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寒性中药列表/8
|
- 狼麻
- 莨菪
- 莨菪根
- 莨菪叶
- 榔榆茎
- 榔榆皮
- 榔榆叶
- 老鼠吹箫
- 老鼠刺
- 老头草
- 老鸦胆根
- 老鸦胆叶
- 勒马回
- 雷丸
- 肋柱花
- 棱子芹
- 冷地卫矛
- 冷毒草
- 冷蕨子草
- 梨果仙人掌
- 犁头草
- 藜芦
- 藜实
- 李
- 李根
- 李根皮
- 李树胶
- 鲤鱼胆
- 鳢鱼胆
- 丽春花
- 丽江黄芩
- 痢止草
- 痢止蒿
- 连钱草
- 连翘根
- 连翘茎叶
- 连蕊茶
- 莲生桂子花
- 莲雾
- 莲子心
- 镰羽贯众
- 楝叶
- 良藤
- 凉粉藤
- 两色鳞毛蕨
- 两指剑
- 亮菌
- 蓼大青叶
- 了哥王
- 了哥王根
- 裂叶崖角藤
- 林背子
- 林荫千里光
- 鳞花草
- 鳞衣草
- 瘤毛獐牙菜
- 柳白皮
- 柳根
- 柳花
- 柳杉
- 柳屑
- 柳叶
- 柳叶蒿
- 柳枝
- 龙胆
- 龙胆草
- 龙胆地丁
- 龙骨莲
- 龙江风毛菊
- 龙葵
- 龙葵根
- 龙葵子
- 龙须藤
- 龙珠
- 龙珠子
- 楼梯草
- 漏芦
- 露珠香茶菜
- 芦荟
- 芦荟花
- 芦荟叶
- 芦莉草叶
- 芦竹
- 芦竹根
- 芦竹沥
- 芦竹笋
- 卤碱
- 陆英
- 鹿角芦荟
- 鹿蹄根
- 路郎鸡
- 路旁菊
- 驴打滚儿草
- 驴耳朵草
- 驴耳风毛菊
- 吕宋果
- 律草
- 绿豆叶
- 绿绒蒿
- 绿衣枳壳
- 下一页
别名:天仙子、横唐、行唐
味性:(子)苦、寒。
主治: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2、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汤送下。;3、久咳不止(痰有脓血)。用莨菪子五钱,先煮后炒,研细,加酥油如鸡收蛎的量,大枣七枚,同煎至油尽。取枣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极验。;4、长期水泻。用干枣十个,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烧存性。每服一钱,粟米汤送下。;5、赤白痢。用大黄(煨)半两、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6、肠风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晒干、捣烂、筛细;生姜半斤,取汁;同入银锅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浓糖稀状,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进一步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视病情可增至五、七丸。安服有微热。勿惊异,病重的人服过三日,当有下泻病愈后,泻亦止。;7、脱肛不收。用莨菪子炒过,研为末,敷患处。;8、风牙虫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内烧类。以小管引烟入病齿处。又方:把莨菪子装入瓶内,热汤淋药得气,吸入口中,药冷即换。有涎出,可吐去。;9、风毒咽肿或瘰疬咽肿,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为末,每服两小匙,水送下。极效。;10、乳痈坚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药嚼破。;11、恶疮似癞,长期不愈。用莨菪子烧存性,研为末,敷患处。;12、跌打损伤。用莨菪子三工业区末,加羊油调涂伤处。莨菪(图)
别名:竹苓、雷实、竹铃芝、雷矢、竹林子、木连子
味性: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雷丸
- 《中国药典》雷丸
- 《中药大辞典》雷丸
- 《本草纲目》雷丸
- 《医方考》雷丸
- 《本草纲目》雷丸
- 《本草备要》雷丸
- 《本草便读》雷丸
- 《本草乘雅半偈》雷丸
- 《本草崇原》雷丸
- 《本草从新》雷丸
- 《本草撮要》雷丸
- 《本草分经》雷丸
- 《本草分经》雷丸
- 《本草害利》雷丸
- 《本草经集注》雷丸
- 《本草蒙筌》雷丸
- 《本草求真》雷丸
- 《本草新编》雷丸
- 《本草易读》雷丸
- 《本经逢原》雷丸
- 《得配本草》雷丸
- 《雷公炮炙论》雷丸
- 《雷公炮制药性解》雷丸
- 《名医别录》雷丸
- 《神农本草经》雷丸
- 《中药炮制》雷丸
- 《吴普本草》雷丸
- 《新修本草》雷丸
- 《药笼小品》雷丸
- 《玉楸药解》雷丸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雷丸
- 《证类本草》雷丸
- 《中药学》雷丸
- 《千金翼方》雷丸
- 《冯氏锦囊秘录》雷丸
- 《顾松园医镜》雷丸
- 《医学入门》雷丸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仙人掌、霸王树、火焰、神仙掌、印度无花果
味性:苦;性寒。
归经:脾;肺经。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解毒。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痢疾;痔血;乳痈;痄腮;痈疮肿毒;烫火伤;秃疮疥癣;蛇虫咬伤。梨果仙人掌
别名:铧头草、犁铧尖、犁嘴草、箭头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钩草、紫金锁、紫花地丁、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地丁草、紫地丁、紫花地下、羊蹄甲、犁烨尖
味性:苦、微辛,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疔疮,瘰疬,乳痈,外伤出血。犁头草(图)
别名: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葱苒、葱葵、丰芦、蕙葵、公苒、梨卢、葱菼、葱白藜芦、鹿葱、憨葱、旱葱、山棕榈、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毒药草、葱炎、藜卢、鹿白藜芦、葱芦、葱管藜芦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涌叶风痰;杀虫。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藜芦(图)
别名:黄芩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凉血,安胎。;更年期红崩:丽江黄芩(醋炒),为末,开水送服,每服2钱,每日2次,连服7天。;内热胎动不安:丽江黄芩、白术各3钱,续断4钱,水煎服。;尚可治热病发烧,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热淋等症。配方用,水煎服,用量1~3钱。丽江黄芩
别名:活血丹、金钱草[上海、江苏]、金钱薄荷、落地金钱、肺风草、十八缺、透骨消[四川]、金钱草、大叶金钱草、透骨消
味性:辛、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肿。用于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湿热黄疸、跌扑损伤。连钱草(图)
别名:竹林标、刀口药[四川会理]、芳草花、金风花、莲生桂子草、七姊妹、野鹤嘴、状元红、山桃花、水羊角、细牛角仔树、羊角丽、唐棉、野辣子、金银花台、金凤花、草木棉、金盏银台、连生桂枝、野辣椒、透云花、女金丹、半天花、刀口药
味性:苦,寒。
主治:消炎止痛,止血。用于乳腺炎,痈疖,痛经;外用治骨折,刀伤,湿疹,顽癣。莲生桂子花
别名:地棉根、山雁皮、埔银、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雀仔麻、山埔仑、狗信药、消山药、桐皮子、大黄头树、九信菜、鸡子麻、山黄皮、鸡杧头、南岭荛花、蒲仑、地棉麻树、了哥麻、铺银草、雀几麻、鸡儿苦晚、铁乌散、山石榴、千年矮、乌子麻、地巴麻、山棉皮、火索木、毒鱼藤、曝牙郎、熟薯、假黄皮、山六麻、山豆了、九信药、鸡仔麻、鸟子麻、山麻皮、雀儿麻、地棉、铁骨伞、山络麻、石谷皮、红灯笼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瘰疬,痈肿,风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了哥王
别名:毒除根、地棉根、定元根、鱼胆根、地谷根、红赤七、七麻根、别南根、独薯根、狗信蔃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杀虫,破积。治肺炎,腮腺炎,水肿臌胀,瘰疬,疮疡肿毒,跌打损防。了哥王根
别名:大过山龙、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篐、麒麟尾、大青蛇、大憨青、爬树龙
味性:苦,寒。
主治: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跌打伤,骨折,蛇咬伤,痈疮疖肿。捣烂外敷患处。;小儿百日咳,咽喉肿痛。3~5钱,水煎服。裂叶崖角藤
别名:蛇毛衣、大蛇疮药、牛膝琢、飞扬草、红四季草、野凉粉草藤、蛇疮草
味性:味甘;微苦;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疮疡肿毒;口唇糜烂;目赤肿痛;皮肤湿疹;跌打伤痛;蛇咬伤。鳞衣草
别名:陵游、草龙胆、龙胆草、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水龙胆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胆经。
主治:清热燥湿;泻肝定惊。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龙胆
别名:蓝花草、紫花地丁[四川]、紫花地丁、地丁、广地丁、海地丁、小金瓜管、土地莲、一见莲、土地丁
味性:苦;性寒。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用于咽喉肿痛,阑尾炎,白带,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龙胆地丁
别名: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苦菜、老鸦眼睛草、天茄苗儿、天天茄、救儿草、后红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天泡果、七粒扣、乌疗草、黑天棵、黑星星、野茄子、惹子草、野辣子、黑姑娘、野辣椒树、乌归菜、野海椒、龙眼草、黑茄、乌疔草、地泡子、地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坠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钮子、酸浆草、水苦菜、野伞子、飞天龙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肾炎水肿。龙葵(图)
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轮环藤、牵藤暗消
味性: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胃痛,小二疳积。龙须藤
别名:细水麻叶、石边采、赤车使者、半边山、半边伞、到老嫩、冷子草、冷水草、龙含珠、上天梯、海马含珠、水芝麻叶、惊风草、大伞花楼梯草、拐枣七
味性:微苦;性微寒。
归经:大肠;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主赤白痢疾;高热惊风;黄疽;风湿痹痛;水肿;淋证;经闭;疮肿;痄腮;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楼梯草
别名:狼头花、野兰、鬼油麻、独花山牛蒡、和尚头花、鹿骊、和尚头、大头翁、祁漏芦、禹漏芦、龙葱根、毛头
味性:苦,寒。
归经:归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漏芦(图)
别名:蒴藋、走马前、走马风、八棱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叶金、接骨草、排风藤、铁篱笆、英雄草、走马箭、排风草、大臭草、七叶麻、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连、秧心草、乌鸡腿、小接骨丹、水马桑、七叶根、水椿皮、七爪阳姜、屎缸杖、掌落根、散血椒、梭草、七叶莲、七叶黄香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舒筋;活血。主风温痹痛;腰腿痛;水肿;黄疸;跌打扣损伤;产后恶露不行;风疹瘙痒;丹毒;疮肿。陆英(图)
别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
味性:甘、苦、寒。
主治: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3、尿血。治方同上。;4、久痢。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数次后即见效。;5、疟疾。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邮痰涎为愈。;6、遍体癞疮。用律草煎成浓汤洗澡。律草(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