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24
|
- 老鸦胆根
- 老鸦胆叶
- 老鸦糊
- 老鸦花藤
- 老鸦柿
- 竻慈姑
- 勒马回
- 簕欓
- 簕竹
- 雷公连
- 雷公七
- 雷公藤
- 雷丸
- 雷五加
- 肋柱花
- 类梧桐
- 棱萼母草
- 棱叶韭
- 棱枝槲寄生
- 棱枝卫矛
- 棱子芹
- 棱子芹根
- 冷地卫矛
- 冷毒草
- 冷蕨子草
- 冷水丹
- 冷水花
- 梨果仙人掌
- 梨木皮
- 梨叶
- 犁头草
- 犁头尖
- 黎豆
- 黎辣根
- 黎罗根
- 藜芦
- 藜实
- 李
- 李根
- 李根皮
- 李核仁
- 李树胶
- 里白
- 理肺散
- 鲤鱼肠
- 鲤鱼胆
- 鳢鱼胆
- 丽春花
- 丽萼熊巴掌
- 丽江独活
- 丽江黄芩
- 丽江青木香
- 丽江山慈菇
- 丽子藤
- 栎叶槲蕨
- 疬子草
- 荔枝根
- 荔枝壳
- 荔枝藤
- 荔枝叶
- 栗柄金粉蕨
- 栗花
- 栗寄生
- 栗树根
- 栗树皮
- 痢止草
- 痢止蒿
- 连钱草
- 连翘
- 连翘根
- 连翘茎叶
- 连蕊茶
- 莲房
- 莲花
- 莲蓬草
- 莲生桂子花
- 莲雾
- 莲衣
- 莲子心
- 莲座叶通泉草
- 镰片假毛蕨
- 镰形棘豆
- 镰叶马蔺根
- 镰羽贯众
- 楝叶
- 良藤
- 良旺茶
- 凉粉藤
- 凉喉茶
- 凉三七
- 凉伞盖珍珠
- 梁王茶
- 两广瘤足蕨
- 两面刺
- 两面青
- 两面针
- 两栖蓼
- 两色鳞毛蕨
- 两色瓦韦
- 两色乌头
- 下一页
别名:万年青、鱼胆、牛舌癀、猴草、粗糠草、粥香、没翻叶、大麻雀米、鸡米树、菜子木、红泡果、爆竹子、路金子、百子爆、米筛花、米筛子、大叶鲤鱼泻子、毛风
味性:苦辛,凉。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解毒。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尿血。老鸦糊
别名:牛奶柿、丁季李、拳李、大肚老姆、颠和尚、糯米饭刺、烂糖鸡屙柿、丁香柿、苦李、月月有、枝柿、丁秀李、猴总子
味性:苦;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湿热;利肝胆;活血化瘀。主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跌打损伤。老鸦柿
别名:天河芋、刺芋、水竻钩、勒蒙、竻芋、竻藕、勒茹茹、水刺芋、勒慈茹、勒芋、巧南、野茨茹、山茨茹、水勒芋、有勒慈姑、旱慈姑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心;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口渴,肺热咳嗽,小便黄赤,皮肤热毒。竻慈姑
别名:狗花椒、鹰不泊[福建、广东]、鸡胡欓、土花椒[海南]、刺苍根、鸟不宿[广东、广西]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根: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炎。果:胃痛,腹痛。叶:跌打损伤,腰肌劳损,乳腺炎,疖肿。簕欓
别名:车角竹、车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
味性:竹叶:甘,凉;竹茹:微苦,凉;竹笋:甘、酸,平。
主治:竹茹:清热利尿。;竹笋:凉血止痢,清热生津。;小儿高热,感冒风热,尿路感染,鼻衄。竹叶或竹芯0.3~1两,水煎服。;消化不良,痢疾。用竹笋1~2两,水煎服。或用竹笋水1~2两,内服。;为热呕吐,呃逆。用竹茹1~3钱,水煎服。;竹木刺入肉。用竹笋捣烂外敷。簕竹
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黄藤根、黄药、断肠草、南蛇根、三棱花、旱禾花、黄藤木、红紫根、黄藤草、震龙根、蒸龙草、莽草、水莽子、水莽兜、大茶叶、水莽、红柴根、水脑子根、早禾花、山砒霜
味性:苦;辛。
归经:心;肝经。
主治: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雷公藤
别名:竹苓、雷实、竹铃芝、雷矢、竹林子、木连子
味性: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雷丸
- 《中国药典》雷丸
- 《中药大辞典》雷丸
- 《本草纲目》雷丸
- 《医方考》雷丸
- 《本草纲目》雷丸
- 《本草备要》雷丸
- 《本草便读》雷丸
- 《本草乘雅半偈》雷丸
- 《本草崇原》雷丸
- 《本草从新》雷丸
- 《本草撮要》雷丸
- 《本草分经》雷丸
- 《本草分经》雷丸
- 《本草害利》雷丸
- 《本草经集注》雷丸
- 《本草蒙筌》雷丸
- 《本草求真》雷丸
- 《本草新编》雷丸
- 《本草易读》雷丸
- 《本经逢原》雷丸
- 《得配本草》雷丸
- 《雷公炮炙论》雷丸
- 《雷公炮制药性解》雷丸
- 《名医别录》雷丸
- 《神农本草经》雷丸
- 《中药炮制》雷丸
- 《吴普本草》雷丸
- 《新修本草》雷丸
- 《药笼小品》雷丸
- 《玉楸药解》雷丸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雷丸
- 《证类本草》雷丸
- 《中药学》雷丸
- 《千金翼方》雷丸
- 《冯氏锦囊秘录》雷丸
- 《顾松园医镜》雷丸
- 《医学入门》雷丸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水麻叶[四川]、水麻叶、土甘草、山羊血、白山羊、甜草
味性:淡、微苦,凉。
主治:清热利湿;退黄;消肿散结;健脾和胃。主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淋浊;尿血;小儿夏季热;疟母;消化不良;跌打损伤;外伤感染。冷水花
别名:仙人掌、霸王树、火焰、神仙掌、印度无花果
味性:苦;性寒。
归经:脾;肺经。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解毒。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痢疾;痔血;乳痈;痄腮;痈疮肿毒;烫火伤;秃疮疥癣;蛇虫咬伤。梨果仙人掌
别名:铧头草、犁铧尖、犁嘴草、箭头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钩草、紫金锁、紫花地丁、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地丁草、紫地丁、紫花地下、羊蹄甲、犁烨尖
味性:苦、微辛,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疔疮,瘰疬,乳痈,外伤出血。犁头草(图)
别名:犁头七、犁头草、土半夏[福建、广西、云南]、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老鼠尾、小野芋、野附子、小独角莲、芋头草、大叶半夏、土半夏、三角青、山半夏、小独脚莲、土巴豆、药狗丹、芋头七、百步还原、金半夏、百步大兴安岭原、独脚莲、耗子尾巴、山茨菇、犁头半夏、观音芋、野芋蛋、野芋荷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散瘀,止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疗疮,瘰疬,疥癣。犁头尖
别名:梨罗根、红点秤、一扫光、铁包金、黎头根、琉璃根、土黄柏、马灵仙、癞痢柴、拿蒟、山绿篱根、黎头很、山六厘、山黄、六厘柴、苦李根
味性:苦,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杀虫,解毒。治疥疮,癣、癞,疔疮,麻风,蛔虫病。黎辣根
别名: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葱苒、葱葵、丰芦、蕙葵、公苒、梨卢、葱菼、葱白藜芦、鹿葱、憨葱、旱葱、山棕榈、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毒药草、葱炎、藜卢、鹿白藜芦、葱芦、葱管藜芦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涌叶风痰;杀虫。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藜芦(图)
别名:黄芩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凉血,安胎。;更年期红崩:丽江黄芩(醋炒),为末,开水送服,每服2钱,每日2次,连服7天。;内热胎动不安:丽江黄芩、白术各3钱,续断4钱,水煎服。;尚可治热病发烧,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热淋等症。配方用,水煎服,用量1~3钱。丽江黄芩
别名:亮叶乌蕨、野鸡尾、石发、红蕨蕨、金花草、孔雀尾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咳嗽,腮腺炎,扁桃体炎,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狂犬咬伤。栗柄金粉蕨
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
味性:苦;甘;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跌打损伤。栗寄生
别名:活血丹、金钱草[上海、江苏]、金钱薄荷、落地金钱、肺风草、十八缺、透骨消[四川]、金钱草、大叶金钱草、透骨消
味性:辛、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肿。用于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湿热黄疸、跌扑损伤。连钱草(图)
别名: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落翘、旱连子、大翘子、空壳、空翘
味性:苦,凉。
归经:肺;心;胆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连翘(图)
- 《中国药典》连翘
- 《中药大辞典》连翘
- 《中华本草》连翘
- 《本草纲目》连翘
- 《本草备要》连翘
- 《本草便读》连翘
- 《本草乘雅半偈》连翘
- 《本草崇原》连翘
- 《本草从新》连翘
- 《本草撮要》连翘
- 《本草分经》连翘
- 《本草分经》连翘
- 《本草分经》连翘
- 《本草分经》连翘
- 《本草分经》连翘
- 《本草分经》连翘
- 《本草害利》连翘
- 《本草害利》连翘
- 《本草害利》连翘
- 《本草经解》连翘
- 《本草经集注》连翘
- 《本草蒙筌》连翘
- 《本草求真》连翘
- 《本草图经》连翘
- 《本草新编》连翘
- 《本草衍义》连翘
- 《本草易读》连翘
- 《本草择要纲目》连翘
- 《本经逢原》连翘
- 《长沙药解》连翘
- 《得配本草》连翘
- 《雷公炮制药性解》连翘
- 《名医别录》连翘
- 《神农本草经》连翘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连翘
- 《中药炮制》连翘
- 《汤液本草》连翘
- 《新修本草》连翘
- 《药鉴》连翘
- 《药笼小品》连翘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连翘
- 《证类本草》连翘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连翘
- 《中药学》连翘
- 《千金翼方》连翘
- 《外科全生集》连翘
- 《冯氏锦囊秘录》连翘
- 《医学衷中参西录》连翘
- 《顾松园医镜》连翘
- 《医学入门》连翘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橐吾、独脚莲、荷叶术、荷叶三七、岩红、独足莲、铁铜盘、野金瓜、作角乌、铁冬苋、大马蹄、马蹄当归、一叶莲、活血莲、大马蹄香、熊掌七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瘰疬,跌打损伤。莲蓬草
别名:竹林标、刀口药[四川会理]、芳草花、金风花、莲生桂子草、七姊妹、野鹤嘴、状元红、山桃花、水羊角、细牛角仔树、羊角丽、唐棉、野辣子、金银花台、金凤花、草木棉、金盏银台、连生桂枝、野辣椒、透云花、女金丹、半天花、刀口药
味性:苦,寒。
主治:消炎止痛,止血。用于乳腺炎,痈疖,痛经;外用治骨折,刀伤,湿疹,顽癣。莲生桂子花
别名:金刚散、山槟榔、良旺茶、宝金刚、金刚树、白鸡骨头树、香棍、兰花、小牛角兰
味性:味甘;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骨折。梁王茶
别名:入地金牛、红心刺刁根、红倒钩簕、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簕、上山虎、下山虎、山椒
味性:苦、辛,平。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两面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