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温性中药列表/6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密脉鹅掌柴
密脉鹅掌柴

别名:七叶莲、五加风、木克买、五加皮、龙爪树、汉桃叶、万年青、五爪叶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主风湿痹痛;胃脘痛;跌打伤肿;骨折;外伤出血。密脉鹅掌柴

密毛桃叶珊瑚根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通络止痛。主腰腿疼痛。密毛桃叶珊瑚根

密纹薄芝

味性:微苦;温。

主治:宁心安神;解毒保肝。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密纹薄芝

棉花杜仲

别名:山杜仲、岩杜仲

味性:微苦、涩,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壮腰止痛,固精。主治痨伤腰痛,肾虚腰痛,慢性肾炎,接骨。棉花杜仲

面头叶

别名:栖头恒

味性:苦;温。

主治:杀虫疗癣;燥湿止痒。主疥疮;癣疾;皮疹痒痛;头虱。面头叶

膜缘木香

别名:理木香、青木香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理气;止痛。主脘腹胁肋疼痛;泄泻;痢疾;消化不良。膜缘木香

茉莉根
茉莉根原生态茉莉根

味性:苦,温。

主治:麻醉,止痛。治跌损筋骨,龋齿,头顶痛,失眠。茉莉根

茉莉叶

别名:末利花叶

味性:辛;微苦;性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疏风解表;消肿止痛。主外感发热;泻痢腹胀;脚气肿痛;毒虫螫伤。茉莉叶

墨七

别名:独儿七、活血莲、鞘叶乌头、笋尖七、活血连、凉水渣子、血散七、龙胡子、土莎莲、一口血

味性:辛、苦,温。

主治:行气止痛,活血调经。主治胃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等症。墨七

牡蒿根

别名:齐头蒿根

味性:性温,味苦微甘。

主治:祛风;补虚;杀虫栽疟。主产后伤风感冒;风湿痹痛;劳伤乏力;虚肿;疟疾。牡蒿根

牡荆
牡荆

别名:黄荆、小荆、楚

味性:实:苦、温;叶:苦、寒;根:甘、若、平;茎:甘、平。

主治: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叶:;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根:各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适量。;茎: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荆沥:;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2、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5、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6、疮癣。用荆沥涂搽。牡荆(图)

牡荆根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治感冒,头痛,疟疾,关节风湿痛。牡荆根

牡荆子

别名:小荆实、牡荆实、梦子、荆条果、黄荆子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主治:祛风化痰,下气,止痛。治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庙,疝气,妇女白带。牡荆子

木瓜核
木瓜核

别名:木瓜子

味性:酸;苦;温。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祛湿舒筋。主霍乱烦躁气急。木瓜核

木姜子
木姜子

别名: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山苍子[贵州南部]、木椒子、腊梅柴、大木姜、香桂子、猴香子、生姜材、黄花子、辣姜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治胃寒腹痛,泄泻,食滞饱胀。木姜子

木姜子叶
木姜子叶

味性:苦;辛;性温。

归经:脾经。

主治:祛风行气;健脾利湿;外用解毒。主腹痛腹胀;暑湿吐泻;关节疼痛;水肿;无名肿毒。木姜子叶

木蜡树根

别名:野漆树根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瘀止痛止血。主风湿腰痛;跌打损伤;刀伤出血;毒蛇咬伤。木蜡树根

木兰寄生

别名:枫木寄生、广东寄生

味性:苦;甘;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木兰寄生

木麻黄
木麻黄

别名:木贼叶木麻黄、木贼麻黄

味性:微苦;辛;性温。

归经:肺;大肠;小肠经。

主治: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脚气肿毒。木麻黄

木天蓼子
木天蓼子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主中风口面㖞斜;痃癖腹痛;疝气。木天蓼子

木香
木香原生态木香木香木香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肺、肝、脾经。

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木香(图)

木香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行气;健胃消食。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木香子

奶浆参

别名:万丈深、马尾参、还阳参、天竹参

味性:味苦;甘;性温。

主治:补益肝肾;健脾利湿。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水肿;带下疳积;缺乳。奶浆参

南牡蒿

别名:牡蒿

味性:苦、微甘,温。

主治:疏风清热;除湿止痛。主风热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蛇咬伤。南牡蒿

南木香

别名:青木香、土木香、楠木香[云南]、小南木香、打鼓藤、串石藤、白防己、金不换、藤子暗消、地檀香

味性:苦,温。

主治:温中理气,止痛消食,舒筋活络。治胃炎,腹胀,腹痛,风湿骨痛。南木香

南蛇藤
南蛇藤

别名:合欢花[东北]、南蛇风、黄果藤、金银柳、金红树、果山藤、药狗旦子、蔓性落霜红、过山风、挂廊鞭、香龙草、穷搅藤、老石棵子、地南蛇、过山龙、大伦藤、大南蛇、白龙、老龙皮、臭花椒、穿山龙、老牛筋、过山枫、挂廓鞭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湿,活血脉。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小儿惊风,痧症,痢疾。南蛇藤

楠木皮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暖胃和中降逆。主霍乱吐泻转筋;胃冷叶逆;足肿。楠木皮

硇砂
硇砂

别名: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淡硇砂、北庭砂、亦砂、黄砂、狄盐、气砂、赤砂、透骨将军、戎硇、岩硇砂

味性:咸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胃经。

主治:紫硇砂:软件,消积,散瘀消肿。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白硇砂:化痰。用于咳嗽痰多。硇砂

鸟巢菌
鸟巢菌

味性:微苦;性温。

主治:健胃止痛。主胃气痛;消化不良。鸟巢菌

柠檬桉

别名:香桉

味性:苦,温。

主治:外用煎汤洗疮疖,治皮肤诸病及风湿痛。民间用治痢疾,又为提取桉油的原料。柠檬桉

柠檬桉果
柠檬桉果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主风寒感冒;胃气痛;痧胀腹痛;消化不良。柠檬桉果

柠檬桉叶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肚经。

主治:散风除湿,健胃止痛;角毒止痒。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气痛;食积;痧胀吐泻;痢疾;哮喘;疟疾;疮疖;风疹;湿疹;顽癣;水火烫伤;炮弹伤。柠檬桉叶

柠檬根

别名:黎檬、洋柠檬

味性:辛;苦;微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行气止血;止痛;止咳。主胃痛;疝气痛;跌打损伤;咳嗽。柠檬根

柠檬皮
柠檬皮柠檬皮

别名:黎檬、洋柠檬

味性:酸;辛;微苦;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行气;和胃;止痛。主脾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柠檬皮

牛巴嘴

别名:山蚂蝗[云南]、野豆子、大山蚂蝗[四川]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根:润肺止咳,驱虫。用于肺结核咳嗽,盗汗,喘咳,产后胎盘滞留,蛔虫病。;果:止血消炎。用于内伤出血。;全草:外用治急性结合膜炎,烧伤。牛巴嘴

牛角(角思)

别名:牛角胎、牛角笋

味性:味苦;必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化瘀止血;收涩止痢。主瘀血疼痛;吐血;衄血;肠风便血;崩漏;带下;痢下赤白;水泻;浮肿。牛角(角思)

牛角七

别名:黑羌活、肉五加、雪秦归、丽江土当归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生肌。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牛角七

牛角腮

别名:牛角胎、牛角笋

味性:苦,温。

归经:厥阴,少阴血分。

主治:止血。主治血崩,便血,血痢,赤白带下。牛角腮

牛目椒

别名:白节藤、九牛入程、扣带锁红、牛目周

味性:苦;辛;性温。

归经:肝;心;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主风寒湿痹;寒湿水肿。牛目椒

牛尾独活

别名:西大活

味性:辛、苦,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牛尾独活

牛心补

别名:牛心秧、瓢菜、对叶草、侧花徐长卿、达浪吐鲁[蒙名]、豆胃娘[藏名]

味性:苦,温。

主治:活血,止痛,消炎。外用治各种关节疼痛,牙痛,秃疮。牛心补

钮子七

别名:珠子参、大叶三七、竹节人参、扣子七、疙瘩七、盘七

味性:苦、微甘,温。

主治:祛瘀生新,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痛;外用治外伤出血。钮子七

奴柘刺

别名:房着刺、勒路子

味性:苦;性微温。

主治:化瘀消积。主腹中积聚;痞块。奴柘刺

女金丹

别名:三父子、三兄弟、三姐妹、九月豆、三叶青、山乌豆、牛贴额、金飘带、玉扣带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解表祛湿,止痛,止血。用于感冒咳嗽,头痛,小儿痰哮,胃痛,黄疸,心绞痛,腰痛,子宫出血,乳癌初起,风湿性关节炎,疔疮,毒蛇咬伤。女金丹

挪挪果

别名:揉揉果、木关果、山李子、棠梨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健脾止泻。主风湿痹痛;消化不良;霍乱;腹泻;痢疾。挪挪果

爬地卷柏

别名:小过山龙、蔓出卷柏

味性:苦、微辛、涩,温。

主治:舒筋活络。主治风湿关节痛,筋骨疼痛。爬地卷柏

盘羊肺

味性:味苦;性温。

归经:肺、肝、肾三经。

主治:调经止痛。主痛经;白带增多。盘羊肺

胖树根

味性:辛;苦;温。

主治:补虚宁神;活血。主体虚;失眠;健忘;跌打损伤。胖树根

泡囊草根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温中祛痰定喘。主虚寒泄泻;咳喘多痰。泡囊草根

蓬莱葛
蓬莱葛

别名:多花蓬莱葛、红络石藤、大叶石塔藤、九里火、放光藤、青香藤、黄河江、落地烘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祛风通络;止血。主风湿痹痛;创伤出血。蓬莱葛

蓬子菜
蓬子菜

别名:刘芙蓉草、疔毒草、鸡肠草、黄米花、刘蒿绒、铁尺草、月经草、黄牛尾、柳夫绒蒿、疔毒蒿、黄牛衣、喇嘛黄、土苗草白茜草

味性:苦、甘,温。

主治:解毒,利湿,止痒。用于急性荨麻疹,水田皮炎,静脉炎,痈疖疔疮。蓬子菜

枇杷芋

别名:枇杷玉、千斤重、草苁蓉、千斤附、一支膜、蒙胧茯苓、西域丁座草、半夏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温肾,消胀,止痛。治腹胀,胃痛,疝气,劳伤咳嗽,血吸虫病。枇杷芋

片姜黄
片姜黄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剌痛,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跌扑损伤。片姜黄

破骨风

别名:破膝风、川滇茉莉、花木通、小泡通、老鹰柴、破风藤、大金银花、苦糖果、破藤风、碎骨风、散骨藤花木通、你海腊瓜

味性:苦,温。

归经: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清热,止痛。治风湿关节痛,劳伤,疔疮。破骨风

破叶莲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止痛;和血败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肠炎;细菌性痢疾。破叶莲

普陀南星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主痰湿咳嗽;风痰眩晕;中风;口眼喎斜;破伤风;痈疮肿毒。普陀南星

七叶莲

别名:七叶藤、七加皮、汉桃叶、狗脚蹄、小叶鸭脚木、手树、七叶蘑、七叶烂、狗脚啼

味性:微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胃痛,跌打骨折,外伤出血。七叶莲

千解草

别名:小常山

味性:味微苦;甘;性微温。

主治:活血止痛;祛风除湿;健脾消食。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泄泻;疮疡肿毒。千解草

千年艾

别名:蜂草、白芙蓉、芙蓉菊、蕲艾、玉芙蓉、香菊、白艾、白香菊、海芙蓉、岩头白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散风寒;化痰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百日咳;泄泻;淋浊;白带;痈肿疔毒。千年艾

千只眼

别名:臭漆、透光草

味性:辛、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瘀血肿痛,皮肤瘙痒,湿疹,毒蛇咬伤,疟疾,胃痛,水肿等。千只眼

杄木

别名:杄、红杄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明目安神;高血压病;夜盲症。杄木

荨麻根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祛风,活血,止痛。治风湿疼痛,湿疹,麻风。荨麻根

黔羊蹄甲

别名:马蹄叶

味性:甘微苦,温。

主治:理气止痛,利尿化瘀。黔羊蹄甲

窃衣

别名:鹤虱[华南]、粘粘草、破子衣、华南鹤虱、水防风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归脾;大肠经。

主治:杀虫止泻;收湿止痒。主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风湿疹。窃衣

青活麻

别名:活麻、荨麻、火麻、老虎麻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湿,解痉,解毒。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小儿惊风,产后抽风,荨麻疹,毒蛇咬伤。青活麻

青酒缸根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治风湿腰痛,赤白痢疾,黄疸型肝炎,痈疽,瘰疬,跌打伤。青酒缸根

青棉花藤

别名:青棉花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接骨。用于腰腿酸痛,风湿麻木;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青棉花藤

青棉花藤叶

别名:红棉花藤、猴头藤

味性:辛;苦;温。

归经:心经。

主治:治多年溃烂疮毒,叶洗净,加白糖捣烂,敷疮口,外加包扎。青棉花藤叶

青蛇藤

别名:乌骚风、黑乌骚、乌骨鸡、黑乌骨、黑骨头、鸡骨头、铁夹藤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散瘀。用于风湿麻木,腰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青蛇藤

青檀香

别名:青藤香、青风藤、小葛藤

味性:性温,味苦。

主治:去风,除湿,消肿。治诸风麻痹,痰湿流注,脚膝瘙痒,胃痛及发痧气痛。青檀香

青兔耳风
青兔耳风

别名:走马胎、青毛走马胎、肺心草、罗汉草、血筋草、走马丹、紫背金牛、紫背草、土兔耳风

味性:苦、辛,温。

主治:治风寒咳嗽,头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青兔耳风

青香藤

别名:青木香

味性:苦,微温。

主治:行气健胃,止痛。治胃痛,跌打损伤。青香藤

清风藤
清风藤

别名: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跌打肿痛;骨折;深部脓肿;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炎;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清风藤

秋木瓜

别名:木瓜、酸木瓜、香木瓜、皱皮木瓜

味性:酸苦,温。

主治:舒肝和胃,除湿止痛。治吐泻胸闷不适,风湿筋骨疼痛,脚气。秋木瓜

球核荚蒾

别名:六股筋、兴山绣球、水马蹄、鸡壳精、淮角筋

味性:苦、涩,温。

主治:止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主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球核荚蒾

球花紫云英

别名:色拉[藏名]、地八角

味性:甘、苦,温。

主治:镇咳止痢,解毒利尿。球花紫云英

驱风通

别名:大叶臭椒、有刺盐肤木、刺椿木、天星木、血虎、红簕通、满天星、木满天星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除风湿;消肿解毒;止痛止血。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烧烫伤;毒蛇咬伤。驱风通

屈头鸡根

味性:甘;苦;温。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骨折。屈头鸡根

荃皮

别名:小柳拐、山救驾、毛叶探春、全皮、前皮、黑牛眼

味性:苦;涩;性温。

归经:肺经。

主治:散瘀止痛。主跌打瘀痛;骨折;刀伤。荃皮

热痱草

别名:大叶香薷、假鱼香、小鱼仙草、山苏麻、土荆芥、月味草、野香薷、姜芥、四方草、痱子草、霍乱草、香花草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肺;脾;胃经。

主治:发表祛暑;利湿和中;消肿止血;散风止痒。主风寒感冒;阴暑头痛;恶心;脘痛;白痢;水肿;衄血;痔血;疮疖;阴痒;湿疹;痱毒;外伤出血;蛇虫咬伤。热痱草

人参
人参原生态人参人参

别名:棒锤、山参、园参、参叶、人衔、鬼盖、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地精、百尺杵、海腴、金井玉阑、孩儿参、棒棰、人街、玉精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入脾、肺经。

主治: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人参(图)

人参芦
人参芦

别名:竹节参、参芦

味性:甘苦,温。

归经:归胃;脾;肺经。

主治:升阳举陷。主脾虚气陷;久泻;脱肛。人参芦

绒白乳菇
绒白乳菇

别名:蘑菇

味性:苦,温。

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主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绒白乳菇

绒毛诃子

味性:苦、涩,温。

主治:涩肠,敛肺,降气。用于久泻,久痢,脱肛,久咳失音,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盗汗。绒毛诃子

茸毛木蓝

别名:山红花、血人参、红苦刺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活血止痛,舒筋活络,滋阴补肾,补气摄血。主治崩漏,跌打风湿,肝硬化,疳积,痢疾;溃疡日久气血两虚。茸毛木蓝

入地金牛

别名:蔓椒、豕椒、猪椒、彘椒、狗椒、豨椒、金椒、金牛公、两边针、山椒、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出山虎、入山虎、马药、下山虎、金牛母、双背针、光叶花椒、鸟不踏、猫公刺、山胡椒、叶下穿针、崖椒、鸟踏刺、双面针、黄根、鱼壳刺、藤椒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心经。

主治: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喉痹,瘰疬,胃痛,牙痛,跌打损伤,汤、火烫伤。入地金牛

赛莨菪

别名:山烟、唐古特山莨菪

味性:苦,温。

主治:解痉止痛。治胃痛,胆绞痛,急、慢性肠胃炎。赛莨菪

三出叶委陵菜

别名:草杜仲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三出叶委陵菜

三点金草

别名:三脚虎、六月雪[福建、广东]、纱帽草、斑鸠窝[云南]、品字草、三点桃、哮灵草

味性:苦、微辛,温。

主治:行气止痛,温经散寒,解毒。用于中暑腹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关节痛,狂犬病。三点金草

三对叶丹参

别名:小红参、小紫丹参、红根根药

味性:味苦;微甘;性温。

归经:肝;心;肾经。

主治: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益肾安神。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肾虚腰痛;阳痿;失眠;多梦;跌打损伤。三对叶丹参

三分三
三分三

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野旱烟、野烟

味性:辛、苦,温。

主治:麻醉镇痛。治胃痛,骨折,风湿痛,跌打损伤。三分三

三花枪刀药根

别名:土巴戟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湿;强腰膝;活血消肿。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劳伤产科痛;无名肿毒。三花枪刀药根

三角草
三角草

别名:山韮菜、土麦冬[广东万宁]、割鸡刀、三稔草、山韭菜、土麦冬、犁铧草、箭叶草

味性:苦,温。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三角草

三角风

别名:爬山虎、异叶地锦、小叶红藤、吊岩风、三皮风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血,解毒。治风湿痹痛,偏头痛,风湿疮毒,骨折。三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