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中药列表/16
|
- 龙牙草根
- 龙牙楤木果
- 隆萼当归根
- 窿缘桉叶
- 窿缘小叶桉
- 蒌蒿
- 蒌叶
- 蒌油
- 楼梯草根
- 漏篮子
- 露兜竻蔃
- 露蕊乌头
- 庐山香科科
- 芦莉草叶
- 芦山藤
- 芦子
- 芦子兰
- 芦子藤
- 鸬鹚翅羽
- 橹罟子
- 陆英
- 鹿葱
- 鹿耳韭
- 鹿耳翎
- 鹿耳翎根
- 鹿藿
- 路边草
- 路边姜
- 驴断肠
- 驴毛
- 驴蹄草
- 榈木
- 绿豆升麻
- 绿萼水珠草
- 绿花独活
- 绿花耧斗菜
- 绿茎槲寄生
- 绿南星
- 绿盐
- 绿叶五味子
- 绿玉树
- 卵叶寄生
- 卵叶娃儿藤
- 卵叶蜘蛛抱蛋
- 轮伞五加
- 罗甸沟瓣
- 罗勒
- 罗勒子
- 罗裙带
- 罗裙带根
- 罗伞树
- 萝藦
- 萝藦子
- 螺厣草
- 裸茎千里光
- 裸柱菊
- 骆驼蓬
- 骆驼蹄瓣
- 骆驼蹄草
- 落葵花
- 落马衣
- 麻布七
- 麻蕡
- 麻花
- 麻黄
- 麻口皮子药
- 麻柳树根
- 麻妹条叶
- 麻母
- 麻皮
- 麻叶
- 麻叶荨麻
- 麻叶绣球
- 麻叶绣球果
- 麻鱼骨
- 马鞍藤
- 马比木
- 马勃
- 马蛋果
- 马兰
- 马蓼
- 马陆
- 马桑
- 马桑叶
- 马蹄金
- 马蹄叶
- 马牙七
- 玛瑙
- 麦麸草
- 麦麸草根
- 麦奴
- 脉耳草
- 满江红
- 满江红根
- 满山白
- 满山红
- 满天飞
- 曼陀罗根
- 曼陀罗叶
- 曼陀罗子
- 下一页
别名:九节风[云南]、芦子藤、芦子疙瘩、细麻药
味性:微辛,温。
主治:温中散寒,活络止痛,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咳喘,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痛,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牙痛,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烫火伤,乳腺炎等。芦子
别名:露兜子、竻波罗、假菠萝、山波罗、野菠萝、勒角子、婆锯勒子
味性:味辛;淡;性凉。
归经:肾;脾;肝;胃经。
主治:补脾益血;行气止痛;化痰利湿;明目。主痢疾;胃痛;咳嗽;疝气;睾丸炎;痔疮小便不利;目生翳障。橹罟子
别名:蒴藋、走马前、走马风、八棱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叶金、接骨草、排风藤、铁篱笆、英雄草、走马箭、排风草、大臭草、七叶麻、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连、秧心草、乌鸡腿、小接骨丹、水马桑、七叶根、水椿皮、七爪阳姜、屎缸杖、掌落根、散血椒、梭草、七叶莲、七叶黄香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舒筋;活血。主风温痹痛;腰腿痛;水肿;黄疸;跌打扣损伤;产后恶露不行;风疹瘙痒;丹毒;疮肿。陆英(图)
别名:鹿耳苓、鹿耳草、八十缺、毛六猬、六角瓣、六什头、六毒草、八楞风、八面风、蜡达草、六十瓣、六角心、羊仔菊、臭灵丹、辘轴风、四方根、羊耳三稔、陆续消、六耳消、土防风、六盘金、羊毛草、六角草、毛六猖、八面凤、辅轴风、八棱锋、八面锋、六角仙、羊仔草、狗咬癀、洋桃瓣、丝肚草、鹿都草、劳毒草、百草王、六耳铃、四棱锋、六达草、四方艾、三面风、六耳棱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脾、膀胱三经。
主治:祛风,除湿,化滞,散瘀,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身疼,腹痛泻痢,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疔痈瘰疬,湿毒瘙痒。鹿耳翎
别名:老鼠眼、饿蚂蝗[湖南]、痰切豆、鹿豆、荳豆、野绿豆、野黄豆、老鼠豆、野毛豆、门瘦、酒壶藤、鸟眼睛豆、大叶野绿豆、蔨、乌眼睛豆、鬼豆根、藤黄豆、乌睛珠、光眼铃铃藤、山黑豆、鬼眼睛、一条根
味性:苦、辛,平。
归经:胃;脾;肝经。
主治:凉血,解毒。治头痛,腰疼腹痛,产褥热,瘰疬,痈肿,流注。鹿藿(图)
别名:花梨木、青皮树、青豆风柴、青龙捆地、相思树、鸭公青、三钱三、青竹蛇、青力捆地、红面桐、臭树、牛屎柴、烂锅底柴、臭桶柴、红豆树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破瘀。治症瘕,赤白漏下,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榈木
别名:零陵香[华东]、九层塔、香草、鸭香、省头草、矮糠、香佩兰[江苏]、兰香、香菜、翳子草、千层塔、香花子、家佩兰、苏薄荷、紫苏薄荷、丁香罗勒、野金砂、鱼香、薄荷树、熏草、燕草、蕙草、西王母菜、零陵香、铃铃香、铃子香、香佩兰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主治: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治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瘙痒。罗勒(图)
别名:万年青、秦琼剑、牛黄伞、千层喜、文兰树、扁担叶、十八学士、郁蕉、水笑草、裙带草、水蕉、郁金叶、引水蕉、海带七、腰带七、玉带风、海蕉、斩蛇剑、破龙刀、金武剑、王带风、九筋草、朱兰叶
味性:辛,凉。
主治:清火,解毒,散瘀,消肿。治痈肿疮毒,跌打骨折,头痛,关节痛。罗裙带
别名:白环藤、奶浆藤、天浆壳、婆婆针线包、青小布、芄兰、藋、雀瓢、苦丸、熏桑、鸡肠、羊角菜、羊奶科、细丝藤、过路黄、合钵儿、婆婆针扎儿、婆婆针袋儿、羊婆奶、奶浆草、莞、省瓢、头羊角菜、野隔山消、小隔大撬、老婆筋、天鹅绒、小青布、大洋泡奶、刀口药、千层须
味性:甘辛,平。
主治:补益精气,通乳,解毒。治虚损劳伤,阳萎,带下,乳汁不通,丹毒疮肿。萝藦
别名:飞龙鳞、石耳垂、石瓜子、瓜子莲、猫龙草、镜面草、蟢儿草、地连钱、抱树莲、抱石莲、山豆丬草、血草、石耳坠、痞子药、瓜子草、金指甲、风不动、金茶匙、石龙、石茶、铁指甲、铺地阴桃、石南瓜、靠背金钱
味性:辛,凉。
归经:肺;肝;胃经。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解毒。治肺痈,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痈肿,疥癞,跌打损伤,风火牙痛。螺厣草
别名:苦苦菜、骆驼蒿、臭草、臭牡丹、沙蓬豆豆、阿地热斯忙、乌姆希-乌布斯、臭古都、老哇瓜
味性:辛苦,凉。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宣肺气,祛风湿,消肿毒。治咳嗽气短,风湿痹痛,皮肤瘙痒,无名肿毒。骆驼蓬
别名:马衣叶、假紫苏、土防风、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防风草、秽草、大篾草、大羊古骚、排风草、臭苏、野苏麻、土藿香、野苏、野紫苏、猪麻苏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祛风湿;消疮毒。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壮筋骨;肾虚人取其头浸酒饮。落马衣
别名:麻布芪、穿心莲[四川]、统天袋、统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破骨七、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龙骨七、龙膝、辫子七、花花七、七连环、破布七、碎骨还阳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肝;肺;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用于风湿腰腿痛,胃气痛,跌打损伤。麻布七
别名:色道麻、结力根[蒙古]、龙沙、卑相、卑盐、狗骨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图)
- 《中国药典》麻黄
- 《中药大辞典》麻黄
- 《中华本草》麻黄
- 《本草纲目》麻黄
- 《本草备要》麻黄
- 《本草便读》麻黄
- 《本草乘雅半偈》麻黄
- 《本草崇原》麻黄
- 《本草从新》麻黄
- 《本草撮要》麻黄
- 《本草分经》麻黄
- 《本草分经》麻黄
- 《本草分经》麻黄
- 《本草分经》麻黄
- 《本草害利》麻黄
- 《本草害利》麻黄
- 《本草害利》麻黄
- 《本草经解》麻黄
- 《本草经集注》麻黄
- 《本草蒙筌》麻黄
- 《本草求真》麻黄
- 《本草思辨录》麻黄
- 《本草图经》麻黄
- 《本草新编》麻黄
- 《本草衍义》麻黄
- 《本草易读》麻黄
- 《本草择要纲目》麻黄
- 《本经逢原》麻黄
- 《长沙药解》麻黄
- 《得配本草》麻黄
- 《滇南本草》麻黄
- 《雷公炮炙论》麻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麻黄
- 《名医别录》麻黄
- 《神农本草经》麻黄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麻黄
- 《中药炮制》麻黄
- 《汤液本草》麻黄
- 《吴普本草》麻黄
- 《新修本草》麻黄
- 《药鉴》麻黄
- 《药笼小品》麻黄
- 《药性切用》麻黄
- 《药征》麻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麻黄
- 《证类本草》麻黄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麻黄
- 《中药学》麻黄
- 《千金翼方》麻黄
- 《瘴疟指南》麻黄
- 《外科全生集》麻黄
- 《冯氏锦囊秘录》麻黄
- 《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
- 《顾松园医镜》麻黄
- 《医学入门》麻黄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海薯、走马风、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灯心
味性:辛;苦;微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消痈散结。主风湿痹痛;痈肿;疔毒;乳痈;痔漏。马鞍藤
别名:灰包、马粪包、马疕、马屁勃、马疕苗、灰菇、马屁包、牛屎菇、灰包菌、药苞、人头菌、牛屎菌、大气菌、灰菌、鸡肾菌、地烟、马庀菌、香末菇、乌龙菌、药包
味性:辛,平。
归经:肺经。
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止血。。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诸疮不敛。马勃(图)
别名: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紫菊、阶前菊、马兰头、竹节草、马兰菊、蟛蜞菊、红梗菜、田菊、毛蜞菜、红马兰、马兰青、螃蜞头草、蓑衣莲、灯盏细辛、日边菊、红管药、鸡油儿、田蒿子、剪刀草、田茶菊
味性:辛,凉。
归经:归肺;肝;胃;大肠经。
主治:凉血,清热,利湿,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马兰(图)
别名:蛟、百足、马蚿、蛆蟝、马蚰、马蠲、秦渠、飞蚿虫、马轴、蚐、千足、刀环虫、百节虫、蛩、千脚虫、篦子虫、锅耳朵、大草鞋虫、百脚陆、蚿、蛝、马驩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心;肺经。
主治:破积;解毒.治症瘕,痞满,痈肿,毒疮。马陆
别名:马鞍子、水马桑、千年红、紫桑、野马桑、红马桑、醉鱼儿、闹鱼儿、四联树、黑果果、黑虎大王、黑龙须、乌龙须[根名]
味性:苦、辛,寒。
主治:祛风除湿,镇痛,杀虫。根:用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狂犬咬伤,风湿关节痛;叶:外用治烧烫伤,头癣,湿疹,疮疡肿毒。马桑
别名:黄胆草、小金钱草[四川]、螺丕草、小马蹄草、荷包草、九连环、小碗碗草、小迎风草、月亮草
味性:辛,平。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肝炎,胆囊炎,痢疾,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扁桃体炎,跌打损伤。马蹄金
别名:大黑节草、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丹、四棱草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清热除湿,消炎接骨。主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外用鲜品捣汁点眼。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入肉。脉耳草
别名:红浮飘、红浮萍、紫薸、三角薸、草无根、水浮漂、红浮漂、浮飘、浮漂、带子薸、紫萍、红叶草、绿萍
味性:辛,寒。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发汗,祛风,透疹。治风湿疼痛,风瘙瘾疹,麻疹透发不出,癣疮,火伤。满江红
别名:醉葡萄、天茄子、胡茄子、狗核桃、风茄果、金茄子、竻仙挑、洋大麻子、山大麻子、六轴子、闹羊花子、伏茄子、醉仙桃、竻仙桃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平喘;祛风;止痛。主喘咳;惊痫;风寒湿痹;脱肛;跌打损伤;疮疖。曼陀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