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10
|
- 东风橘
- 东菊
- 东野菰
- 东紫堇
- 冬瓜藤
- 冬瓜叶
- 冬里麻根
- 冬凌草
- 冬青皮
- 冬青叶
- 冬青子
- 冬珊瑚
- 冻绿刺
- 冻绿叶
- 冻青叶
- 都拉
- 都拉鸢尾
- 兜冠黄共享
- 钭叶榕
- 豆瓣绿
- 豆瓣七
- 豆瓣香
- 豆腐泔水
- 豆腐渣
- 豆根木蓝
- 豆角柴
- 豆叶七
- 毒根斑鸠菊
- 毒鱼藤
- 独活
- 独角牛
- 独角芋
- 独脚蟾蜍
- 独脚乌桕
- 独脚乌桕叶
- 独蕨箕
- 独蕨萁
- 独行千里
- 独叶白芨
- 独叶一枝花
- 独一味
- 杜茎山
- 杜楝
- 杜香
- 杜仲藤
- 杜仲藤叶
- 短柄菝葜
- 短柄南蛇藤茎叶
- 短齿楼梯草
- 短茎独活
- 短毛熊巴掌
- 短蕊万寿竹
- 短穗兔耳草
- 短腺小米草
- 短小蛇根草
- 短叶锦鸡儿
- 短叶蹄盖蕨
- 短枝六道木
- 短柱梅花草
- 断肠草
- 断节参
- 断血流
- 椴树
- 椴树根
- 堆莴苣
- 对节树根
- 对马耳蕨
- 对叶百部
- 对叶草
- 对叶油麻叶
- 敦盛草
- 盾果草
- 盾叶薯蓣
- 盾叶唐松草
- 钝齿青荚叶
- 多斑紫金牛
- 多苞糙苏
- 多齿蹄盖蕨
- 多刺绿绒蒿
- 多花八角莲
- 多花筋骨草
- 多花沿阶草
- 多花野牡丹
- 多裂独活
- 多裂委陵菜
- 多鳞鳞毛蕨
- 多穗石柯
- 多头风轮菜
- 多头苦荬
- 多枝婆婆纳
- 多足蕨
- 峨参
- 峨眉半边莲
- 峨眉耳蕨
- 峨眉观音座莲
- 峨眉蕨贯众
- 峨眉石凤丹
- 峨眉香科
- 峨眉紫金牛
- 峨山雪莲花
- 下一页
别名:冰凌花、冰凌草、六月令、山荏、破血丹、明镜草、彩花草、山香草、雪花草、野藿香
味性:味苦;甘;性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肿痛;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冬凌草
别名:鸭屎树、野苦楝子、洞皮树、臭李子、老鹤眼、山绿柴、黑鸟枝刺、黑旦子、偶栗子、冻绿、冻绿树、老鹳眼
味性:苦涩,微寒。
归经:肺;脾;胃;大肠经。
主治:杀虫消食;下气祛痰。主寸白虫;食积;瘰疬;哮喘。冻绿刺
别名:都拉参、肚拉、土败酱、对对参、萝卜参、白都拉、鸡大腿、一支蒿、萝卜肚拉、土洋参、双香
味性: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温肾益气;活血止血。主体虚头昏;虚劳久咳;脾虚食积;肾虚腰痛;带下;阳痿;不孕;风湿性心脏病;外伤出血。都拉
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豆瓣鹿衔草、岩筋草、豆瓣如意草、瓜子鹿衔、瓜子细辛、石上开花、四块瓦、客阶、岩花、石上瓦浆、三年草、圆叶瓜子菜、石还魂
味性:微苦,温。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治劳伤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痢疾,中暑,腹泻,疳积,跌打损伤。豆瓣绿
别名:香独活、肉独活、川独活、资丘独活、独摇草、独滑、长生草、胡王使者、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独活(图)
- 《中国药典》独活
- 《中药大辞典》独活
- 《中华本草》独活
- 《本草纲目》独活
- 《本草备要》独活
- 《本草便读》独活
- 《本草乘雅半偈》独活
- 《本草从新》独活
- 《本草撮要》独活
- 《本草分经》独活
- 《本草害利》独活
- 《本草害利》独活
- 《本草经集注》独活
- 《本草求真》独活
- 《本草图经》独活
- 《本草新编》独活
- 《本草易读》独活
- 《本草择要纲目》独活
- 《本经逢原》独活
- 《得配本草》独活
- 《滇南本草》独活
- 《雷公炮炙论》独活
- 《雷公炮制药性解》独活
- 《名医别录》独活
- 《神农本草经》独活
- 《中药炮制》独活
- 《汤液本草》独活
- 《吴普本草》独活
- 《新修本草》独活
- 《药鉴》独活
- 《药笼小品》独活
- 《证类本草》独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独活
- 《中药学》独活
- 《千金翼方》独活
- 《冯氏锦囊秘录》独活
- 《顾松园医镜》独活
- 《医学入门》独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红半夏、石芋头、红水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五彩芋
味性:苦辛,温。
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胃痛,牙痛,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癣,湿疹,全身瘙痒,狗和蛇、虫咬伤,刀枪伤。独角芋
别名:蕨箕参、蕨箕细辛、一朵云、蕨苗一支蒿、蕨蕨草、蕨蕨蒿、金扇子、山斛、阴地蕨、独脚鸡
味性:微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滋补;止咳平喘。主毒蛇咬伤;乳痈;疔疮肿毒;瘰疬;咽喉炎;肺热咳喘。独蕨箕
别名:独虎龙、扣钮子、膜叶槌果藤、落地金鸡、勒儿根、下洞底、落杆薯、黑皮蛇、尖破石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止痛。主跌打瘀肿;闭经;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牙痛;腹痛。独行千里
别名:踏天桥、山茄子[江西南丰]、土恒山、水麻叶、山茄子、胡椒树、金砂根、白茅茶、白花茶、野胡椒、山桂花、水光钟
味性:苦,寒。
主治:祛风,解疫毒,消肿胀。治感冒头痛眩晕,寒热躁渴,水肿,腰痛。杜茎山
别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鸡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胶藤、红杜仲、白杜仲、软羌藤、九牛藤、鸡嘴藤、老鸦嘴、松筋藤、白胶藤、土续断、大种笔须藤、小白皮芯、结衣藤
味性:苦、微辛,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杜仲藤
别名:灯笼草、山藿香、走马灯笼草、荫风轮、脚癣草、绣球草、楼台草[云南]、蜂窝草、节节草[贵州]、土荆芥[江苏]、漫胆草、大叶藿香[植物名实图考]、大叶香薷、瘦风轮、九层塔、野薄荷、田螺菜、蒙锄草、多头风轮菜
味性:微苦、涩,凉。
归经:归肝经。
主治:止血。用于崩漏,尿血,鼻衄,牙龈出血,创伤出血;子宫肌瘤出血。断血流
别名:倒地挡、岩扫把、龙眼草、水香草、羊耳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除湿,通经,活血。;黄疸,蛔虫病引起的腹痛,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泄泻等:用全草3~5钱,或根1钱,水煎服或泡酒服。;小儿角弓反张:用根5~6分。;小儿口疮,风疹:外用适量,煎水洗。盾叶唐松草
别名:野苏子、香苏、豯莶草[云南]
味性:苦,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风瘫壅盛,萎痹不仁,白癫风,眉发脱落。全草3钱,水煎服或炼蜜为丸服。;白带:根5钱,水煎加酒为引服。多苞糙苏
别名:土田七[四川]、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味性:甘、辛、微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肺三经。
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峨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