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药列表/5
|
- 土一枝蒿
- 兔儿伞
- 托腰散
- 鼍甲
- 鼍肉
- 娃儿藤
- 挖耳草
- 瓦草
- 瓦松
- 万年青
- 万年青根
- 万年青叶
- 王瓜根
- 望江南
- 望江南子
- 威灵仙
- 尾花细辛
- 温泉
- 文殊兰
- 莴苣
- 窝儿七
- 蜗牛
- 乌桕
- 乌桕根皮
- 乌桕木根皮
- 乌桕叶
- 乌桕子
- 乌骚风
- 乌蛇
- 乌头附子尖
- 无风自动草
- 无根藤
- 无花果
- 无花果叶
- 无患子
- 无患子皮
- 无毛南蛇藤
- 无爷藤
- 吴茱萸
- 蜈蚣
- 蜈蚣草根
- 蜈蚣刺
- 蜈蚣七
- 蜈蚣藤
- 五加皮
- 五灵脂
- 五色梅
- 五指茄
- 西藏花椒
- 西藏野花椒
- 西瓜霜
- 西南毛莨
- 西南文殊兰
- 犀角
- 锡
- 锡矿
- 豨莶
- 蟋蟀
- 蠵龟血
- 喜树
- 喜树果
- 喜树皮
- 喜树叶
- 细果角茴香
- 细辛
- 细叶草乌
- 细叶铁线莲
- 虾
- 狭萼半边莲
- 狭叶荨麻
- 夏至草
- 仙茅
- 纤枝山柑
- 蚬肉
- 相思子
- 香加皮
- 香芋
- 象胆
- 象头花
- 消石
- 鸮
- 小白撑
- 小百部
- 小扁草
- 小草乌
- 小毒芋
- 小肺筋草
- 小贯众
- 小黑牛
- 小花吊兰
- 小花鸢尾
- 小花鸢尾根
- 小黄断肠草
- 小黄皮
- 小金狗
- 小狼毒
- 小灵丹
- 小驴蹄草
- 小米柴
- 小盘木
- 小青藤香
- 小升麻
- 小蒜
- 小天蒜
- 小铜锤
- 小叶莲
- 小叶鼠李
- 小叶双眼龙
- 小棕包
- 小棕皮头
- 蝎子草
- 缬草
- 蟹
- 蟹壳
- 心不干
- 心叶虎耳草
- 新疆藜芦
- 新疆雪莲
- 新香草
- 信石
- 猩猩木
- 行夜
- 杏仁
- 杏子
- 雄黄
- 绣球花
- 续随子茎中白汁
- 萱草根
- 癣草
- 雪胆
- 雪里见
- 雪莲花
- 雪山一支蒿
- 雪上一支蒿
- 雪上一枝蒿
- 雪乌
- 血竭
- 血水草
- 血水草根
- 鸦胆子
- 鸦片
- 鸭脚板草
- 烟草
- 烟锅草
- 芫花
- 芫花根
- 芫青
- 岩七
- 岩乌头
- 盐胆水
- 眼镜蛇
- 燕窝
- 羊黄
- 羊肌藤
- 羊角拗
- 羊角拗子
- 羊角扭
- 羊脑
- 羊山刺
- 羊蹄
- 羊踯躅根
- 杨梅
- 洋金花
- 洋蓍草
- 蠮螉
- 野槟榔
- 野慈姑
- 野颠茄
- 野菰
- 野海椒
- 野花椒
- 野菊花
- 野决明
- 野马肉
- 野棉花
- 野棉花根
- 野木鱼
- 野漆树
- 野漆树根
- 野茄树
- 野烟
- 野烟叶
- 野罂粟
- 野罂粟壳
- 野芋
- 野芋实
- 野芋叶
- 叶底珠
- 叶下花
- 叶象花
- 一品红
- 一文钱
- 一叶荻
- 一叶萩
- 一支箭
- 一枝蒿
- 一枝黄花
- 衣鱼
- 翼首草
- 茵陈蒿
- 茵芋
- 银边翠
- 银扁担
- 银不换
- 银木荷皮
- 银南星
- 银线草
- 银线草根
- 银朱
- 罂粟壳
- 由跋
- 油茶
- 油茶根
- 油茶根皮
- 油茶子
- 油胡桃
- 油桐
- 油桐根
- 油桐叶
- 油桐子
- 油渣果
- 油渣果根
- 鼬鼠肉
- 鱼藤
- 鱼腥草
- 禹白附
- 玉蝉花
- 玉带根
- 玉珊瑚根
- 玉簪
- 玉簪根
- 玉簪花
- 玉簪花根
- 玉簪叶
- 芋
- 芋头
- 芋头花
- 礜石
- 鸢根
- 鸢脚爪
- 鸢尾
- 鸳鸯
- 元宝草
- 原蚕蛾
- 圆柏
- 圆叶乌头
- 圆锥花南蛇藤根
- 鼋胆
- 鼋肉
- 越橘
- 越橘果
- 越橘叶
- 云母
- 云南铁扁担
- 云南重楼
- 云实
- 枣叶
- 蚤休
- 皂荚
- 皂荚子
- 皂角刺
- 泽漆
- 泽珍珠菜
- 曾青
- 痄腮树
- 蚱蜢
- 窄叶大戟
- 粘人花根
- 鳣鱼
- 斩龙草
- 展花乌头
- 樟柳头
- 樟木
- 樟木钻
- 樟脑
- 蟑螂
- 掌叶半夏
- 照山白
- 蜇虫
- 浙雁皮
- 鹧鸪
- 鹧鸪脚
- 蟅虫
- 珍珠梅
- 震天雷
- 蜘蛛
- 蜘蛛蜕壳
- 蜘蛛网
- 止血扇菇
- 制草乌
- 制川乌
- 螲蟷
- 中南星
- 中亚天仙子
- 钟乳石
- 重楼
- 皱叶南蛇藤
- 朱顶红
- 朱砂
- 朱砂莲
- 下一页
拼音:威灵仙 Wēi Línɡ Xiān
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能消、葳灵仙、葳苓仙、灵仙、黑脚威灵仙、九草阶、风车、鲜须苗、黑骨头、黑木通、铁杆威灵仙、铁搧帚、七寸风、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辣椒藤、铁灵仙、灵仙藤、黑灵仙、黑须公、芝查藤根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来源:《药谱》
毒性: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膀胱经
药性:温
- 《中国药典》威灵仙
- 《中药大辞典》威灵仙
- 《中华本草》威灵仙
- 《民间方》威灵仙
- 《本草纲目》威灵仙
- 《本草备要》威灵仙
- 《本草便读》威灵仙
- 《本草乘雅半偈》威灵仙
- 《本草从新》威灵仙
- 《本草撮要》威灵仙
- 《本草分经》威灵仙
- 《本草蒙筌》威灵仙
- 《本草求真》威灵仙
- 《本草图经》威灵仙
- 《本草新编》威灵仙
- 《本草衍义》威灵仙
- 《本草易读》威灵仙
- 《本草择要纲目》威灵仙
- 《本经逢原》威灵仙
- 《得配本草》威灵仙
- 《滇南本草》威灵仙
- 《雷公炮制药性解》威灵仙
- 《中药炮制》威灵仙
- 《汤液本草》威灵仙
- 《药笼小品》威灵仙
- 《药性切用》威灵仙
- 《玉楸药解》威灵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威灵仙
- 《证类本草》威灵仙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威灵仙
- 《中药学》威灵仙
- 《顾松园医镜》威灵仙
- 《医学入门》威灵仙
- 资助【中医宝典】>>>
拼音:吴茱萸 Wú Zhū Yú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左力、食茱萸吴萸、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
来源:《神农本草经》
毒性:有毒
药性:温
- 《中国药典》吴茱萸
- 《中药大辞典》吴茱萸
- 《中华本草》吴茱萸
- 《本草备要》吴茱萸
- 《本草便读》吴茱萸
- 《本草乘雅半偈》吴茱萸
- 《本草崇原》吴茱萸
- 《本草从新》吴茱萸
- 《本草撮要》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害利》吴茱萸
- 《本草经解》吴茱萸
- 《本草经集注》吴茱萸
- 《本草蒙筌》吴茱萸
- 《本草求真》吴茱萸
- 《本草思辨录》吴茱萸
- 《本草图经》吴茱萸
- 《本草新编》吴茱萸
- 《本草衍义》吴茱萸
- 《本草易读》吴茱萸
- 《本草择要纲目》吴茱萸
- 《本经逢原》吴茱萸
- 《长沙药解》吴茱萸
- 《得配本草》吴茱萸
- 《雷公炮制药性解》吴茱萸
- 《名医别录》吴茱萸
- 《神农本草经》吴茱萸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吴茱萸
- 《食疗本草》吴茱萸
- 《中药炮制》吴茱萸
- 《汤液本草》吴茱萸
- 《新修本草》吴茱萸
- 《药鉴》吴茱萸
- 《药笼小品》吴茱萸
- 《药性切用》吴茱萸
- 《药征》吴茱萸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吴茱萸
- 《证类本草》吴茱萸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吴茱萸
- 《中药学》吴茱萸
- 《千金翼方》吴茱萸
- 《外科全生集》吴茱萸
- 《冯氏锦囊秘录》吴茱萸
- 《顾松园医镜》吴茱萸
- 《医学入门》吴茱萸
- 资助【中医宝典】>>>
拼音:蜈蚣 Wú Gōnɡ
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蝍蛆、吴公、天龙、嗷高姆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来源:《本草衍义》
毒性:有毒
归经:肝经
药性:温
药味:辛
- 《中国药典》蜈蚣
- 《中药大辞典》蜈蚣
- 《中华本草》蜈蚣
- 《本草纲目》蜈蚣
- 《本草备要》蜈蚣
- 《本草便读》蜈蚣
- 《本草崇原》蜈蚣
- 《本草从新》蜈蚣
- 《本草撮要》蜈蚣
- 《本草分经》蜈蚣
- 《本草害利》蜈蚣
- 《本草经集注》蜈蚣
- 《本草蒙筌》蜈蚣
- 《本草求真》蜈蚣
- 《本草衍义》蜈蚣
- 《本草易读》蜈蚣
- 《本草择要纲目》蜈蚣
- 《本经逢原》蜈蚣
- 《得配本草》蜈蚣
- 《雷公炮炙论》蜈蚣
- 《雷公炮制药性解》蜈蚣
- 《名医别录》蜈蚣
- 《神农本草经》蜈蚣
- 《新修本草》蜈蚣
- 《药性切用》蜈蚣
- 《玉楸药解》蜈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蜈蚣
- 《证类本草》蜈蚣
- 《中药学》蜈蚣
- 《千金翼方》蜈蚣
- 《外科全生集》蜈蚣
- 《冯氏锦囊秘录》蜈蚣
- 《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
- 《医学入门》蜈蚣
- 资助【中医宝典】>>>
拼音:五加皮 Wǔ Jiā Pí
别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五谷皮、红五加皮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来源:《神农本草经》
毒性:有毒(一说无毒)
药性:温
药味:辛
- 《中国药典》五加皮
- 《中药大辞典》五加皮
- 《中华本草》五加皮
- 《本草备要》五加皮
- 《本草便读》五加皮
- 《本草乘雅半偈》五加皮
- 《本草崇原》五加皮
- 《本草从新》五加皮
- 《本草撮要》五加皮
- 《本草分经》五加皮
- 《本草分经》五加皮
- 《本草害利》五加皮
- 《本草经集注》五加皮
- 《本草蒙筌》五加皮
- 《本草求真》五加皮
- 《本草思辨录》五加皮
- 《本草图经》五加皮
- 《本草新编》五加皮
- 《本草易读》五加皮
- 《本草择要纲目》五加皮
- 《滇南本草》五加皮
- 《雷公炮制药性解》五加皮
- 《神农本草经》五加皮
- 《药笼小品》五加皮
- 《药性切用》五加皮
- 《玉楸药解》五加皮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五加皮
- 《证类本草》五加皮
- 《中药学》五加皮
- 《千金翼方》五加皮
- 《冯氏锦囊秘录》五加皮
- 《医学入门》五加皮
- 资助【中医宝典】>>>
拼音:五灵脂 Wǔ Línɡ Zhī
别名:灵脂、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药本、寒号虫粪、寒雀粪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消积解毒。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闭经;产后瘀滞腹痛;崩漏下血;小儿疳积;蛇蝎蜈蚣咬伤
来源:《开宝本草》
毒性:有毒(一说无毒)
药性:温
药味:甘
-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灵脂
- 《中药大辞典》五灵脂
- 《中华本草》五灵脂
- 《本草备要》五灵脂
- 《本草便读》五灵脂
- 《本草乘雅半偈》五灵脂
- 《本草从新》五灵脂
- 《本草撮要》五灵脂
- 《本草分经》五灵脂
- 《本草经解》五灵脂
- 《本草蒙筌》五灵脂
- 《本草求真》五灵脂
- 《本草新编》五灵脂
- 《本草衍义》五灵脂
- 《本草易读》五灵脂
- 《本草择要纲目》五灵脂
- 《本经逢原》五灵脂
- 《得配本草》五灵脂
- 《雷公炮制药性解》五灵脂
- 《中药炮制》五灵脂
- 《汤液本草》五灵脂
- 《药笼小品》五灵脂
- 《药性切用》五灵脂
- 《玉楸药解》五灵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五灵脂
- 《证类本草》五灵脂
- 《中药学》五灵脂
- 《外科全生集》五灵脂
- 《冯氏锦囊秘录》五灵脂
- 《顾松园医镜》五灵脂
- 《医学入门》五灵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犀牛角、低密、乌犀角、香犀角)
毒性:有毒(一说无毒)
- 《全国中草药汇编》犀角
- 《中药大辞典》犀角
- 《本草备要》犀角
- 《本草便读》犀角
- 《本草乘雅半偈》犀角
- 《本草崇原》犀角
- 《本草从新》犀角
- 《本草撮要》犀角
- 《本草分经》犀角
- 《本草分经》犀角
- 《本草分经》犀角
- 《本草害利》犀角
- 《本草害利》犀角
- 《本草经解》犀角
- 《本草经集注》犀角
- 《本草蒙筌》犀角
- 《本草求真》犀角
- 《本草思辨录》犀角
- 《本草图经》犀角
- 《本草新编》犀角
- 《本草衍义》犀角
- 《本草易读》犀角
- 《本草择要纲目》犀角
- 《本经逢原》犀角
- 《海药本草》犀角
- 《雷公炮炙论》犀角
- 《雷公炮制药性解》犀角
- 《名医别录》犀角
- 《神农本草经》犀角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犀角
- 《食疗本草》犀角
- 《汤液本草》犀角
- 《新修本草》犀角
- 《药鉴》犀角
- 《药笼小品》犀角
- 《药性切用》犀角
- 《玉楸药解》犀角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犀角
- 《证类本草》犀角
- 《中药学》犀角
- 《千金翼方》犀角
- 《冯氏锦囊秘录》犀角
- 《饮膳正要》犀角
- 《顾松园医镜》犀角
- 《医学入门》犀角
- 资助【中医宝典】>>>
拼音:细辛 Xì Xīn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细条、绿须姜、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来源:《神农本草经》
毒性:有毒(一说无毒)
药性:温
药味:辛
- 《中国药典》细辛
- 《中药大辞典》细辛
- 《中华本草》细辛
- 《本草纲目》细辛
- 《本草备要》细辛
- 《本草便读》细辛
- 《本草乘雅半偈》细辛
- 《本草崇原》细辛
- 《本草从新》细辛
- 《本草撮要》细辛
- 《本草分经》细辛
- 《本草分经》细辛
- 《本草害利》细辛
- 《本草经解》细辛
- 《本草经集注》细辛
- 《本草蒙筌》细辛
- 《本草求真》细辛
- 《本草图经》细辛
- 《本草新编》细辛
- 《本草衍义》细辛
- 《本草易读》细辛
- 《本草择要纲目》细辛
- 《本经逢原》细辛
- 《长沙药解》细辛
- 《得配本草》细辛
- 《滇南本草》细辛
- 《雷公炮炙论》细辛
- 《雷公炮制药性解》细辛
- 《名医别录》细辛
- 《神农本草经》细辛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细辛
- 《中药炮制》细辛
- 《汤液本草》细辛
- 《吴普本草》细辛
- 《新修本草》细辛
- 《药鉴》细辛
- 《药笼小品》细辛
- 《药征》细辛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细辛
- 《证类本草》细辛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细辛
- 《中药学》细辛
- 《千金翼方》细辛
- 《外科全生集》细辛
- 《冯氏锦囊秘录》细辛
- 《顾松园医镜》细辛
- 《医学入门》细辛
- 资助【中医宝典】>>>
- 《中药大辞典》杏仁
- 《中华本草》杏仁
- 《本草备要》杏仁
- 《本草便读》杏仁
- 《本草崇原》杏仁
- 《本草撮要》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害利》杏仁
- 《本草害利》杏仁
- 《本草经解》杏仁
- 《本草经解》杏仁
- 《本草思辨录》杏仁
- 《本草新编》杏仁
- 《本草易读》杏仁
- 《本草择要纲目》杏仁
- 《本经逢原》杏仁
- 《长沙药解》杏仁
- 《得配本草》杏仁
- 《滇南本草》杏仁
- 《雷公炮炙论》杏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杏仁
- 《中药炮制》杏仁
- 《汤液本草》杏仁
- 《药鉴》杏仁
- 《药笼小品》杏仁
- 《药征》杏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杏仁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杏仁
- 《中药学》杏仁
- 《医方考》杏仁
- 《外科全生集》杏仁
- 《冯氏锦囊秘录》杏仁
- 《顾松园医镜》杏仁
- 《医学入门》杏仁
- 资助【中医宝典】>>>
拼音:雄黄 Xiónɡ Huánɡ
别名:明雄黄、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黄食石、熏黄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来源:《神农本草经》
毒性:大毒
药性:温
药味:辛
- 《中国药典》雄黄
- 《中药大辞典》雄黄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雄黄
- 《本草纲目》雄黄
- 《本草备要》雄黄
- 《本草便读》雄黄
- 《本草乘雅半偈》雄黄
- 《本草崇原》雄黄
- 《本草从新》雄黄
- 《本草撮要》雄黄
- 《本草分经》雄黄
- 《本草经集注》雄黄
- 《本草蒙筌》雄黄
- 《本草求真》雄黄
- 《本草图经》雄黄
- 《本草衍义》雄黄
- 《本草易读》雄黄
- 《本草择要纲目》雄黄
- 《本经逢原》雄黄
- 《长沙药解》雄黄
- 《得配本草》雄黄
- 《雷公炮炙论》雄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雄黄
- 《名医别录》雄黄
- 《神农本草经》雄黄
- 《中药炮制》雄黄
- 《汤液本草》雄黄
- 《吴普本草》雄黄
- 《新修本草》雄黄
- 《药笼小品》雄黄
- 《药性切用》雄黄
- 《药征续编》雄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雄黄
- 《证类本草》雄黄
- 《中药学》雄黄
- 《千金翼方》雄黄
- 《外科全生集》雄黄
- 《冯氏锦囊秘录》雄黄
- 《顾松园医镜》雄黄
- 《医学入门》雄黄
- 资助【中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