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中药列表/13
|
- 尖尾风
- 尖尾风根
- 尖叶川黄瑞木
- 菅
- 菅茅根
- 剪草
- 剪刀草
- 见风消
- 见血飞
- 见血封口
- 建兰根
- 建兰花
- 建兰叶
- 建砂仁
- 剑麻
- 渐尖叶独活
- 箭刀草
- 箭杆风
- 江南地不容
- 姜花果实
- 姜黄
- 姜黄草
- 姜皮
- 姜三七
- 姜炭
- 姜味草
- 姜叶
- 姜叶三七
- 僵蚕
- 僵蛹
- 降香
- 绛梨木
- 椒蒿
- 椒目
- 焦槟榔
- 角花翠雀
- 叫姑姑
- 接骨风
- 接骨木花
- 接骨木叶
- 接骨仙桃
- 接骨紫菀
- 接筋草
- 接气草
- 节节茶
- 羯布罗香
- 芥菜
- 芥蓝
- 芥子
- 金背枇杷叶
- 金边龙舌兰
- 金箔
- 金钗
- 金慈姑
- 金耳环
- 金刚刺
- 金刚大
- 金刚散
- 金刚藤
- 金鸡脚
- 金鸡勒
- 金剪刀草
- 金橘
- 金橘核
- 金橘露
- 金橘叶
- 金毛七
- 金纳香
- 金牛草
- 金牛七
- 金纽子
- 金钱草
- 金荞麦
- 金荞麦茎叶
- 金雀根
- 金雀马尾参
- 金狮藤
- 金丝矮陀陀
- 金丝木通
- 金铁锁
- 金挖耳
- 金挖耳根
- 金线草
- 金腰带
- 金腰箭
- 金叶子
- 筋骨散
- 筋藤
- 堇宝莲叶
- 锦鸡儿
- 锦线镖
- 锦香草
- 劲直蒿
- 荆芥
- 荆三棱
- 井边草
- 井边茜
- 镜面草
- 九翅豆蔻
- 九牯牛
- 下一页
别名:尖尾峰、起疯晒、赶风晒、赶风帅、赤药子、赶风柴、大风药、尖尾枫、雪突、牛舌癀、黑节风、握手风、粘搦风、穿骨风、大风叶、廉鱼风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消毒。治风湿骨痛,风寒咳嗽,寒积腹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尖尾风
别名:鸡婆子、长叶见风消、小鸡条、香叶子树、炸死枫、冬不落叶、细叶见风消、正见风消、见肿消、五雷消、雷公条、雷公杆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散寒;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痢疾;肠炎;跌打损伤;疮疡肿毒;荨麻疹;淋巴结结核。见风消
别名:竹叶兰、岩七、白跌打、石枫丹、柄叶竹根七
味性:辛、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于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牙痛,胃痛,胃出血,膀胱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见血封口
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姜黄(图)
- 《中国药典》姜黄
- 《中药大辞典》姜黄
- 《中华本草》姜黄
- 《本草纲目》姜黄
- 《本草备要》姜黄
- 《本草便读》姜黄
- 《本草乘雅半偈》姜黄
- 《本草从新》姜黄
- 《本草撮要》姜黄
- 《本草分经》姜黄
- 《本草分经》姜黄
- 《本草经解》姜黄
- 《本草蒙筌》姜黄
- 《本草求真》姜黄
- 《本草思辨录》姜黄
- 《本草图经》姜黄
- 《本草易读》姜黄
- 《本草择要纲目》姜黄
- 《本经逢原》姜黄
- 《得配本草》姜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姜黄
- 《中药炮制》姜黄
- 《新修本草》姜黄
- 《药笼小品》姜黄
- 《药性切用》姜黄
- 《玉楸药解》姜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姜黄
- 《证类本草》姜黄
- 《中药学》姜黄
- 《千金翼方》姜黄
- 《冯氏锦囊秘录》姜黄
- 《饮膳正要》姜黄
- 《顾松园医镜》姜黄
- 《医学入门》姜黄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接骨仙桃草、八卦仙桃、蟠桃草、夺命丹、活血丹、英桃草、蚁公草、本地老鸦草、蚊母草、小头草、无风自动草、活血接骨丹、接骨草
味性:味辛,性凉。
归经:入肺经。
主治:活血,止血,清肺热,和肝胃。治跌打损伤,咳嗽痰中带血,吐血,鼻衄,咽喉肿痛,肝胃气痛,疝痛,痛经。接骨仙桃
别名:土细辛、一块瓦、长花轴细辛、大叶细辛、大叶山茨菇、小洋紫苏、盆上金耳环、龙须草、马蹄细辛、小犁头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脾;胃经。
主治:散寒,止咳。平喘,止痛。治风寒咳嗽,哮喘,腹中寒痛,龋齿痛,跌打损伤。金耳环
别名:红十字创粉、大接骨丹、见肿消、红赤葛、红内消、赤葛、赤木通、野蒲桃根、五爪金、野葡萄根、玉葡萄根、枪花药、五爪龙、破石珠、红母猪藤、飞蜈蚣藤、乌血藤、三叶藤、红狗杨
味性:辛,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祛风活络,消肿解毒,止血生肌。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疔疮。金刚散
别名:鹅掌金星草、鸭脚草、鸭脚掌、鸭脚香、三角风、鸡脚叉、三叉剑、七星草、辟瘟草、鸭脚金星草、独脚金鸡、猪蹄叉、乌毛丁、鸭脚珠、鸭脚伸筋、三叉风、盐桃草、鸭掌香、鸭掌星、鸭胶掌、鸭胶草、双凤尾草、三角枫、鸟见飞、金星鸡脚草、三滴血、三叉虎、鸡脚七
味性:苦、微辛,凉。
主治:清热解毒;驱风镇惊;利水通淋。主外感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惊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痢疾;泄泻;小便淋浊。金鸡脚
别名:大金钱草、对座草、路边黄、遍地黄、铜钱草、一串钱、寸骨七、遍地香、地钱几、钹儿草、连钱草、白耳草、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千年冷、遍地金钱、金钱艾、马蹄草、透骨消、透骨风、过墙风、巡骨风、蛮子草、胡薄荷、穿墙草、团经药、风草、肺风草、金钱薄荷、十八块草、江苏金钱草、神仙对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野花生、仙人对坐草、四川大金钱草、对坐草、临时救、黄疸草、一面锣、金钱肺筋草、藤藤侧耳根、白侧耳根、铜钱花、水侧耳根、大连钱草、黄花过路草、龙鳞片、真金草、走游草、铺地莲莲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胆;肾;膀胱经。
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金钱草(图)
别名:野荞麦、荞麦三七、金锁银开、赤地利、赤薛荔、天荞麦根、开金锁、贼骨头、透骨消、苦荞头、铁石子、野荞子、蓝养头、野荞麦根、苦养麦根、荞当归、铁拳头
味性:微辛、涩,凉。
归经:归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脓疡,麻疹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金荞麦
别名:香里藤、香里陈、青香藤、金腰带[福建]、香藤、藤薯、痧药草、南木香、熏鼓藤
味性:苦;辛;微寒。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镇痛。用于中暑腹痛,胃痛,腹痛下痢,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高血压病,皮肤湿疹。金狮藤
别名:千年矮、三角咪、腋花三角味、粉蕊黄杨、草本叶上草、黄岑矮陀陀、奶近药、山板凳、矮陀陀、金丝矮陀、白金三角咪、小清喉、破墙风
味性:辛、苦,温。
主治:疏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关节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金丝矮陀陀
别名:独钉子、独定子、昆明沙参、金丝矮陀陀、对叶七、白马分鬃、独鹿角姜、百步穿杨、穿石甲、蜈蚣七[云南]、独丁子、土人参、夷方草、金丝矮坨坨、蜈蚣七、麻参、夜翻草、独根、白暗消、小麻药、独脚暗消、小马桑、巴地蜈蚣、安石甲、爬地蜈蚣、异翻叶、铃地草根、象牙七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除风湿,定痛,止血,祛瘀。治风湿痹痛,胃痛,创伤出血,跌打损伤。金铁锁(图)
别名:毛蓼、山蓼、一串红、铁拳头、红花铁菱角、蓼子七、鸡心七、九龙盘、重阳柳、蟹壳草、白马鞭、人字草、九盘龙、野蓼、毛血草、化血七、大蓼子、九节风、大叶辣蓼
味性:辛,凉。
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止痛。用于吐血,肺结核咯血,子宫出血,淋巴结结核,胃痛,痢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腰痛。金线草
别名:金雀花、大绣花针、土黄芪[江西、江苏、浙江]、粘粘袜、酱瓣子、黄雀梅、阳雀花、黄棘
味性:根:甘、微辛,平;花:甘,温。
主治:根:滋补强壮,活血调经,祛风利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昏头晕,耳鸣眼花,体弱乏力,月经不调,白带,乳汁不足,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花:祛风活血,止咳化痰。用于头晕耳鸣,肺虚咳嗽,小儿消化不良。锦鸡儿
别名:黑枸杞、凤尾草、井口边草
味性:辛;微苦;凉。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主痢疾;腹泻;水肿;肝炎;胆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井边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