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列表/35
|
- 山苍子叶
- 山茶根
- 山茶花
- 山茶叶
- 山橙
- 山橙叶
- 山臭草
- 山慈姑叶
- 山刺柏
- 山大刀
- 山大刀根
- 山大黄
- 山大黄(波叶大黄)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山大颜
- 山丹
- 山道年蒿
- 山地豆
- 山东肿足蕨
- 山豆根
- 山矾
- 山矾根
- 山矾花
- 山风
- 山峰西番莲
- 山佛手
- 山甘草
- 山柑算盘子
- 山岗稔
- 山葛薯
- 山海棠
- 山蒿
- 山合香
- 山核桃皮
- 山核桃叶
- 山荷叶
- 山黑柳
- 山红稗
- 山胡椒叶
- 山花生
- 山黄豆藤
- 山黄菊
- 山黄皮
- 山黄杨子
- 山鸡腿
- 山尖菜
- 山椒草
- 山脚麻
- 山橘
- 山壳骨
- 山苦菜
- 山苦草
- 山苦荬
- 山腊梅
- 山蜡梅
- 山莨菪
- 山李子
- 山柳
- 山柳菊
- 山萝卜
- 山萝花
- 山麻根
- 山马鞭草
- 山马豆根
- 山马兰
- 山蚂蝗
- 山麦冬
- 山莓
- 山木通
- 山木通根
- 山佩兰
- 山皮条
- 山枇杷根
- 山飘儿草
- 山葡萄
- 山漆树
- 山芹
- 山萩
- 山砂姜
- 山石榴
- 山苏木
- 山苏子根
- 山甜茶
- 山陀螺
- 山莴苣
- 山莴笋
- 山乌龟
- 山乌桕
- 山乌桕根
- 山乌桕叶
- 山乌珠根
- 山乌珠叶
- 山吴萸
- 山吴萸果
- 山五味子根
- 山五味子叶
- 山香
- 山香圆
- 山小橘
- 山辛夷
- 下一页
别名:大丹叶、暗山公、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刀斧伤、血丝罗伞、大退七、刀伤木、金鸡爪、大罗伞、散血丹、假太竹、脂红叶、火简树、大口唇、驳节兰、假木竹、九节、九节木、弄楼子、九节仔头、锁脚贼
味性:苦;凉。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去湿。治扁桃体炎,白喉,疮疡肿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山大刀
别名:唐大黄、台黄、土大黄、峪黄、籽黄、北大黄、大黄、格西古讷、野大黄、酸酸草、黄古卵子、苦大黄、华北大黄、祁黄、庄黄
味性:苦;性寒。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泻热解毒;凉血行瘀。主湿热黄疸;痢疾;经闭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痈肿疔毒;口舌糜烂;烧烫伤。山大黄
别名:九节木、大罗伞、火筒树、盆筒、山大刀、暗山公、刀枪木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拔毒。根、叶:白喉,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肠伤寒,胃痛,风湿骨痛;叶:外用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疮疡肿毒,下肢溃疡。山大颜
别名:广豆根、山大豆根、黄结、苦豆根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山豆根(图)
- 《中国药典》山豆根
- 《中药大辞典》山豆根
-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豆根
- 《本草纲目》山豆根
- 《本草备要》山豆根
- 《本草便读》山豆根
- 《本草乘雅半偈》山豆根
- 《本草从新》山豆根
- 《本草撮要》山豆根
- 《本草分经》山豆根
- 《本草分经》山豆根
- 《本草分经》山豆根
- 《本草害利》山豆根
- 《本草蒙筌》山豆根
- 《本草求真》山豆根
- 《本草图经》山豆根
- 《本草新编》山豆根
- 《本草易读》山豆根
- 《本草择要纲目》山豆根
- 《本经逢原》山豆根
- 《得配本草》山豆根
- 《雷公炮制药性解》山豆根
- 《中药炮制》山豆根
- 《药鉴》山豆根
- 《药笼小品》山豆根
- 《药性切用》山豆根
- 《玉楸药解》山豆根
- 《证类本草》山豆根
- 《中药学》山豆根
- 《冯氏锦囊秘录》山豆根
- 《顾松园医镜》山豆根
- 《医学入门》山豆根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香艾纳、香艾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止痒。;风湿性关节痛:用量3~5钱,浸酒或水煎冲酒服。;湿疹,皮肤瘙痒:用全草水煎熏洗,或用鲜叶捣烂涂敷。;外伤出血:取叶研粉撒布伤处。山风
别名:野白纸扇、白蝴蝶、白茶、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土甘草、水藤根、假忍冬藤、蝴蝶藤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膀胱;肺;大肠经。
主治: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山甘草
别名:水八角、金蝉脱壳、红耗儿、酸草果、腰包花、化血丹、一口血、大麻酸汤杆、野海棠、白棉胡、老鸦枕头、白棉胡老鸦枕头、酸苹果
味性:味微苦;酸;涩;性微温。
主治: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治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山海棠
别名:山稗子、红稗、浆果苔草、芭茅草
味性:根:苦、涩,凉;种子:甘、辛,平。
主治:根:调经止血。用于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种子: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用于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全草兼具根与种子之功用。山红稗
别名:假黄皮、野黄皮、五薯叶、小叶臭黄皮、鸡母黄、臭黄皮叶、过山香、蕃仔香草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肾;肺;膀胱经。
主治: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痢疾;风湿水肿;尿路感染;湿疹;疥癣;疮疖;蛇伤。山黄皮
别名:七托莲、小苦麦菜、苦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隐血丹、小苦荬、节托莲、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陷血丹、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
味性:味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主肠痈;肺脓疡;肺热咳嗽;肠炎;痢疾疾;胆囊炎;盆腔炎;疮疖肿毒;阴囊湿疹;吐血;衄血;血崩;跌打捞员伤。山苦荬
别名: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广东]、刺葫芦、吊杆泡、薅秧泡、黄莓、大麦泡、猪母泡、高脚泡
味性:根:苦、涩,平;叶:苦,凉。
主治:根:活血,止血,祛风利湿。用于吐血,便血,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叶:消肿解毒。外用治痈疖肿毒。山莓
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祛暑发表;化湿和中;理气活血;解毒。主百般伤暑湿;发热头痛;胞闷腹胀;消化不良;胃肠炎;感胃;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痈肿;蛇咬伤。山佩兰
别名:苦胆草、草龙胆、青叶胆、水黄连、土黄连
味性:苦;性寒。
主治:清肝利胆;清热解毒;利湿。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风热感冒;风火牙痛;咽喉肿痛;消化不良;急性菌痢;泌尿系感染;耳鸣耳聋;烧烫伤。山飘儿草
别名:珠光香青、大火草、毛女儿草、牛舌草、九头艾、大叶白头翁、避风草
味性:微苦、甘,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通络,驱虫。用于感冒,牙痛,痢疾,风湿关节痛,蛔虫病;外用治刀伤,跌打损伤,颈淋巴结结核。山萩
别名:苦菜、苦马地丁、鸭子食、野生菜、土莴苣、苦芥菜、野莴苣、驴干粮、苦马菜、野大烟、白龙头、苦麻、苦麻菜、败酱草、土人参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咽喉肿痛;肠痈;疮疖肿毒;子宫颈炎;产后瘀血腥痛;疣瘤;崩漏;痔疮出血。山莴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