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29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蒙自赤杨

别名:桤木、旱冬瓜树、水冬瓜树、蒙自桤木

味性:苦涩,凉。

主治:利水。治水肿。蒙自赤杨

蒙自虎耳草

别名:岩耳巴、反背红、红岩草、心叶蒙自虎耳草、大虎耳草

味性:微苦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中耳炎,乳腺炎,皮肤溃疡,无名肿毒,外伤出血,麻疹,高热,咳嗽,支气管炎,皮肤过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蒙自虎耳草

蒙自木蓝

别名:大铁扫把、铁马豆、白豆、多花木蓝

味性:苦,寒。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肺炎;百日咳;急性胃肠炎;肾炎;牙龈炎;中耳炎;脉管炎;骨髓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蒙自木蓝

猕猴桃枝叶

味性:微苦;涩;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痈肿疮疡;烫伤;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猕猴桃枝叶

米百合

别名:土贝母、土知母、米合贝

味性:味苦;微甘;性寒。

主治:清热化痰;止咳。主痰热咳嗽;咯痰黄调。米百合

米麦麨

别名:

味性:甘苦,寒。

主治:主寒中,除热渴,解烦,消石气。米麦麨

米面蓊根

味性:苦;性寒。

主治: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米面蓊根

米面蓊叶

味性: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主皮肤瘙痒;蜂螫。米面蓊叶

米碎花

别名:虾辣眼、梅养东、米碎仔、矮茶

味性:微苦,凉。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除湿、解毒剑疮。主感冒发热;湿热黄疸;疮疡肿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米碎花

米碎花根

别名:梅养东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敛疮。主疮疡肿毒;烧伤;烫伤。米碎花根

米碎木皮

别名:救必应

味性:辛;苦;平。

主治:驱虫;止痛。主蛔虫症;腹痛。米碎木皮

米团花
米团花

别名:山蜂密;渍糖花、明堂花、大蜜糖花、蜂糖花、蜜蜂树花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接骨止血。主高热无汗无名肿毒;黄水疮;附骨疽;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米团花

秘鲁香胶
秘鲁香胶

别名:拔尔撒摩、百露拔尔撒摩、秘鲁香、秘鲁香脂

味性:苦;辛;平。

归经:心;肺;肝经。

主治:目咳祛痰;解毒杀虫。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痘疹;湿疹;皮肤伤损;疮疖疥癣。秘鲁香胶

密花角蒿

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

味性:味苦;微甘;性平。

归经:肝、脾、肺、胃四经。

主治:清热;鲜毒;燥湿;消食。主发热;黄疸;中耳炎;消化不良;胃痛;腹胀便秘。密花角蒿

密花轮环藤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膀胱三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散瘀止痛。主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牙痛;湿热泄泻;小便淋痛;跌打损伤。密花轮环藤

密花美登木

味性:辛;苦;寒。

归经:肺、肝二经。

主治:祛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腰痛;并有抗肿瘤作用;近代试用于治疗癌症。密花美登木

密脉鹅掌柴
密脉鹅掌柴

别名:七叶莲、五加风、木克买、五加皮、龙爪树、汉桃叶、万年青、五爪叶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主风湿痹痛;胃脘痛;跌打伤肿;骨折;外伤出血。密脉鹅掌柴

密毛桃叶珊瑚根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通络止痛。主腰腿疼痛。密毛桃叶珊瑚根

密毛桃叶珊瑚果

味性:味微苦;性平。

主治:祛湿止带。主赤白带下。密毛桃叶珊瑚果

密毛桃叶珊瑚叶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主治:散瘀止血。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密毛桃叶珊瑚叶

密穗砖子苗

味性:辛、苦,平。

主治:止咳化痰,宣肺解表。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密穗砖子苗

密纹薄芝

味性:微苦;温。

主治:宁心安神;解毒保肝。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密纹薄芝

密叶绢藓

别名:石苔

味性:苦;涩;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主小便不得;水肿。密叶绢藓

密叶天胡荽

别名:亮叶草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止咳止泻。主小儿高热;惊劂;黄疸;百日咳;泄泻。密叶天胡荽

密枝问荆

别名:小笔筒草、小木贼、笔筒草、马浮草、马尾草、眉毛草、接续草、别合草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清热利尿;明目退翳;接骨。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跌打骨折。密枝问荆

蜜柑草

别名:夜关门、地莲子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消食止泻,利胆。主治小便失禁,淋病,黄疸型肝炎,吐血,痢疾。外用治外痔。蜜柑草

蜜桶花

别名:猫花、蜂糖花、蜂糖罐、野连翘、叶上花、蜂蜜果、铁林杆

味性:味微苦;性凉。

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筋骨痛;浮肿;泻痢;黄疸;痨伤吐血;骨髓炎;骨膜炎;疮疖。蜜桶花

绵萆薢
绵萆薢原生态绵萆薢

别名:大萆薢、萆薢、畚箕斗、山畚箕、山薯、狗粪棵

味性:苦,平。

归经:归肾、胃经。

主治:祛风湿;利湿浊;消肿毒。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浊;淋沥;白带。绵萆薢

绵参

别名:绵毛参、毛药草、光杆琼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主流行性感冒;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肝炎;痢疾;痈脾。绵参

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

别名:贯众、贯仲、绵马、野鸡膀子、牛毛黄

味性:苦,微寒。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驱虫,止血。绵马贯众

绵毛马兜铃
绵毛马兜铃

别名:寻骨风、黄木香、毛香、猴耳草

味性:辛、苦、平。

主治:祛风、活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绵毛马兜铃

绵三七
绵三七

别名:鸡心矮陀陀、球根毛瓣花、草仔薯、山草果、排红草、山鸡头、山土瓜、草果暗消、地草果、独苗一支立

味性:甘苦,平。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健胃消积,理气止痛。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腹疼痛,腹泻,跌打损伤。绵三七

绵阳岩白菜
绵阳岩白菜

别名:岩白菜、接骨草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止血;活血止痛。主劳伤咯血;崩漏;痛经;跌打损伤。绵阳岩白菜

绵枣儿
绵枣儿

别名:天蒜、地兰、地枣儿、催生草、独叶芹、药狗蒜、地枣、石枣儿、山大蒜、鲜白头、老鸦葱、独叶一枝枪

味性:甘、苦,寒。

主治: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乳拥,肠痈,跌打损伤,腰腿痛。绵枣儿

棉花杜仲

别名:山杜仲、岩杜仲

味性:微苦、涩,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壮腰止痛,固精。主治痨伤腰痛,肾虚腰痛,慢性肾炎,接骨。棉花杜仲

棉花藤

别名:山木通、木通、川本通

味性:味苦;性凉。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消食止痢;利尿消肿;通经下乳。主食滞腹胀;泄泻痢疾;湿热淋证;水肿;妇女闭经及乳汁不通。棉花藤

缅枣
缅枣

别名:酸枣、西西果、马典西西果

味性:涩微苦,平。

归经:脾经。

主治:消热止痛;收敛止泻。主烧烫伤;咽喉痛;腹泻;痢疾。缅枣

面根藤
面根藤

别名:蒚子根、兔儿苗、狗儿秧、秧子根、奶浆藤、面根草、狗儿完、小旋花、南面根、常春藤叶夫剑、狗儿蔓、打破碗、常春藤叶天剑、蒲地参、盘肠参、燕覆子、米线草、兔儿草、富苗秧、扶秧、走丝牡丹、钩耳藤、喇叭花、狗耳苗、扶苗、扶子苗、旋花苦蔓、老母猪草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小儿疳积。面根藤

面头叶

别名:栖头恒

味性:苦;温。

主治:杀虫疗癣;燥湿止痒。主疥疮;癣疾;皮疹痒痛;头虱。面头叶

闽粤千里光

味性:味苦;微辛;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痈肿疮疖;湿疹;疥癣;皮肤瘙痒。闽粤千里光

明党参
明党参明党参

别名:明沙参、粉沙参、山花、土人参、百丈光、天瓠、红党参、金鸡爪、山萝卜、明参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清肺,化痰,平肝,和胃,解毒。治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亦,白带,疔毒疮疡。明党参(图)

明萼草

味性:味微苦;辛;性寒。

主治:疏风清热;利湿角毒。主风热感冒;咖啡肿痛;肺热咳嗽;疳积;痢疾;水肿;疔疮痈肿。明萼草

膜缘木香

别名:理木香、青木香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理气;止痛。主脘腹胁肋疼痛;泄泻;痢疾;消化不良。膜缘木香

茉莉根
茉莉根原生态茉莉根

味性:苦,温。

主治:麻醉,止痛。治跌损筋骨,龋齿,头顶痛,失眠。茉莉根

茉莉叶

别名:末利花叶

味性:辛;微苦;性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疏风解表;消肿止痛。主外感发热;泻痢腹胀;脚气肿痛;毒虫螫伤。茉莉叶

墨七

别名:独儿七、活血莲、鞘叶乌头、笋尖七、活血连、凉水渣子、血散七、龙胡子、土莎莲、一口血

味性:辛、苦,温。

主治:行气止痛,活血调经。主治胃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等症。墨七

母草
母草

别名:四方草、小叶蛇针草、铺地莲、四方拳草、蛇通管、气痛草、开怀草、水辣椒、齿叶母草、蝴蝶翼、毛毯草、细牛毒

味性:味微苦;淡;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感冒,急、慢性菌痢,肠炎,痈疖疔肿。母草

母菊
母菊

别名:欧药菊、洋甘菊

味性:味辛;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祛风湿。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喘;势痹肿痛;疮肿。母菊

母猪菜
母猪菜

别名:五叶藤、五龙草、五爪金龙

味性:淡;微苦;寒。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主肾炎水肿;肝热目赤;痈肿疮毒;跌打;蛇伤。母猪菜

母猪草

别名:山黄连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除湿;解毒散结;止咳化痰。主湿热黄疸;痈肿疮毒;瘰疬;痰热咳嗽;癫痫。母猪草

牡丹花

味性:苦;淡;平。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调经。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牡丹花

牡蒿

别名:齐头蒿、野塘蒿、土柴胡[湖南、广东]、蔚、牡荍、水辣菜、布菜、铁菜子、土柴胡、猴掌草、流尿蒿、臭艾、碗头青、油艾、油蒿、油蓬、奶疳药、花艾草、六月雪、老鸦青、马莲蒿、马根柴、鹅草药、脚板蒿、牛尾蒿、白花蒿、熊掌草、克头青、老鸦、菊叶柴胡、花等草、匙叶艾

味性:苦、甘,平。

主治:解表,清热,杀虫。治感冒身热,劳伤咳嗽,潮热,小儿疳热,疟疾,口疮,疥癣,湿疹。牡蒿(图)

牡蒿根

别名:齐头蒿根

味性:性温,味苦微甘。

主治:祛风;补虚;杀虫栽疟。主产后伤风感冒;风湿痹痛;劳伤乏力;虚肿;疟疾。牡蒿根

牡荆
牡荆

别名:黄荆、小荆、楚

味性:实:苦、温;叶:苦、寒;根:甘、若、平;茎:甘、平。

主治: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叶:;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根:各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适量。;茎: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荆沥:;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2、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5、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6、疮癣。用荆沥涂搽。牡荆(图)

牡荆根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治感冒,头痛,疟疾,关节风湿痛。牡荆根

牡荆茎

别名:牡荆条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肺;肝;脾;胃经。

主治: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牡荆茎

牡荆叶
牡荆叶原生态牡荆叶牡荆叶

别名:荆叶

味性:辛苦,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喘;慢性支气管炎。牡荆叶

牡荆子

别名:小荆实、牡荆实、梦子、荆条果、黄荆子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主治:祛风化痰,下气,止痛。治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庙,疝气,妇女白带。牡荆子

牡鼠粪

别名:鼠矢、两头尖、雄鼠粪、豭鼠粪

味性:苦咸,寒。

归经:入肝、肾、大肠经。

主治:导浊行滞,清热通瘀。治伤寒劳复发热,疝瘕,腹痛,淋浊,经闭,疳积,乳痈,鼠瘘,疔肿。牡鼠粪

木鳖根

味性:苦微甘,寒。

主治:消炎解毒,消肿止痛。木鳖根

木鳖子根

味性:味苦;微甘;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解毒;消肿;止痛。主痈疮疔毒;无名肿毒;淋巴结炎。木鳖子根

木防己
木防己

别名:土防己[江西]、青藤根[广东]、青藤香、钻骨龙、金锁匙[广东]、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牛木香、金锁匙、紫背金锁匙、百解薯、青藤根、钻龙骨、青檀香、银锁匙、板南根、白山蕃薯、青藤仔、千斤坠、圆藤根、倒地铃、穿山龙、盘古风、乌龙、大防己、蓝田防己

味性:苦;辛;寒。

归经:膀胱;肾;脾;肺经。

主治: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木防己

木瓜核
木瓜核

别名:木瓜子

味性:酸;苦;温。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祛湿舒筋。主霍乱烦躁气急。木瓜核

木蝴蝶
木蝴蝶木蝴蝶

别名:千层纸、千张纸、破布子、满天飞、兜铃、三百两银药、玉蝴蝶、云故纸、白故子、海船果心、白玉纸、白干层、纸肉、故纸、洋故纸、鸭船层纸、海船皮、千纸肉、磊刀树、白故纸、白千层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肺、肝经。

主治: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木蝴蝶(图)

木蝴蝶树皮

别名:土黄柏、土大黄、千张纸树皮

味性:味微苦;性微凉。

主治:清热利湿退黄;利咽消肿。主传染性黄疽肝炎;咽喉肿痛。木蝴蝶树皮

木黄连

别名:土黄连

味性:苦;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湿热痢疾;腹泻;黄疸;目赤肿痛;烧烫伤。木黄连

木姜子
木姜子

别名: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山苍子[贵州南部]、木椒子、腊梅柴、大木姜、香桂子、猴香子、生姜材、黄花子、辣姜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治胃寒腹痛,泄泻,食滞饱胀。木姜子

木姜子叶
木姜子叶

味性:苦;辛;性温。

归经:脾经。

主治:祛风行气;健脾利湿;外用解毒。主腹痛腹胀;暑湿吐泻;关节疼痛;水肿;无名肿毒。木姜子叶

木槿叶
木槿叶

味性:苦;寒。

归经:心;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赤白痢疾;肠风;痈肿疮毒。木槿叶

木蜡树根

别名:野漆树根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瘀止痛止血。主风湿腰痛;跌打损伤;刀伤出血;毒蛇咬伤。木蜡树根

木兰花
木兰花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利尿消肿;润肺止咳。主肺虚咳嗽;痰中带血;酒疸;重舌;痈肿。木兰花

木兰寄生

别名:枫木寄生、广东寄生

味性:苦;甘;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木兰寄生

木兰皮

别名:姜朴

味性:味苦,寒。

主治:治酒疸,酒皶面疱,阴下湿痒,癞病,重舌,痈疽,水肿。木兰皮

木蓝
木蓝

别名:蓝靛、槐蓝、小青[福建]、野槐树、大蓝、大蓝青、水蓝、小青、印度蓝、青仔草、野青靛、大青蓝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去瘀止血。治乙型脑炎,腮腺炎,目赤,疮肿,吐血。木蓝

木麻黄
木麻黄

别名:木贼叶木麻黄、木贼麻黄

味性:微苦;辛;性温。

归经:肺;大肠;小肠经。

主治: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脚气肿毒。木麻黄

木棉

别名:英雄树、攀枝花、红棉

味性:花:甘、淡,凉。

主治:树皮、根:微苦,凉。花:清热利湿,解暑。用于肠炎,痢疾,暑天可作凉茶饮用。树皮: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根:散结止痛。胃痛,颈淋巴结结核。木棉(图)

木棉根

味性:味微苦;性凉。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治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赤痢,瘰疬,跌打扭伤。木棉根

木薯
木薯

别名:树薯、薯树、臭薯、葛薯、树番薯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疮疡肿毒;疥癣。木薯

木蹄
木蹄

别名:桦菌芝

味性:微苦;性平。

主治:消积;化瘀;抗癌。主食积;食管癌;胃癌;子宫癌。木蹄

木天蓼子
木天蓼子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主中风口面㖞斜;痃癖腹痛;疝气。木天蓼子

木通根

别名:八月瓜根

味性: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利尿,行气,活血。治风湿关节痛,小便不利,胃肠气胀,疝气,经闭,跌打损伤。木通根

木香
木香原生态木香木香木香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肺、肝、脾经。

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木香(图)

木香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行气;健胃消食。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木香子

木绣球茎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燥湿止痒。主疥鲜;湿烂痒痛。木绣球茎

木竹子皮
木竹子皮

别名:山竹树皮

味性:苦;酸;凉。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主消化性溃疡;肠炎;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溃疡;湿疹;烫伤。木竹子皮

木锥花

别名:小齿锥花

味性:苦,凉。

主治:清肺化痰;利尿通淋。主痰热咳喘;热淋;石淋;肾炎;水肿。木锥花

苜蓿
苜蓿苜蓿

别名: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牧蓿、木粟、怀风、光风、连枝草、光风草、南苜蓿、金花菜、草头、母齐头、黄花草子、磨盘草子、黄花菜

味性:苦,平。

归经:脾;胃;肾经。

主治: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苜蓿(图)

苜蓿根

别名:土黄耆

味性:苦;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湿热,利尿。治黄疸,尿路结石,夜盲。苜蓿根

墓头回
墓头回

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墓头灰、箭头风、地花菜、九头鸟、木头回、自脚跟

味性:苦、微酸、涩,凉。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治温疟,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墓头回

拿虎

味性:微苦;辛;性凉。

主治:解毒消肿。主疔疮痈肿。拿虎

奶浆参

别名:万丈深、马尾参、还阳参、天竹参

味性:味苦;甘;性温。

主治:补益肝肾;健脾利湿。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水肿;带下疳积;缺乳。奶浆参

奶浆柴胡

别名:竹叶青、岔子菜、小粘连、瘦地草、细防风

味性:味苦;性平。

主治:祛风散寒;消炎解毒。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奶浆柴胡

奶浆木

别名:牛舌子树、小木通、一母三样、一种三苗

味性:微苦;涩;微凉。

主治:祛风除湿;化痰止咳;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咳嗽;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奶浆木

南板蓝根
南板蓝根原生态南板蓝根

别名:大蓝根、大青根、土板蓝根、蓝靛根、板蓝根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斑,丹毒;流感,流脑。南板蓝根

南板蓝叶

别名: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味性:味苦;咸;性寒。

归经:归肺;胃;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温热病;高热头痛;发斑;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丹毒;猩红热;麻疹;咽喉肿痛;口疮;痄腮;淋马结炎;肝痈;吐血;衄血;牙龈出血;崩漏;疮疖;蛇虫咬伤。南板蓝叶

南赤瓟

别名:野冬瓜、球子莲、地黄瓜、麻皮栝楼、野瓜蒌、乌瓜、苦瓜蒌、秦岭赤瓟、野丝瓜、丝瓜南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食化滞。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南赤瓟

南川升麻
南川升麻

别名:小升麻

味性:味甘;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透疹;升阳举陷。主斑疹不透;咽喉肿痛;劳伤;中气下陷;泻痢下重;跌打损伤。南川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