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温性中药列表/2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刺玫

别名:刺玫果、红根

味性:花:甘、微苦,温;果:酸,温;根:苦、涩,平。

主治:花:止血,和血,解郁调经。用于吐血,血崩,肋间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果:健脾胃,助消化。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小儿食积。;根:止咳祛痰,止痢,止血。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跌打损伤。刺玫

刺玫果
刺玫果

别名:刺莓果、刺木果

味性:酸;苦;温。

归经:肝;脾;胃;膀胱经。

主治: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刺玫果

刺藦苓草

别名:刺参、降扯

味性:性温,味甘微苦。

主治:健胃,催吐,消肿。用于胃痛等症;外用治疮痈肿痛。刺藦苓草

刺山茶根皮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刺山茶根皮

刺五加
刺五加刺五加

别名:刺拐棒、老虎镣子、刺木棒、坎拐棒子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脾;肾;心经。

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刺五加

刺血红

别名:花叶假杜鹃、七星剑、血路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治毒蛇咬伤,犬咬伤,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刺血红

刺芫荽

别名: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叶芫荽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疏风解热,健胃。用于感冒,麻疹内陷,气管炎,肠炎,腹泻,急性传染性肝炎;外用治跌打肿痛。刺芫荽

达仑木

味性:酸;辛;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消肿;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达仑木

大苞寄生
大苞寄生

别名:榔榆寄生、柑寄生、野梨树寄生、油茶寄生、猪糠木寄生、柿树寄生、桐油寄生

味性:苦;甘;微温。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主头目眩晕;腰膝酸痛;风湿麻木。大苞寄生

大茶药根

别名:胡满蔃、大茶根、断肠草根、猪人参

味性:苦;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消肿,止痛,接骨。治疔疮肿毒,跌打损伤,骨折。大茶药根

大地棕根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肾;肺;肝经。

主治:补虚,调经,祛风湿,行瘀血。治虚劳咳嗽,遗精,白浊,崩漏,带下,风湿痹瘫,跌打损伤。大地棕根

大风艾
大风艾

别名:艾纳香、冰片艾

味性:辛、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散瘀。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产后风痛,痛经;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皮炎。大风艾

大管

别名:野黄皮、白骨走马、鸡卵黄、山黄皮

味性:苦、辛,温。

主治:散瘀行气,止痛,活血。主治毒蛇咬伤,胸痹,跌打扭伤。大管

大果榆

别名:黄榆、山榆、毛榆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痰,利尿,杀虫。;痰多咳嗽:大果榆5钱,橘红3钱,甘草1钱,水煎服,每日2次。;蛔虫症:大果榆3钱,研末,空腹以小米汤送服,每日1次,连服2~3天,儿童用量酌减。大果榆

大活

别名:独活、香大活、走马芹、走马芹筒子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主感冒;头痛;芽痛;风湿痹痛。大活

大火草根

别名:野棉花根、土白头翁、大头翁

味性:苦,温。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化痰,散瘀,截疟,杀虫。治疮疖痈肿,顽癣,秃疮,疟疾,痢疾,劳伤咳喘,小儿疳疾,跌打损伤。大火草根

大接骨丹

别名:水冬瓜、接骨丹、叨里木、水东瓜、水五加、接骨草树、清明花、水冬瓜木

味性:苦、辛,温。

主治:活血祛瘀,舒筋接骨。治骨折,跌打损伤,干血劳伤,扁桃腺炎,哮喘。大接骨丹

大狼毒

别名: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隔山堆、五朵下西山、金丝矮陀陀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肺经。

主治:化瘀止血;杀虫止痒。主创伤出血;跌打肿痛;瘰疬;疥癣。大狼毒

大理木香

别名:理木香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行气;止痛。主脘腹胁肋疼痛;泄泻;痢疾;消化不良。大理木香

大麦秸

味性:甘苦;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利湿消肿;理气。主小便不通;心胃气痛。大麦秸

大膜盖蕨

味性:微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散瘀。主跌打损伤;腰痛。大膜盖蕨

大荨麻

别名:云南荨麻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痒。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痛,劳伤疼痛,疝痛,水肿,毒蛇咬伤,皮肤瘙痒,小儿惊风吐乳,妇女产后体虚。大荨麻

大伸筋草

别名:马尾千金草、鹿角草、青蛇勒公、裤带藤

味性:微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大伸筋草

大铜钱菜

别名:中华天胡荽、地弹花、铜钱草

味性:性温,味辛微苦。

主治:理气止痛;利湿解毒。主脘腹痛;肝炎;黄疸;小便不利;湿疹。大铜钱菜

大头艾纳香

别名:白花九里明、华艾纳香、管牙、东风草

味性:微苦、淡,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治风湿骨痛,跌打肿痛,产后血崩,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大头艾纳香

大头菜子

别名:水芥子

味性:辛、甘、苦,温。

主治:泻湿热,散热毒。主治黄疸,便秘,目疾,乳痈,小儿头疮,无名肿毒,骨疽不愈。大头菜子

大透骨草

味性:微苦,微温。

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大透骨草

大透骨消

别名:地檀香、透骨消、满山香、透骨草、岩子果、香叶子、炸山叶、冬青叶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治风湿瘫痪,冻疮。大透骨消

大叶桉果

味性:味苦;性温。

主治:截疟。主疟疾。大叶桉果

大叶凤仙花

别名:山泽兰

味性:味苦;性温。

主治:散瘀通经。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月经不调;瘀血经闭。大叶凤仙花

大叶骨碎补
大叶骨碎补

味性:苦;温。

主治:活血化瘀;补肾壮骨;祛风止痛。主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风湿骨痛。大叶骨碎补

大叶黄杨
大叶黄杨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温;强筋骨;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伤肿;骨折;吐血。大叶黄杨

大叶黄杨根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调经;祛风湿。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大叶黄杨根

大叶楠根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心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痈肿疮疖。大叶楠根

大叶千里光

别名:松筋藤、滇南千里光

味性:辛、微苦,微温。

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肌腱挛缩,小儿麻痹后遗症。大叶千里光

大叶香薷

别名:热痱草

味性:苦微辛,温平。

主治:祛风顺气,温中止痛。治伤暑腹胀,痧气作痛;痔瘘下血。外用杀虫止庠。治湿疹风痒,滴虫性阴道炎。大叶香薷

大叶醉鱼草

别名:紫花醉鱼草、大蒙花、酒药花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治脚藓。大叶醉鱼草

大夜关门

别名:羊蹄风、猪腰藤、关门草

味性:甘、酸、苦;温。

归经:心;肾经。

主治:收敛固精。主脱肛及子宫脱垂。大夜关门

大夜关门根

味性:辛、酸;苦;温。

归经:心;肺;肾经。

主治:止血,镇咳,补肾摄精。主血崩,咳嗽,遗精,滑精,遗尿。大夜关门根

带刺马鞭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祛瘀活血;消肿。主跌打伤痛;痔疮肿痛;疮痈初起;虫蛇咬伤。带刺马鞭

单刀根

别名:龙眼参、铁罗伞、广檀木

味性:苦辛,温。

主治:散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创伤出血。单刀根

当归藤
当归藤原生态当归藤

别名:大力王、筛其蔃、虎尾草、千里香、土当归、保妇蔃、走马胎、土丹桂、小箭赶风、米筛藤

味性:苦涩,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散瘀,补肾强腰。治月经不调,闭经,贫血,跌打损伤,骨折。当归藤

刀豆根

味性:苦,温。

主治:治头风,风湿腰脊痛,疝气,久痢,经闭,跌打损伤。刀豆根

倒赤伞

别名:大叶一支箭、刀口药、白胡子狼毒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止痢。治风寒咳嗽,肠炎,痢疾。倒赤伞

倒卵叶五加

别名:老虎刺、蛇不过、倒刨牛、母猪刺

味性:味甘;微苦;性温。

主治:健脾益气;补肾宁心;舒筋活络。主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阳痿;失眠多梦;健忘;风寒湿痹。倒卵叶五加

灯台莲

别名:路边黄、蛇包谷、老蛇包谷

味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燥湿化痰;熄风止痉;‘消肿止痛。主痰湿咳嗽;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痈肿;毒8蛇咬伤。灯台莲

灯盏细辛
灯盏细辛

别名:灯盏花、短茎飞蓬、灯盏草、地顶草、地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花地朝阳、牙陷药、罐儿草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肚经。

主治: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治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痹痛,瘫痪,急性胃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灯盏细辛

地锦槭
地锦槭

别名:红枫叶、色木、五龙皮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偏正头痛;风寒湿痹;跌打瘀痛;湿疹;疥癣。地锦槭

地盘松球

味性:苦;性温。

归经:膀胱经。

主治:升阳消气。主疝气偏坠。地盘松球

地蔷薇

别名:直立地蔷薇、茵陈狼牙、追风蒿

味性:苦、微辛,温。

主治:祛风湿。地蔷薇

地乌

别名:林阴银莲花、黑地雷、地雷、金串珠、蜈蚣三七、二轮七

味性:温;辛;微苦。

归经:肝经。

主治:解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地乌

地血香

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红吹风、南蛇风、过山龙藤、海风藤、大叶过山龙、大通血香、大红袍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地血香

滇白芷

别名:白芷、香白芷、水白芷、山白芷、野当归、云南牛防风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祛风发表;散寒燥湿。主风寒感冒;头痛;咳顺;鼻渊;脘腹冷痛;风寒湿痹;寒湿带下;痛经;疮疡肿痛;风疹湿痒。滇白芷

滇白芷果

别名:土蛇床子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燥湿;止痒。主风疹;湿疹;阴痒带下。滇白芷果

滇藏方枝柏

味性:味苦;涩;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安神。主风湿痹痛;失眠。滇藏方枝柏

滇常山花

别名:乌药花

味性:味苦;性温。

主治:止血;止带。主崩漏;带下。滇常山花

滇杠柳

别名:柳叶过山龙、青蛇胆、飞仙藤、黑骨藤、柳叶夹、小黑牛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乳腺炎,闭经,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滇杠柳

滇藁本

别名:黑藁本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感冒夹湿;头痛;风湿痹痛;泄泻;妇女阴道痒痛;疥癣。滇藁本

滇缅古柯

别名:东方古柯、古柯、细叶接骨丹

味性:涩、微苦,温。

主治:为兴奋剂和强壮剂。用以恢复疲劳,由叶中提制出的古柯碱为局部麻醉药。滇缅古柯

滇南千里光

别名:松筋藤

味性:味辛;微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跌打损伤。滇南千里光

滇羌活

别名:龙头羌活、蛇头羌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发汗祛风,除湿,宣通经络,止痛。滇羌活

滇西风毛菊

别名:八面风、天朋草、花戎芦

味性:味苦;性温。

主治:清肿散结;止血。主痈肿疮疖;外伤出血。滇西风毛菊

点头菊

味性:性温,味甘苦。

主治:祛痰止咳,宽胸利气。治痰喘咳嗽,劳伤及老年虚弱头痛。点头菊

掉毛草

别名:红毛山藤、火把花、黄藤根、雷公藤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续筋接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半身不遂,腰肌劳损;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掉毛草

跌打老

别名:大五托、川掌莲、五叉虎、牛拉力、过山风、五指青、铁打王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四肢麻痹;痛经;跌打肿痛。跌打老

蝶兰

别名:小接筋藤、金环草、缩筋草、分筋草

味性:味苦;微辛;性温。

主治:疏风解表;舒筋活络;接骨止痛。主感冒发热;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蝶兰

丁茄
丁茄

别名:癫茄、大癫茄、野颠茄、野西红柿、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番鬼茄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活血散瘀,镇痛麻醉。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丁茄

丢了棒

别名:刁了棒、咸鱼头、追风棍、大叶大青、赶风债、赶风柴、追风根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丢了棒

东北延胡索
东北延胡索

别名:土元胡、延胡索、蓝花菜、蓝花豆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崩漏;瘤瘤;跌打损伤。东北延胡索

东风橘

别名:针仔簕、牛屎橘、狗橘刺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头痛,咳嗽,支气管炎,疟疾,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东风橘

东紫堇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头痛;胃肠痉挛痛;痛经。东紫堇

冬珊瑚

别名:珊瑚子、玉珊瑚、红珊瑚、野辣茄、野海椒

味性:咸、微苦,温。

主治:止痛。用于腰肌劳损。冬珊瑚

都拉

别名:都拉参、肚拉、土败酱、对对参、萝卜参、白都拉、鸡大腿、一支蒿、萝卜肚拉、土洋参、双香

味性: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温肾益气;活血止血。主体虚头昏;虚劳久咳;脾虚食积;肾虚腰痛;带下;阳痿;不孕;风湿性心脏病;外伤出血。都拉

豆瓣绿
豆瓣绿

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豆瓣鹿衔草、岩筋草、豆瓣如意草、瓜子鹿衔、瓜子细辛、石上开花、四块瓦、客阶、岩花、石上瓦浆、三年草、圆叶瓜子菜、石还魂

味性:微苦,温。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治劳伤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痢疾,中暑,腹泻,疳积,跌打损伤。豆瓣绿

独角芋

别名:红半夏、石芋头、红水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五彩芋

味性:苦辛,温。

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胃痛,牙痛,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癣,湿疹,全身瘙痒,狗和蛇、虫咬伤,刀枪伤。独角芋

短茎独活

别名: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头痛;牙痛。短茎独活

断肠草
断肠草

别名: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味性:苦、辛,温。

主治: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断肠草

断节参

别名:对节参、青洋参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主肾虚腰痛;足膝无力;跌打损任;骨折;狂犬咬伤。断节参

椴树

别名:叶上果、滚筒树根、千层皮、青科榔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四肢麻木。椴树

椴树根
椴树根

别名:叶上果根、滚筒树根、家鹤儿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咳。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久咳。椴树根

对叶草

别名:牛心朴、牛心秧、瓢柴、侧花徐长卿

味性:苦,温。

主治:活血,止痛,消炎。对叶草

敦盛草
敦盛草

别名:敦木卜江区、敦朴江区

味性:苦,微温。

归经:膀胱;肾经。

主治: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主下肢水肿;淋症;白带;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敦盛草

多斑紫金牛

别名:紫绿果根、小罗伞、天青地红

味性:苦,温。

主治: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清咽利喉。治咽喉肿痛,胃痛,急性肠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多斑紫金牛

多苞糙苏

别名:野苏子、香苏、豯莶草[云南]

味性:苦,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风瘫壅盛,萎痹不仁,白癫风,眉发脱落。全草3钱,水煎服或炼蜜为丸服。;白带:根5钱,水煎加酒为引服。多苞糙苏

多花八角莲

味性:甘,温。

主治:一说苦辛。散结活瘀,消肿止痛,解毒清热。多花八角莲

多裂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四肢拘挛;跌打肿痛。多裂独活

峨参
峨参

别名:土田七[四川]、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味性:甘、辛、微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肺三经。

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峨参

莪术
莪术莪术

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蓝心姜、黑心姜、姜七、蓬莪茂、蓬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文术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莪术(图)

鹅脚板
鹅脚板

别名: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犁头草、香草、金锁匙、白花仔、蛇咬革、羊膻草、骚羊古、瘙疡股、蛇倒退、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蛇咬草、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土人参、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鹅脚板

二色内风消

别名:两色五味子、香苏子、北五味子

味性:苦;涩;性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通经活络;健脾开胃。主劳伤脱力;四肢酸麻;胸闷;纳呆。二色内风消

二仙桃

别名:绿蟾蜍花、绿叶绿花、仙鹅抱蛋、水竹花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解毒消肿;祛风除湿。主疮疡肿毒;风寒湿痹;白带;腰痛;咳嗽。二仙桃

发痧藤

别名:夜牵牛、毒根斑鸠菊、过山龙、惊风红、虎三头、大木菊、软骨山川、藤牛七、蔓斑鸠菊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舒筋活血。治感冒,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痛,牙痛。发痧藤

法罗海

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肝;肺经。

主治:理气止痛;止咳平喘。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法罗海

饭团根

别名:入地麝香、过山香、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刀伤出血。饭团根

梵天花根

味性:甘苦,温。

归经:心;肝;肺;胃;脾;肾经。

主治:健脾化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肝炎;疟疾;水肿;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梵天花根

防风草

别名: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稀莶草、土防风、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秽草、大篾草、大羊古骚、排风草、臭苏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防风草

飞龙掌血
飞龙掌血

别名:见血飞、大救驾、三百棒、下山虎、簕钩、黄大金根、血莲肠、血见愁、见血散、散血丹、飞龙斩血、黄椒、血棒头、飞见血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止血;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腰痛;胃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劳伤吐血;衄血;瘀滞崩漏;疮痈肿毒。飞龙掌血

飞龙掌血叶

味性:辛;微苦;性温。

归经:心;肺经。

主治:散瘀止血;消肿解毒。主刀伤出血;疮疖肿毒;毒蛇咬伤。飞龙掌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