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中药列表/7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蝶兰

别名:小接筋藤、金环草、缩筋草、分筋草

味性:味苦;微辛;性温。

主治:疏风解表;舒筋活络;接骨止痛。主感冒发热;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蝶兰

丁公藤
丁公藤丁公藤

别名:麻辣子、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丁公藤

丁茄
丁茄

别名:癫茄、大癫茄、野颠茄、野西红柿、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番鬼茄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活血散瘀,镇痛麻醉。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丁茄

丁香根

味性:味辛;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散热解毒。主风热肿毒。丁香根

丁香露

味性:气烈,味微辛。

主治:温胃止痛;理气止痛。主寒僻;胃痛。丁香露

丁香罗勒

别名:臭草

味性: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胃腹胀满,消化不良,胃痛,肠炎腹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蛇咬伤,湿疹,皮炎。丁香罗勒

丁香树皮

别名:丁皮、丁香皮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散寒理气;止痛止泻。主中寒脘腹痛胀泄露泻;齿痛。丁香树皮

丁香油
丁香油

味性:味辛;甘;性热。

归经:归脾;胃;肾经。

主治:暖胃,温肾。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丁香油

丁香枝

味性:味辛;性平。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理气散寒;温中止泻。主脘腹胀满;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丁香枝

顶头马蓝

别名:癣药

味性:味苦;辛;性凉。

主治:杀虫止痒。主治癣;疥疮。顶头马蓝

定草根

别名:二面快、青丝还阳、倒生莲、盘龙莲、树林珠、长生铁角蕨

味性:辛、甘,平。

主治: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止咳化痰,利尿通乳。用于风湿疼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咳嗽痰多,跌打损伤,吐血,崩漏,乳汁不通;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定草根

定木香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驱风散寒,除湿止痛。定木香

丢了棒

别名:刁了棒、咸鱼头、追风棍、大叶大青、赶风债、赶风柴、追风根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丢了棒

东北雷公藤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胆;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杀虫解毒。主类风湿性关节炎;膨胀水肿;黄疸;痞积;跌打损伤;瘰疬;疮疡肿痛;头癣;皮肤瘙痒;毒蛇咬伤。东北雷公藤

东北溲疏

味性:辛;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祛风解表;宣肺止咳。主感冒,支气管炎。东北溲疏

东北延胡索
东北延胡索

别名:土元胡、延胡索、蓝花菜、蓝花豆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崩漏;瘤瘤;跌打损伤。东北延胡索

东北羊角芹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止痛。主流感;风湿痹痛;眩晕。东北羊角芹

东当归

别名:当归、延边当早归、朝鲜当归、大和当归、日本当归

味性:味辛;甘;性温。

主治: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肠燥便秘。东当归

东风菜
东风菜

别名:盘龙草、山蛤芦、土苍术、白云草、仙白草、尖叶山苦荬、山白菜、小叶青、仙蛤芦、菊花暗消、胃药、雌雄剑、冷水丹、焮菜、野芋头、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土白前

味性:辛、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明目;利咽。主风热感冒;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咽喉红肿;急性肾火;肺病吐血;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蛇咬伤。东风菜(图)

东风菜根

别名: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

味性:辛,温。

主治:疏风,行气,活血,止痛。治肠炎腹痛,骨节疼痛,跌打损伤。东风菜根

东风草

别名: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光、毛千里光、黄花地胆草、大头艾纳香

味性:味苦;微辛;性凉。

主治:清热明目;祛风止痒;解毒消肿。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风疹;疥疮;皮肤瘙痒;痈肿疮疖;跌打红肿。东风草

东风橘

别名:针仔簕、牛屎橘、狗橘刺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头痛,咳嗽,支气管炎,疟疾,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东风橘

东风橘根

味性:辛,温。

主治:去瘀止痛,顺气化痰。治跌打肿痛,骨折,风湿痛,疝气,感冒,咳嗽,疟疾,胃痛。东风橘根

东紫堇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头痛;胃肠痉挛痛;痛经。东紫堇

冬里麻根

别名:水麻柳根

味性:微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伤肿;骨折;外伤出血;疮痈肿毒。冬里麻根

豆包菌
豆包菌

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

味性:辛;性平。

主治:止血;解毒消肿。主胃及食管出血,外伤出血,冻疮流水,流脓。豆包菌

豆豉草

别名:通经草、蛇头细辛、疳积药、溪荪、下搜山、岩参、小蜘蛛香

味性:辛,平。

主治:活血调经;祛风利湿;健脾消积。主月经不调;痛经闭;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小儿疳积;跌打伤痛;脉管炎。豆豉草

豆豉姜

别名:木浆子根、满山香、澄茄根、木姜子根、过山香、枪子蔃、山苍子根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豆豉姜

豆角柴

别名:西南秔子梢

味性:凉;辛;微苦。

归经:肺经。

主治:疏风清热。主风热感冒;发热。豆角柴

豆蔻花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开胃理气,止呕,宽闷胀。豆蔻花

豆蔻壳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适用于寒湿气滞、脘腹胀闷、胃呆、呕吐等症。豆蔻壳

豆麻

别名:麻风草、广西艾麻

味性:辛;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本;胸闷脘痞;腹痛吐泻。豆麻

豆油
豆油

味性:辛;甘;温。

归经:大肠经。

主治:驱虫,润肠。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豆油

豆渣树

别名:冬瓜木、红皮岭麻、鹿食、白花盏、高山望、白苍木

味性:辛;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主。豆渣树

毒芹

别名:走马芹、野芹菜花

味性:辛、微甘,温。

主治:外用拔毒,祛瘀。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并可用于灭臭虫。毒芹

毒芹根

别名:走马芹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拔毒;祛瘀;止痛。主急;慢性骨髓炎;痛风;风湿痛。毒芹根

独椒

味性:辛,温。

归经:胃;肾经。

主治:散风寒,除湿邪。治牙龈肿痛及肾虚阴缩。独椒

独角芋

别名:红半夏、石芋头、红水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五彩芋

味性:苦辛,温。

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胃痛,牙痛,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癣,湿疹,全身瘙痒,狗和蛇、虫咬伤,刀枪伤。独角芋

独叶山兰

别名:山茨菇、小白芨、山慈菇

味性:味甘;微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痈肿疔毒;瘰疬;蛇咬伤;虫咬伤。独叶山兰

堵喇

别名:化血丹、紫草乌、黔主解、草乌、藤乌

味性:味辛;性热。

主治:祛风湿;解毒;醒酒。主风湿骨痛;跌打伤痛;。堵喇

杜衡
杜衡

别名:怀、蘅薇香、牡、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榷香、杜衡葵、土细辛、钹儿草、杜葵、南细辛、马辛、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杜、蘹香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肾;膀胱经。

主治: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杜衡(图)

杜鹃花果实

别名:映山红子

味性:甘;辛;性温。

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肿痛。杜鹃花果实

杜鹃兰

别名:算盘七、人头七、三七笋、大白及

味性:辛、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活血止痛。用于肺脓肿,咳嗽,跌打损伤,疔疮。杜鹃兰

杜松

别名:刺柏、杜松子、崩松、棒松

味性:辛,温。

主治:发汗,利尿,镇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配方用尚可治布氏杆菌病。杜松

杜香

别名:喇叭茶

味性:辛、苦,寒。

主治: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气管炎。杜香

杜仲藤

别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鸡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胶藤、红杜仲、白杜仲、软羌藤、九牛藤、鸡嘴藤、老鸦嘴、松筋藤、白胶藤、土续断、大种笔须藤、小白皮芯、结衣藤

味性:苦、微辛,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杜仲藤

杜仲叶
杜仲叶

味性:微辛;性温。

归经:入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主腰背疼痛;足膝酸软乏力;高血压病。杜仲叶

肚拉

别名:都拉参、都拉、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

味性:甘辛,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补气壮阳,养心止血。治阳痿,白带,风湿性心脏病,虚劳久咳,刀伤出血。肚拉

短柄菝葜

别名:土茯苓、金刚豆藤、土萆薢

味性:辛;苦;凉。

主治:清热利湿,补虚益损,活血止血。短柄菝葜

短柄南蛇藤根

别名:大藤菜、白花藤

味性:辛;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疝气痛;疮疡肿毒;带状疱疹;湿疹;毒蛇咬伤。短柄南蛇藤根

短柄南蛇藤茎叶

味性:辛;苦;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脘腹痛;牙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经闭;血崩;肌衄;疮肿;带状疱疹;湿疹。短柄南蛇藤茎叶

短齿楼梯草

味性:微苦;辛;性凉。

主治:祛风湿;散瘀肿;解热毒。主风湿热痹;目赤肿痛;黄疸;跌打骨折。短齿楼梯草

短萼蜂斗草

别名:田螺掩

味性:味辛;性平。

主治:活血消肿;退翳。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目翳。短萼蜂斗草

短茎独活

别名: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头痛;牙痛。短茎独活

短穗草胡椒

味性:辛;凉。

主治:祛风除湿;化瘀散结;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胃癌;食管癌等癌肿。短穗草胡椒

短叶锦鸡儿

别名:猫儿刺

味性:辛、苦,寒。

主治: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主治痈疽,疮疖,肿痛。短叶锦鸡儿

断肠草
断肠草

别名: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味性:苦、辛,温。

主治: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断肠草

椴叶独活
椴叶独活

别名:独活、前胡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祛风;胜湿;止痛。主感冒;头痛;腰背痛。椴叶独活

煅石膏
煅石膏原生态煅石膏

味性:甘、辛、涩,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煅石膏

对节树根

别名:小红米果根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止血。治月经不凋,吐血,尿血,痔疮出血。对节树根

对节叶
对节叶

别名:阿上格[苗语]、阿上格

味性:辛咸,寒。

归经:心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痈肿疮毒;劳伤疼痛。对节叶

对节叶根

味性:辛咸,寒。

主治:活血止痛。治劳伤疼痛:对节叶根一两,刺五加五钱。泡酒服。对节叶根

对叶豆

别名:非洲木通、翼柄旃那

味性:辛,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脓疡。对叶豆

对叶林

别名:西藏吊灯花、底线参、蕤参

味性:辛、寒。

归经:心经。

主治:杀虫;解毒。主蛔虫病;疔疮肿毒。对叶林

对叶林根

别名:底线参、蕤参

味性:寒;辛。

归经:大肠经。

主治:杀虫。主蛔虫病。对叶林根

对叶四块瓦

别名:四叶莲、四块瓦、四儿风、四叶箭、金薄荷、四叶麻、四叶对、四叶金、四叶一枝花、四大天王、金大王、四对金

味性:辛,平。

归经:心;脾;肾经。

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止痒。主感冒;咳喘;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疖;月经不调。对叶四块瓦

对叶油麻叶

味性:味微苦;辛;性寒。

主治:散瘀止痛;通便。主跌打损伤;便秘。对叶油麻叶

钝齿铃子香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疏风;散寒;通络。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钝齿铃子香

钝叶蔷薇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疮疡肿痛。钝叶蔷薇

多花八角莲

味性:甘,温。

主治:一说苦辛。散结活瘀,消肿止痛,解毒清热。多花八角莲

多茎野豌豆

味性:辛,平。

归经:入肝、胆二经。

主治:发汗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疼痛,筋骨拘挛,黄疸肝炎,白带,鼻血,热疟,阴囊湿疹。多茎野豌豆

多裂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四肢拘挛;跌打肿痛。多裂独活

多穗蓼

别名:辣蓼、水蓼、恣恣萨曾、多穗假虎杖

味性:性凉,味辛。

归经:肺;脾;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多穗蓼

多叶花椒

别名:小叶刺椒

味性:辛,温。

主治:散寒,镇痛。多叶花椒

多枝婆婆纳

别名:小败火草

味性:辛、苦,凉。

主治:祛风散热,解毒消肿。主治乳腺炎,痢疾,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疖肿痛。多枝婆婆纳

峨参
峨参

别名:土田七[四川]、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味性:甘、辛、微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肺三经。

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峨参

峨参叶
峨参叶

味性:味甘;辛;性平。

主治:止血;消肿。主创伤出血;肿痛。峨参叶

峨眉紫金牛
峨眉紫金牛

别名:红豆子、点抵改房、两逊逊

味性:苦;辛;性寒。

主治:祛风湿;解热毒;止痛。主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牙痛;胃痛;跌打骨折;淋巴结肿大。峨眉紫金牛

峨山草乌

味性:辛,热。

归经: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止痛。用于风湿筋骨疼痛,麻木,瘫痪。峨山草乌

莪术
莪术莪术

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蓝心姜、黑心姜、姜七、蓬莪茂、蓬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文术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莪术(图)

鹅不食草(图)
鹅不食草鹅不食草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鹅不食草

鹅臎

别名:鹅尾罂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肾经。

主治:补肝。主《日华子》:“治聤耳及聋,纳之;亦疗手足皴。”。鹅臎

鹅脚板
鹅脚板

别名: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犁头草、香草、金锁匙、白花仔、蛇咬革、羊膻草、骚羊古、瘙疡股、蛇倒退、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蛇咬草、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土人参、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鹅脚板

鹅脚板根

味性:辛甘,微温。

主治: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鹅脚板根

鹅掌揪根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关节痛;肌肉痿软。鹅掌揪根

鹅掌楸

别名:马挂木、双飘树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咳。用于风湿关节痛,风寒咳嗽。鹅掌楸

鹅掌楸根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驱风除湿,强筋壮骨。鹅掌楸根

蛾药

别名:火草、火把花、火把草

味性:辛,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风热咳嗽;扁桃体炎;咽喉炎。蛾药

萼果香薷

别名:香薷、土香薷

味性:味辛,性微温。

主治:发汗,解暑,利湿,行水。治伤暑感冒,肾炎。萼果香薷

二裂叶委陵菜

别名:痔疮草、黄瓜绿草、地红花、土地榆、黄瓜瓜苗、二裂翻白草、希日根[蒙名]

味性:甘、微辛,凉。

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痢疾。二裂叶委陵菜

二仙桃

别名:绿蟾蜍花、绿叶绿花、仙鹅抱蛋、水竹花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解毒消肿;祛风除湿。主疮疡肿毒;风寒湿痹;白带;腰痛;咳嗽。二仙桃

发痧藤

别名:夜牵牛、毒根斑鸠菊、过山龙、惊风红、虎三头、大木菊、软骨山川、藤牛七、蔓斑鸠菊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舒筋活血。治感冒,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痛,牙痛。发痧藤

法半夏
法半夏

味性:辛、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法半夏

法罗海

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肝;肺经。

主治:理气止痛;止咳平喘。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法罗海

番杏
番杏

别名:白番杏、白红菜、白番苋、滨莴苣、白番觅

味性:甘;微辛;性平。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消肿。治肠炎,败血病,疔疮红肿,风热目赤。番杏

饭团根

别名:入地麝香、过山香、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刀伤出血。饭团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