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中药列表/11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荭草
荭草

别名:游龙、茏古、红草、天蓼、石龙、茏鼓、水荭、大蓼、荭蓼、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红、岿、龙、水红、红蓼、朱蓼、白水荭苗、蓼草、水红花草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荭草(图)

荭草根

别名:水红花根、红蓼根

味性:辛;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生肌敛疮。主痢疾;肠炎;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荨麻疹;疮痈肿痛或久溃不敛。荭草根

荭草花

别名:水荭花、何草花、狗尾巴花

味性:辛;性温。

主治:治心、胃气痛,痢疾,痞块,横痃。荭草花

喉咙草
喉咙草

别名: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铜钱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汉先桃草、喉辫草、小一口血、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牛桃、金牛草、汉先挑草、喉癣草、清明花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头痛;赤眼;风湿痹痛;哮喘;淋浊;疗疮肿毒;烫火伤;蛇咬伤;跌打损伤。喉咙草

猴楠

别名:香樟、牛筋条、牛荆树

味性:微辛,温。

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主治胃肠炎,风寒感冒,风湿麻木,劳伤疼痛。外用治烫火伤。猴楠

猴樟

别名:香树、楠木、猴挟木、香樟、牛筋条、牛荆树、大胡椒树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吐泻腹痛,腹中痞块;疝气疼痛。猴樟

猴樟果
猴樟果

别名:香樟果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散寒行气止痛。主主治虚寒胃痛;腹痛。猴樟果

厚朴
厚朴原生态厚朴厚朴厚朴

别名:川朴、紫油厚朴、厚皮、重皮、赤朴、烈朴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厚朴(图)

厚叶沿阶草

别名:达山

味性:微辛,微温。

主治: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肥大性脊椎炎。厚叶沿阶草

厚叶子树

别名:千年青、百年青、黑果清香桂

味性:辛;苦;平。

主治: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主胃脘疼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厚叶子树

候风藤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瘫痪。候风藤

鲎肉
鲎肉

别名:鲎鱼肉

味性:辛咸,平。

归经: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明目;解毒消肿。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痔疮;脓疱疮。鲎肉

忽布筋骨草

别名:白毛夏枯草、轮花筋骨草、生斗尕尔摸

味性: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感冒风热,咽喉肿痛,咳嗽,吐血,高血压,面瘫,跌打瘀痛。忽布筋骨草

胡葱
胡葱

别名:冻葱、葫葱、冬葱、回回葱、蒜葱、分葱、科葱

味性:辛,温。

主治:温中,下气。治水肿、胀满、肿毒。胡葱(图)

胡萝卜叶

别名:胡萝卜英、胡萝卜缨子

味性:味辛;甘;性平。

主治:理气止痛;利水。主脘腹痛;浮肿;小便不通;淋痛。胡萝卜叶

胡萝卜子

味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脾;肾经。

主治:燥湿散寒;利水杀虫。主久痢;久泻;虫积;水种;宫冷腹痛。胡萝卜子

胡荽子

别名:芫荽子

味性:味辛;酸;性平。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透疹,健胃。治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痢疾,痔疮。胡荽子

胡桃油

味性:辛;甘;性温。

主治:温补肾阳;润肠;驱虫;止痒;敛疮。主肾虚腰酸;肠燥便秘;虫积腹痛;聤耳出脓;疥癣;冻疮;狐臭。胡桃油

湖北楤木

别名:刺包头、飞天蜈蚣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骨折;水肿;小便不利。湖北楤木

葫芦茶根

味性:味微苦;辛;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黄疸,痈肿,瘰疬,骨痨。葫芦茶根

葫芦七

别名:大救驾、荷叶七、山紫菀

味性:甘辛,温。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止咳祛痰。治跌打损伤,劳伤,腰腿痛,咳嗽气喘,百日咳,肺痈咯血。葫芦七

葫芦叶

别名:水葫芦、水马蹄草、和尚菜

味性:苦、辛,温。

主治:止咳平喘,利水散瘀。用于咳嗽气喘,水肿,产后瘀血腹痛;外用治骨折。葫芦叶

蝴蝶树
蝴蝶树

别名:毛荚蒾、苦酸汤、绣球、蝴蝶木

味性:苦酸辛,微温。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消积;祛风止痛。主疮毒;淋巴结炎;小儿疳积;风热感冒;风温痹痛。蝴蝶树

虎耳草
虎耳草

别名:石荷叶、狮子耳、耳聋草、金丝荷叶、金丝吊芙蓉、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系系叶、天荷叶、丝棉吊梅、猪耳草、狮子草、金钱荷叶、金线莲、石丹药、佛耳草、丝丝草、蟹壳草、搽耳草、猫耳朵、耳朵草、红丝络、红线草、红线绳、水耳朵、月下红、金丝草、耳朵红、铜钱草、倒垂莲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虎耳草(图)

虎耳还魂草

别名:还魂草、九倒生、滴滴花、石莴苣

味性:味微辛;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健脾;化瘀;止血。主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刀伤出血。虎耳还魂草

虎图辣

味性:辛微苦,大热。

主治:温中止痛。虎图辣

虎尾草
虎尾草

别名:水苏麻、沙虫药、荷麻根、大马鞭梢、大麻根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泻痢腹痛;疝气;脚气;痈疮肿毒;刀伤。虎尾草

虎尾兰根

味性:辛;凉。

主治:怯风湿;通经络;活血消肿。主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虎尾兰根

虎掌草
虎掌草原生态虎掌草虎掌草

别名:溪畔银莲花、白花虎掌草、见风青、见风黄、蜜马常、汉虎掌、野棉花、见风蓝、乌骨鸡、羊九、狗脚迹、土黄芩、五朵云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治喉蛾,痄腮,瘰疬结核,痈疽肿毒,疟疾,风湿疼痛,胃痛,跌打损伤。虎掌草

虎掌草叶

别名:虎掌叶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截疟;止痛。主疟疾;牙痛。虎掌草叶

虎掌南星
虎掌南星

味性:性温,味苦、辛。

主治:同天南星。虎掌南星

护心草

别名:旋颖莎草、旋鳞莎草、附心草

味性:淡、辛,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行气养血;调经。主月经不调;痛经。护心草

花斑叶

别名:粪虫叶、抽筋散、花脸叶、下面红、蛤蚂藤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胜湿;藤瘀止痛。主风湿;湿疹;皮肤瘙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花斑叶

花杜仲藤

别名:有用花皮胶藤、刺耳南、刺耳蓝、花喉崩、喉崩癞、头钳模、眼角蓝

味性:苦;微辛;性平。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消肿;解毒。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毒。花杜仲藤

花拐藤根

别名:菜豆藤、产后补、能藤、蚂蝗藤、长打破碗、腰骨藤、火烧角、黄心泥藤、亚八藤、笔须藤、厚皮藤、钩婆藤、坭藤母、红杜仲藤、乳汁藤、多须根、麻子藤

味性:苦;辛;性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妇女闭经。花拐藤根

花红叶

别名:林檎

味性:辛;微温。

归经:肺经。

主治:泻火明目,杀虫解毒。主眼目青盲,翳膜遮睛,小儿疥疮。花红叶

花姬蛙

别名:犁头、三角蚂、犁头蛙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祛。主祛风湿痹痛;腰扭伤;跌打损伤;骨折。花姬蛙

花椒
花椒花椒

别名:香椒、大花椒、椒目、大椒、秦椒、蜀椒、南椒、巴椒、蓎藙、汗椒、陆拨、汉椒、川椒、点椒、檓

味性:辛,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花椒(图)

花椒根

味性:辛;温。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散寒;除湿;止痛;杀虫。主虚寒血淋;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痔疮;湿疮;脚气;蛔虫病。花椒根

花椒簕

别名:通墙虎、山花椒、见血飞、乌口簕藤、花椒藤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散瘀;止痛。主脘腹瘀滞疼痛;跌打损伤。花椒簕

花椒叶
花椒叶

别名:椒叶

味性:辛;热。

归经:心;脾;胃经。

主治:治寒积,霍乱转筋,脚气,漆疮,疥疮。花椒叶

花脸细辛
花脸细辛

别名:花叶细辛、花脸猫、翻天印、水马蹄、土细辛、马蹄细辛、山焦根、水苕叶细辛、山花椒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跌伤。花脸细辛

花榈木

别名:三钱三[江西]、青竹蛇、牛屎樵

味性:辛,温。

主治: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产后血瘀疼痛,白带,流行性腮腺炎,丝虫病;根皮外用治骨折;叶外用治烧烫伤。花榈木

花南星
花南星

别名:由拔、大叶天南星、大叶半夏、蛇磨芋、南星七、虎爪南星、绿南星、半边莲、独脚莲、虎芋、麻芋子、血理箭、芋儿南星、黑南星、蛇杆棒、金半夏、狗爪半夏、花包谷、烂屁股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消肿;散结。主咳嗽痰多;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痈肿;毒蛇咬伤。花南星

花叶矮陀陀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肿解毒。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外用治疮疡肿毒。花叶矮陀陀

花叶假杜鹃

别名:刺血红、七星剑、血路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通经活络,解毒消肿,治毒蛇咬伤,犬咬伤,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花叶假杜鹃

花叶竹芋
花叶竹芋

味性:微苦、辛,寒。

归经:心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痈疽;疮疡;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花叶竹芋

华凤仙

别名:水指甲花、象鼻花

味性:味微苦辛,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拔脓。华凤仙

华南胡椒

别名:山蒟

味性:辛;温。

主治:消肿;止痛。主牙痛;跌打损伤。华南胡椒

华南毛蕨
华南毛蕨

别名:冷蕨棵、大风寒

味性:辛;平;微苦。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感冒;痢疾。华南毛蕨

华南舌蕨

别名:小儿群

味性:苦;凉;辛。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主小便淋涩疼痛。华南舌蕨

华南皂荚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豁痰开窍;小虫止痒。主中风昏迷;口噤不语;疥疮;顽癣。华南皂荚

华卫矛

别名:杜仲藤

味性:苦;辛;平。

主治:祛风除湿;强壮筋骨。主风湿腰腿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病。华卫矛

铧尖草

别名:试剑草、铧口草、铧头草、紫花地丁、耳钩草、犁头草、鸡下颌草、鸡口舌、紫地丁、剪刀菜、犁咀菜、铧尖菜、箭头草、红公鸡相打

味性:味苦;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化瘀。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乳痈;湿热黄疸;目赤目翳;肠痈下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妇女产后瘀血腹痛;蛇虫咬伤。铧尖草

铧头草

别名:地黄瓜、青地黄瓜、烙铁草、犁头草、白花地下、宝剑草、长萼堇菜、翁域、犁嘴草、剪刀菜、紫花地丁、尼泊尔堇莱

味性:辛微苦,寒。

归经:大肠;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肠痈,疔疮,红肿疮毒,黄疸,淋浊,目亦生翳。铧头草

滑叶跌打

别名:青树跌打、止血树、假鹊肾树皮、止血树皮、清水跌打

味性:苦、辛,温。

归经:胃经。

主治:止血,止痛。用于消化道出血,胃痛;外用治外伤出血。滑叶跌打

滑叶木通

别名:辣木通、大见血飞

味性:辛,温。

主治:通经活络,利尿,消炎,解表,退热。主治感冒,疟疾,膀胱炎,尿道炎,尿闭,闭经。滑叶木通

化金丹

别名:四棱猪屎豆、大响铃果、大马响铃、马响铃、大响铃草

味性:辛、涩,温。

归经:胃;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行气止痛。主湿热黄疸,热淋,膀胱结石,腹痛,痞块不消。化金丹

化橘红
化橘红

别名:化州桔红、橘红、毛橘红、光七爪、光五爪、化皮、化州橘红、化州陈皮、柚皮橘红、毛化、柚类橘红、兴化红、毛柑、毛化红、赖橘红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化痰,理气,健胃,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化橘红

化香树果
化香树果

别名:化香树球、化香果

味性:辛,温。

主治:顺气祛风,消肿止痛,燥湿杀虫。治内伤胸胀、腹痛,筋骨疼痛,痈肿,湿疮,疥癣。化香树果

化香树叶

别名:山柳叶、小化香叶

味性:辛;性温。

主治:解毒疗疮;杀虫止痒。主疮痈肿毒;骨痈流脓;顽癣;阴囊湿疹;癞头疮。化香树叶

桦桃树

别名:花皮木、吾处处树

味性:甘、辛,温。

主治:温中散寒,祛风除湿。主治感冒,胃酸痛,风湿骨痛。桦桃树

槐耳
槐耳

别名:槐糯、槐菌、槐鸡、槐鹅、槐蛾、赤鸡、槐檽

味性:苦;辛;性平。

归经:肝;脾;大肠经。

主治:止血;止痢;抗癌。主痔疮出血;便血;崩漏;痢疾;肝癌;肝炎。槐耳

槐叶苹

别名:蜈蚣漂、大浮萍、蜈蚣萍

味性: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痈肿疔毒,瘀血肿痛,烧烫伤。槐叶苹

獾骨

别名:土猪骨、沙獾骨、貒骨、土猪子骨

味性:辛、酸,温。

主治:主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獾骨

还亮草
还亮草

别名:飞燕草、鱼灯苏、蛇衔草、车子野芫荽、还魂草、对叉草、蝴蝶菊、峨山草乌、臭芹菜、山芹菜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肾经。

主治:治风湿痛,半身不遂,痈疮癣癞。还亮草

换锦花
换锦花

味性:辛;温。

主治:解毒;祛痰;利水。主痈疽肿毒;喉风;咳嗽痰喘;水肿。换锦花

黄草乌
黄草乌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湿;镇痛。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黄草乌

黄独零余子

别名:狗嗽子、零余子、黄独果、黄独珠芽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散结解毒。主痰热咳喘;百日咳;咽喉肿痛;瘿瘤;瘰疬;疮疡肿毒;蛇犬蛟伤。黄独零余子

黄藁本
黄藁本

别名:藁本、滇藁本

味性:辛,温。

主治:散风除湿。主治头痛,风湿痹痛。黄藁本

黄葛树

别名:大叶榕、马尾榕、雀树、黄桷树

味性:根:微辛,凉;叶:涩,平。

主治:根: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用于风湿骨痛,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叶: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肿痛。黄葛树

黄瓜仁草

别名:瓜子金、辣味根

味性:辛;苦;微寒。

主治: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主咽喉肿痛;咳嗽胸痛;咯痰不爽;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黄瓜仁草

黄果茄
黄果茄

别名:黄水茄、黄打破碗、刺茄、野茄果、大苦果、黄拓破碗、籁茄、水茄头、黄果珊瑚、马刺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湿;消瘀止痛。主风湿痹痛;牙痛;睾丸种痛;痈疖。黄果茄

黄花蒿

别名:臭蒿、草蒿、香丝草、酒饼草、马尿蒿、苦蒿、黄香蒿、黄蒿、野筒蒿、鸡虱草、秋蒿、香苦草、野苦草

味性:辛苦,凉。

主治:清热解疟,驱风止痒。治伤暑,疟疾。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黄花蒿

黄花夹竹桃
黄花夹竹桃

别名:酒杯花、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大飞酸子、夹竹桃、番仔桃、吊钟花、竹桃、树都拉、铁石榴、杨石榴、菱角树、癣疮叶、黄花状元竹、美国黄蝉、竹驼子、杨柳树、铁菱角、都拉树

味性:辛、苦,温。

归经:心经。

主治:强心;利尿消肿。主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黄花夹竹桃

黄花母

别名:大地丁草、拔脓消、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金盏花、单枝落地、生扯陇、黄花稔、黄花雾、黄花草、小柴胡、黄花谷拔、胶粘根、千斤遂、黄花仔、乏力草、小本黄花草、细迷马桩棵、黄花地挑花、黄金树、吸血草、生扯拢、疔疮药、梅肉草、硬枝黄花仔、黄仔草、赐米草、大号嗽血仔草、鬼柳根、树仔草、黄花古粥、麻笔、塘罗达、裂叶雪麻头、坡麻

味性:甘辛,凉。

归经:心;肝;肺;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排脓。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痢疾,肠炎,黄疸,痔血,吐血,痈疽疔疮。黄花母

黄花母根

别名:胶粘根、土黄芪

味性:味辛;性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生肌排脓。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疮痈难溃或溃或溃后不易收口。黄花母根

黄花稔

别名:黄花地桃花、地膏药、黄花母、千斤坠、枚叶草、山鸡绸、土黄芪[福建]、细迷马桩棵、素花草、拔毒散、牙罕满囡、小本黄花草、吸血仔、四吻草、索血草、山鸡、脓见消、单鞭救主、梅肉草、柑仔蜜、蛇总管、四米草、尖叶嗽血草、白素子、麻芡麻、灶江、扫把麻

味性:味辛;性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湿热泻痢;乳痈;痔疮;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黄花稔

黄花铁线莲

别名:狗断肠、铁线透骨草、透骨草、狗肠草、狭叶灰绿铁线莲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治风湿性关节炎,痒疹,疥癞。黄花铁线莲

黄花香茶菜

别名:白沙虫药、痢药、烂脚草、臭蒿子、鸡苏

味性:辛,温。

主治:利湿,解毒。主治痢疾;外用治烂脚丫。黄花香茶菜

黄花香薷

味性:味辛;性微温。

主治:化湿健胃;杀虫止痒。主湿滞痞满食少;腹痛吐泻;虫积;疥癣湿痒;阴道滴虫。黄花香薷

黄花岩松

别名:玉蝴蝶

味性:辛,平。

主治:清热消炎。用于肝炎;外用治中耳炎,烧烫伤。黄花岩松

黄花仔

别名:吸血草、索仔草

味性:性平,味甘微辛。

主治:活血行气,清热解毒。治肝炎,痢疾,腰肌劳损,乏力,脓疡。黄花仔

黄金线

别名:肺形草、簇花双蝴蝶、斑叶蔓龙胆

味性:甘;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止血。主肺热咳嗽;咯血;肺痈;小便淋涩;乳痈;疔疮疖肿;外伤出血。黄金线

黄荆

别名:黄荆条、黄荆子、布荆、荆条、五指风、五指柑

味性:根、茎:苦、微辛,平;叶:苦,凉;果实:苦、辛,温。

主治:根、茎: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用于支气管炎,疟疾,肝炎。;叶:化湿截疟。用于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感染;外用治湿疹,皮炎,脚癣,煎汤外洗。;果实: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用于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鲜叶:捣烂敷,治虫、蛇咬伤,灭蚊。;鲜全株:灭蛆。黄荆

黄荆根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心经。

主治:解表;止咳;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黄荆根

黄荆枝

别名:黄金条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心;肺;肝经。

主治:祛风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喉痹肿痛,风湿骨痛,牙痛,烫伤。黄荆枝

黄荆子
黄荆子

别名:布荆子、黄金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黄荆子

黄精叶钩吻

别名:金刚大

味性:辛、微凉。

主治:清散风热,解蛇毒。咽喉肿痛,银环蛇咬伤。黄精叶钩吻

黄龙藤

别名:五香藤、通气香、铁骨散、小血藤、蛇毒药、拔毒散、小红袍、岩青叶、大红袍、满山香、滑藤、紫龙、血藤、五沙藤

味性:苦;辛;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流感;痈肿疮毒;毒蛇咬伤;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黄龙藤

黄栌
黄栌

别名:黄道栌、黄栌材、栌木、月亮柴

味性:辛、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根、茎: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肝炎,麻疹不出;;叶:用于丹毒、漆疮。黄栌

黄栌根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毒,活血散瘀。治皮肤瘙痒症,跌打损伤,骨折,虚肿。黄栌根

黄栌枝叶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肾;肝经。

主治:清湿热。治黄疸,水、火烫伤,漆疮。黄栌枝叶

黄毛山牵牛

味性:味甘;辛;性平。

主治:解毒消肿;止痛。主痈肿初起;跌打伤痛。黄毛山牵牛

黄泥菜

味性:味辛;性凉。

主治:散瘀消肿。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黄泥菜

黄皮
黄皮

别名:救驾、臭条子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络止痛。主风寒湿痹;腰痛;跌打损伤;骨折。黄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