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12
|
- 凤尾猪鬃草
- 凤仙
- 凤仙根
- 凤仙透骨草
- 凤丫草
- 凤眼草
- 佛杜树
- 佛肚花
- 佛手
- 佛手柑
- 佛手柑根
- 佛手花
- 伏毛山豆根
- 伏牛花
- 扶芳藤
- 扶桑金星蕨
- 扶栘木皮
- 芙蓉根
- 芙蓉花
- 芙蓉菊根
- 芙蓉叶
- 匐地风毛菊
- 匐地龙
- 福参叶
- 福建柏
- 福寿草
- 釜脐墨
- 腐巴
- 腐卑
- 腐婢
- 腐婢根
- 附地菜
- 复叶耳蕨
- 复叶披麻草根
- 复羽叶栾树
- 腹水草
- 蝮蛇胆
- 覆盆子根
- 伽蓝菜
- 干地黄
- 干冬菜
- 干旱毛蕨
- 干檀香
- 干檀香根
- 干檀香叶
- 干岩矸
- 甘菊
- 甘菊花露
- 甘青青兰
- 甘青铁线莲
- 甘青雪莲花
- 甘肃土当归
- 甘遂
- 柑核
- 柑叶
- 疳积草
- 赶风柴
- 赶山鞭
- 感应草
- 橄榄根
- 刚毛尖子木
- 刚竹
- 岗边菊
- 岗柃
- 岗柃叶
- 岗梅
- 岗梅根
- 岗梅叶
- 岗松
- 岗松根
- 杠木
- 杠香藤
- 皋芦
- 高寒露珠草
- 高脚落山箕根
- 高梁泡叶
- 高粱泡
- 高粱泡根
- 高山柏
- 高山大黄
- 高山黄华
- 高山黄华根
- 高山金挖耳
- 高山栲
- 高山龙胆
- 高山露珠草
- 高山唐松草
- 高山羊不吃
- 高山紫菀
- 高原鸢尾子
- 高原蚤缀
- 革耳
- 革叶蓼
- 葛蕈
- 蛤壳
- 蛤蟆草
- 隔山撬
- 隔山香
- 隔山消
- 梗花雀梅藤
- 下一页
别名:大叶凤凰尾巴草、马肋巴、金鸡草、散血莲、活血莲、蛇眼草、眉风草
味性:苦,凉。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瘀血腹痛,闭经,面赤肿痛,肿毒初起,乳腺炎。凤丫草
别名:换骨筋、小藤仲、爬行卫矛、滂藤、岩青杠、岩青藤、万年青、卫生草、千斤藤、山百足、抬络藤、白对叶肾、对叶肾、白垟络、土杜仲、藤卫矛、尖叶爬行卫矛、攀缘丝棉木、坐转藤、爬墙虎、铁草鞋、过墙风、攀援丝棉木、绿皮杜仲、棉花杜仲、惊风草
味性:苦、甘,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舒筋活络,止血消瘀。治腰肌劳损,风湿痹痛,咯血,血崩,月经不调,跌打骨折,创伤出血。扶芳藤
别名:拒霜花、片掌花、四面花、转观花、醉酒芙蓉、文官花、九头花、七星花、富常花、霜降花、山芙蓉、胡索花、旱芙蓉、三变花
味性:辛;微苦;凉。
归经:肺;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主肺热咳嗽;吐血;目赤肿痛;崩漏;白带;腹泻;腹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芙蓉花
别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变花、木棉、拒霜叶、芙蓉花叶、铁箍散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肺凉血,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芙蓉叶
别名:铺地黄、黄花珠、地黄花草、黄花草、九连灯、临时救
味性:微苦,凉。
主治:利尿排石,清热解毒,理脾消积。用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狂犬病,蕈子中毒,小儿疳积,牙龈肿毒,痈肿疔疮。匐地龙
别名: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凉粉叶、铁箍散、六月冻、臭黄荆、观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树、糯米糊、捏担糊、墨子稔、豆腐木
味性:味苦;微辛;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消肿。治疟疾,泻痢,痈,疔,肿毒,创伤出血。腐婢
别名:两头爬、两头粘、两头镇、仙桥草、钓鱼竿、钓竿藤、爬岩红、两头生根、疗疮草、翠梅草、毛叶仙桥、两头蛇、三节两梗、霜里红、两头根、吊线风、梅叶伸筋、金鸡尾、倒地龙、吊杆风、叶下红、双头粘、散血丹、两头绷、惊天雷、万里云、仙人搭桥、二头马兰、蟹珠草、过山龙、汤生草、金桑鸟草、天桥草、过天桥、一条筋、秋草、穿山鞭、疔疮草、金叠鸟草
味性:苦、辛,凉。
归经:归肝;脾;肾经。
主治:行水;消肿;散瘀;解毒。主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烫伤;毒蛇咬伤。腹水草
别名:鸡爪三七、五爪三七、鸡脚三七、土三七、假川连、青背天葵、五爪田七、小灯笼草、大还魂、高凉菜
味性: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治疮疡脓肿,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湿疹。伽蓝菜
别名: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主田、重泽、苦泽、陵藁、甘藁、鬼丑、陵津、肿手花根、白泽、陵泽、九头狮子草、头痛花、猫儿眼
味性:苦,寒。
归经:入脾、肺、肾经。
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甘遂(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遂
- 《中药大辞典》甘遂
- 《中华本草》甘遂
- 《本草纲目》甘遂
- 《本草备要》甘遂
- 《本草便读》甘遂
- 《本草乘雅半偈》甘遂
- 《本草崇原》甘遂
- 《本草从新》甘遂
- 《本草撮要》甘遂
- 《本草分经》甘遂
- 《本草分经》甘遂
- 《本草害利》甘遂
- 《本草经集注》甘遂
- 《本草蒙筌》甘遂
- 《本草求真》甘遂
- 《本草图经》甘遂
- 《本草新编》甘遂
- 《本草衍义》甘遂
- 《本草易读》甘遂
- 《本草择要纲目》甘遂
- 《本经逢原》甘遂
- 《长沙药解》甘遂
- 《得配本草》甘遂
- 《雷公炮炙论》甘遂
- 《名医别录》甘遂
- 《神农本草经》甘遂
- 《中药炮制》甘遂
- 《汤液本草》甘遂
- 《吴普本草》甘遂
- 《新修本草》甘遂
- 《药笼小品》甘遂
- 《药性切用》甘遂
- 《药征》甘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甘遂
- 《证类本草》甘遂
- 《中药学》甘遂
- 《千金翼方》甘遂
- 《外科全生集》甘遂
- 《冯氏锦囊秘录》甘遂
- 《顾松园医镜》甘遂
- 《医学入门》甘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节节红、饭汤叶、亚寨凡、大班鸠米、贼佬药、大斑鸠米、白花茶
味性:涩微辛苦;平。
归经:心经。
主治:散瘀止血;解毒消肿。主衄血;咳血;吐血;便血;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水火烫伤;疮毒溃烂。赶风柴
别名:小金丝桃、小茶叶、小金雀、女儿茶、小早莲、小连翘、小叶连翘、小旱莲、刘寄奴
味性:苦;平。
归经:心经。
主治:止血,镇痛,通乳。用于咯血,吐血,子宫出血,风湿关节痛,神经痛,跌打损伤,乳汁缺乏,乳腺炎;外用治创伤出血,痈疖肿毒。赶山鞭
别名:点称星、称星树、土甘草、山梅根、假青梅、白点秤、天星木、秤星树、百解茶
味性:苦、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用于感冒,高热烦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野蕈、砒霜中毒。为凉茶主要原料;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岗梅
别名:百解、土甘草、秤杆根、盆包银、点秤根、天星根、七星蔃、山梅根、糟楼星、金包银、上甘草、乌皮柴、西解柴
味性:苦甘.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治感冒,头痛眩晕,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跌打损伤。岗梅根
别名:扫把枝、铁扫把、羊脷木、扫卡木、松毛枝、蛇虫草、鸡儿松、长松、沙松、香柴、扫帚子、观音扫、蚊仔苏、蚊松
味性:味苦;辛;性凉。
主治:去瘀,止痛,利尿,杀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痛,淋病,疥疮,脚癣。岗松
别名:木贼枫藤、万刺藤、犁头枫、黄豆树、倒挂金钩、倒金钩、干香藤、岩桐麻、青倒钩、犁头柴、舒力起、万子藤、倒钩柴、小金杠藤、青钩藤、闹钩、大力王、桶交藤、加吊藤、狂狗藤、马面草、木本蕹菜癀、木梗犁头尖、大叶牛奶香、六角枫藤
味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驱虫止痒。主风湿痹证;腰腿疼痛;口眼(wai)斜;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绦虫病;湿疹;顽癣;蛇犬咬伤。杠香藤
别名:红娘藤、倒水莲、十月红、十月莓、秧泡子、寒扭、冬寒扭、倒拔千斤
味性:甘、苦,平。
主治: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用于产后腹痛,血崩,产褥热,痛经,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偏瘫;叶外用治创伤出血。高粱泡
别名:葛乳、葛花菜、葛菌、红血莲、螺丝起、蛇菰、葛蕈药、菌藤菌、地重楼、红冬菰、铺地开花、深山不出头、石莲花、土心肝、角菌、角花、菖菌、地红果、列当、球穗蛇菰
味性:苦甘,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醒酒。治风热癍疹,肺热咳嗽吐血,血崩,痔疮。葛蕈
别名:金鸡爪、鸡爪参、香前胡、鸡爪前胡、柠檬香碱草、香白芷、山竹香、九步香、鸡山香、假当归、土白芷、土当归、山党参、天木香、十里香、野天竹、正香前胡、枸橼当归、岩风、白花前胡、雄前胡、野茴香、人参归、鸡瓜前胡、鸡爪能、天竹参、竹叶参、野当归、过山香、满山香、岩鹰爪
味性:苦辛,平。
主治:疏风清热,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治风热咳嗽,心绞痛,胃痛,疟疾,痢疾,经闭,白带,跌打损伤。隔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