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木薯
Mù Shǔ
木薯
别名树薯、薯树、臭薯、葛薯、树番薯
功效作用解毒消肿。主疮疡肿毒;疥癣
英文名manihot utilissima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毒性小毒
归经心经
药性
药味

木薯

cassava

亦称树薯。亦作manioc、mandioc或yuca。  

目录

  1. 学名
  2. 别名
  3. 科属
  4. 特征与特性
  5. 化学成分
  6. 分布状况
  7. [木薯在我国的栽培历史]
  8. 用途
  9. 食用注意事项
  10. 主要病虫害
  11. 药用

学名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M. utilissima Pohl)  

别名

番薯,树薯  

科属

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  

特征与特性

木薯(图2)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学名为Manihot esculenta。原产于美洲热带,全世界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其块根可食,可磨木薯粉、做面包、提供木薯淀粉和浆洗用淀粉乃至酒精饮料。木薯可能为墨西哥犹加敦的马雅人首先栽培。大多数品种含有能产生氰化物的糖类衍生物,原始民族会用摩擦、压榨及加热等复杂的工序去毒。木薯极易发生变异,所以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杂交种。为多年生。叶片掌状分裂,裂片5枚或9枚,似蓖麻叶,但裂更深。块根肉质,似大丽花。品种多,有小的低矮草本、稍大的高1公尺(3呎)的多分枝灌木及至5公尺高的小乔木。有些品种适应干燥碱性土壤,有些则适于河边的酸性泥滩。木薯属约160种,均为原产於热带美洲的喜阳光植物。巴西东北部的橡胶木薯(M. glaziovii)可产塞阿拉(Ceara)橡胶。西非的糯糊糊(gelatinous fufu)及牙买加的巴米糊(bami mush)均由木薯做成。

木薯(图3)

木薯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同序。雌花着生于花序基部,浅黄色或带紫红色,柱头三裂,子房三室,绿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部,吊钟状,植后3-5个月开始开花,同序的花,雌花先开,雄花后开,相距7-10天。蒴果,矩圆形,种子褐色,根有细根、粗根和块根。块根肉质,富含淀粉。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在年平均温度18℃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山地、平原均可种植;降雨量600~6000 mm,热带、亚热带海拔2000 m以下,土壤pH3.8~8.0的地方都能生长,最适于在年平均温度27℃左右,日平均温差6~7℃,年降雨量1000~2000 mm且分布均匀,pH6.0~7.5,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生长。  

化学成分

木薯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
可食部99水分(克)69能量(千卡)116
能量(千焦)485蛋白质(克)2.1脂肪(克)0.3
碳水化合物(克)27.8膳食纤维(克)1.6胆固醇(毫克)0
灰份(克)0.8维生素A(毫克)0胡萝卜素(毫克)0
视黄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21核黄素(毫克)0.09
尼克酸(毫克)1.2维生素C(毫克)35维生素E(T)(毫克)0
a-E0(β-γ)-E0δ-E0
钙(毫克)88磷(毫克)50钾(毫克)764
钠(毫克)8镁(毫克)66铁(毫克)2.5
锌(毫克)0硒(微克)0铜(毫克)0
锰(毫克)0碘(毫克)0

  

分布状况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泰国、哥伦比亚、印尼等国。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  

[木薯在我国的栽培历史]

木薯(图4)

木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引入我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以广西、广东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

广东高州县《县志》(1889年重修本)“有木薯,道光初(道光元年即1820年),来自南洋”的记载,梁光商等人认为,木薯是在1820年前后首先引入我国广东省栽培的,但最早有记载木薯的书是1840年林星章等编写的《新会县志》,该书对木薯的形态、种植、使用等都做了简单记述。在太平天国时代(1851-1863),木薯已在粤东一带广为栽培,并开始进入了农贸市场,当时出版的专辑《种木薯法》(梁延东1900年),对木薯形态特征,水土保持,种植方法,收获和品种,留头缩根,加工计划等方面都作了扼要的描述,说明当时对木薯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纵观我国木薯的发展历史,认为“有木薯,道光初,来自南洋”,是可信的。当时华南地区到南洋谋生的人不少,木薯可能是在这一期间传入我国的。

我国木薯的试验研究工作,当以解放前的广东省农林试验场为最早,该场在1914年—1919年,曾进行品种收集、评选、宿根、制粉和块根营养成份分析等试验。1940-1944年,李西开、黄瑞纶等人在广西柳州沙唐的广西农事试验场对木薯氢氰酸的分布,含量及其清除以及品种观察和栽培技术等进行了集中和专门的研究,并发表了“木薯毒素之研究”的专论。解放后,梁光商等人于1957年在广东开始了木薯的选育种工作,1959年以后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开始对木薯的种植方法,快速繁殖,轮种间作,种茎贮藏,杂交育种以及北移栽培等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在温健教授的主持下,育成和推广了食用良种木薯华南6068,同时摸清了我国适宜栽培木薯的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指出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地区,年平均气温16℃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都可栽培木薯,现以广东、广西、海南栽培最多,台湾、福建、云南次之,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亦有少量试种。目前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有关农业科研单位,已开设木薯研究课题,进行木薯种质收集、保存、评选和育种栽培,深度加工等研究工作,已育成一系列优良品种,如华南124、华南205、华南6068、华南5号、华南6号等,为我国木薯的品种更新,实现良种化提供新的品种资源。  

用途

木薯(图5)

木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饲用和工业上开发利用。块根淀粉是工业上主要的制淀粉原料之一。世界上木薯全部产量的65%用于人类食物,是热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食用作物。作为生产饲料的原料,木薯粗粉、叶片是一种高能量的饲料成分。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木薯蛋白质、葡萄糖果糖等,这些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纺织(染布)、造纸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在中国主要用作饲料和提取淀粉。

木薯为世界三大薯类(木薯、甘薯马铃薯)之一。木薯属有100多个种,木薯为唯一用于经济栽培的种,其他均为野生种。木薯可分为甜、苦两个品种类型。  

食用注意事项

1. 专家建议,首先应该把木薯剥皮并切成片,然后再通过烘烤或煮等方法烹制,经过这样加工后的木薯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经过加工的其他木薯制品,如木薯淀粉、木薯条或木薯粉都几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为加工过程中有毒物质已被去掉。

2. 甜品种其块根可直接熟煮食用,可制作罐头或保鲜供应市场,亦可制作糕点、饼干、粉丝、虾片等食品,其叶片还可作蔬菜食用。作畜禽、鱼类热能饲料,代替配合饲料中所有的谷类成份。用于制糖工业,制造葡萄糖、果糖等。发酵工业,制造酒精、饮用酒、各类有机酸、氨基酸、木薯蛋白等。

3. 化学工业:制造山梨醇甘露醇乳化剂,涂料,和汽油混合充当汽油等。尤其可望用于制造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主要病虫害

非洲病毒病,木薯单孢萎蔫病(Xanthomonas manihotis),木薯圆孢徒长病(Sphaceloma manihoticola)。

主要害虫: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tanajoa)、绵粉蚧(Phenacoccus spp.)、威廉期花蓟马(Frankliniella williamsi)、烟草粉虱(Bemisia tabaci)等。  

药用

【药 名】:木薯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叶。

【功 效】:消肿解毒

【主 治】:用于痈疽疮疡,瘀肿疼痛,跌打损伤外伤肿痛疥疮、顽癣等证。

性味归经】:苦,寒。心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以新鲜块根毒性较大,食用木薯中毒的报道很多。中毒症状轻者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严重者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瞳孔散大,以至昏迷,最后抽搐休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还可引起甲状腺肿脂肪肝以及对视神经运动神经的损害等慢性病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研末调涂。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有栽培。

【拉丁名】:木薯Maninot esculenta crantz.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