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耳草
黄毛耳草 Huánɡ Máo ěr Cǎo | |
---|---|
别名 | 拖地莲、铺地蜈蚣、白头走马仔、细种节节花、蜈蚣草、敷地两耳草、铜眼狮、地坎风、山蜈蚣、对叶寸节草、过路蜈蚣、串地蜈蚣、白山茄、地蜈蚣、落地蜈蚣、摊地蜈蚣、腹泻草、絮被草、金销匙、细花草、对口草、瓜子草、花生草、仙人对坐草、上方旗、飞天蜈蚣、节节花、翻石草、布盘草、伤口草、鹅不食草、蛇舌草 |
功效作用 | 清热,除湿,活血舒筋。治黄疸,水肿,乳糜尿,痢疾,腹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腺炎。 |
英文名 | Goldhair Hedyotis Herb |
始载于 | 《浙江民间草药》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胆经、肝经、大肠经、膀胱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黄毛耳草
【英 文 名】Goldhair Hedyotis Herb
【拉 丁 名】Herba Hedyotidis Chrysotrichae
【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肾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宫出血,咽喉肿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