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9
|
- 灯台莲
- 灯台树果
- 灯油藤子
- 灯盏细辛
- 地八角
- 地白草
- 地柏树
- 地柏叶
- 地不容
- 地朝阳
- 地胆草
- 地丁
- 地耳草
- 地肤苗
- 地肤子
- 地膏药
- 地瓜根
- 地瓜藤
- 地核桃
- 地黄
- 地黄瓜
- 地黄连
- 地锦槭
- 地灵根
- 地梅子
- 地磨薯
- 地菍根
- 地盘松球
- 地皮风
- 地皮消
- 地枇杷
- 地蔷薇
- 地茄子
- 地涩涩
- 地苏木
- 地乌
- 地下明珠
- 地血香
- 地羊鹊
- 地涌金莲
- 地榆
- 棣棠花
- 滇白药子
- 滇白芷
- 滇白芷果
- 滇藏方枝柏
- 滇常山花
- 滇丹参
- 滇地黄连
- 滇杠柳
- 滇藁本
- 滇海水仙花
- 滇鸡骨常山
- 滇苦菜
- 滇缅古柯
- 滇南寄生
- 滇南马钱
- 滇南美登木
- 滇南千里光
- 滇羌活
- 滇山茶
- 滇西风毛菊
- 滇獐牙菜
- 点地梅
- 点头菊
- 点腺过路黄
- 电灯花
- 吊干麻
- 钓杆柴
- 钓竿柴
- 钓鱼竿
- 钓鱼秆
- 掉毛草
- 跌打老
- 跌破竻
- 跌破勒
- 迭裂黄堇
- 蝶兰
- 丁榔皮
- 丁萝卜
- 丁茄
- 丁香蓼
- 丁香蓼根
- 疔毒草
- 顶头马蓝
- 定心散
- 丢了棒
- 东北埃蕾
- 东北蛔蒿
- 东北堇菜
- 东北雷公藤
- 东北桤木
- 东北溲疏
- 东北卫矛
- 东北延胡索
- 东北羊角芹
- 东方荚果蕨
- 东方蝾螈
- 东方乌毛蕨叶
- 东风草
- 下一页
别名:灯盏花、短茎飞蓬、灯盏草、地顶草、地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花地朝阳、牙陷药、罐儿草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肚经。
主治: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治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痹痛,瘫痪,急性胃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灯盏细辛
别名:七星莲、天芥菜草、白菜仔、鸡疴粘草、黄瓜草、白地黄瓜、狗儿草、黄瓜菜、细通草、毛毛藤、黄瓜香、野白菜、冷毒草、匍伏堇、小黄瓜香、提脓草、地白菜、王瓜香、银茶匙、石菜、雪里青、抽脓拔、茶匙黄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祛风,清热,利尿,解毒。治风热咳嗽,痢疾,淋浊,痈肿疮毒,眼睑炎,烫伤。地白草
别名:地柏枝、金花草、凤凰尾、避风草、奶子草、石灰草、野柏树、丹雪凤尾、伤寒草、止血草、石蜈蚣、小叶凤尾草、小雉鸡尾、墙亨儿、墙锦、岩春草
味性:苦、微甘,凉。
主治:清热,利湿,镇惊,解毒。治肺热咳嗽,吐血,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儿急惊风,指头炎。地柏叶
别名:山乌龟[云南]、地乌龟、白地胆、荷叶暗消、解毒子、地不荣、地芙蓉、乌龟梢、金丝荷叶、金线吊乌龟、山乌龟、地胆、抱母鸡、一文钱、乌龟抱蛋、金不换
味性:苦,寒。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涌吐痰食品店;截疟;解疮痛。主疟疾;食积腹痛;痈肿疔毒。地不容(图)
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地胆草
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水榴子、香草、斑鸠窝、雀舌草、蛇喳口、合掌草、跌水草、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刘寄奴、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观音莲、雷公箭、降龙草、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禾霞气
味性:苦甘,凉。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地耳草(图)
别名:扫帚苗、地葵、地麦、益明、落帚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铁扫把子、、独扫子、扫帚子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地肤子(图)
别名:地石榴、过江龙、土瓜、野地瓜、地蜈蚣、牛马藤、过石龙、地枇杷、过山龙、铺地蜈蚣、牛托鼻、鸠草、冬枇杷、青风月、风藤、拦路虎、地木耳、野地瓜藤、霜坡虎、爬地牛奶、钻地龙、遍地金、地板藤、母猪地瓜、匐地蜈蚣、万年扒、地瓜茎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地瓜藤
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味性: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黄(图)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鸡血散、小罗伞、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滇地黄连、铁冬青、思茅地黄连、金丝矮陀、雅害黑
味性:苦。
主治: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治感冒高热,疟疾,肺炎,咳喘,吐血,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地黄连
别名:落地珍珠、铁秤锤、土地子、一粒金丹、陈伤子、铁钮子、山砒霜、泥里珠、寸金黄、一滴金丹、地下珍珠、内宝珠、茅膏菜根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祛风胜湿;活血止痛;散结解毒。主筋骨疼痛;腰痛;偏头痛;跌打损伤;疟疾;瘰疬;肿毒;目赤;翳障;疥疮;亦可用于小儿破伤风;肺炎;感冒。地下明珠
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红吹风、南蛇风、过山龙藤、海风藤、大叶过山龙、大通血香、大红袍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地血香
别名:斑鸠窝、三月黄花、酸米子、小花生藤、黄花草、黄瓜草、金花菜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利湿消痞。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胃脘痞满疼痛;疔疮;无名肿毒;湿疹;痢疾;痔疮便血。地羊鹊
别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愉、紫地榆、枣儿红、岩地芨、红地榆、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酸赭、豚榆系、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血箭草
味性:苦酸,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地榆(图)
- 《中国药典》地榆
- 《中药大辞典》地榆
- 《中华本草》地榆
- 《本草纲目》地榆
- 《本草备要》地榆
- 《本草便读》地榆
- 《本草乘雅半偈》地榆
- 《本草崇原》地榆
- 《本草从新》地榆
- 《本草撮要》地榆
- 《本草分经》地榆
- 《本草经集注》地榆
- 《本草蒙筌》地榆
- 《本草求真》地榆
- 《本草图经》地榆
- 《本草新编》地榆
- 《本草衍义》地榆
- 《本草易读》地榆
- 《本草择要纲目》地榆
- 《本经逢原》地榆
- 《得配本草》地榆
- 《雷公炮制药性解》地榆
- 《名医别录》地榆
- 《神农本草经》地榆
- 《中药炮制》地榆
- 《汤液本草》地榆
- 《新修本草》地榆
- 《药鉴》地榆
- 《药笼小品》地榆
- 《药性切用》地榆
- 《玉楸药解》地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地榆
- 《证类本草》地榆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地榆
- 《中药学》地榆
- 《千金翼方》地榆
- 《外科全生集》地榆
- 《冯氏锦囊秘录》地榆
- 《顾松园医镜》地榆
- 《医学入门》地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蜂棠花、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地园花、小通花、清明花、金旦子花、画眉杠、鸡蛋花、三月花、青通花、通花条、地团花、金钱花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肺;胃;脾经。
主治: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肿,风湿痛,热毒疮。棣棠花
别名:白芷、香白芷、水白芷、山白芷、野当归、云南牛防风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祛风发表;散寒燥湿。主风寒感冒;头痛;咳顺;鼻渊;脘腹冷痛;风寒湿痹;寒湿带下;痛经;疮疡肿痛;风疹湿痒。滇白芷
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
味性:味微苦;微甘;性微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滇丹参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鸡血散、小罗伞、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地黄连、思茅地黄连、小独根、火石五、岩桧、麻鸡翅膀、小岩三、小花药、小花叶子、矮陀陀、小野椒
味性:苦;凉。
主治: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截疟。主感冒发热;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疟疾。滇地黄连
别名:红辣树、白虎木、野辣椒、三台高、野辣子、永固生、红花岩托、四角枫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截疟;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主疟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滇鸡骨常山
别名:苦马菜、滇苦苣菜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阑尾炎,乳腺炎,口腔炎,咽炎,扁桃体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用治痈疮肿毒,中耳炎。滇苦菜
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老虎麻、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钓鱼竿、大钧鱼竿、苦通皮、菜虫药、南蛇根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骨折伤痛;闭经;疮疡溃烂;头癣;阴痒。吊干麻
别名:小山萝卜、苦丁、灰地菜、野莴苣、野苦菜、蛾子草、高脚蒲公英、九刀参、八楞麻[江苏]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活血。用于口腔溃疡,咽喉肿痛,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炎,瘀血腹痛,白带;外用治乳腺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痔疮。丁萝卜
别名:水丁香、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水冬瓜、水苴仔、水黄麻、水杨柳、田蓼草、红麻草、银仙草、田痞草、水蓬砂、水油麻、山鼠瓜、水硼砂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炎,白带,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丁香蓼
别名:毛腺卫矛、鬼箭羽、卫矛、四棱树、毛叶卫矛
味性:苦;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通经;消肿;止痛;杀虫。主症瘕结块;胸痹;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关节肿痛;虫积腹痛。东北卫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