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的平性中药列表/10
|
- 三分丹
- 三果木皮
- 三铃子
- 三品一枝花
- 三七草
- 三蕊草
- 三升米
- 三消草
- 三叶茶
- 三叶豆
- 三叶金锦香
- 三月泡
- 三枝标
- 桑耳
- 桑寄生
- 桑螵蛸
- 涩梨叶
- 沙塘木
- 砂茴香子
- 鲨鱼翅
- 鲨鱼肉
- 鲨鱼胎
- 山百部
- 山百足
- 山稗子
- 山扁豆
- 山槟榔
- 山茶子
- 山刺梨
- 山豆花
- 山矾叶
- 山甘草根
- 山高粱
- 山葛薯
- 山海螺
- 山核桃仁
- 山红稗
- 山鸡蛋
- 山韭菜
- 山麻
- 山毛藓
- 山梅花
- 山牵牛
- 山萩
- 山棯叶
- 山棯子
- 山稔根
- 山稔叶
- 山桃树皮
- 山铁树
- 山土瓜
- 山五味子
- 山五味子根
- 山五味子叶
- 山药
- 山药藤
- 山野扁豆
- 山樱桃
- 山油柑果实
- 山楂根
- 杉寄生
- 珊瑚
- 扇叶人字果
- 鳝鱼皮
- 鳝鱼头
- 商陆花
- 上树咳
- 蛇疙瘩
- 蛇见怕
- 蛇目菊
- 蛇婆子
- 蛇蜕
- 蛇尾草
- 蛇鲻
- 肾经草
- 师实
- 湿鼠曲草
- 蒒实
- 十二槐花
- 十字苔草
- 石斑鱼
- 石鮅鱼
- 石串莲
- 石莼
- 石刁柏
- 石耳
- 石帆
- 石风车子叶
- 石花
- 石鲫
- 石蜐
- 石莲子
- 石彭子
- 石榕
- 石上柏
- 石首鱼
- 石首鱼鲞
- 鲥鱼
- 柿花
- 手掌参
- 下一页
别名:土三七、见肿消、乳香草、奶草、泽兰、叶下红、散血草、和血丹、天青地红、破血丹、血牡丹、九头狮子草、白田七草
味性:甘,平。
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损伤,衄血,咳血,吐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三七草
别名:寄生、桑上寄生、茑、寓木、宛童、寄屑、寄生树、寄生草、茑木、冰粉树、蠹心宝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桑寄生(图)
别名: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螳螂巢、螳螂子、刀螂子、螳螂蛋、流尿狗、蜱蛸、桑蛸、冒焦、螵蛸、致神、桑上螳螂窠、赖尿郎、尿唧唧、猴儿包、螳螂壳、野狐鼻涕、老鸹芯脐
味性:咸甘,平。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桑螵蛸(图)
- 《中国药典》桑螵蛸
- 《中药大辞典》桑螵蛸
- 《中华本草》桑螵蛸
- 《本草备要》桑螵蛸
- 《本草便读》桑螵蛸
- 《本草乘雅半偈》桑螵蛸
- 《本草崇原》桑螵蛸
- 《本草从新》桑螵蛸
- 《本草撮要》桑螵蛸
- 《本草分经》桑螵蛸
- 《本草分经》桑螵蛸
- 《本草分经》桑螵蛸
- 《本草经集注》桑螵蛸
- 《本草蒙筌》桑螵蛸
- 《本草求真》桑螵蛸
- 《本草新编》桑螵蛸
- 《本草衍义》桑螵蛸
- 《本草易读》桑螵蛸
- 《本草择要纲目》桑螵蛸
- 《本经逢原》桑螵蛸
- 《得配本草》桑螵蛸
- 《雷公炮炙论》桑螵蛸
- 《名医别录》桑螵蛸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桑螵蛸
- 《中药炮制》桑螵蛸
- 《新修本草》桑螵蛸
- 《药笼小品》桑螵蛸
- 《药性切用》桑螵蛸
- 《玉楸药解》桑螵蛸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桑螵蛸
- 《证类本草》桑螵蛸
- 《中药学》桑螵蛸
- 《千金翼方》桑螵蛸
- 《冯氏锦囊秘录》桑螵蛸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红果莎、乌禾、旱稗、红稗、野红米草、水高梁、野鸡稗、红米、野高梁、土稗子、山高梁、水高粱、野高粱、山小米、山高粱
味性: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凉血,止血。治月经不调,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山稗子(图)
别名:假牛甘、细杠木、水皂角、黄瓜香、鸡毛箭、含羞草决明、梦草、挞地沙、砂子草、地柏草、假牛柑、望江南、疳草、下通草、鱼骨折、红霜石、细密梳、细柑木、蛇谷草、野通草、茫喜、蛇药、苦麦草
味性:甘,平。
归经:肝;肾;脾;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肾炎水肿,口渴,咳嗽痰多,习惯性便秘,毒蛇咬伤。山扁豆
别名:地黄、牛奶子、四叶参、白蟒肉、山胡萝卜、乳薯、奶参、土党参、通乳草、奶奶头、白河车、牛附子、乳夫人、奶树、奶奶产头、老奶头、野菜产砂、奶葫芦、奶茵、陈、奶党、羊乳参、白马肉、牛奶参、角参、洋参、哈蜡党、狗头党、狗参、狗头参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脾;肺经。
主治:消肿,解毒,排脓,祛痰,催乳。治肺痈,乳痈,肠痈,肿毒,瘰疬,喉蛾,乳少,白带。山海螺
别名:山稗子、红稗、浆果苔草、芭茅草
味性:根:苦、涩,凉;种子:甘、辛,平。
主治:根:调经止血。用于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种子: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用于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全草兼具根与种子之功用。山红稗
别名:珠光香青、大火草、毛女儿草、牛舌草、九头艾、大叶白头翁、避风草
味性:微苦、甘,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通络,驱虫。用于感冒,牙痛,痢疾,风湿关节痛,蛔虫病;外用治刀伤,跌打损伤,颈淋巴结结核。山萩
别名:岗稔根、当梨根、刀莲头、多年片、哆呢根、多年头、哆啤子根、哆唉头
味性:味辛;甘;性平。
主治:理气止痛;利湿止泻;被动瘀止血;益肾养血。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哎吐泻痢;胁痛划时代疸;癓瘕;痞块;崩漏;劳伤出血;跌打伤痛;风湿痹痛;血虚体弱;肾虚腰痛;膝软;尿频;白浊;浮肿;疝气;痈肿瘰疬;痔疮;汤火伤。山稔根
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藷藇、署预、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藷、山藷、延草、王芋、薯药、淮山药、蛇芋、野山豆、山板术、白苕、九黄姜、野白薯、扇子薯、佛掌薯、白药子、薯藇、薯、山薯、王薯、山板薯、土蓣
味性:甘;平。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山药
- 《中国药典》山药
- 《中药大辞典》山药
- 《中华本草》山药
-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药
- 《本草备要》山药
- 《本草便读》山药
- 《本草从新》山药
- 《本草撮要》山药
- 《本草分经》山药
- 《本草分经》山药
- 《本草害利》山药
- 《本草经解》山药
- 《本草经解》山药
- 《本草求真》山药
- 《本草新编》山药
- 《本草衍义》山药
- 《本草易读》山药
- 《本草择要纲目》山药
- 《滇南本草》山药
- 《雷公炮制药性解》山药
- 《食疗本草》山药
- 《食物疗法》山药
- 《中药炮制》山药
- 《汤液本草》山药
- 《药鉴》山药
- 《药笼小品》山药
- 《饮食须知》山药
- 《中药学》山药
- 《外科全生集》山药
- 《冯氏锦囊秘录》山药
- 《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药
- 《老年食养食疗》山药
- 《饮膳正要》山药
- 《中医饮食营养学》山药
- 《减肥新法与技巧》山药
- 《顾松园医镜》山药
- 《食疗方》山药
- 《饮膳正要》山药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朱桃、麦樱、牛桃、英桃、婴桃、英豆、李桃、奈桃、梅槐、山婴桃、毛樱桃、野樱桃、山豆子、梅桃、野樱挑
味性:辛;甘;平。
归经:脾;肾经。
主治:健脾,益气,固精。主食积泻痢,便秘,脚气,遗精滑泄。山樱桃
别名:枫木寄生、龙眼寄生、发冷果寄生、沙梨寄生、柿树寄生、菠萝树寄生、白蜡树寄生、八角鞘花寄生、寄生包
味性:甘;苦;性平。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活血止痛;止咳;止痢。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脱发;跌打损伤;痔疮肿痛;咳嗽;咳血;痢疾。杉寄生
别名:红姜、野黄姜、岩陀、毛头寒、半边伞、紫姜、大红袍、岩七、红升麻[云南]
味性:苦、微甘、涩,平。
主治:消炎止痢,调经止痛,止血。用于肠炎,菌痢,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疼痛,骨折,跌打瘀血肿痛。蛇疙瘩
别名:细样倒扣草、镜面草、拔子弹草、小马鞭草[广西]
味性:苦、甘,平。
主治:根:清热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全草:消积除痰,消肿止痛。用于小儿疳积,肝脾肿大,肺结核,蛇咬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蛇见怕
别名:蛇皮、蛇退、长虫皮、龙衣、蛇壳、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龙子皮、蛇蜕皮、青龙衣、白龙衣、龙退
味性:甘咸,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蛇蜕(图)
别名:玉峰花、睫毛兰、土天麻、银兰、鸡肾草、鸡儿草、双肾草、地夫子、野阳合、玉峰兰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壮腰补肾;清热利水;解毒。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白带;热淋;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肾经草
别名:石被、纸菜、海莴苣、海白菜、绿菜、猪母菜、青菜婆
味性:甘;咸;寒;平。
归经:入肾经。
主治:利水消肿;软坚化痰;清热解毒。主水肿;颈淋巴结肿大;瘿瘤;高血压;喉炎;疮疖;急、慢性肠胃炎;疳疾。石莼(图)
别名:深绿卷柏、地侧柏、梭罗草、地梭罗、金龙草、龙鳞草、大叶菜、虾麻叶、锅巴草、岩青、岩扁柏、过路蜈蚣、大凤尾草、地柏草
味性:甘,平。
主治:清热解毒,抗癌,止血。用于癌症,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乳腺炎。石上柏
别名:黄花鱼、石头鱼、江鱼、黄鱼、海鱼、黄瓜鱼、鱢
味性:甘,平。
归经:脾;胃;肝;肾经。
主治:益气健脾;补肾;明目;止痢。主病后、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肾虚腰痛;水肿;视物昏花;头痛;胃痛;泻痢。石首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