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30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南丹参
南丹参

别名:赤参、红根、奔马草、七里麻、土丹参、丹参、紫丹参、八莲麻、七里蕉、紫根、木羊乳、鼠尾草

味性:味苦;性微寒。

主治: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主胸痹绞痛;心烦;心悸;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崩漏;肚脾肿大;关节痛;疝气痛;疮肿。南丹参

南方荚蒾

别名:火柴树、火斋、满山红、苍伴木

味性:苦,凉。

主治:疏风解表;活血散冷冻;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月经不调;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淋巴结炎;疮疖;湿疹。南方荚蒾

南方露珠草
南方露珠草

别名: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乳痈;瘰疬;疮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南方露珠草

南瓜蒂

味性:味苦;微甘;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解毒;利水;安胎。主痈疽肿毒;疔疮;烫伤;疮溃不敛;水肿腹水;胎动不安。南瓜蒂

南瓜藤
南瓜藤

别名:番瓜藤、盘肠草

味性: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入肝;胃;肺经。

主治:清肺,和胃,通络。治肺结核低热,胃痛,月经不调,烫伤。南瓜藤

南瓜须

别名:南瓜蔓

味性:微苦;平。

归经:肝经。

主治:治妇人乳缩疼痛。主。南瓜须

南瓜叶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暑;止血。主暑热口渴;热痢;外伤出血。南瓜叶

南鹤虱
南鹤虱

别名:虱子草、野胡萝卜子、窃衣子、鹤虱

味性:苦、辛,平。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杀虫;消积;止痒。主蛔虫;晓虫;绦虫;钩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阴痒。南鹤虱

南牡蒿

别名:牡蒿

味性:苦、微甘,温。

主治:疏风清热;除湿止痛。主风热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蛇咬伤。南牡蒿

南木香

别名:青木香、土木香、楠木香[云南]、小南木香、打鼓藤、串石藤、白防己、金不换、藤子暗消、地檀香

味性:苦,温。

主治:温中理气,止痛消食,舒筋活络。治胃炎,腹胀,腹痛,风湿骨痛。南木香

南苜蓿

别名:母齐头、金花菜、黄花草子、草头

味性:全草:苦、微涩,平;根:苦、微涩,寒。

主治:全草:清热利尿。治膀胱结石。;根:清热利尿,退黄。治黄疸,尿路结石。南苜蓿

南山藤

别名:假夜来香、各山消、苦凉菜、帕格俄姆、帕空耸[傣语]、苦菜藤、通光散、团叶藤、春筋藤、双根藤、假猫豆、帕格牙姆、帕空耸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清热和胃。主感冒;风湿关节痛;腰痛;妊娠呕吐;食管癌;胃癌。南山藤

南蛇竻根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治外感发热,痧症,风湿骨痛,疮肿,跌打损伤。南蛇竻根

南蛇竻苗

味性:苦,寒。

主治:泻热,去瘀解毒。治风热感冒,湿热痧气,跌打损伤,瘰疬,疮疡肿毒。南蛇竻苗

南蛇簕

别名:老鸦枕头、猫爪簕、苦石莲、广石莲、青蛇子

味性:根、茎、叶:苦,凉;种仁:苦,寒。

主治:根、茎、叶: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搔痒,毒蛇咬伤。;种仁:清热利湿。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南蛇簕

南蛇藤
南蛇藤

别名:合欢花[东北]、南蛇风、黄果藤、金银柳、金红树、果山藤、药狗旦子、蔓性落霜红、过山风、挂廊鞭、香龙草、穷搅藤、老石棵子、地南蛇、过山龙、大伦藤、大南蛇、白龙、老龙皮、臭花椒、穿山龙、老牛筋、过山枫、挂廓鞭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湿,活血脉。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小儿惊风,痧症,痢疾。南蛇藤

南蛇藤根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肾;膀胱;肝经。

主治:祛风胜湿,行气散血,消肿解毒。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痧气呕吐腹痛,痈疽肿毒。南蛇藤根

南蛇藤果

别名:合欢花、狗葛子、皮猢子、鸦雀食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养心安神;和血止痛。主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牙痛;筋骨痛;腰腿麻木;跌打伤痛。南蛇藤果

南蛇藤叶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疮疡疖肿;疱疹;湿疹;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南蛇藤叶

南天仙子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乳痈红热痛;疮肿。南天仙子

南天竹

别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

味性:根、茎:苦,寒;果:苦,平。

主治: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南天竹

南天竹根

别名:土黄连、钻石黄、山黄连、鸡爪黄连、山黄芩、土甘草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止咳;除湿;祛风化痰;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腹泻;风湿痹痛;疮疡;瘰疬。南天竹根

南天竹梗

味性:辛苦;性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湿热;降逆气。主湿热黄疸;泻痢;热淋;目赤肿痛;咳嗽;膈食。南天竹梗

南天竹叶

别名:南竹叶、天竹叶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治感冒,百日咳,目赤肿痛,瘰疬,血尿,小儿疳疾。南天竹叶

南粤马兜铃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小儿肺炎;细菌性痢疾及乳腺炎;阑尾炎;皮肤化脓性感染。南粤马兜铃

楠木皮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暖胃和中降逆。主霍乱吐泻转筋;胃冷叶逆;足肿。楠木皮

囊距翠雀

别名:囊距飞燕草、甲果贝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治流感,皮肤痒疹,蛇咬伤。囊距翠雀

硇砂
硇砂

别名: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淡硇砂、北庭砂、亦砂、黄砂、狄盐、气砂、赤砂、透骨将军、戎硇、岩硇砂

味性:咸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胃经。

主治:紫硇砂:软件,消积,散瘀消肿。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白硇砂:化痰。用于咳嗽痰多。硇砂

尼泊尔鸢尾子

味性:苦;微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主肠痈;食物中毒引起的泻痢;虫牙;蛔虫和蛲虫病。尼泊尔鸢尾子

拟进里香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发表清热;和中祛湿。主感冒;头痛;肺热咳喘;消化不良;胃痛;腹痛吐泻;风湿痹痛。拟进里香

拟囊果芹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散风除湿;止痛解毒。主感冒;咳嗽;风湿骨痛;肌肉痛;偏头痛;疮肿。拟囊果芹

拟缺香茶菜

别名:野紫苏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跌打瘀肿;骨折;外伤出血;毒蛇咬伤。拟缺香茶菜

念珠根黄芩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安胎。主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热毒泻痢;血热吐衄;胎热胎动;疮痈肿毒。念珠根黄芩

鸟不企
鸟不企原生态鸟不企

别名:鸟不服、红心茨亩、老鸦拍、鹰不拍、大叶鸟不企、刺老苞根、雀不站、大鹰不扑、鹊不踏、细号刺葱、刺葱树、刺葱、美冬竹、雷公木、芝练木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 通经;解毒消肿。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风湿痹痛;腰腿酸痛;湿热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闭经;产后风痛;跌打肿痛;;胃脘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鸟不企

鸟巢菌
鸟巢菌

味性:微苦;性温。

主治:健胃止痛。主胃气痛;消化不良。鸟巢菌

尿泡草

别名:羊卵泡

味性:微苦,平。

主治:利尿。治肝硬化腹水,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肝炎浮肿。尿泡草

尿桶弓

别名: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羊角、黑汉豆、三角果、雷公柴、亚婆树、金耳环、落地金钱

味性:味微苦;辛;性凉。

归经:心;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消肿;凉血解毒;收敛生肌。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烫火伤;溃疡。尿桶弓

宁油麻藤

味性:甘、微苦,涩。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痈肿疮疖。宁油麻藤

柠鸡儿

别名:小叶锦鸡儿、猴獠刺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柠鸡儿

柠鸡儿果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柠鸡儿果

柠檬桉

别名:香桉

味性:苦,温。

主治:外用煎汤洗疮疖,治皮肤诸病及风湿痛。民间用治痢疾,又为提取桉油的原料。柠檬桉

柠檬桉果
柠檬桉果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主风寒感冒;胃气痛;痧胀腹痛;消化不良。柠檬桉果

柠檬桉叶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肚经。

主治:散风除湿,健胃止痛;角毒止痒。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气痛;食积;痧胀吐泻;痢疾;哮喘;疟疾;疮疖;风疹;湿疹;顽癣;水火烫伤;炮弹伤。柠檬桉叶

柠檬根

别名:黎檬、洋柠檬

味性:辛;苦;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行气止血;止痛;止咳。主胃痛;疝气痛;跌打损伤;咳嗽。柠檬根

柠檬皮
柠檬皮柠檬皮

别名:黎檬、洋柠檬

味性:酸;辛;微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行气;和胃;止痛。主脾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柠檬皮

柠条子

味性:苦;平。

归经:肺经。

主治:燥湿解毒,杀虫止痒。主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柠条子

牛巴嘴

别名:山蚂蝗[云南]、野豆子、大山蚂蝗[四川]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根:润肺止咳,驱虫。用于肺结核咳嗽,盗汗,喘咳,产后胎盘滞留,蛔虫病。;果:止血消炎。用于内伤出血。;全草:外用治急性结合膜炎,烧伤。牛巴嘴

牛蒡
牛蒡

别名:恶实、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痛,脚癣,湿疹。牛蒡(图)

牛蒡根
牛蒡根

别名:恶实根、鼠粘根、牛菜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

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牛蒡根

牛蒡茎叶

别名:大夫叶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主治:治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风痒。牛蒡茎叶

牛鼻栓
牛鼻栓

别名:千斤力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肾经。

主治:益气,止血。主治气虚,刀伤出血。牛鼻栓

牛抄藤

别名:长叶海金沙、驳筋藤、介指藤、缠藤、柳叶海金沙、海金沙、左壮藤、坐转藤、加吊藤、戒指藤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肾;肝;大肠经。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牛抄藤

牛胆
牛胆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胆;肺经。

主治: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治风热目疾,黄疸,便秘,消渴,小儿惊风,痈肿痔疮。牛胆

牛轭草

别名:红茅草、地蓝花

味性:甘;淡;微苦;寒。

主治:清热止咳;解毒;利尿。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热痢;疮痈肿毒;热淋;小便不利。牛轭草

牛儿藤

别名:大鸭公藤、石萝藤、石蔓藤、大叶甜果子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止痛;活血调经。主胸腹胀痛;痢疾;带下;跌打损伤;筋骨痛;崩漏;月经不调。牛儿藤

牛耳草

别名:绵还阳草、猫耳朵、石花子、崖青叶、石胆草、翻魂草、蝴蝶草、铁鹞子、八宝茶、猫爪七、菜蝴蝶、猫耳草、牛舌头、小号病毒草、四瓣草、地虎皮、地膏药、还魂草

味性:味苦;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散瘀,止血,解毒。用于创伤出血,跌打损伤,肠炎,中耳炎。牛耳草

牛耳大黄

别名: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四季菜根、火风棠、羊蹄根、牛耳大黄根、羊蹄、牛舌片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凉血,化痰止咳,通便杀虫。治急性肝炎,慢性气管炎,吐血,血崩,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大便燥结,痢疾,疥癣。秃疮,疔,疖。牛耳大黄

牛耳枫

别名:老虎耳、南岭虎皮楠

味性:辛、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肿痛,骨折,毒蛇咬伤,疮疡肿毒。牛耳枫

牛耳枫根

味性:味辛;苦;性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外感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胁下痞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牛耳枫根

牛耳枫子
牛耳枫子

别名:土鸦胆子、羊屎子、假鸦胆子、猪肚、珠碌子

味性:苦;涩;性平。

归经:大肠经。

主治:止疾。主久痢。牛耳枫子

牛耳散血草

别名:散血草、歇壁蝴蝶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牛耳散血草

牛含水

别名: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多德草、紫花草、道爪草、牛汉水、牛哈水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腺炎,尿道感染,荨麻疹,皮肤瘙痒。牛含水

牛角(角思)

别名:牛角胎、牛角笋

味性:味苦;必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化瘀止血;收涩止痢。主瘀血疼痛;吐血;衄血;肠风便血;崩漏;带下;痢下赤白;水泻;浮肿。牛角(角思)

牛角七

别名:黑羌活、肉五加、雪秦归、丽江土当归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生肌。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牛角七

牛角腮

别名:牛角胎、牛角笋

味性:苦,温。

归经:厥阴,少阴血分。

主治:止血。主治血崩,便血,血痢,赤白带下。牛角腮

牛筋刺寄生

别名:梨寄生、藏寄生、野花椒寄生、老米酒寄生

味性:苦;性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肺热;利小便。主肺热咳嗽;湿热淋证。牛筋刺寄生

牛筋果

别名:牛筋果、弓刺、连江簕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截疟。主疟疾。牛筋果

牛肋筋

别名:糯米药、拔腋草、黄花母、地膏草

味性:性微寒,味苦辛。

主治:清湿热,解疮毒。治痢疾,黄疸,疔疮,肿毒。牛肋筋

牛泷草

别名:夜抹光、都格里巴、三角叶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疮痈肿毒;疥疮;外伤出血。牛泷草

牛毛草
牛毛草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凉血止血。主呕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牛毛草

牛目椒

别名:白节藤、九牛入程、扣带锁红、牛目周

味性:苦;辛;性温。

归经:肝;心;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主风寒湿痹;寒湿水肿。牛目椒

牛奶浆草

别名:见气消、柳州七、生死还阳、鬼打伞、搜山虎、铁凉伞[湖南湘阴]

味性:微苦、涩,寒。

主治:逐水消肿。用于血吸虫病腹水,全身水肿,胸腔积液。牛奶浆草

牛奶莓

别名:红腺悬钩子、高脚红毛饭消扭、虎泡、七月泡、灯笼泡、马泡、红刺苔

味性:苦;寒。

归经:肝;肾;胃经。

主治: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牛奶莓

牛奶树

别名:牛奶子、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牛乳药、大牛奶、多糯树、稔水冬瓜、铁牛入石、乳汁公树

味性:甘;微苦;性凉。

主治: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牛奶树

牛奶子
牛奶子

别名:阳春子、甜枣、麦粒子、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夏至蔸、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

味性:酸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牛奶子

牛皮草

别名:酸藤子

味性:味辛;微苦;性寒。

主治:疏风清热。主感冒发热。牛皮草

牛嗓管

别名:泡通、大泡通、饭包叶、伞把木、三叉木、隔子通、大通塔

味性:味苦;性微寒。

主治:活血止痛;解毒通便。主跌打肿痛;骨折;牙痛;脘腹疼痛;便秘;无名肿毒。牛嗓管

牛舌癀

别名:野枇杷、毛紫珠

味性:苦;辛;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风寒咳嗽;头痛;胃出血;外伤出血。牛舌癀

牛舌头

别名:苣荬菜、野苦荬、山苦荬、牛舌片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治阑尾炎,痢疾,痔疮,遗精,白浊,乳腺炎,疮疖种毒,汤火伤。牛舌头

牛藤

别名:野木瓜、七姐妹藤、六叶野木瓜、石月、郁子

味性:苦;凉。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散瘀;止痛;利尿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各种神经性疼痛;小便不利;水肿。牛藤

牛藤果

味性:苦;寒。

主治:解毒消肿;杀虫止痛。主疮痈;疝气疼痛;蛔虫病;鞭虫病。牛藤果

牛王肺筋草

别名:豨莶草、山甘草、大黑理肺散、土玄参、豨仙草、白升麻、灯笼大秦艽

味性:味微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止咳;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腰膝无力;跌打瘀肿;骨折;疮痈肿毒。牛王肺筋草

牛尾菜
牛尾菜

别名:牛尾蕨、土春根、牛尾结、马尾伸筋、七层楼、金刚豆藤、草菝葜、马尾伸根、过江蕨、老龙须、大伸筋草、千层塔、鲤鱼须、山豇豆、背梁骨、摇边竹、白须公、软叶菝葜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祛痰止咳。主风湿痹证;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咳嗽气喘。牛尾菜

牛尾独活

别名:西大活

味性:辛、苦,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牛尾独活

牛尾蒿
牛尾蒿

别名: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

味性:味苦;微辛;性凉。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杀虫。主急性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鼻衄;血风疮;晓虫病。牛尾蒿

牛西西

别名:土大黄、牛耳大黄、羊蹄根、牛舌棵、野大救驾、金不换、针刺酸模、酸模根、羊铁酸模、山大黄、牛虱子棵

味性:苦酸,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通便,杀虫。治痢疾,肝炎,慢性肠炎,跌打损伤,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大便秘结,痈疮疥癣,脓泡疮,汤火伤。牛西西

牛西西叶

别名:酸模叶、金不换叶、羊铁叶

味性:苦;性寒。

主治:祛风止痒;敛疮;清热解热。主皮肤瘙痒;烫火伤;咽痛。牛西西叶

牛膝
牛膝牛膝

别名:怀牛膝、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百倍、鸡胶骨、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味性:苦、酸,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牛膝(图)

牛膝茎叶

味性:苦;酸;性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牛膝茎叶

牛心补

别名:牛心秧、瓢菜、对叶草、侧花徐长卿、达浪吐鲁[蒙名]、豆胃娘[藏名]

味性:苦,温。

主治:活血,止痛,消炎。外用治各种关节疼痛,牙痛,秃疮。牛心补

牛心果
牛心果

别名:牛心梨

味性:味苦;甘;性寒。

归经:大肠经。

主治:清热止痢;驱虫。主热毒痢痢疾;肠道寄生虫病。牛心果

牛眼珠

别名:牛眼球、牛目周、牛眼睛、车前树、狭叶马钱

味性:苦,寒。

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牛眼珠

牛腰子果

别名:八月瓜、八月扎、阔叶八月瓜、宽叶牛姆瓜、大木通[云南]

味性:苦,凉。

主治:利湿,通乳,解毒,止痛。用于小便不利,脚气浮肿,乳汁不通,胃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牛腰子果

扭肚藤
扭肚藤

别名:白花茶、假素馨、猪肚勒、青藤子花、青藤仔花、左扭藤、白花菜、毛毛茶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疬,疥疮。扭肚藤

扭筋草

别名:老鸦酸、酸溜溜、酸黄瓜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消肿;祛瘀止痛。主流火;肿毒;淋病;跌打损伤;水火烫伤;疥癣。扭筋草

扭鞘香茅

味性:辛;微苦;微寒。

主治:疏散风热;行气和胃。主风热感冒;胸腹胀满;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疮毒。扭鞘香茅

扭序花

别名:竹节黄、竹叶青、软枝接骨草、鳄嘴花、青竹蛇、柔刺草、拔弹藤、竹节王、小接骨

味性:甘、微苦,辛。

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散瘀拔弹。主治黄疸,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外用治跌打,骨折,刀伤,弹片入肉。扭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