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性中药列表/13
|
- 拟进里香
- 尿桶弓
- 柠檬
- 牛白藤
- 牛白藤根
- 牛蒡茎叶
- 牛蒡子
- 牛齿
- 牛戳口
- 牛儿藤
- 牛耳枫
- 牛耳枫根
- 牛耳枫枝叶
- 牛耳散血草
- 牛含水
- 牛黄
- 牛筋
- 牛筋草
- 牛奶树
- 牛奶子
- 牛藤
- 牛蹄
- 牛尾蒿
- 牛腰子果
- 扭肚藤
- 扭子菜
- 脓见愁根
- 女儿茶
- 女儿红根
- 女儿红叶
- 女贞皮
- 女贞叶
- 糯米泔
- 糯米藤
- 糯米条
- 帕梯
- 排钱草根
- 盘羊角
- 螃蟹脚
- 胖血藤
- 泡花子
- 泡囊草
- 硼砂
- 蓬莱草
- 蟛蜞菊
- 披针骨牌蕨
- 皮袋香
- 枇杷
- 枇杷叶
- 蚍子草
- 片鸡尾草
- 偏瓣花根
- 偏叶白齿藓
- 漂摇豆
- 苤蓝
- 苹果
- 苹果皮
- 屏风草
- 瓶耳小草
- 婆婆纳
- 婆婆指甲菜
- 破头风
- 破碗掌脚树
- 铺地草
- 铺地罗伞
- 匍匐滨藜
- 蒲草根
- 蒲儿根
- 蒲葵根
- 蒲蒻
- 蒲桃根皮
- 蒲桃种子
- 朴树叶
- 七里明
- 七叶薯
- 七叶仔
- 桤木
- 桤木皮
- 桤木枝梢
- 槭叶止血草
- 漆姑草
- 祁州一枝蒿
- 鳍蓟
- 麒麟吐珠
- 荠菜花
- 千里找根
- 千屈草
- 前胡
- 茜草茎
- 茜草藤
- 枪刀菜根
- 枪刀药
- 强壮莲座蕨
- 蔷薇根
- 蔷薇花
- 蔷薇叶
- 蔷薇枝
- 荞麦
- 茄叶一枝蒿
- 茄子
- 下一页
别名: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羊角、黑汉豆、三角果、雷公柴、亚婆树、金耳环、落地金钱
味性:味微苦;辛;性凉。
归经:心;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消肿;凉血解毒;收敛生肌。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烫火伤;溃疡。尿桶弓
别名:黎檬、黎檬子、黎朦子、宜母子、里木子、梨橡干、药果、檬子、梦子、宜蒙子、宜母果、柠果、黎檬干
味性:酸;甘;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祛暑,安胎。咽痛口干,胃脘胀气,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思饮食。柠檬
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甜茶、排骨连、土加藤甜茶、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牛白藤
别名:大力子、恶实、鼠粘子、黍粘子、蝙蝠刺、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大牛子、牛子、大牛了、土大酮子
味性:辛苦,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牛蒡子(图)
别名: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多德草、紫花草、道爪草、牛汉水、牛哈水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腺炎,尿道感染,荨麻疹,皮肤瘙痒。牛含水
别名:丑宝、天然牛黄、犀黄、各一旺
味性:甘,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牛黄(图)
- 《中国药典》牛黄
- 《中药大辞典》牛黄
- 《中华本草》牛黄
- 《本草纲目》牛黄
- 《本草备要》牛黄
- 《本草便读》牛黄
- 《本草乘雅半偈》牛黄
- 《本草崇原》牛黄
- 《本草从新》牛黄
- 《本草撮要》牛黄
- 《本草分经》牛黄
- 《本草分经》牛黄
- 《本草害利》牛黄
- 《本草经集注》牛黄
- 《本草蒙筌》牛黄
- 《本草求真》牛黄
- 《本草图经》牛黄
- 《本草新编》牛黄
- 《本草衍义》牛黄
- 《本草易读》牛黄
- 《本草择要纲目》牛黄
- 《本经逢原》牛黄
- 《雷公炮炙论》牛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牛黄
- 《名医别录》牛黄
- 《神农本草经》牛黄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牛黄
- 《汤液本草》牛黄
- 《吴普本草》牛黄
- 《新修本草》牛黄
- 《药笼小品》牛黄
- 《药性切用》牛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牛黄
- 《证类本草》牛黄
- 《中药学》牛黄
- 《千金翼方》牛黄
- 《冯氏锦囊秘录》牛黄
- 《顾松园医镜》牛黄
- 《医学入门》牛黄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穆子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扁草、水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稷子草、椮子草、栗牛茄草、水牯草、尺盆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入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牛筋草
别名:牛奶子、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牛乳药、大牛奶、多糯树、稔水冬瓜、铁牛入石、乳汁公树
味性:甘;微苦;性凉。
主治: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牛奶树
别名:阳春子、甜枣、麦粒子、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夏至蔸、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
味性:酸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牛奶子
别名:捆仙绳、糯米菜、糯米草、米浆藤、生扯拢、筲箕藤、铁箍蔓草、玄麻根、红米藤、红饭藤、雾水葛、自消散、铁节草、小铁箍、小粘药、红头带、红石薯、猪仔菜、贯线草、土加藤、糯米莱、蔓苎麻根、九股牛、小拔毒散、意心藤
味性:甘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糯米藤
别名: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荞叶细辛、荞麦蔓、云扣莲、白前蓼、黄美蔓、黄腰子蔓、何首乌蔓
味性:酸;辛;性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健胃,止咳。治胃痛食胀,肺痨咳嗽,吐血,百日咳,风湿痛。胖血藤
别名:苦舌草、凤梨草、旺梨草、雷公锤草、大二郎箭、番梨仔草、旺菜癀、凤梨癀、痢症草
味性:味微苦;性凉。
归经:肺;心;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牙疳;泄泻;痢疾;痈疽疮毒;带状疱疹;湿疹;疥癣。蓬莱草
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马兰草、蟛蜞花、路边菊、水兰、黄花曲草、鹿舌草、龙舌草
味性:甘、微酸,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治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疮,跌打损伤。蟛蜞菊
别名:卢橘、巴叶、枇杷、蜜枇杷叶、炙枇杷叶、芦桔叶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枇杷叶(图)
- 《中国药典》枇杷叶
- 《中药大辞典》枇杷叶
- 《中华本草》枇杷叶
- 《本草备要》枇杷叶
- 《本草便读》枇杷叶
- 《本草乘雅半偈》枇杷叶
- 《本草从新》枇杷叶
- 《本草撮要》枇杷叶
- 《本草分经》枇杷叶
- 《本草分经》枇杷叶
- 《本草经解》枇杷叶
- 《本草经集注》枇杷叶
- 《本草蒙筌》枇杷叶
- 《本草求真》枇杷叶
- 《本草思辨录》枇杷叶
- 《本草新编》枇杷叶
- 《本草衍义》枇杷叶
- 《本草易读》枇杷叶
- 《本草择要纲目》枇杷叶
- 《本经逢原》枇杷叶
- 《滇南本草》枇杷叶
- 《雷公炮炙论》枇杷叶
- 《雷公炮制药性解》枇杷叶
- 《名医别录》枇杷叶
- 《中药炮制》枇杷叶
- 《新修本草》枇杷叶
- 《药笼小品》枇杷叶
- 《药性切用》枇杷叶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枇杷叶
- 《证类本草》枇杷叶
- 《中药学》枇杷叶
- 《千金翼方》枇杷叶
- 《冯氏锦囊秘录》枇杷叶
- 《顾松园医镜》枇杷叶
- 《医学入门》枇杷叶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云南]、小黄芩、半枝莲[云南]
味性:苦、微辛,凉。
主治:消炎退热,解毒消肿。;急、慢性胃炎:配方用,用量5钱。;痈疽肿毒,疥疮,体癣,手足癣:全草1~3钱,水煎服。;小儿走马牙疳:用全草放新瓦上焙干,研末撒布溃烂处。屏风草
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高脚鼠耳菜、山马齿苋、天青地白、铺地黄、岩马齿苋、卷耳、大鹅儿肠、鹅不食草
味性:甘;微苦;性凉。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湿热泄泻;肠风下血;乳痈;疔疮;高血压病。婆婆指甲菜
别名:野广石榴、炸腰果、老扫叶、水多尼、大号蒲淡、蓝屿野牡丹、老鼠丁根、翁登木、乌提子、山甜娘、酒瓶果、催生药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主肠炎;痢疾;肝炎;疟疾;偏头痛;咯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月经不调;难产;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痈疖肿毒;水火烫伤;湿疮;跌打伤肿。破碗掌脚树
别名:贴地空、嗽痨草、落地金牛、毛虫药、毛虫药公、老虎舌、毛脚皮皮
味性:微苦;辛;性凉。
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血;解毒消痈。主风湿关节痛;咳血;吐血;肠风下血;闭经;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痈;疔疮。铺地罗伞
别名:血参、补血薯、七爪金龙
味性:辛、微甘、苦,凉。
主治: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产后腹痛,通经,肺结核,咳血。块根2~3钱,水煎服或炖猪骨服。;跌打损伤:块根3~5钱,水煎服,并用鲜块根捣烂外敷。七叶薯
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漆姑、瓜槌草、牛毛粘、匿鼻药、大龙叶、瓜糙草、蛇牙草、牙齿草、沙子草、羊地草、小叶米粞草、踏地草、风米莱、虾子草、大龙草、虫牙草、鼻药、地兰、胎乌草、虎牙草
味性:苦,凉。
归经:肝;胃经。
主治: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漆姑草(图)
味性:苦辛,凉。
归经:归肺经。
主治: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前胡(图)
- 《中国药典》前胡
- 《中药大辞典》前胡
- 《中华本草》前胡
- 《本草纲目》前胡
- 《本草备要》前胡
- 《本草便读》前胡
- 《本草从新》前胡
- 《本草撮要》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害利》前胡
- 《本草害利》前胡
- 《本草经解》前胡
- 《本草经集注》前胡
- 《本草蒙筌》前胡
- 《本草求真》前胡
- 《本草图经》前胡
- 《本草易读》前胡
- 《本草择要纲目》前胡
- 《本经逢原》前胡
- 《得配本草》前胡
- 《滇南本草》前胡
- 《雷公炮炙论》前胡
- 《雷公炮制药性解》前胡
- 《名医别录》前胡
- 《中药炮制》前胡
- 《汤液本草》前胡
- 《吴普本草》前胡
- 《新修本草》前胡
- 《药鉴》前胡
- 《药笼小品》前胡
- 《药性切用》前胡
- 《玉楸药解》前胡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前胡
- 《证类本草》前胡
- 《中药学》前胡
- 《千金翼方》前胡
- 《外科全生集》前胡
- 《冯氏锦囊秘录》前胡
- 《顾松园医镜》前胡
- 《医学入门》前胡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花麦、三角麦、乌麦、荍麦、花荞、甜养、荞子、花麦;乌麦;麦、甜荞
味性:甘,凉。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荞麦(图)
别名:落苏、昆仑瓜、草鳖甲、酪酥、矮瓜、吊菜子、白茄、表水茄、紫茄、黄茄、东风草、银茄、黄水茄、酱茄、糟茄、昆仑紫瓜、鸡蛋茄、卵茄
味性:甘,凉。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活血;消肿。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