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温性中药列表/7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三角咪

别名:山板凳、宿柱三角咪、毛叶板凳果、铁螃蟹

味性:苦辛,温。

归经:入脾、肾二经。

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劳伤腰痛,跌打损伤。三角咪

三角叶风毛菊
三角叶风毛菊

别名:白牛蒡根、翻白叶、毛叶威灵仙、大叶防风、猪蹄叉、白紫菀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健脾消疳。主风湿痹痛;白带过多;腹泻;痢疾;小儿疳积;胃寒疼痛。三角叶风毛菊

三叶罗伞

味性: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湿痹痛。三叶罗伞

三月花

别名:报春花、华紫报春花

味性:麻、微苦,微温。

主治:散瘀止血。主产后恶露不尽。三月花

三张叶

别名:三块瓦、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跌打鼠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肿痛。三张叶

伞花绢毛菊
伞花绢毛菊

别名:雪条参、红条参、条参

味性:苦、甘,温。

主治:补气血。主治身体虚弱,四肢无力。伞花绢毛菊

伞花马钱

别名:牛目椒、牛目周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湿。主治风湿寒痹,寒湿肾水肿。伞花马钱

沙冬青
沙冬青

别名:蒙古黄花木、蒙赫-哈尔加纳、冬青[内蒙古]、蒙古沙冬青

味性:辛、苦,温。

归经:心经。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散瘀。主冻疮,慢性风湿性关节痛。沙冬青

沙拐枣
沙拐枣

别名:头发草

味性:苦、涩,温。

主治: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沙拐枣

山艾叶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山艾叶

山白蜡条

别名:山杨柳、白蜡条

味性:微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调经。主治月经不调,风湿痛。山白蜡条

山苍子
山苍子

别名:毕澄茄、山鸡椒、山香椒、山香根、豆豉姜、木姜子[海南]

味性:辛、味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外用治痈疖肿痛,乳腺炎,虫蛇咬伤,预防蚊虫叮咬。:感冒头痛,消化不良,胃痛。山苍子

山苍子叶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理气散结;解毒消肿;止血。主痈疽肿痛;乳痈;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脚肿;慢性气管炎。山苍子叶

山风

别名:香艾纳、香艾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止痒。;风湿性关节痛:用量3~5钱,浸酒或水煎冲酒服。;湿疹,皮肤瘙痒:用全草水煎熏洗,或用鲜叶捣烂涂敷。;外伤出血:取叶研粉撒布伤处。山风

山峰西番莲
山峰西番莲

别名:石山南星、燕子尾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健胃消食;祛湿止痛;补肾调经。主食欲不振;风湿腰痛;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妇科杂症。山峰西番莲

山海棠

别名:水八角、金蝉脱壳、红耗儿、酸草果、腰包花、化血丹、一口血、大麻酸汤杆、野海棠、白棉胡、老鸦枕头、白棉胡老鸦枕头、酸苹果

味性:味微苦;酸;涩;性微温。

主治: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治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山海棠

山荷叶

别名:阿儿七、窝儿七、旱荷、一碗水[陕西]

味性:苦、辛,温。

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月经不调,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山荷叶

山黄皮
山黄皮原生态山黄皮山黄皮

别名:假黄皮、野黄皮、五薯叶、小叶臭黄皮、鸡母黄、臭黄皮叶、过山香、蕃仔香草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肾;肺;膀胱经。

主治: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痢疾;风湿水肿;尿路感染;湿疹;疥癣;疮疖;蛇伤。山黄皮

山椒草

别名:塌地草、卜罗草、塌地草;卜罗草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舒筋活血;解毒消肿。主扭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蛇伤;鸡眼。山椒草

山橘

别名:金豆、猴子柑

味性:根:辛、苦,温;果:辛、酸、甘,温。

主治:根:醒脾行气。果:宽中化痰下气。主治风寒咳嗽,胃气痛,食积胀满,疝气。山橘

山蜡梅

别名:香风茶、毛山茶、岩马桑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解表;芳香化湿。主流感;中暑;慢性支气管炎;湿困胸闷;蚊蚁叮咬。山蜡梅

山莨菪
山莨菪

别名:唐古特东莨菪、藏茄、樟柳怪、唐传那保

味性:苦、辛,温。

主治: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于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山莨菪

山木通

别名:冲倒山、千金拔、天仙菊、蓑衣藤、万年藤、大叶光板力刚、大木通、搜山虎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归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利尿通淋。主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乳汁不通。山木通

山木通根

别名:威灵仙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止痛;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咽喉;走马牙疳;目生星翳。山木通根

山皮条

别名:金雀花

味性:辛;苦;微温。

归经:肝;胃;肺经。

主治:理气宽中;清热解毒。主胃脘痛;肚腹冷痛;胸膈胀满;肺痨发热;疮疡肿毒。山皮条

山漆树

别名:铁象杆、野漆树

味性:辛;苦;温。

归经:膀胱;脾经。

主治:祛风湿;解毒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疮疡肿痛。山漆树

山乌桕叶

味性: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活血;解毒;利湿。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湿疹;过敏性皮炎;缠腰火丹;乳痈。山乌桕叶

山乌珠根
山乌珠根

别名:三叶赤楠根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散风祛寒;活血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山乌珠根

山吴萸

别名:五除叶、茶辣、牛纠树、树幽子

味性:苦、辛,温。

主治:果: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腹泻,感冒,咳嗽;;叶:祛风除湿。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疮疡。山吴萸

山吴萸果

别名:五除叶、山吴萸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温中散寒,祛风止痛,舒肝理气。治腹泻,肝胃气痛,胃腹冷痛。山吴萸果

山野豌豆

别名:宿根巢菜、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山黑豆、透骨草、草藤

味性:甘苦,温。

主治: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山野豌豆

山玉兰

别名:土厚朴、野厚朴、野玉兰、优昙花

味性:树皮:苦、辛,温;花(或花蕾):苦、辛,平。

主治:树皮:温中理气,健脾利湿。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花(或花蕾):宣肺止咳。用于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咳嗽。山玉兰

山紫菀

别名:硬紫菀、土紫菀、蹄叶紫菀、马蹄紫菀、葫芦七、大救驾、荷叶七

味性:苦,温。

主治:润肺,化痰,止咳。支气管炎,咳喘,肺结核,咯血。山紫菀

杉木油

别名:杉树油、杉木脂、杉树脂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利尿排石,消肿杀虫。主淋症;尿络结石;遗精;带下;顽癣,疔疮。杉木油

蛇百子

别名:逼死蛇、毛老虎、黄黄草、大还魂、假藿香、山薄荷、毛射香、药黄草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碑;脾;肝经。

主治:疏风散瘀。解毒定痛。治感冒,风湿,湿疹,跌打创伤。蛇百子

蛇果黄堇

别名:扭果黄堇、断肠草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活血止痛;祛风止痒。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症。蛇果黄堇

蛇藤

别名:穿山龙[福建]

味性:苦、辛,温。

主治:活血行气,疏风祛湿。蛇藤

伸筋草
伸筋草

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毛草、立筋草、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筋骨草、凤尾伸筋、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伸筋草

深裂黄草乌

别名:藤乌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疮毒。深裂黄草乌

狮子草

别名:九头狮子草、滇香菜菜、小疙瘩、四棱草、血剑草小铁牛、疙瘩草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主感冒;风湿骨痛;偏瘫;食积;脘痛;痢疾;黄疸;痛经;经闭;崩漏;瘰疬;梅毒;疮疡;单板机疹;风疹;疥癞;跌打损伤;狂犬;毒蛇咬伤。狮子草

石风丹

别名:石凤丹、兰花草、虎头蕉、石蕉、溪蕉、高杆竹叶兰、山合菜、观音竹、追风草、碎米兰、一根香、山石竹、细芭蕉、小芭蕉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养血舒筋。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石风丹

石夹生

别名:石甲生、小活血、小石生、石夹生

味性:涩;苦;微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痰;有经不调;经闭腰痛;产后腹痛;痢疾。石夹生

石碱

别名:花碱、碱、灰碱、水碱、枧砂、干饼药

味性:咸苦,温。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软坚,消积,化痪,去翳。治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石碱

石榴根

别名:石榴根皮、酸榴根、醋石榴极、石榴树根

味性:苦涩,温。

主治:驱虫;涩肠;止带。主蛔虫;绦虫;久泻;久痢;赤白带下。石榴根

石莽草

别名:石辣蓼、头花蓼、小红藤、太阳草、满地红、四季红、火溜草、红花地丁、绣球草、惊风草、小铜草、小红草、省订草、红岩花叶、雷公须、火眼丹、水绣球、草石椒、太阳花、省丁草、铜矿草、青影子、小红蓼、骨虫草、沙滩子

味性:苦辛,温。

主治:解毒,散瘀,利尿通淋。治痢疾,肾盂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跌打损伤,疮疡湿疹。石莽草

石松子
石松子

味性:苦;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收湿;敛疮;止咳。主皮肤湿烂;小儿夏季汗疹;咳嗽。石松子

石香葇

别名:石苏、蚊子草、石艾、独行千里、青香薷、五香草、细叶香薷、小香薷、广香薷、小叶香薷、野香薷、细叶七星剑、香薷、痧药草、山茵陈、土荆芥、野紫苏、香荠、野荆芥、十香草、荠苎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暑,活血,理气,化湿。治夏月感冒,中暑呕恶,腹痛泄泻,跌打瘀痛,湿疹,疖肿。石香葇

石血

别名:九庆藤、铁信、红对叶肾、拉屙肾、对叶肾、络石[浙江误称]、爬墙虎、鹿角草、石龙藤、爬山虎、茉莉藤、风车花、白花藤、魁星草、铁栏杆

味性:苦、微涩,温。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补肾止泻。主风湿久痹;腰膝酸痛;跌打损伤;肾虚腹泻。石血

石岩鸡

别名:骨碎补、山知母

味性:苦;温。

主治:壮筋骨;强腰膝;止痢。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久痢;小儿疳积。石岩鸡

石梓

别名:笛簕狗脚迹、鼻血簕

味性:甘、微辛,苦。

主治:微温。活血去瘀,去湿止痛。;闭经:根1.5两,水煎或炖瘦肉服。;风湿:笛簕根、大罗伞各5钱,水煎服。湿重者加鸟不企根4钱。石梓

疏叶当归

别名:疏叶独活、红果当归、猪独活、骚羌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头痛;跌打伤痛;疮肿。疏叶当归

疏叶香根芹

别名:香根芹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发表散寒;健胃止痛;明目。主风寒感冒;头;风寒湿痹;胃寒纳少;呕吐;雀目;鹅口疮。疏叶香根芹

蜀五加
蜀五加

别名:五加皮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止咳平喘。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蜀五加

树韭菜

别名:龙须草、木莲金、丝带蕨

味性:微苦,微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胃痛,筋骨疼痛。树韭菜

树三角枫

味性:辛;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主风湿痹痛;跌打骨折;皮肤湿疹;疝气。树三角枫

双股箭

别名:大一枝箭、小接骨丹、毛叶威灵仙、红毛三七

味性:苦微辛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胃脘疼痛。双股箭

双剪菜

别名:蕤参、蓑参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补虚;祛风除湿。主劳伤虚弱;脚气病。双剪菜

双翎草

别名:老妈妈棵、瘦狗还阳草、紫油苏、小花香棵、扫把茶、酒药花、沙虫药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双翎草

水菖蒲
水菖蒲

别名:泥昌、水昌、水宿、茎蒲、白昌、溪荪、兰荪、昌蒲、昌阳泥菖蒲、蒲剑、水八角草、家菖蒲、臭蒲、大叶菖蒲、土菖蒲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主痰厥昏迷;中风;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风湿疼痛;湿疹;疥疮。水菖蒲

水朝阳花

别名:旋覆花、水旋复、水葵花、金佛花

味性:味苦;咸;性微温。

主治:祛风降气;消痰行水;解毒。主感冒头痛;胞闷咳喘;腹水;暴赤火眼;风火牙痛;乳痈。水朝阳花

水稻清

别名:竹叶牛奶树、水边柳、百了草、假槟榔、细叶水榕树、狭叶榕、小号牛奶仔、小号铁牛入石、牛奶泡、竹叶牛奶子

味性:苦;性温。

主治:祛痰止咳;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安胎;通乳。主咳嗽胸痛;风湿骨痛;胎动不安;肾炎;乳痈;疮疖肿毒;跌打损伤。水稻清

水冬瓜根

别名:接骨丹根

味性:味辛;微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接骨。主风湿性关节痛;跌打瘀肿;骨折;闭经。水冬瓜根

水藁本

别名:黄藁本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发散风寒;祛湿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风寒湿痹;脘腹痛;疝气。水藁本

水藿香

别名:野藿香、毛秀才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发表散寒;利湿除痹。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寒湿痹。水藿香

水晶花

别名:四块瓦、土细辛、豆皮香、白开喉箭、四叶对、银线草、黑细辛、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平头细辛、红线草、对叶四块瓦

味性:微苦;涩;性温。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跌打损伤;瘰疬;疮疖肿痛。水晶花

水兰叶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活血散瘀。主跌打损伤。水兰叶

水狼萁

别名:卷叶凤尾、白兰地草、白栖石

味性:苦、微涩,温。

主治:止咳化痰,健脾燥湿,活血祛瘀。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消化不良,痢疾,腹痛,白带,跌打损伤。水狼萁

水松枝叶

别名:水松须、水松叶

味性:苦;性温。

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主风湿骨痛;高血压;腰痛;皮炎。水松枝叶

硕苞蔷薇

别名:圆刺菱、毛刺头、猴柿刺、野毛栗

味性:根:苦,温;花:甘,平;果:甘、酸,温。

主治:根:益气,健脾,固涩。用于盗汗,久泻,脱肛,遗精,白带。;花: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果:健脾利湿。用于痢疾,脚气病。硕苞蔷薇

四川澄茄子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温中止痛。主胃寒腹痛;呃逆;呕吐。四川澄茄子

四川木蓝

别名:山皮条

味性:辛、苦、涩,温。

主治:宽中理气,解郁除疮毒。主治胃痛,腹冷痛,胸膈气胀,肺痨发热,疮毒。四川木蓝

四方盒子草

别名:羊肝狼头草、蕨芨花、还阳草

味性:甘、微苦,温。

主治:祛风活络,散寒止咳。主治关节冷痛,风湿痛,虚劳咳嗽。四方盒子草

四角蒲桃

别名:念劬蒲桃、山石榴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四角蒲桃

四棱筋骨草

别名:箭羽草、箭羽舒筋草、筋骨草、假马鞭草

味性:苦、酸,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四肢麻木,跌打肿痛。四棱筋骨草

四楞筋骨草

别名:筋骨连、箭羽筋骨草、箭羽草、舒筋箭羽草、四棱草、舒艋箭羽草、筋骨草、四柑筋骨草、假马鞭草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肝、肾二经。

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痛。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经闭。四楞筋骨草

四念癀
四念癀

别名:龙吐珠、琉璃繁缕、九龙吐珠、海绿

味性:苦、酸,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通络,化腐生肌。用于鹤膝风;外用治疮疡,阴症。四念癀

四叶七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湿;散寒;理气;活血。主劳伤腰腿痛;跌打损伤;感冒;白带。四叶七

四叶细辛

别名:四叶对、四块瓦、大四块瓦、四大天王、白毛七、红七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骨折;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皮肤瘙痒。四叶细辛

松根
松根

味性:苦;性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白带;咳嗽;跌打吐血;风虫牙痛。松根

松木皮

别名:赤松皮、赤龙鳞、赤龙皮、松皮、松树皮

味性:苦;性温。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去风,胜湿,祛瘀,敛疮。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肠风下血,远年久痢;痈疽久不收口,金疮,汤火伤。松木皮

松球

别名:松实、松元、松果、小松球、松塔

味性:甘;苦;性温。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祛风除痹;化痰止咳平喘,利尿,通便。。主治风寒湿痹;白癜风;慢性气管炎;淋浊;便秘;痔疮。松球

松树皮

味性:苦、涩,温。

主治:收敛,生肌。外用治烧烫伤,小儿湿疹。松树皮

松树梢

味性:苦、涩,温。

主治:解毒。用于木薯、钩吻中毒。松树梢

松塔
松塔

味性:苦,温。

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慢性气管炎,哮喘,咳嗽痰多。松塔

松香
松香原生态松香

别名:松脂、松膏、松肪、松胶香、沥青、白松香、松胶、黄香、松脂香

味性:苦甘,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燥湿,生肌止痛,适用于痈疖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松香(图)

松叶
松叶松叶

别名:猪鬃松叶、松毛、山松须、松针

味性:苦;性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治风湿痿痹,跌打损伤,失眠,浮肿,湿疮,疥癣。并能防治流脑,流感,钩虫病。松叶

松油

别名:松脂、沥油

味性:苦;性温。

主治:祛风;杀虫。主疥疮;皮癣。松油

松针
松针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用于流行性感冒,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夜盲症,高血压病,神经衰弱;外用治冻疮。松针

搜山虎
搜山虎原生态搜山虎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解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龋齿痛;跌打肿痛;骨折;毒蛇咬伤。搜山虎

粟奴

别名:粟粒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粟黑粉

味性:微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利小肠,除烦满。用于肠胃不舒,消化不良,胸中烦满。粟奴

粟芽

别名:蘖米、粟蘖、檗米、粟檗、谷芽

味性:味苦;性微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食。主食积胀满;不思饮食。粟芽

獭子树

别名:野吴芋、野莠子、山辣子、臭油林、米辣子、辣树、野辣子、野蜀萸、童子骨

味性:果实:辛、苦,温;根、叶:辛、微甘、涩,凉。

主治:果实:暖胃,止痛。;胃痛吐清水:1日量1钱,水煎服。;头痛:果1两,捣烂炒热加醋少许糊脚心。;根、叶:清热化痰,止咳。;肺结核:3~5钱。;疮痈疖肿:适量捣烂敷患处。獭子树

台湾牛奶菜

味性: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台湾牛奶菜

太白参

别名:太白洋参、黑洋参、煤参、太白阳参、黑参、黑白参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主脾肾两虚;骨蒸潮热;关节疼痛;不思饮食。太白参

太子参
太子参原生态太子参太子参

别名:孩儿参、双批七、异叶假繁缕、童参、四叶参、米参

味性:甘苦,微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太子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