟[黑龙江]、苦苣菜、取麻菜、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苣菜、曲麻菜、苦苦菜、败酱
味性:苦,汗。
主治:清热解毒,补虚止咳。治菌痢,喉炎,虚弱咳嗽,内痔脱出,白带。苣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