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中药列表/21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三条筋

别名:柴桂、小华草、香叶子树

味性:甘辛,温。

主治:止血,接骨,通经活络。治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三条筋

三叶枫

别名:树五加

味性:微凉、苦,辛。

主治:祛风湿,活血脉。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劳伤腰痛。三叶枫

三叶排草

别名:奇异排草、三张叶、跌打鼠、土远志、三叶珍珠草、三块瓦

味性:辛、涩,温。

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平肝。;虚劳咳嗽,胃肠寒痛,风湿骨痛:根2~3钱,水煎服。;高血压头昏:鲜全草0.5~1两,煎水频服。;黄疸型肝炎:鲜全草0.5~1两,红糖为引,水煎服。;跌打肿痛,骨折:根3~4钱,水煎服,并用鲜全草捣烂,或用全草研粉,调酒炒热,外敷。三叶排草

三叶槭根

别名:三叶鸦枫

味性:辛;微苦;平。

主治:活络止痛。主关节酸痛;跌打骨折。三叶槭根

三叶铜钱草

别名:山酢浆草

味性:味酸;微辛;性平。

归经:心;肝;膀胱经。

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劳伤疼痛;跌打损伤;麻疯;无名肿毒;疥癣;小儿口疮;烫火伤;淋浊带下;尿闭。三叶铜钱草

三叶乌蔹莓

别名:狗脚迹、三爪龙、小拦蛇、蜈蚣藤、母猪藤

味性:辛,温。

主治:消炎止痛,散瘀活血,祛风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腰肌劳损,湿疹,皮肤溃疡,肺痈,疮疖。三叶乌蔹莓

三张叶

别名:三块瓦、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跌打鼠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肿痛。三张叶

三枝标
三枝标

别名:三羽新月蕨、蛇退步、入地蜈蚣

味性:微甘、辛,平。

主治:散毒消肿,清热化痰。主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湿疹,皮炎,痈疮疖肿,急慢性支气管炎。三枝标

三枝叶

别名:三叉叶、三爪皮、喜叶子

味性:辛;微苦;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身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三枝叶

三爪金龙
三爪金龙

别名:爬山虎、小红藤、绿葡萄藤、喜马拉雅爬山虎、三爪风、大血藤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通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三爪金龙

三爪龙

别名:狗脚迹

味性:辛;平。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湿疹;秃疮。三爪龙

三钻风

别名:山胡椒、升子树叶、三钻七

味性:辛;温。

归经:胃;肝经。

主治:温中行气;活血散瘀。主心腹疼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疮毒。三钻风

三钻七

别名:三钻风、甘姜、香丽木、山胡椒

味性:辛,温。

主治:舒筋活血,散淤消肿。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三钻七

伞花马钱

别名:牛目椒、牛目周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湿。主治风湿寒痹,寒湿肾水肿。伞花马钱

散血飞

别名:青椒皮[陕西]

味性:根:辛,温。

主治:根:祛风散寒。用于风湿麻木,风寒咳嗽;外用治跌打损伤。;根皮:理气止痛。用于胃气痛,腹痛。;果:接骨生肌,止痛消肿。用于跌打损伤,腰腿酸痛。散血飞

散血莲

别名:活血莲、眉风草、大叶凤凰尾巴草、凤丫蕨、凤丫草、眉凤草、羊角草、铁蕨、凤尾草

味性:微辛;寒;微苦;凉。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解毒。根茎:治目赤肿痛,眉棱骨痛,风湿关节痛,闭经;全草:治乳痈,肿毒。散血莲

散血芹

味性:味微苦;辛;性微寒。

主治:止血消肿;解毒。主刀伤出血;烧伤;烫伤。散血芹

桑柴灰

别名:桑灰、桑薪灰

味性:辛;性寒。

主治:利水;止血;蚀恶肉。主水肿;金疮出血;面上痣疵。桑柴灰

桑叶露

别名:上清

味性:辛;性微寒。

归经:肝经。

主治:清肝明目。主目赤肿痛。桑叶露

沙冬青
沙冬青

别名:蒙古黄花木、蒙赫-哈尔加纳、冬青[内蒙古]、蒙古沙冬青

味性:辛、苦,温。

归经:心经。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散瘀。主冻疮,慢性风湿性关节痛。沙冬青

沙果
沙果

别名:火炭果、火烫头果、地檀香、香白珠、枝热、火炭头果

味性:辛;甘;性凉。

主治:祛风湿;止咳平喘。主风湿痹病;咳嗽气喘;胸膜炎。沙果

沙红柳

别名:喇嘛棍、胖柳、喇嘛杆

味性:味辛;甘;性温。

主治:发表透疹。主麻疹不透。沙红柳

沙茴香

别名:野茴香、沙前胡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根:解热,镇咳,祛痰。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嗽,喘息,胸闷。;种子:理气健胃。主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全草: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沙茴香

沙芥
沙芥

别名:沙芥菜、山萝卜、沙萝卜、沙白菜、色拉格老、山萝沙卜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肺;胃经。

主治:行气;止痛;消食;解毒。主胸胁胀满;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沙芥

沙柳
沙柳

别名:筐柳、降马[藏名]、降马

味性:辛、甘,温。

主治:解表祛风。主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沙柳

沙漠嘎

别名:沙蒿

味性:辛,温。

主治:祛痰,平喘,解表。治慢性气管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沙漠嘎

沙前胡

别名:刚前胡、牛叫磨、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额勒森-照日古达苏

味性:甘辛,凉。

主治:解表,清热,祛痰,镇咳。治感冒发热头痛,肺炎,气管炎,咳喘胸闷,扁桃体炎,淋巴结核。沙前胡

沙生风毛菊

味性:味辛;苦;性寒。

主治:表风热;解毒;止血。主风热感冒;疮产怕痈肿;外伤出血。沙生风毛菊

沙糖木

别名:珊瑚树、香柄树、柄饭树、麻油香、草禾树、高栌树、山猪肉、沙掌树

味性:辛,温。

主治:清热祛湿,通经活络,拔毒生肌。主治感冒,风湿,跌打肿痛,骨折。沙糖木

沙旋复花

别名:绞蛆爬、秃女子草、黄喇嘛、黄花蒿、蓼子朴、额勒森-阿拉坦-都拉苏、沙地旋覆花、黄蓬花、小旋覆花、山猫眼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外感发热,小便不利,痈疮肿毒,黄水疮,湿疹。沙旋复花

沙叶铁线莲

别名:软骨过山龙、三叶木通、老虎须

味性:味苦;辛;性寒。

主治:清热利尿;通经活络。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疮痈疖肿。沙叶铁线莲

砂茴香子
砂茴香子

别名:沙前胡籽

味性:味辛;甘;性平。

主治:理气健胃。主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砂茴香子

砂仁花

味性:辛,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砂仁花

砂仁壳

别名:砂壳

味性:辛,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砂仁壳

莎草

别名:莎随、侯莎、地毛、山莎、回头青、香头草、野韭菜、猪荸荠、隔夜抽、地韭姜、地沟草、小三棱、米珠子、绍缩草、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吊马棕、土香草、薃侯、莎、缩缩草、猪毛青、三棱草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肝;肺经。

主治:行气,开郁,祛风。治胸闷不舒,皮肤风痒,痈肿。莎草

山艾叶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山艾叶

山芭蕉子

味性:苦辛,凉。

归经:大肠;肾经。

主治:破瘀血;通大便。主跌打骨折;大便秘结。山芭蕉子

山白菊

别名:野白菊、小雪花、白升麻、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马兰、红管药

味性:苦辛,凉。

主治:疏风清热解毒,祛痰镇咳。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疔疮肿毒,蛇咬,蜂螫。山白菊

山百足

别名:小球子草、小叶球子草、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

味性:辛;甘;平。

主治:祛痰止咳;解郁散瘀。主咳嗽痰多;胸胁疼痛;跌打损伤。山百足

山稗子

别名:红果莎、乌禾、旱稗、红稗、野红米草、水高梁、野鸡稗、红米、野高梁、土稗子、山高梁、水高粱、野高粱、山小米、山高粱

味性: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凉血,止血。治月经不调,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山稗子(图)

山半夏

别名:土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马蹄跌打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乳痈;疮痈疖肿。山半夏

山槟榔
山槟榔

别名:山萝卜、化积药、地葫芦、土地黄、化虫消、红根草

味性:味辛;甘;性平。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杀虫消积。主风湿痹痛;淋证;水肿;跌打损伤;骨折;食积腹胀;虫积腹痛。山槟榔

山薄荷

别名:摩眼子、野薄荷、小兰花、香花花、臭兰香、栀子花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疏风清热;利咽止咳;凉肝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氯喘;痢疸;吐血;衄血;风疹;皮肤瘙痒。山薄荷

山苍子
山苍子

别名:毕澄茄、山鸡椒、山香椒、山香根、豆豉姜、木姜子[海南]

味性:辛、味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外用治痈疖肿痛,乳腺炎,虫蛇咬伤,预防蚊虫叮咬。:感冒头痛,消化不良,胃痛。山苍子

山苍子叶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理气散结;解毒消肿;止血。主痈疽肿痛;乳痈;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脚肿;慢性气管炎。山苍子叶

山茶根

味性:苦;辛;平。

归经:胃;肝经。

主治:散瘀消肿;消食。主跌打损伤;食积腹胀。山茶根

山沉香

别名:羽叶丁香

味性:辛,微温。

主治:降气,温中,暖胃。主治胃腹胀痛,寒喘。外用治皮肤擦伤,烧烟熏治子宫脱垂、脱肛。山沉香

山臭草

别名:闷头花、断肠草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劳伤;胸脘刺痛;坐板疮。山臭草

山慈姑
山慈姑

别名:金灯、鹿蹄草、山茨菰、山茨菇、朱姑、鬼灯檠、毛姑、毛慈姑、泥冰子、处姑、白地栗、白毛姑

味性:甘微辛,寒。

归经:入肝、脾经。

主治:消肿,散结,化痰,解毒。治痈疽疔肿,瘰疬,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山慈姑(图)

山慈菇(图)
山慈菇原生态山慈菇山慈菇山慈菇

别名:毛慈菇、茅慈菇、冰球子、泥宾子、金灯花、鹿蹄草、山茨菇、慈姑、山慈姑、毛慈姑、泥冰子、算盘七、人头七、太白及、水球子、采配兰

味性:甘、微辛,凉。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毒,淋巴结结核,蛇咬伤。山慈菇

山慈菇叶

味性:味甘;微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痈肿疮毒。山慈菇叶

山道年蒿

别名:蛔蒿、驱蛔蒿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驱虫。主蛔虫病;晓早病。山道年蒿

山矾

别名:尾叶山矾

味性:辛、苦,平。

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主治黄疸,咳嗽,关节炎。外用治急性扁桃体炎,鹅口疮。山矾

山矾根

别名:土白芷

味性:苦;辛;性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清湿热,祛风,凉血。治黄疸,痢疾,风火头痛,腰背关节疼痛,血崩。山矾根

山矾花
山矾花

味性:苦;辛;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化痰解郁;生津止渴。主咳嗽胸闷;小儿消渴。山矾花

山风

别名:香艾纳、香艾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止痒。;风湿性关节痛:用量3~5钱,浸酒或水煎冲酒服。;湿疹,皮肤瘙痒:用全草水煎熏洗,或用鲜叶捣烂涂敷。;外伤出血:取叶研粉撒布伤处。山风

山佛手

别名:小桔公

味性:微苦;辛;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止血;补肾接骨。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陈旧性骨折。山佛手

山岗稔

别名:山稔、山桃稔、山稔木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解毒利湿;活血调经。主痢疾;肝炎;胃痛;腰肌劳损;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山岗稔

山梗菜
山梗菜

别名:半边莲[东北]、大种半边莲、半边莲、水苋菜、苦菜、节节花、水白菜、水折菜、天竹七、对节白、水杨、柳

味性:辛,平。

归经:归肺;肾经。

主治: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治支气管炎,痈肿疔毒,蛇虫咬伤。山梗菜

山桂皮
山桂皮

别名:假桂皮、土桂皮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温中理气;发汗解肌。主虚寒胃痛;泄泻;腰膝冷痛;风寒感冒;月经不调。山桂皮

山海螺
山海螺原生态山海螺山海螺

别名:地黄、牛奶子、四叶参、白蟒肉、山胡萝卜、乳薯、奶参、土党参、通乳草、奶奶头、白河车、牛附子、乳夫人、奶树、奶奶产头、老奶头、野菜产砂、奶葫芦、奶茵、陈、奶党、羊乳参、白马肉、牛奶参、角参、洋参、哈蜡党、狗头党、狗参、狗头参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脾;肺经。

主治:消肿,解毒,排脓,祛痰,催乳。治肺痈,乳痈,肠痈,肿毒,瘰疬,喉蛾,乳少,白带。山海螺

山蒿

别名:岩蒿

味性:苦、辛,平。

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排脓。主治偏头痛,咽喉肿痛,风湿等症。山蒿

山合香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清热明目;散风通络;祛湿解毒。主目赤肿痛;风湿热痹;劳伤;疮肿;湿疹;癣痒。山合香

山荷叶

别名:阿儿七、窝儿七、旱荷、一碗水[陕西]

味性:苦、辛,温。

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月经不调,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山荷叶

山红稗

别名:山稗子、红稗、浆果苔草、芭茅草

味性:根:苦、涩,凉;种子:甘、辛,平。

主治:根:调经止血。用于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种子: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用于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全草兼具根与种子之功用。山红稗

山胡椒
山胡椒

别名:山花椒、山龙苍、雷公尖、野胡椒、香叶子、楂子红、臭樟子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平喘。主脘腹冷痛;胸满痞闷;哮喘。山胡椒

山胡椒根
山胡椒根原生态山胡椒根

别名:牛筋条根、雷公高、牛筋树根、红叶柴、黄金柞

味性:辛,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风湿,散瘀血,通络脉。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山胡椒根

山胡椒叶

别名:见风消、铁箍散、雷公树叶、黄渣叶、洗手叶、雷公叶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膀胱;肝经。

主治:祛风,解毒,散瘀,止血。治感冒,筋骨疼痛,痈疮肿毒,跌打创伤。山胡椒叶

山黄麻根

味性:辛;性平。

主治: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腹痛。山黄麻根

山黄皮
山黄皮原生态山黄皮山黄皮

别名:假黄皮、野黄皮、五薯叶、小叶臭黄皮、鸡母黄、臭黄皮叶、过山香、蕃仔香草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肾;肺;膀胱经。

主治: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痢疾;风湿水肿;尿路感染;湿疹;疥癣;疮疖;蛇伤。山黄皮

山茴芹

别名:拉拉柏[藏名]、拉拉柏

味性:甘辛,温。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主治: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健胃止痢。主治肠炎痢疾,脘腹胀痛。山茴芹

山藿香

别名:血见愁、血芙蓉、野石蚕、野薄荷、仁沙草、苦药菜、假紫苏、皱面草、方枝苦草、肺形草、肺形草、假午菜、粘毛石蚕、冲天泡、土红苏、皱面风、杰草、消炎草、四方草、四方枝苦草

味性:辛,凉。

归经:归肺;大肠经。

主治: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吐血,肠风下血,跌打损伤,痈肿,痔疮,流火。山藿香

山棘豆

别名:泡泡草、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味性: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疮疖痈肿。外用治乳腺炎。山棘豆

山菅兰

别名:老鼠砒、山猫儿、山大箭兰、山交剪、桔梗兰、绞剪草

味性:甘、辛,凉。

主治:拔毒消肿。外用治痈疮脓肿,癣,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山菅兰

山姜
山姜

别名:箭杆风、九姜连、九龙盘、鸡爪莲[江西婺源]、美草、姜叶淫羊藿、和山姜、姜七、高良姜、鸡爪莲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通络,理气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牙痛,胃痛。山姜(图)

山姜花

味性:辛,温。

主治:调中下气,消食,杀酒毒。山姜花

山橿

别名:副山苍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理气,止血,杀虫。主治癣疥,过敏性皮炎,胃痛,刀伤出血。山橿

山橿根

别名:山姜、副山苍

味性:温;辛。

归经:肺;胃经。

主治:止血,消肿,行气止痛。治疥癣、风疹、胃痛。山橿根

山椒草

别名:塌地草、卜罗草、塌地草;卜罗草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舒筋活血;解毒消肿。主扭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蛇伤;鸡眼。山椒草

山椒根

别名:铁杆椒根、黄椒根、单面针根

味性:辛,温。

主治:化痰,活血,止痛。治劳伤咳嗽、吐血,跌打损伤,牙痛。山椒根

山橘

别名:金豆、猴子柑

味性:根:辛、苦,温;果:辛、酸、甘,温。

主治:根:醒脾行气。果:宽中化痰下气。主治风寒咳嗽,胃气痛,食积胀满,疝气。山橘

山橘叶

别名:金豆叶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宣肺;止咳;散瘀消肿。主感冒咳嗽;百日咳;跌打损伤。山橘叶

山蒟

别名:酒饼藤、石蒟、穿壁风、爬岩香、石南藤、廿四症、上树风、二十四症、满天香、小风藤、山萎绿藤、香藤、钻骨风、辣椒姜、见风追、过节风、于节风、上树蛇、抱蛇、水蒌、血姜、山老叶、也侧苗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寒咳喘;疝气痛。山蒟

山壳骨

别名:小驳骨

味性: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化瘀消肿;止血。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山壳骨

山腊梅

别名:亮叶腊梅、毛山茶、岩马桑、香风茶

味性:微苦、辛,凉。

主治:解表祛风,清热解毒。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中暑;治慢性气管炎,胸闷。山腊梅

山蜡梅

别名:香风茶、毛山茶、岩马桑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解表;芳香化湿。主流感;中暑;慢性支气管炎;湿困胸闷;蚊蚁叮咬。山蜡梅

山莨菪
山莨菪

别名:唐古特东莨菪、藏茄、樟柳怪、唐传那保

味性:苦、辛,温。

主治: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于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山莨菪

山狸子骨

别名:豹猫、抓鸡虎、喷鸡虎、野猫、平头狸、豹狸、斑猫、钱猫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滋补活血,强壮筋骨,镇心安神。主治风湿关节疼痛,瘰疬。山狸子骨

山龙眼

别名:黄豆树、大力王

味性:微辛,温。

主治:祛风活络,舒筋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产后风瘫;外用治跌打损伤。山龙眼

山驴骨

别名:山驴子骨、鬣羚、苏门羚

味性:辛、咸,温。

主治:主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山驴骨

山绿茶

别名:海南冬青

味性:辛;寒。

归经:肝;脾;肺;肾经。

主治:清热干肝;利咽解毒。主高血压病;口疮;咽痛;痈疖肿毒。山绿茶

山麻根

别名:龟叶麻根

味性:微苦;辛;性平。

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胎漏下血;痔疮肿痛;疖肿。山麻根

山麻黄

别名:臭草、裸芸香、蛇皮草、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

味性:微辛;性温。

归经:膀胱;肺;脾经。

主治:解表,健脾,行水。治感冒咳喘,呕吐,水肿。山麻黄

山猫儿

别名:碟碟草、桔梗兰、老鼠砒、家鼠草、铰剪王、山交剪、天蒜、较剪草、山大箭兰、假射干、蛇王修、铰剪王(

味性:辛,温。

主治:拔毒消肿;散瘀止痛。主瘰疬;痈疽疮癣;跌打损伤。山猫儿

山木通

别名:冲倒山、千金拔、天仙菊、蓑衣藤、万年藤、大叶光板力刚、大木通、搜山虎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归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利尿通淋。主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乳汁不通。山木通

山木通根

别名:威灵仙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止痛;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咽喉;走马牙疳;目生星翳。山木通根

山柰
山柰原生态山柰山柰山柰

别名:三藾、沙姜、山辣、三奈子、三赖、三柰、山柰

味性:辛,温。

归经:归胃经。

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山柰(图)

山牛蒡
山牛蒡

别名:乌苏里风毛菊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散寒止痛。主感冒头痛;风寒湿痹;劳伤疼痛。山牛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