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性中药列表/13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拟进里香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发表清热;和中祛湿。主感冒;头痛;肺热咳喘;消化不良;胃痛;腹痛吐泻;风湿痹痛。拟进里香

尿桶弓

别名: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羊角、黑汉豆、三角果、雷公柴、亚婆树、金耳环、落地金钱

味性:味微苦;辛;性凉。

归经:心;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消肿;凉血解毒;收敛生肌。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烫火伤;溃疡。尿桶弓

柠檬
柠檬柠檬

别名:黎檬、黎檬子、黎朦子、宜母子、里木子、梨橡干、药果、檬子、梦子、宜蒙子、宜母果、柠果、黎檬干

味性:酸;甘;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祛暑,安胎。咽痛口干,胃脘胀气,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思饮食。柠檬

牛白藤

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甜茶、排骨连、土加藤甜茶、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牛白藤

牛白藤根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凉血解毒;祛瘀消肿。主风湿性腰腿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痔疮出血。牛白藤根

牛蒡茎叶

别名:大夫叶

味性:味苦;微甘;性凉。

主治:治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风痒。牛蒡茎叶

牛齿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涩;性凉。

归经:心包经。

主治:镇惊;固齿;敛疮。主小作牛痫;牙齿动摇;发背恶疮。牛齿

牛戳口

别名:老牛锉、千针草、大蓟

味性:味甘;性凉。

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咯血;衄血;尿血;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牛戳口

牛儿藤

别名:大鸭公藤、石萝藤、石蔓藤、大叶甜果子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止痛;活血调经。主胸腹胀痛;痢疾;带下;跌打损伤;筋骨痛;崩漏;月经不调。牛儿藤

牛耳枫

别名:老虎耳、南岭虎皮楠

味性:辛、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肿痛,骨折,毒蛇咬伤,疮疡肿毒。牛耳枫

牛耳枫根

味性:味辛;苦;性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外感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胁下痞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牛耳枫根

牛耳枫枝叶

味性:辛;甘;性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跌打骨折;毒蛇咬伤。牛耳枫枝叶

牛耳散血草

别名:散血草、歇壁蝴蝶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牛耳散血草

牛含水

别名: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多德草、紫花草、道爪草、牛汉水、牛哈水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腺炎,尿道感染,荨麻疹,皮肤瘙痒。牛含水

牛筋
牛筋

味性:味甘;性凉。

归经:肝经。

主治:补肝强筋,祛风热;利尿。主筋脉劳伤;风热体倦;腹胀;小便不利。牛筋

牛筋草
牛筋草

别名: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穆子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扁草、水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稷子草、椮子草、栗牛茄草、水牯草、尺盆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入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牛筋草

牛奶树

别名:牛奶子、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牛乳药、大牛奶、多糯树、稔水冬瓜、铁牛入石、乳汁公树

味性:甘;微苦;性凉。

主治: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牛奶树

牛奶子
牛奶子

别名:阳春子、甜枣、麦粒子、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夏至蔸、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

味性:酸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牛奶子

牛藤

别名:野木瓜、七姐妹藤、六叶野木瓜、石月、郁子

味性:苦;凉。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散瘀;止痛;利尿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各种神经性疼痛;小便不利;水肿。牛藤

牛蹄
牛蹄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凉。

归经: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止血;利水消肿。主风热;崩漏;水肿;小便涩少。牛蹄

牛尾蒿
牛尾蒿

别名: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

味性:味苦;微辛;性凉。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杀虫。主急性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鼻衄;血风疮;晓虫病。牛尾蒿

牛腰子果

别名:八月瓜、八月扎、阔叶八月瓜、宽叶牛姆瓜、大木通[云南]

味性:苦,凉。

主治:利湿,通乳,解毒,止痛。用于小便不利,脚气浮肿,乳汁不通,胃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牛腰子果

扭肚藤
扭肚藤

别名:白花茶、假素馨、猪肚勒、青藤子花、青藤仔花、左扭藤、白花菜、毛毛茶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疬,疥疮。扭肚藤

扭子菜

味性:微甘,凉。

主治:清热;止咳。主肺热咳嗽;发热;口腔糜烂。扭子菜

脓见愁根

味性:味微酸涩,性凉。

主治:治久痢,疟疾。脓见愁根

女儿茶

别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

味性:性凉,味涩微苦。

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治吐血,痔血,崩漏,月经不调,痢疾。女儿茶

女儿红根

别名:鸭公青、鸭公头、消黄散、青龙草、女儿茶、女儿红茶、鸭公子、泛银子、黄鳝藤、勾儿茶

味性:味苦;微苦;性凉。

归经:大肠;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赤白痢疾,黄疸,热淋,崩中带下。女儿红根

女儿红叶

别名:鸭公头叶、鸭公叶

味性:味苦;性凉。

归经:肝经。

主治:止血;解毒。主吐血;痈疽疔疮。女儿红叶

女贞皮

别名:女贞树皮

味性:微苦;性凉。

主治:强筋健骨。主腰膝酸痛;两脚无力;水火烫伤。女贞皮

女贞叶

别名:冬青叶、土金刚叶、爆竹叶

味性:苦;性凉。

主治:祛风,明目,消肿,止痛。治头目昏痛,风热赤跟,疮肿溃烂,烫伤,口腔炎。女贞叶

糯米泔

别名:粘米泔水

味性:甘;凉。

主治:除烦;止渴。主霍乱;心烦口渴。糯米泔

糯米藤

别名:捆仙绳、糯米菜、糯米草、米浆藤、生扯拢、筲箕藤、铁箍蔓草、玄麻根、红米藤、红饭藤、雾水葛、自消散、铁节草、小铁箍、小粘药、红头带、红石薯、猪仔菜、贯线草、土加藤、糯米莱、蔓苎麻根、九股牛、小拔毒散、意心藤

味性:甘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糯米藤

糯米条
糯米条

别名:茶条树、小榆蜡叶、小垛鸡、山柳树、毛蜡叶子树、水蜡、白花树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痢疾;痈疽疮疖;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流石破天惊;跌打损伤。糯米条

帕梯

别名:野菠萝、露兜、罗金堆

味性:甘淡,凉。

主治:清热利尿,发汗止痛。治感冒发热,尿路感染,肾炎水肿,结膜炎,肝炎,风湿腰腿痛,疝气痛。帕梯

排钱草根

味性:味淡;涩;性凉。

归经:脾;肝经。

主治:清热利水。主胁痛;黄疸;臌胀;湿热痹证;有经不调;闭经;痈疽疔疮;跌打肿痛。排钱草根

盘羊角

别名:大角羊、羱羊、盘角子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心、肝二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瘟疫;高热。盘羊角

胖血藤

别名: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荞叶细辛、荞麦蔓、云扣莲、白前蓼、黄美蔓、黄腰子蔓、何首乌蔓

味性:酸;辛;性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健胃,止咳。治胃痛食胀,肺痨咳嗽,吐血,百日咳,风湿痛。胖血藤

泡花子

别名:苦山矾、花香木

味性:苦;性凉。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表。主感冒身热;头昏口燥。泡花子

泡囊草

别名:大头狼毒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痈肿疮毒;咽喉肿毒;鼻渊,聤耳。泡囊草

蓬莱草

别名:苦舌草、凤梨草、旺梨草、雷公锤草、大二郎箭、番梨仔草、旺菜癀、凤梨癀、痢症草

味性:味微苦;性凉。

归经:肺;心;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牙疳;泄泻;痢疾;痈疽疮毒;带状疱疹;湿疹;疥癣。蓬莱草

蟛蜞菊
蟛蜞菊

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马兰草、蟛蜞花、路边菊、水兰、黄花曲草、鹿舌草、龙舌草

味性:甘、微酸,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治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疮,跌打损伤。蟛蜞菊

披针骨牌蕨

别名:万年青、克氏骨牌蕨

味性:微苦;涩;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止咳;祛风除湿;止血。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披针骨牌蕨

皮袋香

别名:山枝子、羊皮袋、山辛夷、十里香、山栀子

味性:涩;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炎;鼻炎;结膜炎;脑漏。皮袋香

蚍子草

别名:四川山蚂蝗、红土子草、路边青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喉痛,疟疾,刀伤及黄水疮。蚍子草

片鸡尾草

别名:骟鸡尾草、锯锯草、小凤尾草、猪毛草、新凤尾草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烫、火伤,狂犬咬伤,刀伤。片鸡尾草

偏瓣花根

味性:味苦;辛;性凉。

主治: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感冒;高热;无名肿毒。偏瓣花根

偏叶白齿藓

味性:淡;凉。

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止痛。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跌打损伤;血瘀肿痛。偏叶白齿藓

漂摇豆

别名:瓢摇豆、飘摇豆

味性:性凉。

归经:脾;胃经。

主治:活血;明目。主目赤肿痛。漂摇豆

苤蓝

别名:芥蓝、擘蓝、茄连、撇蓝、玉蔓青

味性:甘辛,凉。

主治:治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肿毒,脑漏。苤蓝

苹果
苹果

别名:柰、频婆、柰子、平波、超凡子、天然子、频果、西洋苹果

味性:甘,凉。

主治:生津,润肺,除烦,解署,开胃,醒酒。苹果

苹果皮

味性:甘;凉。

归经:胃经。

主治:降逆和胃。主反胃。苹果皮

屏风草

别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云南]、小黄芩、半枝莲[云南]

味性:苦、微辛,凉。

主治:消炎退热,解毒消肿。;急、慢性胃炎:配方用,用量5钱。;痈疽肿毒,疥疮,体癣,手足癣:全草1~3钱,水煎服。;小儿走马牙疳:用全草放新瓦上焙干,研末撒布溃烂处。屏风草

瓶耳小草

别名:独叶一枝枪、矛盾草、蛇咬子

味性:性凉,味微甘、酸。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用于毒蛇咬伤、疔疮肿毒、感冒发热、肺炎、胃痛。瓶耳小草

婆婆纳
婆婆纳

别名:卵子草、石补钉、双铜锤、双肾草、桑肾子、狗卵草、双珠草、菜肾子、将军草、脾寒草

味性:淡,凉。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补肾强腰;解毒消肿。主肾虚腰痛;疝气;睾丸肿痛;妇女白带;痈肿。婆婆纳

婆婆指甲菜

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高脚鼠耳菜、山马齿苋、天青地白、铺地黄、岩马齿苋、卷耳、大鹅儿肠、鹅不食草

味性:甘;微苦;性凉。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湿热泄泻;肠风下血;乳痈;疔疮;高血压病。婆婆指甲菜

破头风

别名:云雾草

味性: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主肝热头目疼痛;肺热咳嗽;疔疮疖肿;湿疹瘙痒。破头风

破碗掌脚树

别名:野广石榴、炸腰果、老扫叶、水多尼、大号蒲淡、蓝屿野牡丹、老鼠丁根、翁登木、乌提子、山甜娘、酒瓶果、催生药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主肠炎;痢疾;肝炎;疟疾;偏头痛;咯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月经不调;难产;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痈疖肿毒;水火烫伤;湿疮;跌打伤肿。破碗掌脚树

铺地草

别名:小号乳仔草、红乳草、小飞扬、地锦草

味性:味淡;性凉。

归经:入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催乳。主痢疾;泄泻;白喉;乳汁稀少;齿衄;便血;白浊;尿血;缠腰火丹;痈疖;湿疹。铺地草

铺地罗伞

别名:贴地空、嗽痨草、落地金牛、毛虫药、毛虫药公、老虎舌、毛脚皮皮

味性:微苦;辛;性凉。

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血;解毒消痈。主风湿关节痛;咳血;吐血;肠风下血;闭经;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痈;疔疮。铺地罗伞

匍匐滨藜

别名:海芙蓉、海归母、沙马藤

味性:微苦;性凉。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带下;月经不调;疮疡痈疽;皮炎。匍匐滨藜

蒲草根

别名:席草根、茫草、三角草、水三棱草、丝毛草、三棱观、度草根、大灯芯

味性:味淡;微苦;性凉。

归经:胃;膀胱;肾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主热淋;小便不利;带下;牙龈肿痛。蒲草根

蒲儿根

别名:猫耳朵、肥猪苗

味性:辛、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痈疖肿毒。蒲儿根

蒲葵根

味性:味甘;苦;涩;性凉。

主治:止痛;平喘。主疼痛;哮喘。蒲葵根

蒲蒻

别名:蒲黄根、蒲笋、蒲儿根、蒲包草根

味性:甘,凉。

主治:清热凉血,利水消肿。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蒲蒻

蒲桃根皮

味性:味苦;微涩;性凉。

主治:凉血解毒。主泄泻;痢疾;外伤出血。蒲桃根皮

蒲桃种子

味性:味甘;微酸;性凉。

归经:归胃;脾经。

主治:健脾;止泻。主脾虚泄泻;久痢;糖尿病。蒲桃种子

朴树叶

味性: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漆疮;荨麻疹。朴树叶

七里明

味性:味苦;微辛;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胃火牙痛;湿热泄泻;瘰疬结核;毒蛇咬伤。七里明

七叶薯

别名:血参、补血薯、七爪金龙

味性:辛、微甘、苦,凉。

主治: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产后腹痛,通经,肺结核,咳血。块根2~3钱,水煎服或炖猪骨服。;跌打损伤:块根3~5钱,水煎服,并用鲜块根捣烂外敷。七叶薯

七叶仔

别名:海南地黄连

味性:微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蛇咬伤。七叶仔

桤木

别名:水青冈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凉血。用于鼻衄,肠炎,痢疾。桤木

桤木皮

味性:苦;涩;性凉。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吐血;衄血;崩漏;肠炎;痢疾;风火赤眼;黄水疮。桤木皮

桤木枝梢

别名:桤木梢

味性: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降火,止血止泻。治吐血,衄血,水泻,痢疾,黄水疮。桤木枝梢

槭叶止血草

别名:变地锦、遍地金

味性:味辛;性凉。

主治:清热凉血;通淋解毒。主厨师;喉痛;高热神昏;泻痢;石淋;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槭叶止血草

漆姑草
漆姑草

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漆姑、瓜槌草、牛毛粘、匿鼻药、大龙叶、瓜糙草、蛇牙草、牙齿草、沙子草、羊地草、小叶米粞草、踏地草、风米莱、虾子草、大龙草、虫牙草、鼻药、地兰、胎乌草、虎牙草

味性:苦,凉。

归经:肝;胃经。

主治: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漆姑草(图)

祁州一枝蒿

别名:蛇舌草、竹叶艾、鱼胆草、苦蒿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治口腔炎,中耳炎,眼结膜炎,风火牙痛,风湿骨痛。祁州一枝蒿

鳍蓟

别名:山白蓟、白山蓟、白背火秆、火草疙瘩、白背、火秆

味性:甘,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痰散结;凉血止血。主疮痈肿毒;瘰疬;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鳍蓟

麒麟吐珠

别名:青丝线、麒麟塔

味性:味辛;微;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疔疮疖肿;跌打肿痛。麒麟吐珠

荠菜花
荠菜花

别名:地米花、荠花

味性:甘;凉。

归经:大肠经。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主痢疾;崩漏;尿血;叶血;咯血;衄血;小儿乳积;赤白带下。荠菜花

千里找根

别名:小赖藤、绿包藤、癞浆包藤、克赛麻奈

味性:苦,凉。

主治:通经活血,清热解毒。治骨折,挫伤,刀伤,痢疾,腹胀,痈疖肿毒。千里找根

千屈草

别名:败毒草、败毒莲、蜈蚣草、对叶莲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肠炎,痢疾,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千屈草

茜草茎

别名:茜草藤

味性:凉。

主治: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茜草茎

茜草藤

味性:苦;凉。

归经:心;肝;肾;大肠;小肠;心包经。

主治:止血;行瘀。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疗肿。茜草藤

枪刀菜根

味性:全草:味辛,性凉。

主治:根:利小便,治腹部胀满。枪刀菜根

枪刀药
枪刀药

别名:青丝线、红丝绒

味性:味苦;微涩;性凉。

主治:主治支气管炎,吐血,外伤出血。枪刀药

强壮莲座蕨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利水;消肿散结。主水肿;瘰疬;痄腮;痈肿;毒蛇咬伤。强壮莲座蕨

蔷薇根

味性:苦涩,凉。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治肺痈,消渴,痢疾,关节炎,瘫痪,吐、衄、便血,尿频,遗尿,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疖疥癣。蔷薇根

蔷薇花
蔷薇花

别名:刺花、白残花、柴米米花

味性:甘,凉。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清暑,和胃,止血。治暑热吐血,口渴,泻痢,疟疾,刀伤出血。蔷薇花

蔷薇叶
蔷薇叶

味性:甘;凉。

归经:脾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疮痈肿毒。蔷薇叶

蔷薇枝

味性:甘;凉。

归经:肾经。

主治:清热消肿,生发。主疮疖,秃发。蔷薇枝

茄叶一枝蒿

味性:味淡;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止痛。主腮腺炎;风火牙痛。茄叶一枝蒿

茄子
茄子

别名:落苏、昆仑瓜、草鳖甲、酪酥、矮瓜、吊菜子、白茄、表水茄、紫茄、黄茄、东风草、银茄、黄水茄、酱茄、糟茄、昆仑紫瓜、鸡蛋茄、卵茄

味性:甘,凉。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活血;消肿。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