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心经的中药列表/2
|
- 刺蜜
- 刺五加
- 楤木白皮
- 楤叶悬钩子
- 粗叶卷柏
- 大白药
- 大百解薯
- 大避债蛾
- 大巢菜
- 大靛根
- 大对经草
- 大虎耳草
- 大蓟
- 大金刀
- 大九股牛
- 大九节铃
- 大块瓦
- 大狼毒
- 大麻药
- 大麦奴
- 大母猪藤
- 大青
- 大青根
- 大青盐
- 大青叶
- 大沙叶
- 大透骨消
- 大叶骨牌草
- 大叶楠根
- 大叶紫珠
- 大夜关门
- 大夜关门根
- 大一面锣
- 大羽藓
- 代赭石
- 玳瑁
- 玳瑁肉
- 丹参
- 单花山竹子
- 淡竹叶
- 当归
- 倒钩刺
- 灯心草
- 灯心草根
- 地丁
- 地柑
- 地黄
- 地菍
- 地毡草
- 滇丹参
- 滇五味
- 滇绣球
- 钓兰
- 钓樟根皮
- 迭裂黄堇
- 丁蛎
- 疔毒草
- 定心散
- 东方蝾螈
- 东莨菪
- 冻青叶
- 豆腐泔水
- 豆腐渣
- 独脚乌桕
- 独行千里
- 独叶一枝枪
- 杜鹃
- 对对参
- 对节叶
- 对马耳蕨
- 对叶豆
- 对叶林
- 对叶四块瓦
- 盾果草
- 钝叶蔷薇
- 峨眉半边莲
- 鹅血
- 番红花
- 番荔枝叶
- 梵天花根
- 飞龙掌血叶
- 飞燕草
- 肥皂核
- 费菜
- 风花菜
- 风箱树叶
- 凤尾草
- 佛甲草
- 扶桑花
- 扶桑叶
- 芙蓉根
- 芙蓉花
- 茯苓
- 茯神
- 茯神木
- 浮小麦
- 附地菜
- 附子
- 伽蓝菜
- 干地黄
- 下一页
别名:金银袋、大总管、萝卜防己、大青木香
味性:苦;寒。
归经:心;胃;大肠经。
主治:理气止痛;清热解毒;止血。主痉挛性胃痛;腹痛;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跌打损伤;疮痈肿毒;外伤出血;蛇咬伤;骨结核。大百解薯

别名:薇、垂水、薇莱、巢菜、野豌豆、野麻豌、箭舌豌豆、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苕子、肥田草、薇菜、箭筈豌豆、马豆草、肥田草麦豆藤
味性:甘辛,寒。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大巢菜


别名: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老虎喇、驴扎嘴、马刺刺、刺秸子、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土红花、野刺菜、牛不嗅、猪妈菜、牛刺竻菜、竻菜、鸟不扑
味性:甘,凉。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大蓟(图)
别名:西风剑、单叶扇蕨、青卷莲、肺经草、青竹标、梳子草、水石韦、银茶匙、牌坊草、肺甲、阿加参、岩豆草、七星凤尾草
味性:苦;凉。
归经:心;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窍,散瘀止血。治吐血,血淋,痈毒,跌打损伤,烫伤。大金刀
别名:臭根、野地骨、土地骨皮、淡婆婆、山漆、地骨皮、假青根、路边青、羊咪青、大叶地骨皮、臭婆根、土骨皮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乙脑,流脑,感冒高热,头痛,肠炎,痢疾,黄疸,齿痛,鼻衄,咽喉肿痛。大青根
别名:凤尾金星、七星剑、旋鸡尾、排骨草、七星凤尾、一包针、龙眼草、七星草、金鸡尾、七星凤尾草、饍鸡尾、石扁担、凤尾草、骨牌草、连天草、连贴草、石韦、掘不尽、大经刀草、金星剑、大号七星剑、牛舌草、华星蕨、疏鳞星蕨、大号石韦、岩剑、岩刀、岩带、剑刀草、大号石剑、拉舌狗、石刀青、锦鸡尾
味性:苦;寒。
归经:肝;脾;心;肺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热淋;小便不利;赤白带下;痢疾;黄疸;咳血;衄血;痔疮出血;瘰疬结核;痈肿疮毒;毒蛇咬伤;风湿疼痛;跌打骨折。大叶骨牌草


别名:紫珠草、大风叶、赶风紫、红大曰、假大艾、白骨风、蜘蛛、白背木、细朴木、白狗肠、羊耳朵、止血草、赶风柴、岩贼子叶、大蚂蚁、白饭木
味性:辛苦;平。
归经:心;肺经。
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创伤出血;跌打肿肿;风湿痹痛。大叶紫珠


别名:须丸、赤土、代赭、血师、紫朱、赭石、土朱、铁朱、红石头、赤赭石、丁头代赭、钉头赭石、钉赭石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胃;心经。
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代赭石(图)
- 《中药大辞典》代赭石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代赭石
- 《本草纲目》代赭石
- 《本草备要》代赭石
- 《本草便读》代赭石
- 《本草乘雅半偈》代赭石
- 《本草崇原》代赭石
- 《本草从新》代赭石
- 《本草撮要》代赭石
- 《本草分经》代赭石
- 《本草分经》代赭石
- 《本草经解》代赭石
- 《本草经解》代赭石
- 《本草蒙筌》代赭石
- 《本草求真》代赭石
- 《本草新编》代赭石
- 《本草易读》代赭石
- 《本草择要纲目》代赭石
- 《本经逢原》代赭石
- 《长沙药解》代赭石
- 《得配本草》代赭石
- 《汤液本草》代赭石
- 《药笼小品》代赭石
- 《药性切用》代赭石
- 《药征续编》代赭石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代赭石
- 《中药学》代赭石
- 《中药学》代赭石
- 《冯氏锦囊秘录》代赭石
- 《顾松园医镜》代赭石
- 《医学入门》代赭石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亦参、木羊乳、逐马、山参、紫党参、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蜜罐头、朵朵花根、蜂糖罐、郄蝉草、赤参;木羊乳、奔马草、精选酒壶根
味性: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丹参(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丹参
- 《中药大辞典》丹参
- 《中华本草》丹参
- 《本草纲目》丹参
- 《本草备要》丹参
- 《本草便读》丹参
- 《本草乘雅半偈》丹参
- 《本草崇原》丹参
- 《本草从新》丹参
- 《本草撮要》丹参
- 《本草分经》丹参
- 《本草分经》丹参
- 《本草害利》丹参
- 《本草经解》丹参
- 《本草经集注》丹参
- 《本草蒙筌》丹参
- 《本草求真》丹参
- 《本草图经》丹参
- 《本草新编》丹参
- 《本草易读》丹参
- 《本草择要纲目》丹参
- 《本经逢原》丹参
- 《得配本草》丹参
- 《滇南本草》丹参
- 《雷公炮制药性解》丹参
- 《名医别录》丹参
- 《神农本草经》丹参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丹参
- 《中药炮制》丹参
- 《吴普本草》丹参
- 《新修本草》丹参
- 《药笼小品》丹参
- 《玉楸药解》丹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丹参
- 《证类本草》丹参
- 《中药学》丹参
- 《千金翼方》丹参
- 《外科全生集》丹参
- 《冯氏锦囊秘录》丹参
- 《顾松园医镜》丹参
- 《医学入门》丹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野麦冬、淡竹米、林下竹、土麦冬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淡竹叶(图)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味性:甘辛,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当归(图)
- 《中国药典》当归
- 《中药大辞典》当归
- 《中华本草》当归
- 《食疗方》当归
- 《本草纲目》当归
- 《本草备要》当归
- 《本草便读》当归
- 《本草乘雅半偈》当归
- 《本草崇原》当归
- 《本草从新》当归
- 《本草撮要》当归
- 《本草分经》当归
- 《本草分经》当归
- 《本草分经》当归
- 《本草分经》当归
- 《本草害利》当归
- 《本草害利》当归
- 《本草经解》当归
- 《本草经集注》当归
- 《本草蒙筌》当归
- 《本草求真》当归
- 《本草图经》当归
- 《本草新编》当归
- 《本草衍义》当归
- 《本草易读》当归
- 《本草择要纲目》当归
- 《本经逢原》当归
- 《长沙药解》当归
- 《得配本草》当归
- 《滇南本草》当归
- 《雷公炮炙论》当归
- 《雷公炮制药性解》当归
- 《名医别录》当归
- 《神农本草经》当归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当归
- 《中药炮制》当归
- 《汤液本草》当归
- 《吴普本草》当归
- 《新修本草》当归
- 《药鉴》当归
- 《药笼小品》当归
- 《药性切用》当归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当归
- 《证类本草》当归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当归
- 《中药学》当归
- 《千金翼方》当归
- 《外科全生集》当归
- 《冯氏锦囊秘录》当归
- 《医学衷中参西录》当归
- 《中医饮食营养学》当归
- 《顾松园医镜》当归
- 《医学入门》当归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小乌泡、小倒钩刺、刺黄连、刺茶、散血草、绊脚刺、小黄泡刺
味性:甘微酸,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主扁桃体炎,急性结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无名肿毒,风湿痹痛,痢疾,蛔虫症。倒钩刺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虎须草、赤须、灯心、碧玉草、铁灯心、猪矢草、洋牌洞、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老虎须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灯心草(图)




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味性: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黄(图)
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山地菍、地茄、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古柑、苦含、倒藤王不留、金头石榴、毛冬瓜、水汤泡、提脚龙、猫儿眼睛草、铺地稔、野落苏、红地茄、落地稔、地稔藤、矮脚埔梨、埔淡、波罗罂子、铺地菍、落地菍、地菍藤、矮脚补翁、杜茄、土地榆、小号埔淡、铺地粘
味性:甘、涩,平。
归经:归心;肝;脾;肺经。
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便血,痢疾,痈肿,疔疮。地菍
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
味性:味微苦;微甘;性微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滇丹参
别名:独虎龙、扣钮子、膜叶槌果藤、落地金鸡、勒儿根、下洞底、落杆薯、黑皮蛇、尖破石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止痛。主跌打瘀肿;闭经;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牙痛;腹痛。独行千里

别名:杜鹃花、红杜鹃、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清明花、大杜鹃、四声杜鹃、小杜鹃、中杜鹃、鹈鴂、巂周、子巂鸟、周燕、鶗鴂、杜宇、子规、谢豹、怨鸟、催归、阳雀、巂、子归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心经。
主治:消瘰,通便,镇咳。主治淋巴结结核,便泌,百日咳。杜鹃(图)
别名:四叶莲、四块瓦、四儿风、四叶箭、金薄荷、四叶麻、四叶对、四叶金、四叶一枝花、四大天王、金大王、四对金
味性:辛,平。
归经:心;脾;肾经。
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止痒。主感冒;咳喘;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疖;月经不调。对叶四块瓦
别名:养心草、倒山黑豆、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七叶草、晏海豆丬、回生草、血草
味性:酸,平。
归经:入心、肝、脾三经。
主治:活血,止血,宁心,利湿,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咳血,吐血,便血,心悸,痈肿。费菜
别名:风箱树、水杨梅、珠花树、鸡仔木、马烟木、水抱木、大叶水杨梅、假番桃
味性:苦;凉。
归经: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痢疾;肠炎;风火牙痛;疔疮肿毒;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烫伤。风箱树叶
别名: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草、小金星风尾、铁脚鸡、山鸡尾、井茜、井阑草、石长生、凤凰草、井边茜、旋鸡头、阉鸡尾、野鸡尾、青蕨、百脚草、龙须草、腊肾草、百脚鸡、金鸡爪、井口鸡胶舌、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小风尾、小金星凤尾、小凤尾、小金星凤尾草、乌脚鸡、线鸡尾、双凤尾、小凤尾草、九把连环剑、鸡爪莲、背阴草
味性:淡;微苦;寒。
归经:大肠;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凤尾草

别名:火烧草、火焰草、佛指甲、半支连、狗牙半支、铁指甲、禾雀舌、禾雀蜊、万年草、午时花、小叶刀掀草、金枪药、狗牙瓣、小佛指甲、尖叶佛甲草、枉开口、鼠牙半枝莲、猪牙齿、土三七、养鸡草、龙水草、回生草、尖叶佛甲单、关叶小石指甲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佛甲草(图)

别名:花上花、大红花、土红花、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吊丝红花、木花、朋红、公鸡花、佛桑花、贼头花、紫花兰、状元红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扶桑花

别名:拒霜花、片掌花、四面花、转观花、醉酒芙蓉、文官花、九头花、七星花、富常花、霜降花、山芙蓉、胡索花、旱芙蓉、三变花
味性:辛;微苦;凉。
归经:肺;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主肺热咳嗽;吐血;目赤肿痛;崩漏;白带;腹泻;腹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芙蓉花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不死面
味性: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肺经。
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图)
- 《中国药典》茯苓
- 《中药大辞典》茯苓
- 《中华本草》茯苓
- 《本草纲目》茯苓
- 《本草备要》茯苓
- 《本草便读》茯苓
- 《本草乘雅半偈》茯苓
- 《本草崇原》茯苓
- 《本草从新》茯苓
- 《本草撮要》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害利》茯苓
- 《本草经解》茯苓
- 《本草经集注》茯苓
- 《本草蒙筌》茯苓
- 《本草求真》茯苓
- 《本草思辨录》茯苓
- 《本草图经》茯苓
- 《本草新编》茯苓
- 《本草衍义》茯苓
- 《本草易读》茯苓
- 《本草择要纲目》茯苓
- 《本经逢原》茯苓
- 《长沙药解》茯苓
- 《雷公炮炙论》茯苓
- 《名医别录》茯苓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茯苓
- 《汤液本草》茯苓
- 《吴普本草》茯苓
- 《新修本草》茯苓
- 《药鉴》茯苓
- 《药笼小品》茯苓
- 《药征》茯苓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茯苓
- 《证类本草》茯苓
- 《中药学》茯苓
- 《千金翼方》茯苓
-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
- 《顾松园医镜》茯苓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味性:辛甘,热。
归经:心;肾;脾经。
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附子(图)
- 《中国药典》附子
- 《中药大辞典》附子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附子
- 《外治方》附子
- 《本草纲目》附子
- 《本草备要》附子
- 《本草便读》附子
- 《本草乘雅半偈》附子
- 《本草崇原》附子
- 《本草从新》附子
- 《本草撮要》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经解》附子
- 《本草经集注》附子
- 《本草蒙筌》附子
- 《本草求真》附子
- 《本草思辨录》附子
- 《本草新编》附子
- 《本草衍义》附子
- 《本草易读》附子
- 《本草择要纲目》附子
- 《本经逢原》附子
- 《长沙药解》附子
- 《得配本草》附子
- 《雷公炮炙论》附子
- 《名医别录》附子
- 《神农本草经》附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子
- 《中药炮制》附子
- 《吴普本草》附子
- 《新修本草》附子
- 《药鉴》附子
- 《药笼小品》附子
- 《药征》附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附子
- 《证类本草》附子
- 《中药学》附子
- 《千金翼方》附子
- 《瘴疟指南》附子
- 《冯氏锦囊秘录》附子
- 《侣山堂类辩》附子
- 《医学衷中参西录》附子
- 《顾松园医镜》附子
- 《医学入门》附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鸡爪三七、五爪三七、鸡脚三七、土三七、假川连、青背天葵、五爪田七、小灯笼草、大还魂、高凉菜
味性: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治疮疡脓肿,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湿疹。伽蓝菜
|