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寒性中药列表/10
|
- 南蛇竻根
- 南蛇竻苗
- 南蛇簕
- 南天仙子
- 南天竹
- 南天竹根
- 南天竹梗
- 南天竹叶
- 南粤马兜铃
- 囊距翠雀
- 念珠根黄芩
- 柠鸡儿
- 柠鸡儿果
- 牛蒡
- 牛蒡根
- 牛抄藤
- 牛胆
- 牛轭草
- 牛耳大黄
- 牛筋果
- 牛肋筋
- 牛泷草
- 牛毛草
- 牛奶浆草
- 牛奶莓
- 牛皮草
- 牛嗓管
- 牛舌头
- 牛藤果
- 牛西西
- 牛西西叶
- 牛心果
- 牛眼珠
- 扭筋草
- 扭鞘香茅
- 脓见愁
- 欧绵马
- 牌楼七
- 盘石龟
- 炮掌果
- 泡桐
- 泡桐根
- 泡桐果
- 泡桐花
- 泡桐树皮
- 泡桐叶
- 披麻草根
- 霹水草
- 皮袋香根
- 皮哨子
- 毗黎勒
- 脾寒草
- 偏翅唐松草
- 偏花黄芩
- 平贝母
- 苹果叶
- 婆罗门皂荚
- 破布草
- 匍伏堇
- 蒲公英
- 蒲桃叶
- 蒲种壳
- 朴消
- 普洱茶
- 普洱茶膏
- 七厘丹
- 七星草
- 七叶胆
- 七叶一枝花
- 祁连山圆柏
- 荠苨苗
- 千金藤
- 千里光
- 千里马
- 千屈菜
- 牵牛子
- 铅灰
- 荨麻
- 茜草
- 茜草根
- 枪花药
- 荞麦七
- 芹花
- 秦皮
- 青藏虎耳草
- 青刺尖
- 青海马尾连
- 青蒿
- 青蒿露
- 青脚莲
- 青木香
- 青丝龙
- 青蛙胆
- 青葙
- 青叶丹
- 青叶胆
- 青鱼
- 青鱼胆
- 青竹标
- 蜻蜒兰
- 下一页
别名:老鸦枕头、猫爪簕、苦石莲、广石莲、青蛇子
味性:根、茎、叶:苦,凉;种仁:苦,寒。
主治:根、茎、叶: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搔痒,毒蛇咬伤。;种仁:清热利湿。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南蛇簕
别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
味性:根、茎:苦,寒;果:苦,平。
主治: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南天竹
别名:长叶海金沙、驳筋藤、介指藤、缠藤、柳叶海金沙、海金沙、左壮藤、坐转藤、加吊藤、戒指藤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肾;肝;大肠经。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牛抄藤
别名: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四季菜根、火风棠、羊蹄根、牛耳大黄根、羊蹄、牛舌片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凉血,化痰止咳,通便杀虫。治急性肝炎,慢性气管炎,吐血,血崩,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大便燥结,痢疾,疥癣。秃疮,疔,疖。牛耳大黄
别名:土大黄、牛耳大黄、羊蹄根、牛舌棵、野大救驾、金不换、针刺酸模、酸模根、羊铁酸模、山大黄、牛虱子棵
味性:苦酸,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通便,杀虫。治痢疾,肝炎,慢性肠炎,跌打损伤,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大便秘结,痈疮疥癣,脓泡疮,汤火伤。牛西西
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拔脓膏、脓见消、黄花稔、小柴胡、地马桩、地膏药、牛筋麻、牛肋筋、糯米药、砂宁根、地旁草、地旁蒟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心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泻痢;黄疸;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毒蜂螫伤。脓见愁
别名:白地黄瓜、地白菜、野白菜、冷毒草、王瓜草、黄瓜草、黄瓜香、黄瓜菜、银茶匙、石白菜、雪里青
味性:苦、微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肝炎,百日咳,目赤肿痛;外用治急性乳腺炎,疔疮,痈疖,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匍伏堇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荚、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白鼓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仆公英、真痰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蒲公英(图)
别名:朴硝石、消石朴、海末、朴硝、盐消、皮消、水消、海皮硝、毛硝、朴消石、海皮消、毛消
味性:辛苦咸,寒。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朴消
别名:华重楼、七叶楼、铁灯台、草河车、重楼、金线重楼、灯台七、蚤休、白河车、枝花头、海螺七、螺丝七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淋巴结结核,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七叶一枝花(图)
别名:柴达木圆柏
味性:苦、涩,寒。
主治:止血,镇咳。用于;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干叶炒炭,2~4钱,水煎服。;鼻衄:干叶1两炒焦,水煎,每日分2次服。;百日咳:叶5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祁连山圆柏
别名:小青藤、铁板膏药、金线钓乌龟、粉防己、公老鼠藤、野桃草、爆竹消、金线吊青蛙、朝天药膏、合钹草、土番薯、野薯藤、金盆寒药、山乌龟、金丝荷叶、天膏药
味性:苦,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痢疾,风湿痹痛,水肿,淋浊,咽喉肿痛,痈肿,疮疖。千金藤(图)
别名:千里及、九里明、九领光、一扫光、千里急、黄花演、眼明草、九里光、金钗草、黄花草、九岭光、九龙光、千里明、百花草、九龙明、黄花母、七里光、黄花枝草、粗糠花、野菊花、天青红、白苏杆、箭草、青龙梗、木莲草、软藤黄花草、光明草、千家药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用于风火赤眼,疮疖肿毒,皮肤湿疹及痢疾腹痛等病症。千里光(图)
别名:对叶莲、对牙草、铁菱角、马鞭草、败毒草、鸡骨草、大钓鱼竿、乌鸡腿、蜈蚣草、水槟榔、水柳、棉包根、哮喘药
味性:苦,寒。
归经:大肠,肝经。
主治:清热,凉血。清热毒,收敛,破经通瘀。治痢疾,血崩,溃疡。用于痢疾、瘀血经闭。千屈菜
别名:牵牛、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子、草金铃、金铃、黑牵牛、白牵牛、丑牛子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肾、大肠经。
主治:泻水,下气,杀虫。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牵牛子(图)
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四轮草、拉拉蔓、小活血、过山藤、茹藘、茹卢本、茅搜、藘茹、搜、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肝经。
主治: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茜草(图)
别名: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
味性:苦,寒。
归经:入心。
主治:肝经。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茜草根
别名:白药子、石天荞、红要子、金翘仁、红药子、金荞仁、黑驴蛋、红药、荞麦头、荞麦蔓、珠沙莲
味性:酸苦,寒。
主治:凉血消瘀,祛湿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痢疾,崩漏带下,风湿痹痛,疮疖,烧伤。荞麦七
别名:梣皮、岑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皮、木皮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秦皮(图)
- 《中国药典》秦皮
- 《中药大辞典》秦皮
- 《中华本草》秦皮
- 《本草纲目》秦皮
- 《本草备要》秦皮
- 《本草便读》秦皮
- 《本草乘雅半偈》秦皮
- 《本草崇原》秦皮
- 《本草从新》秦皮
- 《本草撮要》秦皮
- 《本草分经》秦皮
- 《本草经集注》秦皮
- 《本草蒙筌》秦皮
- 《本草求真》秦皮
- 《本草图经》秦皮
- 《本草易读》秦皮
- 《本经逢原》秦皮
- 《长沙药解》秦皮
- 《得配本草》秦皮
- 《雷公炮制药性解》秦皮
- 《名医别录》秦皮
- 《神农本草经》秦皮
- 《中药炮制》秦皮
- 《汤液本草》秦皮
- 《新修本草》秦皮
- 《药笼小品》秦皮
- 《药性切用》秦皮
- 《药征续编》秦皮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秦皮
- 《证类本草》秦皮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秦皮
- 《中药学》秦皮
- 《千金翼方》秦皮
- 《冯氏锦囊秘录》秦皮
- 《医学入门》秦皮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蒿、荍、草蒿、方渍、三庚草、野兰蒿、黑蒿、白染艮、方溃、香丝草、酒饼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归肝;胆经。
主治: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青蒿(图)
别名:土青木香、青藤香、蛇参根、独行根、马兜铃根、兜零根、云南根、独行木香、土木香、百两金、土麝、铁扁担、痧药、木香、理木香、兜铃根、独行根云南根、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
味性:辛苦,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青木香(图)
别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狐狸尾、指天笔、牛尾巴花、犬尾鸡冠花、草蒿;姜蒿;昆仑草;野鸡冠、冠苋、牛母莴;牛尾行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燥湿清热,杀虫,止血。治风瘙身痒,疮疥,痔疮,金疮出血。青葙(图)
别名:金竹标、小南苏、大南苏、小过山龙、爬岩龙、爬树龙、密腺崖角藤、水蜈蚣、大软筋藤、九龙上调、爬山虎、过江龙、大金笔标、小石芝藤、大青笔标、爬地龙、水底蜈蚣、青竹丝、爬树蜈蚣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脾;肾经。
主治:去瘀镇痛,润肺止咳。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青竹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