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25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两指剑

别名:千打捶、山香圆、七寸钉

味性:苦,寒。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跌打扭伤:叶捣烂外敷。;脾脏肿大:干根1~2两,炖猪肉吃。两指剑

亮菌

别名:假蜜环菌、假蜜环蕈、易逝杯伞、青杠钻、光菌、发光小蜜环菌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肝;胆经。

主治:治胆囊炎、肝炎、阑尾炎、中耳炎等。亮菌

辽东栎

别名:青冈、杠木、小叶青冈、青冈柳、柴树

味性:果:苦,微温;壳斗:涩,温;树皮及根皮:苦,平。

主治:果:健脾止泻,收敛止血。;壳斗:收敛,止血,止泻。;树皮及根皮:收敛,止泻。;主治脾虚腹泻,久痢,痔疮出血,脱肛便血,子宫出血,白带,恶疮,痈肿。辽东栎

辽东栎皮

味性:苦,平。

主治:收敛,止泻。治久痢,水泻,恶疮,痈肿。辽东栎皮

辽东鳞毛蕨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驱虫;防治流感;乙脑。主吐血;衄血;崩漏;产后便血;肠寄生虫病。辽东鳞毛蕨

蓼大青叶
蓼大青叶

别名:染青草、蓝叶、大青叶、靛青叶、蓝靛叶、青板水辣蓼、红茎蓼

味性:苦,寒。

归经:心;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发疹,肺热喘咳,喉痹,痄腮,丹毒,痈肿。蓼大青叶

蓼子草

别名:小毛蓼、小蓼子草、红蓼子、小莲蓬、细叶一枝莲

味性:微苦;辛;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毒蛇。蓼子草

了哥王
了哥王了哥王

别名:地棉根、山雁皮、埔银、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雀仔麻、山埔仑、狗信药、消山药、桐皮子、大黄头树、九信菜、鸡子麻、山黄皮、鸡杧头、南岭荛花、蒲仑、地棉麻树、了哥麻、铺银草、雀几麻、鸡儿苦晚、铁乌散、山石榴、千年矮、乌子麻、地巴麻、山棉皮、火索木、毒鱼藤、曝牙郎、熟薯、假黄皮、山六麻、山豆了、九信药、鸡仔麻、鸟子麻、山麻皮、雀儿麻、地棉、铁骨伞、山络麻、石谷皮、红灯笼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瘰疬,痈肿,风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了哥王

了哥王根

别名:毒除根、地棉根、定元根、鱼胆根、地谷根、红赤七、七麻根、别南根、独薯根、狗信蔃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杀虫,破积。治肺炎,腮腺炎,水肿臌胀,瘰疬,疮疡肿毒,跌打损防。了哥王根

裂果卫矛

味性:甘;微苦;微温。

主治:强筋壮骨;活血调经。主肾虚腰膝酸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裂果卫矛

裂蹄

味性:微苦;性平。

主治:化症散结;止血止带;健脾止泻。主症瘕积聚;崩漏;带下;脾虚泄泻。裂蹄

裂叶堇菜

别名:疔毒草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痈肿。主治无名肿毒,疮疖,麻疹热毒。裂叶堇菜

裂叶双盖蕨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主淋证;咯血;乳痈。裂叶双盖蕨

裂叶心翼果

味性:苦;平。

主治:解毒消肿。主疮痈肿毒。裂叶心翼果

裂叶崖角藤

别名:大过山龙、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篐、麒麟尾、大青蛇、大憨青、爬树龙

味性:苦,寒。

主治: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跌打伤,骨折,蛇咬伤,痈疮疖肿。捣烂外敷患处。;小儿百日咳,咽喉肿痛。3~5钱,水煎服。裂叶崖角藤

林背子

别名:野漆树根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治尿血,血崩,带下,疮癣。林背子

林檎根

味性:苦;平。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杀虫,止渴。主蛔虫病;绦虫病;消渴。林檎根

林问荆

味性:苦;凉。

归经:心经。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祛风止痛。主咯血;尿血;淋病;痛风;风湿疼痛;癫痫。林问荆

林荫千里光

别名:黄菀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热痢,眼肿,痈疽疔毒。林荫千里光

临时救

别名:黄花草、九莲灯、匍地龙

味性:苦,凉。

主治:消积,散瘀,治疳积,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临时救

鳞花草

别名:牛膝琢、鳞衣草

味性:甘、微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蛇疮,口唇糜烂。鳞花草

鳞片水麻

味性:甘;微苦;性凉。

主治:止血;活血。主外伤出血;跌打伤痛。鳞片水麻

鳞瓦韦

别名:剑刀草、镰刀草、两面刀、龙骨牌、七枝剑、大叶骨牌草、毛镰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肺止咳;健脾消疳;止痛;止血。主肺热咳嗽;头痛;腹痛;风湿痛;小儿疳积;外伤出血。鳞瓦韦

鳞衣草

别名:蛇毛衣、大蛇疮药、牛膝琢、飞扬草、红四季草、野凉粉草藤、蛇疮草

味性:味甘;微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疮疡肿毒;口唇糜烂;目赤肿痛;皮肤湿疹;跌打伤痛;蛇咬伤。鳞衣草

灵香蒿

别名:零陵香[山西]、五月霜

味性:苦、微辛,凉。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用于子宫颈炎、阴道滴虫。灵香蒿

岭南杜鹃

别名:紫花杜鹃

味性:苦,平。

主治:镇咳,祛痰,平喘。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岭南杜鹃

岭南铁角蕨

别名:肥蕨

味性:微苦;凉。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止血;消疳。主感冒;咳嗽;痢疾;蜈蚣咬伤;外伤出血;小儿疳积。岭南铁角蕨

柃木

别名:细叶菜、海岸柃、吹木叶、硐龙络、钓茄子、细叶茶

味性:苦涩,平。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祛风清热;利水消肿;止血生肌。主风湿痹痛;腹水膨胀;发热口干;疮肿;跌打肿痛;创伤出血。柃木

铃兰
铃兰

别名:草玉铃、小芦铃、香水花、鹿铃、君影草、草寸香、芦藜花、鹿铃草、糜子菜、扫帚糜子、草玉兰、铃铛花、小芦藜

味性:苦,温。

主治:温阳利水,活血祛风。治心力衰竭,浮肿,劳伤,崩漏,白带,跌打损伤。铃兰

铃茵陈

别名:金钟茵陈、黄花茵陈、、吊钟草、灵茵陈、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铁雨伞草、山茵陈、金花屏、油罐草、黑茵陈、铁杆茵陈、山芝麻、罐子草、油蒿菜、金壶瓶、山油麻、北刘寄奴、节节瓶、草茵陈、壶瓶草、野油麻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损瘀痛,血痢,血淋,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症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铃茵陈

菱蒂
菱蒂

味性:味微苦;性平。

主治:解毒散溃疡。主胃溃疡;疣赘。菱蒂

菱叶山蚂蝗

别名:小粘子草

味性:苦;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散寒解表;止咳;止血。主风寒感冒;咳嗽;刀伤出血。菱叶山蚂蝗

流苏子根

别名:癞蜗藤、小青藤、牛老药藤

味性:辛;苦;凉。

主治:祛风除湿;止痒。主皮炎;湿疹篷痒;荨麻疹;风湿痹痛;疮疥。流苏子根

琉璃草果实

别名:大粘染子

味性:苦,平。

主治:收敛止泻。治小儿腹泻。琉璃草果实

琉璃枝

别名:挠胡子、鼠李子、黑格令、臭李子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泻下;解毒消瘰。主热结便秘;瘰疬;疥癣;疮毒。琉璃枝

瘤毛獐牙菜
瘤毛獐牙菜

别名:獐牙菜、当药、紫花当药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泻火解毒;利湿;健脾。主湿热黄疸;痢疾;胃炎;消化不良;火眼;牙痛;口疮;疮毒肿痛。瘤毛獐牙菜

柳白皮

别名:柳皮

味性:苦;性寒。

主治:祛风利湿,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牙痛,汤火烫伤。柳白皮

柳穿鱼
柳穿鱼

味性:咸、苦,平。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黄疸,小便不利;外用治痔疮。柳穿鱼

柳根

别名:杨柳须、水柳须、红龙须、分水翁、青龙须

味性:苦,寒。

主治: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柳根

柳花

别名:杨花、柳椹、柳蕊

味性:苦,寒。

主治:祛风利湿;止血散瘀。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经闭;疮疥;齿痛。柳花

柳兰叶风毛菊

味性:味苦;性平。

主治:消肿止痛;散瘀止血。主恶露不止;少腹作痛;尿血;便血;跌打损伤;刀伤出血。柳兰叶风毛菊

柳杉
柳杉

别名:长叶柳杉、宝树、沙罗树、孔雀杉

味性:苦,寒。

主治:解毒;杀虫;止痒。主癣疮;鹅掌风;烫伤。柳杉

柳树寄生
柳树寄生

别名:柳寄生、杂寄生、寄生包、花椒寄生、马桑寄生、火把果树寄生

味性:微苦;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祛风湿;止血;安胎。主头晕目眩;腰膝疼痛;风湿麻木;崩漏;胎动不安。柳树寄生

柳屑

别名:柳蚛屑、柳蛀粪

味性:苦;性寒。

主治:祛风;除湿;止痒。主风疹;筋骨疼痛;湿气腿肿。柳屑

柳絮
柳絮

别名:柳实、柳子

味性:苦;性凉。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主吐血;创伤出血;痈疽;恶疮。柳絮

柳叶
柳叶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肺;肾;心经。

主治: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治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柳叶

柳叶斑鸠菊

别名:米碌塞、铁珠草、白头升麻、白龙须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健脾消食;润肺止咳。主咽喉肿痛;肺结核;咳嗽咯血;折带;子宫脱垂。柳叶斑鸠菊

柳叶菜根

味性:味苦;性凉。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利湿。主风热感冒;音哑;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水肿;淋痛;湿热泻痢;风湿热痹;疮痈;毒虫咬伤。柳叶菜根

柳叶菜花

别名:地母怀胎草花、水丁香花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止痛;调经涩带。主牙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柳叶菜花

柳叶鬼针草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血;利尿。主腹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毒;小便淋痛。柳叶鬼针草

柳叶蒿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肺炎;扁桃体炎;丹毒;痈肿疔疖。柳叶蒿

柳叶剑蕨

别名:肺痨草、石虎

味性: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尿路感卵;咽喉肿痛;胃肠炎,狂犬咬伤。柳叶剑蕨

柳叶绣球菊

别名:空心柳、王八脆、水火筒、马尿溲

味性:苦,平。

主治:通经,活血,通便,利水。治闭经,便结腹胀,小便不利,跌打损伤。柳叶绣球菊

柳叶亚菊蒿

别名:藏花儿、艾菊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清热;止咳。主肺热咳嗽。柳叶亚菊蒿

柳枝

别名:杨柳条、柳条

味性:苦,寒。

归经:胃;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龈肿。柳枝

六方藤

别名:方茎宽筋藤、翅茎白粉藤、五俭藤、山坡瓜藤、拦河藤、散血龙、六骨春筋藤、抽筋藤、软筋美、软筋藤、复方藤

味性:微苦,凉。

归经:肾;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能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六方藤

六股筋

别名:臭药、仙人茶、鱼串子、六角筋

味性:味苦;辛;怀温。

主治:散瘀止血;续筋接骨。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外伤出血。六股筋

六角英

味性:微苦、淡,凉。

主治:平肝清热,消积导滞。主治小儿疳积,急性结膜炎,肝炎,感冒,喉痛,颈淋巴结结核,乳疮,疖肿。六角英

六棱菊

别名:百草王、六耳铃、四棱锋、六达草、六十瓣、四方艾、三面风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炎,闭经,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烧烫伤,毒蛇咬伤,皮肤湿疹。六棱菊

六叶龙胆

味性:苦;性温。

主治:解毒;燥湿。主炭疽;风湿痹痛。六叶龙胆

六月合

别名:小水药、水惊风、冷草

味性:辛;苦;性平。

主治: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骨折扭伤肿痛;疮肿;风热感冒。六月合

六月青

别名:汗斑草

味性:味微辛;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疮疖肿毒;汗斑;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六月青

六轴子
六轴子

别名:土连翘、山芝麻、闹羊花子、天芝麻、羊踯躅果、闹羊花头、八厘麻子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治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六轴子

龙船花根

别名:红缨花树根、山丹根、州空军、土红花根

味性:苦;微涩;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止痛。主咳嗽;咯血;风湿关节痛;胃痛;妇女闭经;疮疡肿痛;跌打损伤。龙船花根

龙胆(图)
龙胆龙胆

别名:陵游、草龙胆、龙胆草、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水龙胆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胆经。

主治:清热燥湿;泻肝定惊。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龙胆

龙胆地丁
龙胆地丁

别名:蓝花草、紫花地丁[四川]、紫花地丁、地丁、广地丁、海地丁、小金瓜管、土地莲、一见莲、土地丁

味性:苦;性寒。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用于咽喉肿痛,阑尾炎,白带,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龙胆地丁

龙骨风
龙骨风

别名:飞天蠄蟧、大贯众

味性:微苦;平。

归经:肾;胃;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小肠气痛;风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癣;蛔虫病;蛲虫病及预防流感。龙骨风

龙骨莲

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

味性:甘;苦;微寒。

归经:脾经。

主治:滋阴清热。主劳伤虚损;阴虚发热;盗汗;外敷。龙骨莲

龙胡子
龙胡子

别名:龙胡须、旱灵草、岩石松

味性:苦,凉。

主治:散风和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龙胡子

龙江风毛菊

别名:东北燕尾风毛病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燥湿;泻炎解毒。主湿热带下;口舌生疮;牙龈肿痛。龙江风毛菊

龙葵

别名: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苦菜、老鸦眼睛草、天茄苗儿、天天茄、救儿草、后红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天泡果、七粒扣、乌疗草、黑天棵、黑星星、野茄子、惹子草、野辣子、黑姑娘、野辣椒树、乌归菜、野海椒、龙眼草、黑茄、乌疔草、地泡子、地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坠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钮子、酸浆草、水苦菜、野伞子、飞天龙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肾炎水肿。龙葵(图)

龙葵根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治痢疾,淋浊,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龙葵根

龙葵子
龙葵子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咽喉肿痛;疔疮;咳嗽痰喘。龙葵子

龙利叶花
龙利叶花

味性:苦;淡;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止血。主咯血。龙利叶花

龙鳞草
龙鳞草

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

味性:微甘、苦,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鼻瘜肉,过敏性鼻炎;用鲜草适量,配莲须、细辛、月季花,制成注射剂,息肉基底部注射或下鼻甲封闭。;并治吐血,咳血,肺炎,小儿消化不良,外伤出血。龙鳞草(图)

龙脑膏香

别名:婆律膏、龙脑油、婆律香、婆律香膏

味性:温;苦。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开窍。主耳聋。龙脑膏香(图)

龙舌箭
龙舌箭

别名:绿花杓兰、金龙七、凤凰七、蜈蚣七、九头狮子草

味性:苦;温。

归经:胃;肾经。

主治:理气止痛。主胃寒腹痛;腰腿疼痛;跌打损伤。龙舌箭

龙舌兰
龙舌兰

别名:剑兰、剑麻

味性:苦;酸;温。

主治:解毒拔脓;杀虫;止血。主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龙舌兰

龙头节肢蕨

别名:搜山虎、倒省莲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痛。主小便不利;骨折。龙头节肢蕨

龙须藤
龙须藤原生态龙须藤龙须藤

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轮环藤、牵藤暗消

味性: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胃痛,小二疳积。龙须藤

龙须眼子菜

别名:线形眼子菜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藏医用治肺炎;外用治疮疖。龙须眼子菜

龙牙楤木
龙牙楤木

别名:刺老鸦、虎阳刺、刺龙牙

味性:甘、苦,平。

主治:健胃,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水肿。龙牙楤木

龙牙楤木叶
龙牙楤木叶

别名:刺老鸦叶

味性:味微苦;甘;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泄泻;痢疾;水肿。龙牙楤木叶

龙眼根

味性:微苦,平。

归经:大肠经。

主治:清利湿热;化浊蠲痹。主乳糜尿;白带;流火;湿热痹痛。龙眼根

龙眼核

别名:桂圆核仁、圆眼核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肝;脾;膀胱经。

主治:止血,定痛,理气,化湿。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龙眼核

龙眼花
龙眼花

味性:微苦;甘;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通淋化浊。主淋证;白浊;白带;消渴。龙眼花

龙眼梳
龙眼梳

味性:微苦;涩;微温。

主治:理气止痛;健胃。主胃脘痛;消化不良。龙眼梳

龙眼树皮
龙眼树皮

味性:苦;平。

归经:肺;脾;胃经。

主治:杀虫消积;解毒敛疮。主疳积;疳疮;肿毒。龙眼树皮

龙珠

别名:赤珠、红珠草、龙珠根、类笼球草、野靛青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利小便。主小便淋痛;痢疾;疔疮。龙珠(图)

龙爪豆
龙爪豆

别名:虎爪豆、猫爪豆、龙爪黎豆、狗爪豆

味性:甘、苦,温。

主治:主治腰脊酸痛。龙爪豆

龙爪树

别名:鳊鹅掌柴、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西南鹅掌柴

味性:味微苦;微甘;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痹证;风寒感冒;跌打肿痛;胃痛;外伤出血。龙爪树

龙爪叶

别名:多蕊木、大七叶莲、七叶莲

味性:苦,温。

主治:舒筋活络,散瘀止痛,行气除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痛,风湿骨痛,肝炎,感冒,神经痛。龙爪叶

龙棕
龙棕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凉血。主胃溃疡;月经过多;子宫脱垂。龙棕

窿缘桉叶

味性:味辛苦。

主治:煎水洗风湿及皮肤病,并作引亦防腐药。窿缘桉叶

窿缘小叶桉

别名:露缘桉、风吹柳

味性:辛、苦,温。

主治:主治风湿及皮肤病,煎水洗;;并用作引赤防腐药。又作农药及灭蛆、孑孓用药。亦为提取桉油的原料。窿缘小叶桉

蒌蒿

别名:蒌、购、蔏蒌、蒿、芦蒿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利膈开胃。主食俗不振。蒌蒿

楼梯草

别名:细水麻叶、石边采、赤车使者、半边山、半边伞、到老嫩、冷子草、冷水草、龙含珠、上天梯、海马含珠、水芝麻叶、惊风草、大伞花楼梯草、拐枣七

味性:微苦;性微寒。

归经:大肠;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主赤白痢疾;高热惊风;黄疽;风湿痹痛;水肿;淋证;经闭;疮肿;痄腮;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楼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