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芭蕉子
山芭蕉子 Shān Bā Jiāo Zǐ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破瘀血;通大便。主跌打骨折;大便秘结 |
英文名 | Seed of Balbis Banana |
始载于 | 《南宁市药物志》 |
毒性 | 小毒 |
归经 | 肾经、大肠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辛、苦 |
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目录 |
植物形态
野蕉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2米,宽20~4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薄被白色粉末,主脉特别隆起,有羽状平行脉。穗状花序下垂;花单性,苞片大,佛焰花苞紫红色,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覆船状,脱落;在花束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萼与花瓣一部分合成管状,成长后一边纵裂至基部,浅黄白色,长3~4厘米;花冠多为唇形,花瓣矩圆形,长不及萼之半;雄蕊6,1枚退化;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圆形。浆果肉质,微弯曲,有微棱,长8~10厘米,直径2~2.5厘米,熟时浅黄色。种子黑色,略圆形。花期3~8月。果期7~12月。 生于山谷、溪边、低丘陵、斜坡。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采集
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1-二十八烷醇-22-酮(n-octacosan-1-ol-22-one),25-甲基-1(2),7-胆甾二烯-3-酮-5α-醇[25-(2),7-eien=-3-on-5α-ol],野蕉素(musabalbisiane)A、B、C.
性味
苦辛,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2钱。
宜忌
无瘀血者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