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肝经的苦味中药列表
|
- 八宝茶
- 八角枫叶
- 八角莲
- 拔毒散
- 霸王七
- 白背叶
- 白草莓
- 白常山
- 白刺花
- 白丁香
- 白骨走马
- 白花蛇舌草
- 白花射干
- 白花藤
- 白鸡屎藤
- 白胶香
- 白蔹子
- 白马骨
- 白毛藤
- 白毛委陵菜
- 白毛夏枯草
- 白木
- 白牛胆
- 白牛膝
- 白屈菜根
- 白山苔
- 白芍
- 白首乌
- 白头翁花
- 白头翁茎叶
- 白薇
- 白线薯
- 白英
- 白朱砂莲
- 百部还魂
- 百解藤
- 百灵草
- 百味参
- 败酱
- 败酱草
- 板蓝根
- 半边旗
- 半圆盖阴石蕨
- 瓣蕊唐松草
- 榜嘎
- 包袱七
- 报春花
- 鼻血雷
- 笔筒草
- 萆薢
- 辟汗草
- 碧桃干
- 壁钱幕
- 边缘鳞盖蕨
- 蝙蝠藤
- 鞭叶耳蕨
- 扁秆藨草
- 扁蕾
- 变叶美登木
- 遍山红
- 辫子草根
- 柄果槲寄生
- 驳骨草
- 博落回
- 残槁蔃
- 蚕豆荚壳
- 穇穗莎草
- 苍白秤钩风
- 苍耳
- 苍蝇草
- 藏鮡胆
- 草本三角枫
- 草果药
- 草灵芝
- 草乌
- 草绣球
- 草蜘蛛
- 侧柏叶
- 茶花
- 钗子股
- 柴胡
- 豺皮
- 蟾蜍胆
- 蟾蜍肝
- 长春花
- 长盖铁线蕨
- 长杆兰
- 长管假茉莉
- 长石
- 长瓦韦
- 长叶山竹子
- 常春藤
- 常春卫矛
- 常山
- 橙叶
- 秤钩风
- 秤砣梨根
- 匙叶草
- 匙叶伽蓝菜
- 齿瓣延胡索
- 下一页
别名: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八角连、金魁莲、旱八角、叶下花、马眼莲、八角盘、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山荷叶、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八角莲
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王不留行、小拔毒、尼马庄柯、小尼马庄柯、妈妈多、肯麻头、白背黄花稔、小路边站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拔毒散
-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
- 《中药大辞典》拔毒散
- 《中华本草》拔毒散
- 《幼幼新书》拔毒散
- 《千金》拔毒散
- 《袖珍》拔毒散
- 《活幼心法》拔毒散
- 《外科百效》拔毒散
- 《明医指掌》拔毒散
- 《外科全生集》拔毒散
- 《种福堂方》拔毒散
- 《仙拈集》拔毒散
-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拔毒散
- 《古今名方》拔毒散
- 《保命歌括》拔毒散
- 《疮疡经验全书》拔毒散
- 《圣惠》拔毒散
- 《痈疽神秘验方》拔毒散
- 《圣济总录》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医方类聚》拔毒散
- 《活幼心书》拔毒散
- 《直指》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儒门事亲》拔毒散
- 《局方》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杨氏家藏方》拔毒散
- 《瑞竹堂方》拔毒散
- 《保婴撮要》拔毒散
- 《普济方》拔毒散
- 《仁术便览》拔毒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拔毒散
- 《外科全生集》拔毒散
- 《儒门事亲》拔毒散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白膜叶、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
味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白背叶
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细叶柳子、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
味性:苦甘,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白花蛇舌草(图)
别名:六月雪、路边金、满天星、路边鸡、六月冷、曲节草、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硬骨柴、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鸡骨头草、鸡脚骨、路边姜、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永勿大、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白金条、坐山虎、千年树、白花树、铁线树、黄羊脑、五经风、鸡骨头柴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白马骨
别名:苻、蜀羊泉、谷菜、鬼目草、白草、排风、白幕、鬼目菜、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菜、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风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彀菜、排风草、耳坠风、毛见藤、生毛稍、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主治: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白毛藤
别名:金疮小草、雪里青、土犀角、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退血草、散血草、白夏枯草、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叶刀焮草、青鱼胆草、苦地胆、透骨消、四时春、地龙胆、活血草、雪里开花、青石藤、朋花、一盏灯、野鹿衔花、天青地红、叶下红、爬爬草、白调羹、和胶毒草、苦草、苦胆草、四服春、大本四时春、七层宝塔、小将军、透滑消、蚊毒草、大叶退焮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白毛夏枯草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白牛胆
别名:小九占牛、九股牛膝、长深根、太极草、狗夺子、藤牛膝、短瓣石竹、狗京蔓、土牛膝、抽筋草、扣仁荡、生烟叶、松筋藤
味性:苦淡,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凉血,活血,利湿,消肿。治妇女经闭,倒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病,水肿,瘰疬,痈疽肿毒。白牛膝
别名:山东何首乌、泰山何首乌、泰山白首乌、和尚乌、隔山消、白何乌、白何首乌、隔山撬、白木香、野蕃薯、一肿三消、和平参、山花旗、张果老
味性:味苦;薇苦;性平。
归经:肝;肾;脾胃经。
主治:安神、补血。用于体虚失眠,健忘多梦,皮肤搔痒。白首乌
别名:白马尾、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龙胆白薇、白龙须、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味性:苦咸,寒。
归经:肺;胃;肝。
主治: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白薇(图)
- 《中国药典》白薇
- 《中药大辞典》白薇
- 《中华本草》白薇
- 《本草纲目》白薇
- 《本草备要》白薇
- 《本草便读》白薇
- 《本草乘雅半偈》白薇
- 《本草崇原》白薇
- 《本草从新》白薇
- 《本草撮要》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经集注》白薇
- 《本草蒙筌》白薇
- 《本草求真》白薇
- 《本草图经》白薇
- 《本草新编》白薇
- 《本草易读》白薇
- 《本经逢原》白薇
- 《长沙药解》白薇
- 《得配本草》白薇
- 《雷公炮炙论》白薇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薇
- 《名医别录》白薇
- 《神农本草经》白薇
- 《中药炮制》白薇
- 《汤液本草》白薇
- 《吴普本草》白薇
- 《新修本草》白薇
- 《药笼小品》白薇
- 《药性切用》白薇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薇
- 《证类本草》白薇
- 《中药学》白薇
- 《千金翼方》白薇
- 《冯氏锦囊秘录》白薇
- 《顾松园医镜》白薇
- 《医学入门》白薇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
味性:苦,微寒。
归经:入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癌。全草:用于感冒发热,乳痈、恶疮,湿热黄疸、腹水,白带,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根:风湿痹痛。白英(图)
别名:还魂草、狗笠耳、白折耳根、水折耳、摘耳荷、裸蕊
味性:苦;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消食;利水;活血;解毒。主食积腹胀;痢疾;泄泻;水肿;小便不利;带下;跌打损伤;疮肠肿毒;蜈蚣咬伤。百部还魂
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
味性:苦;寒。
归经:肺;大肠;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利水通淋。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白喉;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风湿疼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百解藤
别名:小棕皮、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百味参
别名: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益、苦菜、苦蘵、野苦菜、苦猪菜、苦斋公、豆豉草、豆渣草、白苦爹、苦苴、败酱草、野苦菜;苦斋公;豆豇草;豆渣草;观音菜;白苦爹、苦叶菜、萌菜、女郎花
味性:苦,平。
归经:归肋;大肠;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肠痈;肺痈;痈肿;痢疾;产后瘀滞腹痛。败酱(图)
别名:半边蕨、单片锯、半边牙、半边梳、半边风药、甘草蕨、甘草凤尾蕨、半边莲、半凤尾草、凤凰尾巴草、单边旗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止血,生肌,解毒,消肿。治吐血,外伤出血,发背,疔疮,跌打损伤,目赤肿痛。半边旗
别名:鼻血连、南木香、红叶青木香、避蛇参、九月生、白朱砂莲、万丈龙、一点血、一吊血、天然草、鼻血莲、毕石牛、红白药、金丝丸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主毒蛇咬伤;疮疡疖肿;胃疼痛;肠炎痢疾;腹泻;风湿关节疼痛;痛经;跌打损伤。鼻血雷
别名: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接骨草、锁眉草、节骨草、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草麻黄、镬盖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笔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贼、驳节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
味性:甘苦,平。
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主治: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笔筒草
别名:野苜蓿、品川萩、菔萩、铁扫把、散血草、省头草、野长生果、鸡头花草、鸡虱子草、黄花草木犀、臭苜蓿、败毒草、香马料、真东刹里、蛇退草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湿,杀虫。治暑热胸闷,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辟汗草
别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杨柳子棵、防己藤、黄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黄根藤、金百脚、山地瓜秧、爬山秧子
味性:苦;寒。
归经:肝;肺;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腰痛;瘰疬;咽喉肿痛;腹泻痢疾;痔疮肿痛。蝙蝠藤
别名:暴牙郎、秤杆菜、满山红、三叶藤、大坛子根、大叶朝天罐、酒瓶果、小煨罐、野楷杷、映山红、秤杆树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大肠;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湿热泻痢;吐血;尿血;月经过多;产后红崩;带下;疮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遍山红
别名:有柄槲寄生、桂花寄生、油桐寄生、寄生茶、刀叶槲寄生
味性:辛;微苦;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活血止痛;安胎;下乳。主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跌打损伤;高血压;胎动不安;乳汁不下。柄果槲寄生
别名:小功劳、木贼、节节草、豆根草、接骨蕨、马人参、笔塔草、笔头草、塔草、毛筒草、博节草、土木贼、木贼草、斗眼草、锁阳草、全生草、虾公脚、马浮草
味性:苦;凉;甘。
归经:肺;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治感冒,肠炎,痢疾,风湿骨痛,跌打伤折。驳骨草
别名: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简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山火筒、山梧桐、通大海、边天蒿、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号筒杆、山号简、翻牛白、狮子爪、喇叭简、吹火简、蛇罗麻、野麻秆、哈哈简、菠萝简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消肿,解毒,杀虫。治指疔,脓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下肢溃疡,烫伤,顽癣。博落回(图)
别名:卷耳、葹、苓耳、地葵、枱耳、白胡荽、常枱、爵耳、耳珰草、常思、常思菜、羊负来、只刺、进贤菜、道人头、喝起草、佛耳、缣丝草、野缣丝、野茄、猪耳、痴头婆、虱麻头、粘粘葵、白痴头婆、胡葈、枲耳、常枲、刺儿颗、假矮瓜、白猪母络、疔疮草、野紫菜、野落苏、狗耳朵草、苍子棵、青棘子、菜耳
味性:苦辛,寒。
归经:归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苍耳(图)
别名:牛角兰、寄生兰、鹿角草、吊竹、金钗股、三十根、松寄生、虫寄生、海斑虎、檀香线、锡朋草、磹竹、龙须草、金环草、大羊角、老鼠尾、肖羊耳兰、圆柱兰、石珊瑚、石鹿角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肺;心;肝;肾经。
主治:催吐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痈疽,风湿痛,水肿。钗子股
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肝;胆经。
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柴胡(图)
- 《中国药典》柴胡
- 《中药大辞典》柴胡
- 《中华本草》柴胡
- 《本草纲目》柴胡
- 《本草备要》柴胡
- 《本草便读》柴胡
- 《本草崇原》柴胡
- 《本草从新》柴胡
- 《本草撮要》柴胡
- 《本草分经》柴胡
- 《本草分经》柴胡
- 《本草分经》柴胡
- 《本草害利》柴胡
- 《本草害利》柴胡
- 《本草经解》柴胡
- 《本草蒙筌》柴胡
- 《本草求真》柴胡
- 《本草思辨录》柴胡
- 《本草图经》柴胡
- 《本草新编》柴胡
- 《本草衍义》柴胡
- 《本草易读》柴胡
- 《本草择要纲目》柴胡
- 《本经逢原》柴胡
- 《长沙药解》柴胡
- 《得配本草》柴胡
- 《滇南本草》柴胡
- 《雷公炮炙论》柴胡
- 《雷公炮制药性解》柴胡
- 《名医别录》柴胡
- 《神农本草经》柴胡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柴胡
- 《中药炮制》柴胡
- 《汤液本草》柴胡
- 《新修本草》柴胡
- 《药鉴》柴胡
- 《药笼小品》柴胡
- 《药性切用》柴胡
- 《药征》柴胡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柴胡
- 《证类本草》柴胡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柴胡
- 《中药学》柴胡
- 《医方考》柴胡
- 《瘴疟指南》柴胡
- 《外科全生集》柴胡
- 《冯氏锦囊秘录》柴胡
- 《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
- 《顾松园医镜》柴胡
- 《医学入门》柴胡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竹兰、石玉、胡连、草姜、大叶寮刁竹、文哈海、山荸荠
味性:苦;微寒。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热淋;黄疸;水肿;脚气浮肿;疝气腹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跌打损伤。长杆兰
别名:三角枫、追风藤、上树蜈蚣、钻天风、土鼓藤、龙鳞薛荔、尖叶薜荔、三角风;三角尖、爬墙虎、械枫、尖角枫、山葡萄、狗姆蛇、百脚蜈蚣、钻矢风、枫荷梨藤、风藤草、犁头南枫藤、三角箭、土枫藤、散骨风、三叶木莲、士鼓藤、龙鳞薜荔、尖叶薛荔、三角风、三角尖、爬树龙、岩筋、风藤、扒岩枫、上天龙、三角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肝;脾;肺经。
主治:祛风,利湿,平肝,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头晕,口眼歪斜,衄血,目翳,痈疽肿毒。常春藤
别名: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互草、恒山、七叶、翻胃木、土常山、大常山、树盘根、一枝蓝、摆子药
味性:苦辛,寒。
归经:入肝、脾经。
主治:劫痰;截疟。主疟疾,胸中痰饮积聚。常山(图)
别名:穿墙风、九层皮、土防己、蛇总管[海南]、追骨风、华防己、湘防己、穿山藤、杜藤、过山龙、花防己
味性:苦;凉。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用于风湿骨痛,胆囊炎,尿路感染,毒蛇咬伤。秤钩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