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34
|
- 三叉凤尾蕨
- 三叉虎根
- 三叉苦
- 三翅铁角蕨
- 三出叶委陵菜
- 三点金草
- 三对节
- 三对叶丹参
- 三方草
- 三分三
- 三花枪刀药根
- 三加皮
- 三尖杉
- 三尖杉根
- 三角草
- 三角风
- 三角咪
- 三角泡
- 三角叶风毛菊
- 三颗针
- 三棱
- 三楞筋骨草
- 三面刀
- 三匹叶
- 三七
- 三蕊草
- 三色堇
- 三升米
- 三台红花
- 三筒管
- 三丫苦叶
- 三叶枫
- 三叶鬼针草
- 三叶莲
- 三叶罗伞
- 三叶木蓝
- 三叶槭根
- 三叶青
- 三叶委陵菜
- 三叶委陵菜根
- 三月花
- 三月泡
- 三张叶
- 三枝枪
- 三枝叶
- 伞梗虎耳草
- 伞花绢毛菊
- 伞花马钱
- 伞莎草
- 伞形梅笠草
- 伞杨
- 散尾葵
- 散血草
- 散血莲
- 散血芹
- 散血藤
- 散瘀草
- 桑根
- 桑黄
- 桑寄生
- 桑皮汁
- 桑芽
- 桑芽茶
- 桑叶
- 桑叶汁
- 桑瘿
- 桑枝
- 色赤杨
- 涩梨叶
- 沙地柏
- 沙冬青
- 沙拐枣
- 沙茴香
- 沙漏芦
- 沙七
- 沙生风毛菊
- 沙松果
- 沙旋复花
- 沙叶铁线莲
- 沙枣胶
- 沙枣树皮
- 砂茴香
- 砂漏芦
- 砂漏芦根
- 砂生槐
- 莎草
- 莎草蕨
- 鲨鱼胆
- 山艾叶
- 山芭蕉子
- 山白果
- 山白菊
- 山白蜡条
- 山白龙
- 山柏
- 山稗子根
- 山荸荠
- 山扁豆子
- 山薄荷
- 山苍子
- 下一页
别名:三桠苦、小黄散、鸡骨树、三丫苦、三枝枪、三叉虎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暑,治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肺脓疡,肺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胃痛,黄疸型肝炎,断肠草(钩吻)中毒。外用治跌打扭伤,虫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感染,湿疹,皮炎。三叉苦
别名:三脚虎、六月雪[福建、广东]、纱帽草、斑鸠窝[云南]、品字草、三点桃、哮灵草
味性:苦、微辛,温。
主治:行气止痛,温经散寒,解毒。用于中暑腹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关节痛,狂犬病。三点金草
别名:小红参、小紫丹参、红根根药
味性:味苦;微甘;性温。
归经:肝;心;肾经。
主治: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益肾安神。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肾虚腰痛;阳痿;失眠;多梦;跌打损伤。三对叶丹参
别名:白竻根、刺三甲、风党竻、苦粉竻、刺三加、苦刺头、三甲皮、鸡脚菜、刺五爪、三叶五加、香藤刺、三五加、鹅掌竻
味性:味苦;辛;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主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泄泻;痢疾;胁痛;黄疸;石淋;带下;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簕骨拘挛麻木;跌打骨折;痄腮;乳痈;疮疡肿毒;蛇虫咬伤。三加皮
别名:假苦瓜、假蒲达、包袱草、风船葛、鬼灯笼、三角灯笼、金丝苦楝、三角藤、倒地铃、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铃、白花仔草、带藤苦楝、灯笼草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三角泡
别名: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山漆、金不换、血参、田三七、田漆、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山漆;参三七;田七;滇三七[盘龙七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三七(图)
别名:金线吊葫芦、丝线吊金钟、三叶扁藤、石老鼠、小扁藤、石猴子、土经丸
味性:微苦,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用于白喉,小儿高热惊厥、痢疾、肝炎。外用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子宫颈炎,蜂窝织炎,跌打损伤。三叶青
别名:三爪金、地蜘蛛、三片风、软梗蛇扭、三张叶、地风子、白里金梅、烂苦春、独立金蛋、三叶蛇子草、三叶蛇莓、铁秤砣、地蜂子
味性:苦,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治骨结核,口腔炎,瘰疬,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三叶委陵菜
别名:活血莲、眉风草、大叶凤凰尾巴草、凤丫蕨、凤丫草、眉凤草、羊角草、铁蕨、凤尾草
味性:微辛;寒;微苦;凉。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解毒。根茎:治目赤肿痛,眉棱骨痛,风湿关节痛,闭经;全草:治乳痈,肿毒。散血莲
别名:退血草、散血草、白毛筋骨草、地龙胆、紫背金盘、破血丹、石灰菜
味性:苦,寒。
主治:消炎,凉血,接骨。用于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肺热咳血,疮,疖,乳腺炎,脱肛,痔疮,肿瘤,外伤出血,烧烫伤,骨折。散瘀草
别名:寄生、桑上寄生、茑、寓木、宛童、寄屑、寄生树、寄生草、茑木、冰粉树、蠹心宝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桑寄生(图)
别名:野茴香、沙前胡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根:解热,镇咳,祛痰。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嗽,喘息,胸闷。;种子:理气健胃。主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全草: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沙茴香
别名:绞蛆爬、秃女子草、黄喇嘛、黄花蒿、蓼子朴、额勒森-阿拉坦-都拉苏、沙地旋覆花、黄蓬花、小旋覆花、山猫眼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外感发热,小便不利,痈疮肿毒,黄水疮,湿疹。沙旋复花
别名:刚前胡、牛叫磨、沙茴香、沙前胡、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沙椒、花条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肺经。
主治:清热宣肺;祛痰散结;消肿止痛。主厨师发热;咽喉肿痛;咳喘;骨痨;瘰疬;疮疡;腰扭伤。砂茴香
别名:莎随、侯莎、地毛、山莎、回头青、香头草、野韭菜、猪荸荠、隔夜抽、地韭姜、地沟草、小三棱、米珠子、绍缩草、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吊马棕、土香草、薃侯、莎、缩缩草、猪毛青、三棱草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肝;肺经。
主治:行气,开郁,祛风。治胸闷不舒,皮肤风痒,痈肿。莎草
别名:野白菊、小雪花、白升麻、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马兰、红管药
味性:苦辛,凉。
主治:疏风清热解毒,祛痰镇咳。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疔疮肿毒,蛇咬,蜂螫。山白菊
别名:毕澄茄、山鸡椒、山香椒、山香根、豆豉姜、木姜子[海南]
味性:辛、味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理气止痛。根: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叶:外用治痈疖肿痛,乳腺炎,虫蛇咬伤,预防蚊虫叮咬。子:感冒头痛,消化不良,胃痛。山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