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性中药列表/2
|
- 波缘楤木
- 菠菜
- 驳骨草
- 薄荷
- 薄荷露
- 薄荷脑
- 薄荷油
- 薄叶黄芩
- 薄叶棘豆
- 薄柱草
- 擘蓝
- 补血薯
- 布狗尾
- 菜头肾
- 穇穗莎草
- 苍白过路黄
- 苍蝇草
- 藏报春
- 藏荆芥
- 藏菌陈
- 藏羚角
- 藏青果
- 草胡椒
- 草金杉
- 草龙
- 草蚂蚱莲
- 草石蚕
- 草藤乌
- 草鞋青
- 草玉梅
- 插田泡
- 茶膏
- 茶花
- 茶树根
- 茶叶
- 茶油
- 柴胡
- 缠竹黄
- 潺槁树
- 蟾蜍
- 蟾蜍肝
- 蟾皮
- 蟾舌
- 蟾头
- 长瓣马铃苣苔
- 长柄车前蕨
- 长柄蕗蕨
- 长春花
- 长盖铁线蕨
- 长梗千里光
- 长梗玄参
- 长管蝙蝠草
- 长管假茉莉
- 长毛柃叶
- 长毛香科科
- 长叶实蕨
- 长叶水麻
- 长圆叶艾纳香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常春藤
- 朝鲜一枝黄花
- 蛏壳
- 赪桐
- 撑篙竹
- 橙子
- 秤钩风
- 鸱骨
- 匙叶黄杨
- 齿叶草
- 赤地榆
- 赤火绳
- 赤芍药
- 赤小豆花
- 赤小豆芽
- 赤扬
- 赤杨
- 翅柄蓼
- 翅柄铁线蕨
- 冲天果
- 茺蔚子
- 虫实
- 崇澍蕨
- 抽筋草
- 臭常山
- 臭黄荆
- 臭黄荆根
- 臭黄荆叶
- 臭藿香
- 臭李子
- 臭山牛蒡
- 臭山羊
- 臭菘
- 樗叶
- 除虫菊
- 楮头红
- 楮叶
- 川贝母
- 川滇桤木
- 川明参
- 川山橙根
- 下一页
别名:菠棱、波棱菜、赤根菜、波斯草、鹦鹉菜、鼠根菜、角菜、菠薐、红根菜、甜茶、拉筋菜、敏菜、飞薐菜、飞龙菜
味性:甘,凉。
归经:肝;胃;大肠;小肠经。
主治:养血,止血,敛阴,润燥。治衄血,便血,坏血病,消渴引饮,大便涩滞。菠菜
别名:小功劳、木贼、节节草、豆根草、接骨蕨、马人参、笔塔草、笔头草、塔草、毛筒草、博节草、土木贼、木贼草、斗眼草、锁阳草、全生草、虾公脚、马浮草
味性:苦;凉;甘。
归经:肺;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治感冒,肠炎,痢疾,风湿骨痛,跌打伤折。驳骨草
别名: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南薄荷、猫儿薄苛、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花、菝蕑、吴菝蕑、野薄荷、升阳菜薄苛、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味性:辛,凉。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薄荷(图)
- 《中国药典》薄荷
- 《中药大辞典》薄荷
- 《中华本草》薄荷
- 《本草纲目》薄荷
- 《本草备要》薄荷
- 《本草便读》薄荷
- 《本草乘雅半偈》薄荷
- 《本草从新》薄荷
- 《本草撮要》薄荷
- 《本草分经》薄荷
- 《本草分经》薄荷
- 《本草害利》薄荷
- 《本草经解》薄荷
- 《本草蒙筌》薄荷
- 《本草求真》薄荷
- 《本草思辨录》薄荷
- 《本草新编》薄荷
- 《本草衍义》薄荷
- 《本草择要纲目》薄荷
- 《本经逢原》薄荷
- 《得配本草》薄荷
- 《雷公炮制药性解》薄荷
- 《食疗本草》薄荷
- 《汤液本草》薄荷
- 《新修本草》薄荷
- 《药鉴》薄荷
- 《药笼小品》薄荷
- 《饮食须知》薄荷
- 《玉楸药解》薄荷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薄荷
- 《证类本草》薄荷
- 《中药学》薄荷
- 《千金翼方》薄荷
- 《外科全生集》薄荷
- 《冯氏锦囊秘录》薄荷
- 《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
- 《中医饮食营养学》薄荷
- 《顾松园医镜》薄荷
- 《医学入门》薄荷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石蚕、石奇蛇、石祁蛇、白伸筋、石伸筋、白毛岩蚕、岩蚕、老鼠尾、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白毛蛇、白毛骨碎补、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地蚕、甘露子、滴露、甘露儿、土蛹、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地牯牛草、地纽、土蚰、土人参、土蕊子、毛菜、风子草、螺丝菜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肺;肝;脾经。
主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小儿疳积。草石蚕
别名: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
味性:果:甘、酸,温;根、不定根:苦,凉。
主治:果:补肾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白带。;根、不定根:调经活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外用治外伤出血。插田泡
别名:苦茶、槚、荼、茗、荈、苦梌、蔎)、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苦荼、郭璞注、苦瑹、蔎
味性:苦甘,凉。
归经:入心、肺、胃经。
主治: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茶叶
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肝;胆经。
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柴胡(图)
- 《中国药典》柴胡
- 《中药大辞典》柴胡
- 《中华本草》柴胡
- 《本草纲目》柴胡
- 《本草备要》柴胡
- 《本草便读》柴胡
- 《本草崇原》柴胡
- 《本草从新》柴胡
- 《本草撮要》柴胡
- 《本草分经》柴胡
- 《本草分经》柴胡
- 《本草分经》柴胡
- 《本草害利》柴胡
- 《本草害利》柴胡
- 《本草经解》柴胡
- 《本草蒙筌》柴胡
- 《本草求真》柴胡
- 《本草思辨录》柴胡
- 《本草图经》柴胡
- 《本草新编》柴胡
- 《本草衍义》柴胡
- 《本草易读》柴胡
- 《本草择要纲目》柴胡
- 《本经逢原》柴胡
- 《长沙药解》柴胡
- 《得配本草》柴胡
- 《滇南本草》柴胡
- 《雷公炮炙论》柴胡
- 《雷公炮制药性解》柴胡
- 《名医别录》柴胡
- 《神农本草经》柴胡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柴胡
- 《中药炮制》柴胡
- 《汤液本草》柴胡
- 《新修本草》柴胡
- 《药鉴》柴胡
- 《药笼小品》柴胡
- 《药性切用》柴胡
- 《药征》柴胡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柴胡
- 《证类本草》柴胡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柴胡
- 《中药学》柴胡
- 《医方考》柴胡
- 《瘴疟指南》柴胡
- 《外科全生集》柴胡
- 《冯氏锦囊秘录》柴胡
- 《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
- 《顾松园医镜》柴胡
- 《医学入门》柴胡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青胶木、树仲、油槁树、胶樟、青野槁、潺槁木
味性:甘、苦、涩,凉。
主治:清湿热,消肿毒,止血,止痛。;根:内服治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糖尿病。;皮、叶:外用治腮腺炎,疮疖痈肿,乳腺炎初起,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潺槁树
别名:苦蠪、蟾、虾蟆、蚵蚾、癞虾蟆、石蚌、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蟆、癞蛤蚆、蚧蛤蟆、蚧巴子、蟾诸、去甫;蟾
味性:辛,凉。
归经:心;肝;脾;肺经。
主治: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蟾蜍(图)
别名:三角枫、追风藤、上树蜈蚣、钻天风、土鼓藤、龙鳞薛荔、尖叶薜荔、三角风;三角尖、爬墙虎、械枫、尖角枫、山葡萄、狗姆蛇、百脚蜈蚣、钻矢风、枫荷梨藤、风藤草、犁头南枫藤、三角箭、土枫藤、散骨风、三叶木莲、士鼓藤、龙鳞薜荔、尖叶薛荔、三角风、三角尖、爬树龙、岩筋、风藤、扒岩枫、上天龙、三角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肝;脾;肺经。
主治:祛风,利湿,平肝,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头晕,口眼歪斜,衄血,目翳,痈疽肿毒。常春藤
别名:朱桐、红顶风、红菱、雌雄树、大丹、红龙船花、状元红、荷苞花[四川]
味性:微甘、淡,凉。
主治:根:祛风利湿,散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肺结核咳嗽,咯血。;叶:解毒排脓。外用治疔疮疖肿。赪桐
别名:穿墙风、九层皮、土防己、蛇总管[海南]、追骨风、华防己、湘防己、穿山藤、杜藤、过山龙、花防己
味性:苦;凉。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用于风湿骨痛,胆囊炎,尿路感染,毒蛇咬伤。秤钩风
别名:隔山消、紫地榆、红地榆、万两金、雀食地榆、万榄筋、红寒药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肝;脾;胃;膀胱经。
主治:消炎,止血,涩肠。治肠炎,痢疾,脘腹疼痛,内出血,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流血,跌打损伤。赤地榆
别名:虫儿被单、筋骨菜、单背叶、青姑草、金缠莱、大娥嫦菜、石灰草、接筋草、小伸筋草、背单草、滇繁缕、白筋骨草、鸡骨草、唐根草、石繁缕、糯米藤
味性:辛;性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平肝;舒筋活血;利湿;解毒。主中风不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白带;疮疖。抽筋草
别名:臭常山、臭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和常山、大骚羊、白胡椒、大素药、胡椒树根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肺;胃;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表,行气止痛,祛风利湿。治风热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痢疾,无名肿毒。臭山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