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18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黄荆根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心经。

主治:解表;止咳;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黄荆根

黄荆沥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化痰;定惊。主肺热咳嗽;痰粘难咯;小儿惊风;痰壅气逆;惊厥抽搐。黄荆沥

黄荆叶

别名:蚊枝叶、白背叶、姜荆叶、埔姜叶、姜子叶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肺;肝;小肠经。

主治:解表清热,利湿解毒。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痈疥癣。黄荆叶

黄荆枝

别名:黄金条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心;肺;肝经。

主治:祛风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喉痹肿痛,风湿骨痛,牙痛,烫伤。黄荆枝

黄荆子
黄荆子

别名:布荆子、黄金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黄荆子

黄桷根

别名:黄葛根

味性:苦;酸;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消肿。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肿满,跌打损伤,疥癣。黄桷根

黄桷皮

味性:苦;酸;性温。

主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癣疮。黄桷皮

黄桷树根疙瘩

味性: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温;活血通络。主风温关节痛;劳伤腰痛。黄桷树根疙瘩

黄开口
黄开口

别名:老虎脚迹草、见血住

味性:苦;涩;性微寒。

归经:脾;肝经。

主治:凉血止血;平肝;解蛇毒。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失眠;高血压病;毒蛇咬伤。黄开口

黄栎

别名:黄栗树、黄椆

味性:微苦涩,微温。

主治:平喘。主哮喘。黄栎

黄连
黄连黄连

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王连、灾连、支连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黄连(图)

黄练芽

别名:黄楝头、回味、黄裢头、蓝香、黄连芽、黄鹂芽、黄儿茶、黄连茶

味性:苦涩,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渴。治暑热口渴,痧症,痢疾,晒喉肿痛,口舌糜烂,风湿疮、漆疮。黄练芽

黄楝树

别名:黄连木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痢疾,皮肤瘙痒,疮痒。黄楝树

黄瘤孢

别名:黄麻球孢霉

味性:微苦;性温。

归经:肺经。

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黄瘤孢

黄龙藤

别名:五香藤、通气香、铁骨散、小血藤、蛇毒药、拔毒散、小红袍、岩青叶、大红袍、满山香、滑藤、紫龙、血藤、五沙藤

味性:苦;辛;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流感;痈肿疮毒;毒蛇咬伤;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黄龙藤

黄龙藤叶

别名:五香藤叶

味性:涩;微苦;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痈疮肿毒;毒蛇咬伤;外伤出血。黄龙藤叶

黄龙须

别名:红龙须

味性:味苦湿,性热。

主治:行气,除风,除寒,除湿。治风湿麻木,筋骨痛,跌打损伤,痨伤腰背酸痛,湿肿,虚弱,外伤痨伤吐血。黄龙须

黄芦木
黄芦木

别名:狗奶根、刀口药、黄连、刺黄檗、小檗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肠炎;痢疾;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目赤;口疮。黄芦木

黄栌
黄栌

别名:黄道栌、黄栌材、栌木、月亮柴

味性:辛、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根、茎: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肝炎,麻疹不出;;叶:用于丹毒、漆疮。黄栌

黄栌根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毒,活血散瘀。治皮肤瘙痒症,跌打损伤,骨折,虚肿。黄栌根

黄栌枝叶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肾;肝经。

主治:清湿热。治黄疸,水、火烫伤,漆疮。黄栌枝叶

黄麻

别名:苦麻叶、络麻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暑,拔毒消肿。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发热,痢疾;外用治疮疖肿毒。黄麻

黄麻根

味性:苦;平。

归经:大肠;膀胱经。

主治:利湿通淋;止血止泻。主石淋;带下;崩中;泄泻痢疾;荨麻疹;毒蛇兄弟伤。黄麻根

黄麻叶

别名:苦麻木

味性:苦;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理气止血,排脓生肌。治腹痛,痢疾,血崩,疮痈。黄麻叶

黄毛耳草

别名:拖地莲、铺地蜈蚣、白头走马仔、细种节节花、蜈蚣草、敷地两耳草、铜眼狮、地坎风、山蜈蚣、对叶寸节草、过路蜈蚣、串地蜈蚣、白山茄、地蜈蚣、落地蜈蚣、摊地蜈蚣、腹泻草、絮被草、金销匙、细花草、对口草、瓜子草、花生草、仙人对坐草、上方旗、飞天蜈蚣、节节花、翻石草、布盘草、伤口草、鹅不食草、蛇舌草

味性:苦,凉。

归经:肝;胆;膀胱;大肠经。

主治:清热,除湿,活血舒筋。治黄疸,水肿,乳糜尿,痢疾,腹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腺炎。黄毛耳草

黄缅桂

别名:大黄桂、卖仲哈[傣]、黄桷兰、薝卜、卖仲哈、黄兰

味性:苦,凉。

归经:脾;肺经。

主治:祛风湿;利咽喉。主风湿痹痛;咽喉肿痛。黄缅桂

黄缅桂果

味性:苦;性凉。

归经:胃经。

主治:健胃止痛。主消化不良;胃病。黄缅桂果

黄牛茶

别名:雀笼木、黄芽木、满天红、黄丝鸡兰、海牙茶、土苏木、黄尝、九芽木、鹧鸪木、水芒果、节节花、何线藤、山狗芽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解暑清热,利湿消滞。用于感冒,中暑发热,急性胃肠炎,黄疸。黄牛茶

黄蓬花

别名:砂旋覆花、绞蛆爬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利湿,杀虫。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外用治疮痈肿毒,黄水疮,湿疹,并可灭蛆。黄蓬花

黄皮
黄皮

别名:救驾、臭条子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络止痛。主风寒湿痹;腰痛;跌打损伤;骨折。黄皮(图)

黄皮根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胃;肝经。

主治:行气止痛。主气滞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痛经。黄皮根

黄皮果核

别名:黄皮核

味性:味辛;微苦;微温。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理气,散结,止痛,解毒。治胃痛,疝气,疮疖。黄皮果核

黄皮树皮

别名:黄皮皮

味性:辛苦,温。

主治:消风肿,去疳积,散热积。煲酒服,通小便。黄皮树皮

黄皮叶

别名:油皮、油梅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肺经。

主治:疏风解表,除痰行气。治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气胀腹痛,黄肿,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黄皮叶

黄杞
黄杞

别名:黄榉、土厚朴[广西]

味性:树皮:微苦、辛,平;叶:微苦,凉。

主治:树皮:行气,化湿,导滞。叶:清热止痛。;脾胃湿滞,胸腹胀闷,湿热泄泻:树皮2~3钱,水煎服。;疝气腹痛,感冒发热:叶4~5钱,水煎服。黄杞

黄杞皮

别名:土厚朴、假玉桂

味性:微苦;辛;性平。

主治:行气;化湿;导滞。主脾胃湿滞;脘腹胀闷;泄泻。黄杞皮

黄杞叶

味性: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止痛。主感冒发热;疝气腹痛。黄杞叶

黄芩
黄芩黄芩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元芩、妒妇、子芩、宿芩、条芩、黄金条根

味性:苦,寒。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黄芩(图)

黄秦艽

别名:丽江金不换、金不换、大苦参、滇黄芩、黄龙胆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活络止痛。主肺热咳嗽;扁桃体炎;胃炎;痢疾;慢性胆囊炎;肾炎;乳腺炎;蛔虫病;烧伤;跌打损伤;痈疮肿毒。黄秦艽

黄秋葵根

味性:苦,平。

主治:清热利湿。治水肿,尿路感染。黄秋葵根

黄秋葵叶

味性:苦,平。

主治:消肿止痛,治疮疽。黄秋葵叶

黄稔根

别名:木夕

味性:味苦;酸;性平。

主治:熄风定惊。主小儿惊风。黄稔根

黄瑞木
黄瑞木

别名:乌珠子、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

味性:苦;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衄血;尿血;传染性肝炎;腮腺炎;疖肿;蛇虫咬伤;癌肿。黄瑞木

黄三七
黄三七

别名:太白黄连、土黄连[陕西太白山]、土黄连、野黄连

味性:苦;凉。

归经:心;肺;胃;大肠经。

主治:泻火解毒,清心除烦。用于眼结膜炎,口腔炎,咽炎,热病心烦,肠炎,痢疾,痈疮肿毒。黄三七

黄山鳞毛蕨

别名:小叶凤凰尾巴草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明目。主目赤肿痛。黄山鳞毛蕨

黄鳝藤根

别名:熊柳根、铁包金、土黄耆

味性:甘苦,平。

归经:入肝、肺、肾、三焦、膀胱诸经。

主治:健脾利湿,通经活络。治脾胃衰弱,食少,胃痛,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风毒流注,关节风湿痛。黄鳝藤根

黄寿丹
黄寿丹

别名:老来青、还少丹、野瓮菜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活血散瘀;强筋骨;调经;消疳。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小儿疳积。黄寿丹

黄鼠狼

别名:青蕨

味性:性凉,味苦涩。

主治:治痢疾,黄水疮,刀伤出血。黄鼠狼

黄蜀葵根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黄蜀葵根

黄水藨叶

别名:黄水泡叶、药黄泡叶

味性:苦;凉。

归经:肺经。

主治:解毒除湿,解毒敛疮。主风湿感冒,水火烫伤,湿热疮疡。黄水藨叶

黄水茄

别名:黄果珊瑚、野茄、丁茄、黄天茄、凝固茄、黄刺茄、苦天茄、洋苦茄、杉钮果、狗茄子、牛茄子

味性:苦、辛,温。

主治:利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睾丸炎,牙痛。黄水茄

黄水芋

味性:性温,味苦。

主治:行气,活血,解毒。治痨伤腰痛,跌打损伤,小儿疮癣。黄水芋

黄水枝
黄水枝

别名:博落、虎耳草[陕西]、高脚铜告牌、紫背金钱、虎耳草、防风七

味性: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肝炎,咳嗽气喘。黄水枝

黄锁梅根

别名:锁梅根、钻地风、锁地风、黄泡刺根、红锁梅、乌泡、黄泡、倒竹伞、三月泡、雀不站、黄茨果、雀不钻

味性:酸苦;平。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通络,消肿,止泻。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扁桃体炎,肿毒,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黄锁梅根

黄锁梅叶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止血,敛疮。主外伤出血,湿疹,黄水疮。黄锁梅叶

黄藤
黄藤

别名:土黄连、藤黄连、黄连藤、伸筋蘑、山大王、大黄藤、伸筋藤、天仙藤、金锁匙

味性:苦;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治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黄藤

黄筒花
黄筒花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清热解毒。主头蛇;神经衰弱;腰膝酸痛;肠炎;无名肿毒。黄筒花

黄瓦韦

别名:金鸡尾、大石韦、七星剑、瓦韦、石茶

味性:性微寒,味苦。

主治:消炎,解毒,止血。治发热咳嗽,尿路感染,疮痈肿毒。黄瓦韦

黄菀

味性:苦辛,寒。

归经:入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热痢,眼肿,痈疖疔毒。黄菀

黄心果

别名:歪脖子果、黄牙果、化皮果、酸果、云树、大叶藤黄、云南莽吉柿、黄芽果、云南莽桔柿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烫火伤;蚂蝗入鼻。黄心果

黄杨

别名:瓜子黄杨、千年矮、乌龙木

味性:苦、辛,平。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用于风湿关节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胀,牙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黄杨(图)

黄杨根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止咳;清热除湿。主风湿痹痛;伤风咳嗽;湿热黄疸。黄杨根

黄杨木
黄杨木

别名:山黄杨、千年矮、小黄杨、细叶黄杨、瓜子黄杨、乌龙木

味性:苦;平。

归经:心;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理气,止痛。治风湿疼痛,胸腹气胀,牙痛,疝痛,跌打损伤。黄杨木

黄杨叶
黄杨叶

别名:黄杨脑

味性:苦;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伤痛。黄杨叶

黄药子
黄药子黄药子

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黄药、黄药根、木药子、大苦、苦药子、山慈姑、红药子、黄独根、苦卡拉、蓑衣包、黄狗子、猴姜七、毛卵砣、金线吊葫芦、金线吊蛋、黄金山药、薯瓜乳藤、铁秤砣、狗嗽、土芋

味性:苦,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黄药子(图)

黄缨菊

别名:九头妖魔、黄冠菊

味性:苦,微寒。

主治:止血,催吐。主治吐血,子宫出血,食物中毒。黄缨菊

黄樟
黄樟

别名:海南香、南安、香湖、猴樟、大叶樟、樟木、山椒、油樟、臭樟、冰片树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行气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胃痛,胃肠炎,跌打损伤,感冒。黄樟

黄紫堇
黄紫堇

味性:苦;凉。

归经:肺;心;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疮毒肿痛;痢疾;肺结核咯血。黄紫堇

黄总花草

别名:管仲、小地榆、黄地榆

味性:苦、涩,温。

主治:解毒消炎,收敛止血。主治久痢,水泻。黄总花草

幌伞枫

别名:大蛇药、五加通、凉伞木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感冒,中暑头痛;外用治痈疖肿毒,淋巴结炎,骨折,烧烫伤,扭挫伤,蛇咬伤。幌伞枫

灰藋

别名:金锁天、灰藜、水落藜、灰条、灰涤菜、灰蒴、灰苋、灰苋菜、灰灰菜、灰灰莱、土蚕药、沙苋菜

味性:甘、苦,凉。

主治:去湿,解毒。治疮疡肿毒,疥癣风瘙。灰藋

灰蓟

别名:大蓟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凉血;调经。主月经不调;衄血;尿血;水火烫伤。灰蓟

灰绿水苎麻

味性:微苦;性平。

主治:解毒消肿。主骨髓炎。灰绿水苎麻

灰毛婆婆纳

别名:青地蚕子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疮痈肿毒;带状疱疹。灰毛婆婆纳

灰栒子

别名:栒子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凉血,止血。治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灰栒子

灰叶
灰叶

别名:野蓝靛[广东]、野青树、假靛青、山青、野蓝、乌仔草、紫草藤、野青子、野蓝靛、假蓝靛、假靛青蓝

味性:微苦,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解表清热;燥湿解毒。主风热感冒;湿疹;皮炎。灰叶

灰叶根

别名:灰毛豆根

味性:微苦,凉。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清热消滞。治胃肠气胀,消化不良,胃炎疼痛。灰叶根

回回蒜

别名:水胡椒、蝎虎草、回回蒜毛茛、黄花草、土细辛、鹅巴掌、水杨梅、小桑子、糯虎掌、野桑椹、小回回蒜、鸭脚板、山辣椒、小虎掌草、青果草、水虎掌草

味性:味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消炎退肿,截疟,杀虫。治肝炎,肝硬化腹水,疟疾,疮癞,牛皮癣。回回蒜

回回蒜果

别名:水杨梅果

味性:味苦;性微温。

主治:明目;截疟。主夜盲;疟疾。回回蒜果

回心草
回心草

别名:茴心草、茴薪草、铁脚一把伞、岩谷伞、大叶藓、铁脚一把伞、太阳草

味性:辛、苦,平。

归经:心经。

主治:安神镇静。治心脏病心慌、心悸,神经衰弱。回心草

桧叶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荨麻疹,肿毒初起。桧叶

蕙兰

别名:化气兰、土百部[陕西]、线兰、九子兰、九节兰

味性:苦、甘,温。

主治:润肺止咳,杀虫。;常年咳嗽:根皮2钱,水煎服,白酒为引。;蛔虫症:根皮1两,研细粉,加面做馍吃,3日吃完。;头虱:根皮适量,煎水洗。蕙兰

昏鸡头

别名:鸡脑壳、鸡公头、鸡头枣、鸡老盖、铁狼鸡、小贯众、鸡头风尾、乌鸡儿、鸱头鸡、小晕鸡头、大叶狼衣、地鸡头、凤凰衣、小叶贯众、小鸡娃菜

味性:苦,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息风,散痰止血,驱钩、蛔、绦、蛲诸虫。治感冒,热病斑疹,痧秽中毒,疟,痢,肝炎,肝阳眩晕头痛,吐血便血,血崩,带下,乳痈,瘰疬,跌打损伤。昏鸡头

活血丹
活血丹

别名:遍地香、地钱儿、钹儿草、连钱草、铜钱草、白耳莫、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午年冷、遍地金钱、金钱早草、金钱 艾、也蹄草、透骨消、透骨风、过墙风、甾骨风、蛮子草、胡薄荷、穿穿墙草、团经药、风草、肺风草、金钱薄荷、十八缺草、江苏金钱草、一串钱、四方雷公根、马蹄筋骨草、破铜钱、对叶金钱草、疳取草、钻地风、接骨消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肝;胆;膀胱经。

主治: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仆损伤。活血丹

火绒草

别名:老头草、薄雪草、老头艾、小矛香艾、小头矛香、火绒蒿、大头毛香

味性:微苦,寒。

主治:清热凉血,利尿。用于急性肾炎。有人认为对消除蛋白尿和血尿有一定作用。火绒草

火绳树

味性:苦;涩;凉。

主治:收敛止血;续筋接骨。主胃溃疡吐血;外伤出血;骨折;烫伤。火绳树

火索麻

别名:假芝麻、癞皮树、火索木、坡皮麻、鞭龙、大麻树、黎仔麻木、买买刘才、野芝麻、麻纽塞、扭索麻

味性:辛;苦;平。

归经:胃经。

主治:理气止痛。主慢性胃炎;胃溃疡;肠梗阻;肠炎腹泻。火索麻

火头根
火头根

别名:枕头根、黄姜、黄连参、地黄姜、野芋姜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主治: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湿热淋痛;风湿腰痛;痈肿恶疮;跌打扭伤;蜂螫虫咬。火头根

火焰草
火焰草

别名:红瓦松、狗牙风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热毒疮疡;乳痈;丹毒;无名肿毒;水火烫伤;咽喉肿痛;牙龈炎;血热吐血;咯血;鼻衄;外伤出血。火焰草

火焰兰
火焰兰

别名:红珊瑚、山观带、山裙带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痹痛;骨折。火焰兰

火殃簕

别名:霸王鞭、金刚纂、金刚树、龙骨树、肉麒麟、羊不挨、火旺、火巷、火焰、羊桠、扬丫、洋丫簕

味性:苦,寒。

主治:茎、叶:消肿,拔毒,止泻。用于急性胃肠炎,疟疾,跌打肿痛。;液汁:泻下,逐水,止痒。用于肝硬化腹水,皮癣。火殃簕

火秧竻

别名:霸王鞭、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火虹、火巷、美泽大戟、杨丫、金刚树、纯阳草、千年剑、火焰、臭松、苔哥刺、美泽大截、小青龙、紫木通、百步回阳、圆金刚、龙骨树、羊不挨

味性:苦,寒。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消肿,通便,杀虫.治臌胀,急性胃肠炎,肿毒,疥癞。火秧竻

火秧竻叶

味性:味苦;辛;微酸;性寒。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化滞,解毒行瘀。治热滞泄泻,痧秽吐泻转筋,疔疮,跌打积瘀。火秧竻叶

鸡肠狼毒

别名:顺水龙、顺水狼毒、金丝矮陀陀

味性:性微寒,味苦辣麻。

主治:舒筋活血,止痛,通便。用于风湿关节痛、胃痛、痛经、大便秘结。鸡肠狼毒

鸡胆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消炎,止咳,祛痰,解毒,明目。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菌痢,砂淋,目赤流泪,耳后湿疮,痔疮。鸡胆

鸡蛋参
鸡蛋参

别名:山鸡蛋、金线吊葫芦、牛尾参、补血草、尼哇、金线壶卢、金线吊壶芦、鸡嗉子、鸡腰子

味性:甘苦,微温。

主治:补肺益肾。治肺虚咳嗽,体虚自汗,疝气,偏坠。鸡蛋参

鸡蛋七

味性:味苦;性温。

主治:散瘀;止血;定痛。主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虚劳咳嗽;贫血。鸡蛋七

鸡蛋七叶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利咽;凉血解毒。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鼻衄。鸡蛋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