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寒性中药列表/16
|
- 苎麻叶
- 梓白皮
- 梓木
- 梓树
- 梓叶
- 紫背草根
- 紫背黄芩
- 紫背金盘草
- 紫草
- 紫草茸
- 紫地榆
- 紫丁香
- 紫葛
- 紫红獐牙菜
- 紫花地丁
- 紫花芥
- 紫花芥子
- 紫花鱼灯草
- 紫萁
- 紫萁贯众
- 紫萁苗
- 紫薇根
- 紫薇花
- 紫薇皮
- 紫薇叶
- 紫云菜
- 总序绿绒蒿
- 总状绿绒蒿
- 钻天杨
- 柞木
- 柞木叶
别名:臭梧桐、黄金树、豇豆树、水桐、梓实、梓白皮
味性:果实(梓实):甘,平;皮(梓白皮):苦,寒。
主治:果实:利尿,消肿。用于浮肿,慢性肾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皮:利湿热,杀虫。外用治湿疹,皮肤瘙痒,小儿头疮。梓树
别名:破血丹、筋骨草、石灰菜、九味草、散瘀草、散血丹、退血草、散血草
味性:味苦;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主肺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乳痈;肠痈;疮疖出血;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紫背金盘草
别名:硬紫草、软紫草、藐、茈草、紫丹、紫苭、地血、茈蔰、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紫芺、野紫草、野麻灯、大紫草、红紫草、紫根、紫草根子、红条紫草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
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紫草(图)
- 《中国药典》紫草
- 《中药大辞典》紫草
- 《中华本草》紫草
- 《本草纲目》紫草
- 《本草备要》紫草
- 《本草便读》紫草
- 《本草乘雅半偈》紫草
- 《本草崇原》紫草
- 《本草从新》紫草
- 《本草撮要》紫草
- 《本草分经》紫草
- 《本草分经》紫草
- 《本草经集注》紫草
- 《本草蒙筌》紫草
- 《本草求真》紫草
- 《本草图经》紫草
- 《本草易读》紫草
- 《本经逢原》紫草
- 《得配本草》紫草
- 《滇南本草》紫草
- 《雷公炮炙论》紫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紫草
- 《名医别录》紫草
- 《神农本草经》紫草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紫草
- 《汤液本草》紫草
- 《吴普本草》紫草
- 《新修本草》紫草
- 《药鉴》紫草
- 《药笼小品》紫草
- 《药性切用》紫草
- 《玉楸药解》紫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紫草
- 《证类本草》紫草
- 《中药学》紫草
- 《千金翼方》紫草
- 《冯氏锦囊秘录》紫草
- 《医学入门》紫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堇堇菜、箭头草、地丁、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
味性:苦、辛;寒。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紫花地丁(图)
别名:大贯从、薇贯众、大叶狼衣、藄、月尔、紫藄、藄蕨、茈萁、紫蕨、迷蕨、蕨基、大贯众、毛老鼠、毛狗子、贯众
味性:苦;微寒。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用于防治感冒、鼻衄头晕、痢疾、崩漏。紫萁贯众
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佛相花、满堂红、怕痒花、猴刺脱、紫梢、痒痒花、宝幡花、五爪金龙、狗骨头、紫金标、紫兰花、阿米荼、紫荆花、紫金花、蚊子花
味性:味苦;微酸;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上血。主疮疖痈疽;小儿胎毒;疥癣;血崩;带下;肺痨咳血;小儿惊风。紫薇花
别名:柞树、蒙子树根、蒙子刺根、葫芦刺、凿树、刺柞、鼠木
味性:苦、涩,寒。
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血,消肿止痛。;根皮、茎皮:用于黄疸水肿,死胎不下。;根、叶:用于跌打肿毒,骨折,脱臼,外伤出血。柞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