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紫菀
高山紫菀 Gāo Shān Zǐ Wǎn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主风热头痛;结膜火 |
英文名 | root of Alpine Aster |
始载于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Aster alpinus
别名:高岭紫菀
形态特征: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35厘米。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状叶丛。叶全缘,两面多少被伏柔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舌状花紫色、蓝色或淡红色;管状花黄色。瘦果密被绢毛,冠毛白色。花果期7-8月。
生境分布:喜生于山地草原和草甸中。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中部。蒙古、前苏联也有。
用途:饲用植物。
药用——
【药 名】:高山紫菀
【拼 音】:GAOSHANZIYUAN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高山紫菀的全草。
【功 效】:散寒平喘。
【用法用量】:内服:9-12克,水煎服。
【别 名】:高岭紫菀(《内蒙古植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
【拉丁名】:高山紫菀Aster alpinus L.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羁萜类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