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舌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重舌

重舌,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重舌风、莲花舌。症见舌下血脉肿胀,状似舌下又生小舌,或红或紫,或连贯而生,状如莲花,饮食难下,言语不清,口流清涎,日久溃腐。多由心脾湿热,复感风邪邪气相搏,循经上结于舌而成。初起宜急泄心脾之热。不能发音者,宜先通关开窍。溃烂者吹锡类散出血者用炒蒲黄末吹之。外用三棱针金津玉液两穴出血,用淡盐汤漱口,吹冰硼散

目录

  1. 概述
  2. 鉴别诊断
  3. 重舌主要证型
  4. 重舌的辨证论治
    1. 心脾积热
    2. 胎毒内蕴
  5. 重舌的外治法
  6. 重舌的其他疗法
  7. 文献别录

概述

重舌,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重舌风、莲花舌。症见舌下血脉肿胀,状似舌下又生小舌,或红或紫,或连贯而生,状如莲花,饮食难下,言语不清,口流清涎,日久溃腐。多由心脾湿热,复感风邪邪气相搏,循经上结于舌而成。初起宜急泄心脾之热。不能发音者,宜先通关开窍。溃烂者吹锡类散出血者用炒蒲黄末吹之。外用三棱针金津玉液两穴出血,用淡盐汤漱口,吹冰硼散

重舌,亦可由虚火上灼舌本,热结血瘀湿热停聚所致。以舌下肿起、色红或紫,如重生一舌,或舌下肿起,状如莲花为主要表现的舌体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所指舌下腺炎、舌下间隙感染等。  

鉴别诊断

口舌痰包:舌下肿块,表面淡红或淡黄色,光滑,触之柔软,微胀不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  

重舌主要证型

1.眙毒(蕴结)证:婴幼儿,舌下肿胀如小舌样,舌红,触之微硬,流涎烦躁不宁,拒乳,时啼哭,或见发热面赤,唇红,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指纹青紫或脉数清心解毒

2.心睥积热证:舌下疼痛,赤肿如小舌之状,舌体伸缩受限,妨碍言语及吞咽、饮食,流涎唾,可伴发热,口干渴,心中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清心泻睥。

3.阴虚火旺证:舌下红肿疼痛,占体活动受限,颌下署核肿大压痛五心烦热,口燥咽于,失眠,大便秘结,小便黄,舌干红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

4.血瘀舌下证:舌下肿胀暗滞,疼痛,舌体活动受限,唾液少,颌下核肿大压痛,口微干,小便黄,舌偏红有瘀点脉弦略数。活血散结。

5.湿热蒸舌证:舌下红肿疼痛,按之软,日久不溃,妨碍言语、吞咽,时流涎唾,颌下核肿大压痛。体倦,纳呆,小便黄,舌质红胖,苔白黄厚腻,脉濡数清热化湿。  

重舌的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

【证见】 过食辛辣热毒之物,舌下日渐肿大,舌背抬起,舌卷短缩,舌下筋脉紫胀,痛不可忍,如火灼样。言语不清,饮食不下,发热,烦躁,便秘口臭,口流热涎,颌下臖核肿痛。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清泻心脾。

【方药】

1.主方导赤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生地黄15克,木通12克,竹叶15克,甘草梢10克,石膏30克(先煎),栀子15克,防风10克,金银花12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热毒较盛者,加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

2.中成药

(1)六神丸,口服,用量服法见牙痈。

(2)复方板蓝根片(冲剂),口服,片剂每次片,每日3次;冲剂每次包,每日~3次。  

胎毒内蕴

【证见】 小儿舌下发红肿胀,拒乳哭闹不止,口角流涎多,甚至连颈项胸前也湿透,烦躁不眠,高热,指纹紫滞。

【治法】 清心解毒。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加味

处方:黄连15克,黄芩3克,黄柏3克,栀子4克,灯心草3扎,犀角0.5克(以水牛角30克代),先煎。水煎服。

若语言不利者,宜通关开窍,可用安宫牛黄丸

2.中成药

(1)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瓶,每日~3次。

(2)儿科七厘散,口服,每次l岁以下l/2瓶,1岁以上l瓶,每日1次。  

重舌的外治法

1.舌下吹用冰硼散或薄荷研末合冰片少许掺口,或吹凉心散,每日—3次。

2.若溃烂者,吹锡类散。舌下出血者,用炒蒲黄末。涎出量多者,用圣惠方。  

重舌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初起应急泄其热,用三棱针刺出恶血,或针金津、玉液2穴,约5分处,出血,然后用淡盐水漱口,再吹冰硼散。也可针刺少商合谷2穴,强刺激,不留针。

2、滴点疗法

取位:舌

操作方法:取土牛膝根(鲜者)30克,清水冲洗干净,捣烂取汁滴鼻。l个鼻孔3滴,l次只滴1个鼻孔,两鼻孔轮流滴。每天3-5次。  

文献别录

《幼幼集成.舌病证治》:"重舌者,心脾有热。盖脾之大络出於舌下,有热则气血俱盛,附舌根下忽重生一舌而短小。内服沆瀣丹,外以针砭去恶血,用蒲黄、黄柏末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