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飘儿草
山飘儿草 Shān Piāo ér Cǎo | |
---|---|
别名 | 苦胆草、草龙胆、青叶胆、水黄连、土黄连 |
功效作用 | 清肝利胆;清热解毒;利湿。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风热感冒;风火牙痛;咽喉肿痛;消化不良;急性菌痢;泌尿系感染;耳鸣耳聋;烧烫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峨嵋药植》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山飘儿草
(《峨嵋药植》)
【植物形态】紫红獐牙菜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厘米。茎有棱,多分枝。单叶对生,叶片披针形。花顶生或腋生,紫红色。蒴果椭圆形。
生山坡草地。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本品在四川作鱼胆草使用,参见"鱼胆草"条。
【采集】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功用主治】①《峨嵋药植》:"治耳聋症"。
②《云南中草药选》:"清肝利胆,除湿清热。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